环境保护税实务政策解析与纳税申报计算

环境保护税实务政策解析与纳税申报计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郭勇平,于佳曦,王瑞华 著
图书标签:
  • 环境保护税
  • 税收政策
  • 实务操作
  • 纳税申报
  • 税收计算
  • 环保税法
  • 企业税务
  • 税务指南
  • 绿色税收
  • 税收筹划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立信会计出版社
ISBN:9787542954220
版次:1
商品编码:1236346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6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环境保护税法虽然已经出台,但具体如何操作大家基本不清楚,《环境保护税实务政策解析与纳税申报计算》作者根据即将出台的环保税实施条例细则,结合税务系统在环保税的管理中实际经历,对政策进行全面解析,尤其以案例形式给出了计算操作实务,是一本实用性操作指导用书。

目录

第一章 环境保护税概述
第一节 费改税历史沿革
一、环境税概念
二、国际经验和借鉴
三、排污费制度发展及其改革历程
第二节 我国环境保护税立法
一、环境保护费改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中央关于环境保护税立法的要求
三、环境保护费改税的路径选择
四、环境保护税立法遵循的基本原则
五、环境保护税立法的重要意义
六、环境保护税与相关制度比较
第三节 税法及实施条例总体概述
一、关于《环境保护税法》
二、关于《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
第四节 排污许可制度概述
一、排污许可制改革背景
二、排污许可管理思路
三、纳入排污许可的行业

第二章 环境保护税政策解析
第一节 相关概念释义
-、环境
二、生活垃圾
三、危险废物
四、贮存
五、处置
六、利用
七、环境噪声
八、环境噪声污染
九、水污染物
十、固体废物
十一、污染当量与污染当量值
十二、产物系数与排污系数
十三、实测法
十四、物料衡算
第二节 环境保护税法的立法目的
第三节 纳税人
一、《环境保护税法》的空间效力
二、《环境保护税法》对纳税人的效力
三、对“直接排放”的理解
四、环境保护税是行为税
五、几类特殊情形纳税人
第四节 征税对象
一、应税污染物
二、特殊情形
三、案例
第五节 计税依据
一、确定计税依据的一般原则
二、确定计税依据的具体方法
第六节 税率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环境保护税税目税额表
二、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的税额确定
第七节 税收减免
一、免征情形
二、减征情形
第八节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和征收地点
一、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二、申报期限
三、申报资料
四、征收地点
第九节 附则
第十节 关于《海洋工程环境保护税申报征收办法》解读
一、《办法》出台背景和意义
二、《办法》的主要内容
三、《办法》的生效日期

第三章 环境保护税的计算及举例
第一节 污染物核算方法概述
一、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和噪声的分贝数的计算方法
二、计算环境保护税的基本概念
三、国控污染源排放口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
第二节 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环境保护税计算
一、基本计算方法
二、安装使用自动监控设备的环境保护税计算
三、由监测机构出具监测数据或自行监测
四、排污系数、物料衡算方法
五、抽样测算方法
六、pH值、色度、大肠茵群数、余氯量污染物应纳税额的计算
第三节 固体废物环境保护税的计算
第四节 工业噪声环境保护税的计算
第五节 环境保护税减免税的计算

第四章 纳税表单填报及案例示范
第一节 环境保护税基础信息采集表
一、环境保护税基础信息采集表
二、大气、水污染物基础信息采集表
三、固体废物基础信息采集表
四、噪声基础信息采集表
五、产排污系数基础信息采集表
六、环保税基础信息采集表填表案例
第二节 环境保护税纳税申报表(A类)
一、环境保护税纳税申报表(A类)
二、环境保护税按月计算报表(大气污染物适用)
三、环境保护税按月计算报表(水污染物适用)
四、环境保护税按月计算报表(固体废物适用)
五、环境保护税按月计算报表(噪声适用)
六、环境保护税减免税明细计算报表
第三节 环境保护税纳税申报表(B类)
一、表单
二、填报说明
三、填报案例

第五章 环境保护税的征收管理
第一节 环境保护税法及实施条例的征管规定
一、征管模式及职责分工
二、纳税人识别
三、数据传递和比对
四、环保复核
五、环境违法处罚信息处理
第二节 环境保护税征收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
一、征管原则
二、征管任务
第三节 环境保护税的核定征收管理

