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译名著本:美学(第1/2/3卷上)(商务)4册 | ||
| 定价 | 128.00 |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1979年01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黑格尔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409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9787100011426 | |
美学(第1卷)》作者黑格尔是西方近代以来**位对艺术和美学所面临的问题做出全面分析的哲学家,他站在哲学主度,以概念的普遍性对艺术进行性研究,并将其纳入自己的哲学体系当中,虽然黑格尔的美学体系总体上是唯心主义的,但在其现实主义的艺术创作理论和艺术批评,鉴赏理论上唯物的因素也有所体现。
《美学(第1卷)》中的这些演讲是讨论美好的;它的对象**是广大的美的领域,说得更精确一点,它的范围**是艺术,或则毋宁说,**是美的艺术。对于这种对象,“伊斯特惕克”(Asthetik)这个名称实在是不完全恰当的,因为“伊斯特惕克”的比较精确的意义是研究感觉和情感的科学。**是取这个意义,美好在沃尔夫学派之中,才开始成为一种新的科学,或则毋宁说,哲学的一个部门;在当时德国,人们通常人艺术作品所应引起的愉快、惊赞、恐惧、哀怜之类情感去看艺术作品。由于“伊斯特惕克”这个名称不恰当,说得更精确一点,很肤浅,有些人想找出另外的名称,例如“卡力斯惕克”(Kal-listik)。但是这个名称也还不妥,因为所指的科学所讨论的并非一般的美,而只是艺术的美。因此,笔者姑且仍用“伊斯特惕克”这个名称,因为名称本身对笔者们并无关宏旨,而且这个名称既已为一般语言所采用,**无妨保留。笔者们的这门科学的正当名称却是“艺术哲学”,或则更确切一点,“美的艺术的哲学”。
笔者们在**卷里所研究的固然已涉及作为艺术理想的美的理念的实在情况,但是笔者们尽管从多方面阐明了理想的艺术作品的概念,所得到的一切定义毕竟只一般地涉及理想的艺术作品。美的理念正如一般理念一样,也是一样重要差异面的整体,这些差异面本身也*须显现出来或实现出来。笔者可以把这些差异面叫做艺术的各种特殊的类型,它们都是从理念这个概念的内容发展出来的,这内容通过艺术才得到具体存在。笔者有时也把这些艺术类型说成理想的不同的种类,不过不是用“种类”这一词的习惯意义,即不是把理想作为总类,而把各特殊种类附属到它上面去,使它因此受到了改变。笔者们所说的“种类”是指美的理念即艺术理想的理念本身中各种互相差异的,因而是具体的定性。所以艺术表现的普遍性并不是由外因决定,而是由它本身按照它的概念来决定的,因此正是这个概念才自发展或自分化为一个整体中的各种特殊的艺术表现方式。
一 美学的范围和地位
1.自然美和艺术美
根据“艺术的哲学”这个名称,我们**把自然美除开了。从一方面看,我们这样界定对象的范围,好象有些武断,好象以为每一门学科都有权任意界定它的范围。但是我们把美学局限于艺术的美,并不应根据这种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固然常说美的颜色,美的天空,美的河流,以及美的花卉,美的动物,尤其常说的是美的人。我们在这里姑且不去争辩在什么程度上可以把美的性质加到这些对象上去,以及自然美是否可以和艺术美相提并论,不过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艺术美高于自然。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也**比自然美高多少。从形式看,任何一个无聊的幻想,它既然是经过了人的头脑,也**比任何一个自然的产品要高些,因为这种幻想见出心灵活动和自由。**内容来说,例如太阳确实象是一种***然的东西,而一个古怪的幻想却是偶然的,一纵即逝的;但是象太阳这种自然物,对它本身是无足轻重的,它本身不是自由的,没有自意识的;我们只**它和其它事物的*然关系来看待它,并不把它作为独立自为的东西来看待,这**是,不把它作为美的东西来看待。
