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明代佛教与政治文化
定价:18.00元
作者:周齐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8-01
ISBN:9787010048895
字数:206000
页码:29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以政治文化为考察视角来系统研究时代佛教的学术专著。作者依据历史史料和佛教典籍文本,不仅对于明朝各代帝王包括朝廷提出的佛教政策与佛教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和探讨,而且对明代佛教与社会政治文化诸因素相互交织的诸问题进行了归纳和综合分析,并通过一些典型个案,具体分析了处于明代君主极权和文化体制下的士人对于佛教的认识态度及其影响,特别是对明代佛教日益世俗化的趋势中佛门高僧所表现的处世之道做了介绍和阐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和展现了中国佛教与传统政治文化的密切关系。
目录
序
自序
章 明代佛教与帝王及其政治文化环境
节 明太祖对于佛教的认识和态度
第二节 明成祖之敬尊僧与利用佛教
第三节 洪煕、宣德至弘治、正德时期诸帝之宗教取向与佛教之地位
第四节 嘉靖至明末诸帝崇道迪佛之交替与佛教
第五节 明末佛教世俗化发展走势与政治文化
第二章 时代佛教政策的基本模式与传统政治文化
节 明代僧官体系之建立与世俗政权体系
第二节 僧伽组织禅、讲、教之界划与传统政治文化理念
第三节 规范僧人行为之约法与社会流行之佛教认识
第四节 明代对于朵甘、乌斯藏的佛教政策及其政治文化效应
第五节 明代佛政策的特点与传统政治文化
第三章 明代宿儒士大夫之儒释观及其政治文化意义
节 明朝开国后的学术状部及其政治文化环境
第二节 宋濂与佛教及其所表征之宿儒士大夫佛教意趣
第三节 诸儒旁通佛理又避佛排佛之倾向的政治文化基础
第四节 诸儒之儒释观的政治文化意义
第四章 明代高僧之处世取向与政治文化倾向
节 游移应对于世出世间的处世出世观
第二节 拔儒僧入仕及僧官官僚化与统治意志之导向
第三节 佛教弱势态势下之僧人处世倾向及其意义
第五章 明代佛教与政治文化
节 关于政治文化的研究视角
第二节 明代佛教与政治文化传统及现实
引用书目
作者介绍
周齐,祖籍安徽毫州,生长于山东济南。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长期从事佛教研究,近年着重于明清汉地佛教的研究。198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随即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学无师承,但有幸于工作环境中得机缘私淑和受益于一些前辈教师,并得
文摘
序言
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沉浸在这本书的叙事氛围中,发现作者的笔触极为细腻,尤其是在描绘地方士绅与寺庙之间的利益纠葛时,那种微妙的张力拿捏得恰到好处。他并没有采取那种宏大叙事、平铺直叙的方式,而是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和人物的侧面描写,将明代复杂的宗教生态立体地展现了出来。比如,书中对江南地区某禅宗寺院如何通过承接地方官府的“祈福”仪式,巧妙地将其经济收入合法化并扩大其世俗影响力的一段分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案例研究。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于“政教关系”的理解不再是书本上干巴巴的定义,而是有了鲜活的历史场景作为支撑,很有说服力。这种从微观入手,层层剥茧分析宏观结构的能力,确实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特的观察视角。
评分坦白说,我一开始对“佛教与政治文化”这个主题有点望而却步,总觉得会充斥着大量晦涩难懂的佛学术语和枯燥的官方文书。然而,这本书的叙事逻辑极其流畅,作者的文风带着一种知识分子的幽默感和批判性,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劲。他巧妙地将那些官方的“谕旨”与民间的“信仰实践”进行对比,揭示出政策制定者在面对民间强大宗教惯性时的无奈与妥协。特别是对白莲教等民间秘密宗教的治理策略的探讨,让人拍案叫绝——朝廷一方面严厉打压其“邪教”面目,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利用其既有的组织结构来维护地方治安,这种矛盾的处理方式,展现了那个时代政治智慧的复杂性。阅读体验是极其愉悦的,完全没有那种“读学术著作”的压力感。
评分看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对于明代“儒释道”三教并行的格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不再是教材里孤立存在的几个概念,而是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衡的复杂网络。书中对某一时期皇帝频繁召见道士进行“炼丹问道”,却同时大力资助北方寺庙修建的现象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这种看似矛盾的行为,实则是一种政治平衡术,即通过在不同宗教间‘雨露均沾’,来最大化皇帝对意识形态的控制力,避免任何一个教派势力过大威胁皇权。这种对历史现象多维度、多层次的解读,极大地拓宽了我的历史视野,让我意识到,政治文化从来不是单一维度的,它永远是权力、信仰、经济需求相互博弈的结果。读完后,我感到思维被极大地激活了。
评分这本书的参考资料和注释系统做得非常扎实,这是我作为一个略懂历史的读者最看重的一点。每一处关键的论断后面,几乎都能找到明确的原始出处,无论是《明实录》的页码,还是地方志的卷目,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这对于想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避免了那种“不知所云”的二手信息堆砌。我特地去核对了其中引用的一段关于嘉靖年间皇帝对某位高僧召见的记载,发现原文引用精准无误,这极大地增强了我对全书观点的信任度。一个好的历史作品,其严谨性是基石,这本书显然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体现了作者治学态度的严谨与专业,让人读得踏实、放心。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太吸引人了,封面选用的那种略带陈旧感的米黄色纸张,配上朱砂红的标题字样,一下子就把人带回了那个遥远的明代。我本来只是对历史有点兴趣,但看到这实物,就忍不住想翻开看看。内页的纸张质量也相当不错,厚实而富有质感,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很累。而且,9.9元包邮的价格,拿到这样一本制作精良的书,简直让人感觉捡到了宝。印刷的清晰度非常高,那些引用的古籍片段和小楷文字都能够看得清楚分明,这对于研究历史文献的读者来说,绝对是一个加分项。装订也十分牢固,翻阅起来很顺手,不像有些便宜的书那样,稍微用力一点就担心散架。从这本书的外在表现来看,看得出出版方在细节上还是下足了功夫,远超这个价位应有的水准,完全是值得收藏的一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