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教育綜閤應試題庫》(以下簡稱《題庫》)是凱程333教育綜閤考研的精品資料之一,與《333教育綜閤應試解析》(以下簡稱《解析》)是係列圖書。該題庫的意義在於考生在基本掌握《解析》內容的情況下,學練結閤,更加明確知識中的重點,更加理解知識中的難點。
《333教育綜閤應試解析》姊妹篇
覆蓋全部考點,詳細解析、學會技巧方法
《題庫》與《解析》同步輔導,學練結閤
新增20%的題目,強化知識體係
適用於報考全日製教育碩士的考生
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專傢打造,學習觀點
練:源於真題、高於真題的應試題庫
背:強化知識體係,應試功能強大
《333教育綜閤應試題庫》是針對教育碩士333教育綜閤考試打造的應試題庫。由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專傢協助打造,貫穿名師觀點。名師觀點是同學們獲勝的保證,同時也是本係列書的突齣特色。強化知識體係,應試功能強大。本題庫將教育碩士333 教育綜閤考試的知識體係化、係統化,凱程教育多年的獨到應試理念貫穿於全書。配閤《333教育綜閤應試解析》使用,效果更為明顯。《題庫》與《解析》同步輔導,分章進行。在研究知名院校真題基礎上,按照真題題型,本書具體包括名詞解釋、簡答題和分析論述題三種題型。考試中的重要知識點以多種題型呈現,指導考生有效答題,避免産生因題型陌生而丟分的現象。題目與答案分開編寫,考生可以擁有充分的時間梳理、迴憶教材內容。考生可根據題目,自行先整理答案,再與答案對照分析不足之處,幫助考生用最短的時間掌握教材知識點及薄弱環節。
徐影,凱程教務主管,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碩士學曆,十一年考研輔導經驗,凱程三化四階五法發明人之一,對學習方法有深入研究。
第一部分 教育學原理 / 001
第一章 教育學概述 / 003
第二章 教育的概念 / 008
第三章 教育與人的發展 / 012
第四章 教育與社會發展 / 017
第五章 教育目的 / 025
第六章 教育製度 / 032
第 七 章 課 程 / 037
第八章 教學(上)/ 048
第九章 教學(下)/ 053
第 十 章 德 育 / 061
第十一章 班主任 / 067
第十二章 教師 / 072
第十三章 學校管理 / 078
第二部分 中國教育史 / 083
專題一 中國古代教育 / 085
第一章 西周官學製度的建立與“六藝”教育的形成 / 085
第二章 私人講學的興起與傳統教育思想的奠基 / 087
第三章 儒學獨尊與讀經做官教育模式的形成 / 101
第四章 封建國傢教育體製的完備 / 106
第五章 理學教育思想和學校的改革與發展 / 115
第六章 早期啓濛教育思想 / 127
專題二 中國近代教育 / 130
第七章 中國教育的近代轉摺 / 130
第八章 近代教育體係的建立 / 135
第九章 近代教育體製的變革 / 142
專題三 中國現代教育 / 151
第十章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教育 / 151
第十一章 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教育 / 155
第十二章 現代教育傢的教育探索 / 160
第三部分 外國教育史 / 169
專題一 外國古代教育 / 171
第一章 古希臘的教育 / 171
第二章 古羅馬的教育 / 180
第三章 西歐中世紀教育 / 183
專題二 外國近現代教育 / 190
第四章 文藝復興時期的教育 / 190
第五章 宗教改革時期的教育 / 195
第六章 歐美主要國傢和日本的教育發展 / 197
第七章 歐美教育思想的發展——誇美紐斯、洛剋、盧梭與裴斯泰洛齊的思想/ 209
第八章 歐美教育思想的發展——赫爾巴特、福祿培爾、斯賓塞與馬剋思、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 217
第九章 歐美教育思想的發展—— 19 世紀末至 20 世紀前期的教育思潮和教育實驗 / 221
第十章 歐美教育思想的發展——杜威的教育思想 / 227
第十一章 歐美教育思想的發展——現代歐美教育思潮 / 233
第十二章 歐美教育思想的發展——蘇聯教育思想 / 236
第四部分 教育心理學 / 241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學概述 / 243
第二章 心理發展與教育 / 245
第三章 學習及其理論 / 255
第四章 學習動機 / 270
第五章 知識的學習 / 279
第六章 技能的形成 / 284
第七章 學習策略及其教學 / 288
第八章 問題解決能力與創造性的培養 / 291
第九章 社會規範學習與品德發展 / 297
第十章 心理健康及其教育 / 303
親愛的教育學研友 :
感謝您翻開凱程教育齣品的《333 教育綜閤應試題庫》(以下簡稱《題庫》),它多年來受到考研小夥伴的認可和支持。這本《題庫》與《333 教育綜閤應試解析》(以下簡稱《解析》)是姊妹篇。廣大研友之所以推薦這本《題庫》,是因為這本題庫題量大,覆蓋的知識麵齊全,緊扣大綱,能夠幫助考生強化知識體係,加強應試功能。強烈建議考生把《解析》與《題庫》配閤使用,同步輔導。
每一年凱程教育都會針對研友們的建議不斷修改《題庫》,今年凱程教育對《題庫》又做瞭一些調整。本書主要有以下特點:
1.本書在往年基礎上,新增 20% 的題目。為瞭讓知識點涵蓋得更為全麵、係統,今年,本書緊扣最新考試動態、緊密貼閤大綱,新增瞭一部分題目,尤其是增加瞭名詞解釋,讓名詞解釋覆蓋的知識麵更廣。相信考生隻要閤理使用,就會受益匪淺。
2.題目與答案分開編寫,考生可以擁有充分的時間梳理、迴憶教材內容。
溫馨提醒:建議考生在練習主觀題時,不必完整地寫齣每道題的答案,這樣比較浪費時間。而應該在練習時寫下或者復述答案要點,核對、思考和完善答案纔是重點,而且比較節約時間。
為瞭與教育專碩考研學生溝通交流,凱程教育定期舉行教育考研免費直播活動,這裏是教育類專業考研人共同交流的平颱,由徐影老師主播,考生可以加凱程教育企業,也可以下載【一直播】APP,搜索“徐影老師”(關注新浪微博 @ 教育學徐影,直播時會有入口)。凱程直播歡迎大傢,在這裏,關於學習方法、學習規劃、學習睏惑、學業激勵等內容應有盡有,還有老師親自為各位考生答疑解惑,為考生順利考研保駕護航。就讓我們相約直播,不見不散!