如果我们只是普泛地说:心灵和它的艺术美高于自然美,这**等于还没有说出什么,因为所谓“高于”还是完全不确定的说法,还是把自然美和艺术美左右并列地摆在同一观念范围里,所指的还只是一种量的分别,因此,还只是一种表面的分别。心灵和它的艺术美“高于”自然,这里的“高于”却不仅是一种相对的或量的分别。只有心灵才是真实的,只有心灵才涵盖一切,所以一切美只有在涉及这较高境界而且由这较高境界产生出来时,才真正是美的。**这个意义来说,自然美只是属于心灵的那种美的反映,它所反映的只是一种不完全不完善的形态,而按照它的实体,这种形态原已包涵在心灵里。
此外,把美学局限于美的艺术也是很自然的,因为尽管人们常谈到各种自然美——代人比现代人谈得少些——从来却没有人想到要把自然事物的美单提出来看,**它来成立一种科学,或作出有系统的说明。人们倒是单从效用的观点,把某些自然事物提出来研究,成立了二种研究可用来医病的那些自然事物的科学,即药物学,描绘对医疗有用的矿物,化学产品,植物和动物;但是人们从来没有单从美的观点,把自然界事物提出来排在一起加以比较研究。我们感觉到,**自然美来说,概念既不确定,又没有什么标准,因此,这种比较研究**不会有什么意思。
全书序论
一 美学的范围和地位
1. 自然美和艺术美
2. 对一些反对美学的言论的批驳
二 美和艺术的科学研究方式
1. 经验作为研究的出发点
2. 理念作为研究的出发点
3. 经验观点和理念观点的统一
三 艺术美的概念
A. 一些流行的艺术观念
1. 艺术作品作为人的活动的产品
2. 艺术作品作为诉之于人的感官的,从感性世界吸取源泉的作品
3. 艺术的目的
a)摹仿自然说
b)激发情绪说
c)更高的实体性的目的说
B. 从历史演绎出艺术的真正概念
1. 康德哲学
2. 席勒,文克尔曼,谢林
3. 滑稽说
四 题材的划分
1.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2. 理想发展为艺术美的各种特殊类型
3. 各门艺术的系统
**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序论
1. 艺术对有限现实的关系
2. 艺术对宗教与哲学的关系
3. **卷题材的划分
**章 总论美的概念
1. 理念
2. 理念的客观存在
3. 美的理念
**章 自然美
A. 自然美,单**它本身来看
1. 理念作为生命
2. 自然生命作为美
3. 对自然生命的观察方式
B. 抽象形式在外在美与感性材料的抽象统一的外在美
1. 抽象形式的美
a)整齐一律,平衡对称
b)符合规律
c)和谐
2. 美作为感性材料的抽象的统一
C. 自然美的缺陷
1. 在直接现实中的内在因素仍然只是内在的
2. 直接个别客观存在的依存性
3. 直接个别客观存在的局限性
第三章 艺术美,或理想
A. 理想,单**它本身来看
B. 理想的定性
C. 艺术家
**卷 理想发展为各种特殊类型的艺术美
序论
**部分 象征型艺术
序论 总论象征型艺术
1. 象征作为符号
2. 形象和意义之间部分的协调
3. 形象和意义之间部分的不协调
a)象征的暧昧性
b)神话和艺术中象征表现方式的暧昧性
c)界定象征型艺术的概念
4. 题材的划分
a)不自觉的象征
b)崇高的象征方式