第六章 环境保护税热点问答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
附录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
附录三 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税收入归属问题的通知
附录四 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海洋局关于发布《海洋工程环境保护税申报征收办法》
的公告
附录五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环境保护税纳税申报表》的公告
附录六 关于发布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的排污系数和物料衡算方法的公告
附件1纳人排污许可管理的火电等17个行业污染物实际排放量计算方法
(含排污系数、物料衡算方法)(试行)
(一)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核算方法火电行业
(二)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核算方法造纸行业
(三)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核算方法钢铁工业
(四)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核算方法水泥工业
(五)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核算方法石化工业
(六)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核算方法炼焦化学工业
(七)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核算方法电镀工业
(八)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核算方法玻璃工业——平板玻璃
(九)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核算方法制药工业——原料药制造
(十)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核算方法制革及毛皮加工工业——制革工业
(十一)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核算方法农副食品加工工业——制糖工业
(十二)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核算方法纺织印染工业
(十三)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核算方法农药制造工业
(十四)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核算方法有色金属工业——铅锌冶炼
(十五)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核算方法有色金属工业——铝冶炼
(十六)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核算方法有色金属工业——铜冶炼
(十七)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核算方法化肥工业——氮肥
附件2未纳入排污许可管理行业适用的排污系数、物料衡算方法(试行)
(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2)天然原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3)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有关的服务活动
(4)铁矿采选业
(5)其他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6)铜矿采选业
(7)铅锌矿采选业
(8)镍钴矿采选业
(9)锡矿采选业
(10)锑矿采选业
(11)铝矿采选业
(12)金矿采选业
(13)钨钼矿采选业
(14)稀土金属矿采选业
(15)化学矿采选业
(16)石墨滑石矿采选业
(17)谷物磨制行业
(18)饲料加工行业
(19)水产品冷冻加工行业
(20)鱼糜制品及水产品干腌制加工行业
(21)水产饲料的制造行业
(22)鱼油提取及制品的制造行业
(23)其他水产品加工行业
(24)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
(25)豆制品加工行业
(26)蛋品加工行业
(27)糕点、面包制造行业
(28)饼干及其他焙烤食品制造行业
(29)糖果、巧克力制造行业
(30)蜜饯制作行业
(31)米、面制品制造行业
(32)速冻食品制造行业
(33)方便面及其他方便食品制造行业
(34)肉、禽类罐头制造业
(35)水产品罐头制造业
(36)蔬菜、水果罐头制造业
(37)冷冻饮品及食用冰制造行业
(38)盐加工业
(39)碳酸饮料制造业
(40)果菜汁及果菜汁饮料制造业
(41)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制造业
(42)固体饮料制造业
(43)茶饮料制造业
(44)棉化纤针织品及编织品制造业
(45)毛针织品及编织品制造业
(46)服装行业
(47)锯材加工业
(48)中药饮片加工业
(49)石灰和石膏制品制造业
(50)水泥制品制造业(含混凝土结构构件、其他水泥制品业)
(51)石棉水泥制品制造业
(52)轻质建筑材料制品制造业
(53)金属结构制造业
(54)金属集装箱制造业
(55)金属丝绳及其制品制造业
(56)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
(57)电动机制造业
(58)变压器、整流器和电感器制造业
(59)电力电容器制造业
(60)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业
(61)电线电缆制造业
(62)家用冰箱制造业
(63)家用空调器制造业
(64)燃气生产与供应行业
(65)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行业
(66)其他水的处理、利用与分配行业
附录七 财政部税务总局生态环境部关于环境保护税有关问题的通知
