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并购发展报告(2018)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并购发展报告(201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雪松 著
图书标签:
  • 并购
  • 高新技术产业
  • 中国
  • 产业发展
  • 科技创新
  • 经济
  • 报告
  • 2018
  • 投资
  • 产业并购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25598
版次:1
商品编码:1236355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20
字数:40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全景描绘:本书首次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并购做出全景观察,从宏观、市场、创新集群、产业、案例和监管等多个维度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并购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数据挖掘:收集2013~2017年中国企业境内外发生的22825起并购交易,每笔交易包含45个并购信息点,从数据中挖掘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并购近年来的发展特点。


深入分析:选取高新技术领域八大行业和九家企业进行重点观察和详细分析,对其重大并购交易进行阐述,整理其并购脉络与特点。


监管观察:系统整理2013~2017年并购相关政策法规变动情况,详细分析2017年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对173例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申请的审核情况。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梳理和总结2017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并购活动的情况,发现产业并购发展的特点,为并购活动参与方、投资方及相关监管机构提供事实依据,具有一定的政策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全书分为总报告、市场篇、产业篇、案例篇和监管篇五个部分。总报告梳理了境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践,分析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并购的整体发展情况,并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并购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市场篇分并购市场和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两个部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并购情况进行分析。产业篇选取了物联网、人工智能、信息安全、金融科技、新能源汽车、环境保护、生物医药和智能制造八个产业并对其产业现状及并购情况进行研究。案例篇主要选取了A股上市公司用友网络、利亚德、均胜电子、神州数码、华胜天成、立思辰、旋极信息、神州高铁、合众思壮系列并购案进行分析。监管篇梳理了我国并购重组政策法规体系,对近年来并购政策法规的变动情况进行了分析。


作者简介

作者团队来自中关村大河并购重组研究院,对高新技术产业并购具有长期深入的观察和研究。

王雪松,金融学博士,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现任中关村大河并购重组研究院院长。曾长期任职于中国证监会,具有丰富的证券投资基金及资本市场监管工作经验,撰写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本市场运行及投融资研究分析报告。曾出版合著两部,在《中国金融》《证券市场导报》上发表多篇文章,主要研究方向为并购重组、金融市场、公司战略及产业研究。

许言,管理学博士,中关村大河并购重组研究院分析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并购重组、公司金融。

李皓,法学博士,中关村大河并购重组研究院分析师。曾长期任职于中国进出口银行,具有丰富的跨境投融资项目实务工作经验。

侯哲佳,金融学硕士,中关村大河并购重组研究院分析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经济产业研究。

龚霄,金融学硕士,中关村大河并购重组研究院分析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案例及资本工具。


精彩书评

本书对于企业管理者、监管者、政策制定者、投资者及商学院的MBA和EMBA都是不可多得的了解中国并购发展的必读书。我强烈推荐!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刘俏


本书对高新技术产业并购的重要方面做了梳理,其工作本身就值得肯定,相信也会给读者带来新的感悟与收获。

——建银国际董事长兼总裁、中国并购公会轮值主席、香港金融发展局成员 胡章宏博士


这本书从产业并购的角度回顾了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历程,兼具宏观和微观视野。

——IDG资本全球董事长 熊晓鸽


本书对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并购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其发展趋势及特点,为更好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来有价值的启发,是一本值得认真阅读的好书。

——中关村银行董事长 郭洪


本书是系统研究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并购的有益探索,值得理论界和实务界深读。

——北京市海淀区区委书记 于军


本书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角度出发,以产业培育、企业发展和政策监管等多个维度对中国新兴经济领域的并购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深入分析,我相信本书将成为企业家和政策监管者的案头必备之书。

——徐井宏


本书对高新技术领域并购体系的研究是尤其必要的,通过回顾历史有助于企业更好地了解并购的逻辑,展望未来,这也是一个好的起点与开端。中国高新技术领域并购的大幕刚刚拉开,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重大并购案例发生,我们坚信不疑并翘首以待。

——中关村并购母基金创始合伙人 刘志硕

(以上节选自各专家、学者的推荐语,书中有更为丰富的观点和内容)


目录

I. 总报告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并购发展报告

II. 市场篇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并购市场发展报告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并购发展报告