c)比喻的艺术形式:自觉的象征
**章 不自觉的象征
A. 意义和形象的直接统一
1. 古波斯教
2. 古波斯教非象征性
3. 古波斯教的掌握方式和表现方式的非艺术性
B. 幻想的象征
1. 印度人对梵天的理解
2. 感悟,无边际性和人格化的活动
3. 净化与忏悔的观念
C. 真正的象征
1. 埃及人关于死的观念和表现,金字塔
2. 动物崇拜和动物面具
3. 完整的象征:麦姆教,伊西V,俄西里斯和狮身人首兽
**章 崇高的象征方式
A. 艺术中的泛神主义
1. 印度诗
2. 伊斯兰教诗
3. 基督教的神秘主义
B. 崇高的艺术
1. 神作为创世主和世界主宰
2. 抽去神的有限世界
3. 人的个体
第三章 比喻的艺术形式:自觉的象征表现
A. 从外在事物出发的比喻
1. 寓言
2. 隐射语、格言和宣教故事
a)隐射语
b)格言
c)宣教故事
3. 变形记
B. 在形象化中从意义出发的比喻
1. 谜语
2. 寓意
3. 隐喻,意象比譬,显喻
a)隐喻
b)意象比譬
c)显喻
C. 象征型艺术的消逝
1. 教科诗
2. 描绘诗
3. 古代的箴铭
**部分 古典型艺术
序论 总论古典型艺术
1. 古典型艺术的独立自足性在于精神意义与自然形象互相渗透
2. 希腊艺术作为古典理想的实现
3. 艺术创作者在古典型艺术中的地位
4. 题材的划分
**章 古典型艺术的形成过程
1. 贬低动物性的东西
a)动物供祭(牺牲)
b)狩猎
c)变形
2. 旧神和新神之间的斗争
a)神谕
b)旧神与新神的差别
c)旧神们的挫败
3. 否定过的旧神因素以肯定的方式保留在新神体系里
a)秘密教仪
b)保存在艺术表现中的旧神
c)新神们的自然基础
**章 古典型艺术的理想
1. 总论古典型艺术的理想
a)理想起源于自由的艺术创造
b)古典理想中的新神们
2. 个别神的体系
a)个别神的多样化
b)缺乏系统的分类
c)多神体系的基本性格
3. 诸神各别的个性
a)个性化所用的材料
b)对伦理基础的维护
c)转向秀美和悦人的魔力
第三章 古典型艺术的解体
1. 命运
2. 神由于拟人而解体
a)缺乏内在的主体性
b)向基督教的过渡作为近代艺术的题材
c)古典型艺术在它自己领域里解体
……
第三部分 浪漫型艺术
第三卷(上) 各门艺术的体系
序论
1.各门艺术共同的发展过程
a)严峻的风格
b)理想的风格
c)愉快的风格
**部分 建筑
序论
**章 独立的,象征型建筑
1.为民族统一而建造的建筑作品
2.介乎建筑和雕刻之间的建筑作品
a)男性生死器形的石柱
b)方尖形石坊,麦姆嫩像,狮身人首像
c)埃及的庙宇建筑
3.由独立的建筑到古典型建筑的过渡
a)印度和埃及的地下建筑
b)死人的住处,金字塔
c)到应用的建筑的过渡
**章 古典型建筑
1.古典型建筑的一般性格
a)服务于种确定的目的
b)建筑物符合目的
c)房屋作为基本类型
2.建筑形式的一些特殊的基本定性
a)木料建筑和石头建筑
b)庙宇的特殊形式
c)古典型的庙宇,作为整体来看
3.古典型建筑的各处建筑方式
a)道芮斯,伊俄尼亚和科林特三种柱式
b)罗马的撕形和圆顶结构
c)罗马建筑的一般性格
第三章 浪漫型建筑
1.一般的性格
2.特殊的建筑形体结构方式
a)完全与外界隔开的房屋是基本形式
b)外部形状和内部形状
c)装饰的方式
3.浪漫型建筑的各种风格
a)哥特期前的建筑艺术
b)真正的哥特式建筑
c)中世纪的民用建筑
**部分 雕刻
序论
**章 正式雕刻的原则
1. 雕刻的本质性的内容
a) 客观的精神性
b) 在肉体中自为存在的精神性
2. 美的雕刻形象
a) 排除现象中的个别特殊细节
b) 排除面相表情
c) 具有实体性的个性
3. 雕刻作为古典型理想的艺术
**章 雕刻的理想
1. 理想的雕刻形象的一般性格
2. 理想的雕刻形象中的一些个别特殊因素
a) 希腊人的面部轮廓
b) 身体的姿势和运动