绿色金融蓝图:可持续投资、风险管理与政策实践 图书定位: 本书旨在为金融机构、企业管理者、投资者、政策制定者及环境法务专业人士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实用的绿色金融操作指南。它立足于全球气候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深入剖析绿色金融的核心理论框架、主流金融工具、风险管理技术,并详尽阐述了各国及地区在推动绿色转型的政策实践与监管前沿。 第一部分:绿色金融的理论基石与宏观视角 第一章: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与金融体系的重塑 本章首先梳理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17项核心内容,重点聚焦于如何将气候变化、资源效率和生态保护等环境目标,系统性地融入到现代金融决策流程中。深入探讨了传统金融理论(如马科维茨组合优化)在纳入环境外部性后的演进,阐释了“三重底线”(People, Planet, Profit)理念对资产定价和资本配置的革命性影响。同时,分析了金融部门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所扮演的“催化剂”角色,而非仅仅是资金提供者。 第二章:气候风险的量化与披露:TCFD框架的实践指南 本章是本书风险管理板块的理论基础。详细解读了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的建议框架,包括治理结构、战略、风险管理、指标与目标四大支柱的具体实施路径。内容不仅包括对物理风险(如极端天气对资产抵押品的影响)和转型风险(如政策变化和技术迭代对高碳资产价值的影响)的定性分析,更侧重于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的量化方法。例如,如何构建1.5°C情景下的投资组合折现率模型,以及在企业层面如何识别和量化运营流程中的气候暴露度。 第三章:全球绿色金融政策与监管动态 本章梳理了全球主要经济体在绿色金融领域的监管步伐。内容涵盖欧盟的《可持续金融披露条例》(SFDR)和《分类标准》(Taxonomy)对跨境投资的影响,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的“绿色信贷指引”和“转型金融”概念的最新发展,以及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环境风险纳入审慎监管框架方面的探索。重点分析了不同分类体系之间的兼容性与冲突点,为跨国投资者提供了合规性操作的参考地图。 第二部分:绿色金融工具与实务操作 第四章:绿色债券市场:发行、评估与二级市场流动性 本章聚焦于最成熟的绿色金融工具——绿色债券。详细解析了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的《绿色债券原则》(GBP)与中国人民银行/发改委的国内标准之间的对接实践。内容细化到债券募集资金的使用范围(Use of Proceeds)、项目筛选与评估流程、资金管理和定期的环境效益报告。特别探讨了“绿色溢价”(Greenium)的形成机制、期限结构对发行成本的影响,以及主权绿色债券和转型债券(Transition Bonds)的特殊设计要素。 第五章:可持续挂钩贷款(SLL)与创新性信用工具 本章深入探讨了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直接挂钩的信贷工具。详细介绍了可持续挂钩贷款(SLL)的关键要素,即关键绩效指标(KPIs)的选择、目标水平的设定、以及与利率挂钩的激励/惩罚机制。此外,还涵盖了绿色资产支持证券(Green ABS)、气候保险产品(如参数型保险)的设计原理和风险转移机制,指导商业银行如何将ESG表现转化为信贷风险定价的因子。 第六章:私募股权/风险投资中的ESG整合策略 对于非上市资产,本章提供了将ESG因素嵌入尽职调查(Due Diligence)和价值创造过程的方法论。内容包括:如何在早期阶段评估初创企业的环境足迹和治理结构;如何利用“深度技术”(Deep Tech)投资来解决脱碳难题;以及在私募股权的持有期内,通过设定可量化的可持续发展里程碑来提升被投企业的长期价值和退出回报。 第三部分:企业侧的转型金融与资产管理 第七章:企业转型路径规划与转型金融的适配 本章面向高碳排放企业,探讨如何设计可信赖的“转型计划”。核心内容是如何根据科学界定(SBTi)制定净零路线图,并识别出哪些资产或运营支出属于“棕色资产的漂绿风险”,哪些是真实的“转型投资”。本章详细阐述了转型金融(Transition Finance)区别于传统绿色金融的特点,即重点支持高碳行业实现渐进式脱碳,而非仅支持成熟的低碳技术。 第八章:ESG数据、评级与投资组合管理 本章是实践操作层面。详细对比了全球主流ESG评级机构(如MSCI, Sustainalytics, FTSE Russell)的方法论差异,揭示了评级结果的“噪音”与“信号”。指导资产管理者如何进行ESG数据清洗、构建定制化的ESG因子模型,并实际操作将负面筛选(Negative Screening)、正面筛选(Positive Screening)与最佳实践(Best-in-Class)相结合的投资组合构建流程,以优化夏普比率在可持续维度上的表现。 第九章:影响力投资的度量与保证 影响力投资超越了简单的风险回报考量,本章重点研究如何科学衡量投资所产生的积极社会和环境影响。介绍了“影响力报告标准”(IRIS+)、“影响管理项目”(IMP)等框架,并讨论了第三方影响力审计的必要性,以确保资金真正流向解决重大社会问题的领域,避免“漂绿”指控。 结论:迈向净零经济的金融未来 本书最后总结了金融市场向净零经济转型的长期趋势,强调了政策协同、技术创新与金融工具创新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数字技术(如区块链在碳足迹追踪中的应用)对提升市场透明度和效率的潜力。 读者对象: 银行信贷部门、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投资决策层、企业财务与战略部门、政府监管机构、环境咨询公司、法务和合规部门。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三: 坦白说,最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毕竟,关于税收的书籍,很多时候都显得枯燥乏味,充满了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然而,《环境保护税实务政策解析与纳税申报计算》却给我带来了惊喜。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避免了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用一种循序渐进、娓娓道来的方式,将复杂的环保税知识分解成易于理解的模块。书中的案例分析做得非常出色,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场景,详细展示了如何一步步地进行纳税申报。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税收减免的章节,对于符合条件的纳税人来说,如何申请和享受税收优惠,书中给出了非常清晰的操作指引,这对于降低企业税负、鼓励环保投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作者还对未来环保税政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这对于企业提前规划,做好长远发展布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的书,它能够帮助读者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从而更自信、更有效地处理环保税的相关事宜。