III. 产业篇

物联网产业并购发展报告

人工智能产业并购发展报告

信息安全产业并购发展报告

金融科技产业并购发展报告

智能制造产业并购发展报告

生物制药产业并购发展报告

新能源汽车产业并购发展报告

环境保护产业并购发展报告

IV. 案例篇

用友网络并购案

利亚德并购案

均胜电子并购案

神州数码并购案

华胜天成并购案

立思辰并购案

旋极信息并购案

神州高铁并购案

合众思壮并购案

V. 监管篇

并购重组监管政策研究报告

VI. 附录

附录一 编写说明

附录二 高新技术产业分类标准

附录三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市公司名单



聚焦转型升级,洞察前沿脉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并购发展报告(2018)》深度解读 2018年,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创新驱动成为主旋律。在此背景下,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的核心支点,其蓬勃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活跃参与,尤其以并购重组为关键手段。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并购发展报告(2018)》正是这一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与资本运作的集大成者。本书并非简单罗列数据,而是深入剖析了2018年度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在并购领域呈现出的深刻变革与发展趋势,为理解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逻辑提供了重要视角。 一、 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导向:为并购重组注入强劲动力 2018年,全球经济格局复杂多变,国内经济正经历结构性调整。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国家对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坚持,以及一系列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密集出台,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并购活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政策导向明确要求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新动能。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新兴动能的代表,其整合与升级成为必然。并购重组成为企业实现规模扩张、技术融合、产业链协同,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 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从“中国制造2025”到“数字中国”战略,国家层面不断强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通过并购获取先进技术、关键人才、成熟市场渠道,加速实现技术突破和产品升级。 资本市场改革红利释放: 2018年,资本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科创板的筹备、注册制的推进、并购重组审核制度的优化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并购活动提供了便利,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效率。 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 在稳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下,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并购作为一种直接的国际合作方式,成为中国企业获取全球先进技术、品牌和管理经验,以及海外市场的重要手段。同时,境外资本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并购也呈现活跃态势,为本土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本书深入解读了这些宏观经济与政策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2018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并购市场的整体格局与发展方向。报告将从政策落地细节、实际影响分析等方面,层层剥茧,呈现出政策如何转化为市场行动的内在机制。 二、 高新技术产业并购格局:细分领域深度透视 2018年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态势。本书将聚焦几个关键的高新技术细分领域,对其并购活动进行详尽分析: 新一代信息技术: 这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重中之重,涵盖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通信、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2018年,该领域的并购活动尤为活跃,呈现出以下特点: AI与大数据融合加速: AI技术的落地应用离不开海量数据的支撑。企业通过并购,整合数据资源,提升算法模型,构建完整的AI生态。 云计算服务商的扩张: 头部云服务商通过并购,不断丰富其服务内容,拓展客户群体,巩固市场地位。 5G产业链的整合: 随着5G商用临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并购与合作日益紧密,旨在构建统一的技术标准与生态系统。 集成电路的国产替代: 在全球半导体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加速并购,意在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实现核心芯片的自主可控。 生物医药与大健康: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健康意识的提升,生物医药产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2018年,该领域的并购呈现出: 创新药物研发的加速: 大型药企通过并购初创生物技术公司,获取前沿的研发管线和技术平台,加速新药的上市进程。 精准医疗与基因技术的热点: 基因测序、靶向治疗、细胞治疗等新兴领域成为并购的热门标的。 医疗服务与器械的整合: 医院集团、体检中心、第三方诊断机构等产业链环节的并购,旨在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 中医药的现代化与国际化: 传统中医药企业也在积极通过并购,引入现代管理和研发体系,推动中医药走向国际。 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领域在2018年经历了快速发展和产业整合。 电池技术与材料的竞争: 动力电池技术的突破是关键,相关材料和回收利用环节也吸引了大量投资并购。 整车企业与科技公司的合作: 传统汽车制造商与互联网、科技巨头之间的合作与并购,旨在加速智能化、网联化进程。 自动驾驶技术的攻坚: 激光雷达、摄像头、高精度地图等自动驾驶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催生了大量并购机会。 