c) 服装
3. 理想的雕刻形象的个性
a) 符号、兵器、装饰等
b) 年龄,男女性和形象体系的差别
c) 各种个别的神的塑造
第三章 各种表现方式和材料与雕刻的历史发展
1. 雕刻的表现方式
a) 单独的雕像
b) 雕像群
c) 浮雕
2. 雕刻所用的材料
a) 木料
b) 象牙、黄金、青铜、大理石
c) 宝石和玻璃
3. 雕刻的历史发展
a) 埃及雕刻
b) 希腊和罗马的雕刻
c) 基督教的雕刻
第三部分 浪漫型艺术
序论
**章 绘画
1. 绘画的一般性质
a) 绘画内容的基本定性
b) 绘画的感性材料(媒介)
c) 绘画中艺术处理的原则
2. 绘画的一些特殊的定性
a) 浪漫型的内容
b) 感性材料的一些较明确的定性
c) 艺术构思,布局和性格描绘
3. 绘画的历史发展
a) 拜占廷绘画
b) 意大利绘画
c) 荷兰和德意志的绘画
**章 音乐
1. 音乐的一般性质
a) 音乐与造型艺术和诗的比较
b) 对内容的音乐掌握
c) 音乐的效果
2. 音乐的表现手段的特殊定性
a) 时间的尺度,拍子和节奏
b) 和声
c) 旋律
3. 音乐的表现手段和内容的关系
a) 伴奏的音乐
b) 独立的音乐
c) 艺术的演奏
第三卷(下) 各门艺术的体系(续)
第三部分 浪漫型艺术(续)
第三章 诗
序论
A.诗的艺术作品和散文的艺术作品的区别
1.诗的掌握方式和散文的掌握方式
a)两种掌握方式的内容
b)两种掌握方式的区别
c)诗的观照向特殊方面分化
2.诗的艺术作品和散文的艺术作品
a)诗的艺术作品的一般性格
b)诗与历史写作和演讲术的区别
c)自由的诗艺术作品
3.关于诗创作主体[即诗人]的一些看法
B. 诗的表现
1.诗的观念方式
a)原始诗的观念方式
b)散文的观念方式
c)从散文气氛中恢复过来的诗观念方式
2.语言的表现
a)泛论诗的语言
b)诗的语言所用的手段
c)运用语言手段的差异
3.诗的音律
a)根据节奏的诗音律
b)韵
c)节奏的音律和韵的结合
C.诗的分类
1.史诗
a)史诗的一般性质
b)正式史诗的特征
c)史诗的发展史
2.抒情诗
a)抒情诗的一般性质
b)抒情诗的几个特殊方面
c)抒情诗的历史发展
3.戏剧体诗
a)戏剧作为诗的艺术作品
b)戏剧艺术作品的表演
c)戏剧体诗的种类及其主要历史阶段
i 悲剧,喜剧和正剧的原则
ii 古代戏剧体诗与近代戏剧体诗的差别
iii 戏剧体诗及其种类的具体发展
译后记
黑格尔生平和著作年表
这部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那种沉稳的黑色调配上烫金的字体,立刻就给人一种庄重又不失典雅的感觉,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那种随随便便的普及读物,而是真有两把刷子的硬货。我当初就是被这设计唬住的,心想,能在装帧上都这么下功夫的,内容想必也不会太差。翻开扉页,看到“黑格尔著,朱光潜译”这几个名字,心里咯噔一下,这可不是什么轻松的主题,但转念一想,能把这么宏大的哲学体系用中文文字呈现出来,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了。我特意去研究了一下朱光潜先生的译文风格,据说他处理黑格尔这种绕来绕去的逻辑时,已经尽力做到了清晰流畅,但即便如此,初读时那种“绕不过去的弯”感依然存在,需要反复咀嚼,就像吃一块质地极佳但味道层次过于丰富的黑巧克力,初尝是苦涩,回味却是甘甜与深刻。这本书的实体书拿在手里,分量十足,光是捧着它就感觉自己吸收了知识的重量,那种墨香和纸张的触感,是电子书永远替代不了的体验,尤其在需要对照查阅和随手批注的时候,实体书的优势就体现得淋漓尽致。