评分

评价二: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环保政策和企业合规的业内人士,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梳理环保税实务操作的书籍,而《环境保护税实务政策解析与纳税申报计算》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深度和广度。在深度上,它不仅仅是对税收政策的简单罗列,而是深入剖析了政策制定的背景、意图以及在实际执行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并给出了非常有建设性的应对策略。作者对环保税与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理念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深刻阐释,让读者从更高层面理解环保税的意义。在广度上,它涵盖了从税收征管的法律框架,到具体的纳税主体、征税对象、计税依据、税率确定,再到申报缴税的流程、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等方方面面。特别是其中关于不同污染物(如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噪声)的分类计税和申报细节,解读得非常到位,让我对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如何纳入税收监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为纳税人提供了操作指南,也为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反馈。

评分

评价一: 这本书真是解了我燃眉之急!一直以来,环保税这个概念听着就让人头疼,各种政策文件看得眼花缭乱,真正落地到企业上,纳税申报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我所在的行业,环保税的计算涉及面比较广,从生产环节的污染物排放,到排污许可证的管理,再到实际的税额计算,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错。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进的道路。它没有停留在泛泛而谈的政策解读,而是非常扎实地分析了各项税收政策背后的逻辑和实际操作中的考量。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不同行业、不同污染物种类的具体申报计算案例,那些数字的推演过程,那些公式的由来,讲解得清晰透彻,仿佛作者就在我身边手把手地指导。通过阅读,我不仅理解了为什么税额会这样计算,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准确地进行申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对于企业财务人员、环保部门相关人员,或者任何对环保税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实用工具书,它将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易懂,让纳税申报不再是令人畏惧的任务。

评分

评价四: 作为一名在基层环保部门工作的公务员,我经常需要解答纳税人关于环保税的各种疑问,有时候面对一些复杂情况,也会感到力不从心。《环境保护税实务政策解析与纳税申报计算》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和专业能力。书中对税收政策的解读非常准确,同时又能兼顾到实际操作中的各种细节和潜在问题。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如何界定“超标排放”、“偷税漏税”等关键概念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这对于我们基层执法人员来说,是判断是否违规的重要依据。此外,书中关于纳税申报表的填写指导,以及如何进行税务稽查和风险防控的建议,都非常有参考价值。它让我能够更自信地与企业沟通,更有效地进行税收征管。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给纳税人看的书,对于我们这些负责监管的部门来说,同样是一本宝贵的案头参考书。它帮助我们理解纳税人的难点和痛点,从而能更科学、更人性化地开展工作,真正做到既要加强税收征管,又要服务于企业的绿色发展。

评分

评价五: 这本书简直是一本“环保税实操圣经”!我是一名小型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平时业务繁杂,对于环保税这块,一直觉得它是个“老大难”的问题,总是担心自己理解不透,申报有误,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本书的出版,真是解决了我的大难题。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腔调,而是用非常朴实易懂的语言,把复杂的政策条款,拆解成一个个具体可执行的步骤。我最喜欢的是书中的计算表格和流程图,它们把整个申报过程梳理得一目了然,让我不再感到迷茫。尤其是对于计算那些复杂的税额,比如根据排放浓度、排放总量来确定应纳税额,书中有详细的计算公式和实际案例,跟着书中的例子一步步操作,真的很容易就学会了。而且,书中还提到了很多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忽略的细节,比如如何准备申报材料,如何进行环保监测数据的管理,如何应对税务部门的核查等等。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环保税的掌握程度有了质的飞跃,不再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是真正明白了其中的门道,能够自信地完成纳税申报工作,并且还能给老板提出一些关于环保投入和税收筹划的建议,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绿色发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