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 这一领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智能制造的推广: 机器人、工业自动化、智能工厂等相关技术的并购,旨在提升生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 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高端机床等领域,关键零部件的并购成为提升产业链韧性的重要手段。 高性能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 航空航天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高性能新材料领域,吸引了众多企业通过并购来整合技术和市场资源。 本书将不仅仅列举这些领域的并购案例,更将深入挖掘每一起典型并购案背后的逻辑,分析其战略意图、协同效应、市场影响,以及为行业带来的深远改变。 三、 并购模式与驱动因素:洞察资本运作的深层逻辑 2018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并购活动,呈现出多样化的模式和复杂的驱动因素。本书将从微观层面,剖析这些并购背后的运作机制: 战略性并购: 这是最主要的并购驱动力。企业通过并购来获取技术、产品、市场、渠道、品牌,实现跨越式发展,弥补自身在某些环节的短板。例如,一家人工智能软件公司并购一家数据分析平台,以实现数据与算法的深度融合。 协同效应驱动: 并购旨在实现“1+1>2”的协同效应,包括成本协同(规模效应、资源整合)、收入协同(交叉销售、拓展市场)、管理协同(引进先进管理经验)等。 财务投资的引导: 风险投资(VC)和私募股权投资(PE)机构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并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通过投资并购,推动被投企业成长,实现资本增值。 产业整合与生态构建: 行业巨头通过并购,整合产业链上下游,构建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应对市场变化与技术颠覆: 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和层出不穷的技术颠覆,企业通过并购来快速适应,抓住新的发展机遇,避免被时代淘汰。 人才与技术引进: 部分并购的直接目的是获取稀缺的研发人才、专利技术或核心知识产权,以快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本书将详细解读各类并购模式的特点、适用场景,以及不同驱动因素在具体并购案例中的权重。同时,报告也会深入分析并购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如整合风险、估值争议、文化融合等,并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 四、 并购风险与监管环境:审慎推进,行稳致远 并购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风险。2018年,中国对资本市场的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加强,以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权益。 并购整合风险: 并购后的整合是成败的关键。企业文化、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的差异,都可能导致整合失败,影响预期协同效应的实现。 估值与定价风险: 高新技术企业往往具有高估值、高增长的特点,如何合理评估其价值,避免支付过高的溢价,是并购中面临的重要挑战。 法律合规与知识产权风险: 并购过程中涉及大量的法律程序,如尽职调查、合同签署、审批备案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界定也至关重要。 市场竞争风险: 并购完成后,企业可能面临来自原有竞争对手的压力,或者因整合不力而丧失市场份额。 宏观经济与政策变动风险: 宏观经济的波动和政策的调整,都可能对并购活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本书将梳理2018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并购的监管政策变化,重点分析反垄断审查、信息披露要求、跨境并购监管等方面的最新动态。同时,报告也将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企业如何有效识别、评估和管理并购风险,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 结论与展望: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并购发展报告(2018)》不仅仅是对过去一年市场活动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判。 报告将提炼出2018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并购发展的核心规律和重要启示,例如: “硬科技”领域的投资并购将成为主流: 聚焦于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关键核心技术,如芯片、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将获得更多关注。 产业生态构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开放合作、协同创新将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模式。 数据驱动与智能化转型将加速: 拥抱大数据、人工智能,加速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成为新导向: 在新能源、环保技术等领域的并购将迎来新的机遇。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并购活动必将更加活跃,并朝着更加专业化、精细化、高质量的方向发展。本书旨在为政府决策者、产业研究者、企业经营者、投资机构等提供一份全面、深入、具有前瞻性的参考,共同把握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脉搏,迎接更加辉煌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从事技术研发工作的工程师,对于企业间如何通过并购来整合技术、加速创新充满好奇。一直以来,我总觉得很多并购案例背后,隐藏着一些我们工程师不常触及的商业逻辑和资本运作。《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并购发展报告(2018)》恰好填补了我在这一领域的知识空白。这本书用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将复杂的并购过程和策略呈现在我面前。它不仅仅罗列了并购的数量和金额,更深入地剖析了并购背后的技术驱动力。例如,报告中关于“技术互补型并购”的论述,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一些公司会选择收购拥有特定专利或核心技术的竞争对手,这不仅仅是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更是为了快速获得前沿技术,弥补自身研发的不足,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报告中的案例分析,很多都涉及到了技术专利的整合、研发团队的融合以及技术成果的转化等细节,这些正是我们工程师最关心的问题。阅读这份报告,让我对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生态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看到了技术创新如何在资本的推动下,以更快的速度改变行业格局。