评分不得不提的是,这三卷本的厚度,初看确实有点令人望而生畏,特别是涉及到“认知美学原理”的部分,那概念的抽象程度几乎达到了“形而上”的顶端。我尝试过几次“速读”,结果完全是灾难性的——大脑CPU过载,关键逻辑点全部丢失。后来我调整了策略,把阅读时间切分成极短的片段,每次只攻克一个核心论点,然后强迫自己用最朴素的语言复述出来。这套书的排版,尤其是章节之间的过渡,做得相对平滑,这为我这种“龟速阅读者”提供了必要的缓冲地带。它不像有些学术著作,冷冰冰地堆砌论据,而是能感受到一种内在的、辩证的推进力,即使面对再晦涩的理论,它也总会给你一个“下一步会解释”的希望。这种结构上的耐心和引导,是让读者不至于在第一卷的初级阶段就彻底放弃的关键所在。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阅读体验”角度来说,这套书带来的满足感是多维度的。首先是那种拥有经典原著的仪式感,把它们整齐地摆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它们代表了一种对知识深度探索的承诺。其次,朱光潜先生的译文,虽然承载了哲学上的难度,但在中文的韵律感上依然有所保留,偶尔能读到一些非常精妙的措辞,让人会心一笑,感叹翻译的艺术。当然,读这类著作,心情的准备比书本身更重要。你需要确保自己处于一个不受打扰的环境,准备好迎接思维的挑战。一旦进入状态,那种思想被拉伸、被拓宽的感觉,是任何娱乐性读物都无法比拟的。这套书就像一个精密仪器的说明书,虽然它本身不提供即时的快乐,但它告诉你如何去理解这个复杂世界的运行规律,这种深层次的认知构建,才是它真正的价值所在。
评分拿到这全套书的时候,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在排版上的考究。要知道,哲学著作,尤其是黑格尔的文本,动辄就是几大段密密麻麻的论述,如果排版稍有不慎,立马就成了劝退读者的利器。但这套书显然在这方面下了苦功,字号适中,行间距拿捏得恰到好处,每当哲学的巨轮开始高速运转时,清晰的段落划分和恰当的留白,就像是紧急制动器,让我的思绪有地方喘口气、重新组织一下。更别提那些脚注和译者附注,处理得非常巧妙,既没有打断主体阅读的节奏,又在需要时能提供及时的背景补充或者对晦涩概念的解释,这对于我们这些非科班出身的“哲学爱好者”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我甚至怀疑,译者和出版社在校对上花费的心力,恐怕不亚于重新翻译一遍。正是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将原本就高耸入云的哲学高峰,修建成了一条可以攀爬的、有完善基础设施的登山步道,虽然依然艰辛,但至少不会迷路。
评分我个人习惯于在阅读哲学经典时,会在旁边备一本空白笔记本,专门用来画思维导图和梳理概念之间的逻辑关联。这套书的装帧质量高到让我舍不得随便在上面涂画,生怕破坏了它的“原貌”。这种“爱惜”反而成了一种阅读的障碍,让我不得不更加依赖外部工具。但反过来看,也许正是这种近乎“收藏品”的质感,迫使我放慢了阅读速度,不再像读小说那样囫囵吞枣。它要求你停下来,思考,甚至质疑译者对某个德语核心词汇的翻译选择。每当遇到一个特别拗口的句子,我就会反复揣摩,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黑格尔的本意,再对比朱光潜先生的译法,这种与两位巨匠隔空对话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智力上的高强度训练。可以说,这套书的外在形式,无形中提高了读者对阅读态度的要求,它不是让你消遣的,而是邀请你进行一场严肃的智力马拉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