主編:徐影老師
這本書在內容編排上的邏輯性實在是令人贊嘆,它顯然不是簡單地把曆年的考點和真題堆砌在一起,而是構建瞭一個非常清晰的學習路徑圖。我嘗試快速瀏覽瞭幾個核心章節的結構,發現編者非常善於抓取不同知識模塊之間的內在聯係,將那些看似分散的理論點巧妙地串聯起來,形成瞭一個完整的知識網絡。這種梳理方式極大地減輕瞭我們考生在記憶和理解上的負擔,因為它不再是孤立地記憶一堆概念,而是理解瞭一個係統的運作原理。尤其是對於那些跨學科的知識點,這本書的處理手法顯得尤為高明,它能準確指齣不同領域知識的交叉點在哪裏,並給齣獨到的解題視角。這種由宏觀到微觀,再由理論到實踐的遞進結構,使得學習過程既有全局觀,又不失細節的精準度,閱讀體驗流暢自然,讓人願意一頁接一頁地深入下去,而不是感到枯燥乏味。
評分作為一名需要大量進行實戰演練的考生,我最關注的就是題庫部分的實用價值和針對性。坦率地說,市麵上很多題庫的題目設置要麼過於偏怪,要麼就是對真題的拙劣模仿,真正能有效提升應試能力的鳳毛麟角。然而,這本書中的題庫部分展現齣瞭極高的專業水準。它的選材標準非常嚴格,每道題的背後似乎都有明確的指嚮性,絕非為瞭填充數量而隨意添加。更關鍵的是,那些解析部分的處理方式非常到位,它不僅僅是給齣瞭標準答案,更深入地剖析瞭齣題者的意圖、涉及的核心知識點,以及不同選項之間的微妙區彆。這種“解題思維”的引導,遠比單純地記住答案重要得多。我感覺自己不是在做一套題,而是在接受一次高水平的模擬實戰訓練,每一次練習都能從中提煉齣寶貴的應試技巧。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給我的第一印象是相當紮實可靠,封麵的色彩搭配和字體選擇都透露齣一種嚴謹的學術氣息,拿在手裏很有分量感,這讓人感覺內容也一定經過瞭精心打磨。內頁的紙張質量也齣乎意料地好,不像一些考研資料那樣輕飄飄的,印刷的清晰度非常高,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過於疲勞。整體來看,這本書的製作水平完全達到瞭專業齣版社的標準,光是這份用心的物理呈現,就已經讓我對它接下來的內容産生瞭極高的期待。我特彆欣賞它在細節上處理的到位,比如章節的劃分和索引頁的排版,都顯得井井有條,這對於需要快速檢索和復習重點的考研階段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加分項。它不像市麵上很多為瞭湊頁數而堆砌內容的教材那樣粗糙,從這本書的外部來看,就能感受到編者團隊在項目啓動之初就抱持著“打造精品”的決心。我希望接下來的內容也能像它的外錶一樣,經得起推敲和時間的考驗。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在嚴謹之餘,透露齣一種非常友善和鼓勵人心的基調,這對於考研這種高壓力的過程來說,是極其重要的精神支持。編者在講解一些復雜概念時,沒有采用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術腔調,而是運用瞭非常貼近考生理解習慣的錶達方式,使得那些晦澀難懂的理論也能變得平易近人。閱讀起來有一種“名師在身邊一點撥”的感覺,它既能把問題講透徹,又不讓人産生任何畏懼感。此外,書中穿插的那些學習建議和心態調整的小貼士,雖然篇幅不大,但都切中要害,顯示齣編者團隊對考研群體心理有著深刻的洞察。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它更像是一個既專業又富有同理心的學習夥伴,陪伴你走過這段充滿挑戰的旅程。
評分從一個長期與考研資料打交道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它對“應試”這一核心目標的精準把握。很多教材側重於學術的廣度和深度,這對於我們考試來說,有時反而是一種負擔。但這本書顯然是為“上考場”服務的,它在知識點的選擇上做到瞭極佳的權衡,重點突齣瞭那些每年高頻齣現的、具有決定性分數的考點。我尤其欣賞它在區分“必備知識”和“拓展知識”方麵的清晰界限,這幫助我能夠閤理分配有限的復習時間,將精力集中在迴報率最高的部分。這種務實的態度,讓這本書瞬間從一堆學術參考書中脫穎而齣,成為瞭一個實實在在的“效率工具”。它懂得考研的本質是選拔,而非學術研究,這種清醒的定位,對於備考者而言,是最大的福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