评分

作为一名多年深耕于资本市场,专门负责科技股投资的基金经理,我一直非常关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脉络和演变。今年恰逢一个重要的产业调整期,《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并购发展报告(2018)》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工具。《报告》以其独特的视角,系统梳理了2018年度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在并购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轨迹。它不仅涵盖了如人工智能、5G通信、半导体、生物科技等当下最热门的领域,还对一些新兴的、具有颠覆性潜力的新技术产业的并购活动进行了深入的挖掘。报告中大量引用了权威的统计数据和市场研究机构的报告,使得其分析具有坚实的量化基础。我尤其欣赏的是,《报告》对于并购过程中遇到的政策法规、知识产权、估值定价等关键问题的讨论,这些都是我们进行投资决策时必须考虑的要素。作者团队显然具备深厚的行业知识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他们对未来产业整合趋势的判断,以及对潜在风险的提示,都给了我非常多的启发。阅读这份报告,就像与一位经验丰富的行业智囊在对话,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把握市场脉搏,规避潜在的风险,并发现那些隐藏在并购浪潮中的投资金矿。

评分

我是一位在互联网创业公司工作的早期员工,亲历了我们公司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与多家国内外同行进行的几次战略合作和潜在的并购洽谈。因此,当我在书店偶然看到《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并购发展报告(2018)》时,立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希望从中找到一些行业共识和理论指导,来帮助我更清晰地认识我们所处的生态环境,以及并购对初创企业而言的意义。这本书的确没有让我失望。它不仅列举了大量令人瞩目的高新技术企业并购案例,更重要的是,它从多个维度解读了这些案例背后的逻辑。例如,它探讨了技术壁垒的打破、市场份额的巩固、人才的争夺、以及产业链的垂直整合等多种并购动机。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协同效应”的部分,它详细阐述了并购如何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来创造超越个体价值的总和。对于我们这类身处变化中的公司,理解这些并购的深层原因,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自我定位,以及在面对潜在的合作或被收购机会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比较严谨,学术性较强,但又不失可读性,使得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不断获得新的启发和思考。

评分

这本《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并购发展报告(2018)》真是太及时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科技行业动态的投资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近年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并购趋势和案例的深度分析报告。翻开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它扎实的论证和清晰的结构。报告并没有泛泛而谈,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细分领域(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集成电路等)的并购热点、驱动因素以及面临的挑战。作者团队显然进行了大量的数据收集和案例研究,从宏观政策导向到微观企业交易细节,都力求呈现最真实的市场图景。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报告中对部分典型并购案例的深度剖析,不仅还原了交易的背景和过程,更着重分析了交易的战略意图、协同效应以及可能带来的长期影响。这种抽丝剥茧式的分析,对于我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整合逻辑、识别潜在投资机会以及评估风险,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此外,报告还对未来几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并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性预测,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提前布局的行业参与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作战地图”。整体而言,这是一本信息量大、分析透彻、具有很高实用价值的行业报告,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并购动态感兴趣的读者。

评分

最近我一直在关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特别是科技创新在其中的作用。读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并购发展报告(2018)》,感觉这本书简直是一本“时代的缩影”。它以2018年为时间节点,描绘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在并购领域的蓬勃发展景象,也折射出中国经济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决心。报告中对一些大型国企改革背景下的并购案例,以及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活跃表现,都进行了详实的记录和分析。我从中看到了国家政策对于鼓励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引导作用,也看到了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性。报告的论述角度非常宏观,从国家战略、产业政策、资本市场运作到企业微观战略,层层递进,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分析框架。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报告中对并购浪潮可能带来的产业结构优化、效率提升以及国际竞争力增强的积极影响的肯定,这与我一直以来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判断不谋而合。这本书让我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也让我看到了并购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手段,在推动产业进步和国家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