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素书(典藏全译本)
定价:22.00元
作者:黄石公 ,欧阳居士 注译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51460120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622kg
编辑推荐
--- 中国谋略**书,智慧之禁果,治人之兵法,成功之操典。读此书可为帝王者师,张良,得隐士黄石公所传奇《素书》,用之,遂辅佐刘邦,成就霸业。此版本为市面上*好的一个版本,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内容提要
《素书》一千三百六十字,字字珠玑,句句名言,对复杂的人性把握得入木三分,对世间万事万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观察得细致入微。
该书不仅包含治国安邦大谋略,更有修身处世、为人之道的小智慧,每一句箴言都是切中要害,一针见血,读来如醍醐灌顶、豁然顿悟,其对人生的指导意义不言而喻,值得我们每个人读上一读。
目录
《素书》原序(宋,张商英)
《素书》白文
原始章
正道章
求人之志章
本德宗道章
遵义章
安礼章
作者介绍
黄石公(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195年),齐国人(今山东淄博)。据宋人罗沁《四皓辩》史记,黄公石,又名夏黄公,姓崔名广,字少通,因避秦时苟政暴虐,曾隐居湖北谷城黄石山,世称黄石公,后又在太湖夏黄修道,故曰夏黄公,简称“黄公”。
文摘
序言
这部作品,说实话,初翻开的时候,就被它那种扑面而来的古典气息给震住了。排版和装帧处理得非常考究,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真有种捧着一本古代秘笈的感觉。我个人对这种注重细节的出版物一向青睐有加,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内容上,虽然我还没有深入到每一个细微之处,但光是前几页的导读和译注部分,就已经显示出译者团队的深厚功力和严谨态度。他们没有采用那种为了追求“流畅”而牺牲原意的翻译方式,而是尽可能地保留了原文的语境和那种独特的韵律感,这对于我们这些希望真正领略古代思想精髓的读者来说,简直是莫大的福音。我尤其欣赏的是,注释部分处理得非常得当,既没有多到让人眼花缭乱,也没有少到让人摸不着头脑,恰到好处地起到了点拨和拓展的作用。对于一些深奥的概念,译者总能用现代的语言进行精准的阐释,使得原本晦涩难懂的章节,也变得清晰明了许多。这种对传统的尊重与对读者的体贴并重的态度,着实令人赞叹。光凭这份匠心,这本书就值得放在书架上细细品味,时不时地拿出来翻阅一番,感受那种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整体来看,这是一套极其出色的版本,它成功地架设了一座连接古今、连接文本与读者的桥梁。我很少能在一本书中同时感受到如此高的文本忠诚度和现代阅读体验的优化。对于那些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厚兴趣,却又苦于找不到高质量参考材料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雪中送炭。它不仅内容丰富,装帧考究,更重要的是,它成功地将一种研究古籍应有的敬畏之心传递给了读者。读完一章后,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在脑海中回味一番,那份厚重感久久不散。我个人感觉,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定价。它不是那种读完一次就束之高阁的快消品,而是可以反复研读、每次都有新体会的常青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深入了解文化源流抱有热忱的人,它绝对能成为你书架上最值得信赖的伙伴之一。那种翻阅时的指尖触感,和思绪被文本牵引着上溯源头的体验,是无法用简单的语言完全概括的。
评分最近读了几本历史典籍,总觉得要么是翻译得太白话,失去了古籍原有的那种庄重感和神秘感,要么就是注释太少,读起来如同走在迷雾之中,每走一步都需要查阅大量的参考资料,效率极低。然而,这本新入手的版本,在处理“可读性”与“学术性”的平衡上,找到了一个绝佳的支点。它的叙事节奏把握得很好,即便涉及到一些复杂的哲学推论,作者的逻辑链条也构建得清晰有力,让人能够顺着思路层层深入,而不是被那些拗口的术语卡住。我尤其喜欢它在处理那些多重隐喻的段落时所展现出来的耐心。很多古籍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多义性,但好的译本应该引导读者去探寻这些多义性,而不是直接给出一个唯一的“标准答案”。这个版本似乎深谙此道,它在提供了可靠的解释框架的同时,也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供读者自己去思辨和体悟。这种亦师亦友的引导方式,使得阅读过程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一场积极主动的探索之旅。对于我这种喜欢在阅读中进行深度思考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思维养料是极其丰富的。
评分最近几年,我发现很多人在接触传统经典时,总是倾向于寻找那种“速成手册”式的解读,希望一本书就能掌握所有精髓,但这对于真正博大精深的学问来说,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态度。我更偏爱这种需要沉下心来,一字一句去消化的版本。这部作品的语言风格,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娓娓道来,不急不躁,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心境也跟着沉淀下来。它并非那种强行灌输知识的书籍,而更像是一面镜子,让你反观自身,审视自己对世界运行规律的认知。我留意到,它对一些因果关系的阐述,非常注重辩证性,不轻易下绝对论断,而是呈现出一种开放性的探讨格局。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使得它即便是作为入门读物,也绝不会误导初学者走向偏激。对于那些渴望从根本上理解东方智慧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扎实可靠的基石。阅读它,就像是在为自己的精神世界打地基,地基打得越牢固,未来构建的知识大厦才能越宏伟。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对这种“典藏全译本”的定位是抱持着一丝怀疑的,因为市场上充斥着太多名不副其实的“全译本”了,要么是节选,要么是翻译质量堪忧。但是,翻阅完前三分之一的内容后,我的疑虑基本烟消云散了。这里的“全”显然是下了大功夫的,不仅仅是字面上的完备,更重要的是对原文精神气质的全面捕捉。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那些描述古代社会风貌和生活习俗的段落的处理。这些部分往往是翻译的重灾区,很容易因为时代背景的差异而显得格格不入。然而,这本书的译者显然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们使用的词汇既能让现代人理解其表层含义,又能唤起读者对古代生活场景的想象,这种“信、达、雅”的结合,实属不易。而且,书中穿插的一些图片或手稿的摹本(如果包含的话,我暂时还没看到全本,但期待有这类补充),对于视觉化的理解起到了极大的帮助,让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具象化了。这本书的编辑工作也值得称赞,它的目录设计清晰明了,查阅起来非常方便,方便读者快速定位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深入研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