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法华经佛教十三经
:35.00元
作者:王彬 译注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0-5-1
ISBN:9787101073706
字数:310000
页码:53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编辑
国以人为本,人以心为本。和谐人文,清净人心。
1.与儒家“十三经”一样,“佛教十三经”所收入的是浩瀚佛经中经典的十三部经书。
2.本套佛经是国内套原文、题解、注释、译文兼具的“佛教十三经”,适合广大喜爱阅读佛经的普通读者阅读。
3.本套丛书主编赖永海先生在佛教界素有“北方(方立天)南赖(赖永海)”之称,为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是“赖家军”的“领军人物”,在中国佛教界具有很的知名度。
内容提要
在《法华经》的思想中,菩萨行的观念也得到充分地阐释,这些丰富的修习思想着重体现在《安乐行品》及《常不轻菩萨品》中。所谓“菩萨行”,是指志求佛果的众生(菩萨)为证佛果,
而必须精勤修习的自利利他的方法。如在《常不轻菩萨品》中,记述了常不轻比丘随见四众悉皆礼拜赞叹,无论人们对他怎样轻骂侮慢,他都对众生礼敬如故,并预言众生皆当作佛。这可被认为是较早出现的“众生皆可成佛”思想。如东晋时期的竺道生,即对当时中土流行的所谓“一阐提人不得成佛”的思想提出异议,而提出“一阐提人亦当成佛”的观念,他之所以孤明先发地提出这一观点,实则与他对《法华经》真实思想的解悟不无关系。这一点可以从他所作《法华经疏》中看出。如在注疏《譬喻品》时有言:“闻众生,皆当作佛。”在《见宝塔品》的注疏中言:“既云三乘是一,众生,莫不是佛,亦皆泥洹。”由此也可看出《法华经》思想对他的影响。
目录
序品
方便品第二
譬喻品第三
信解品第四
药草喻品第五
授记品第六
化城喻品第七
五百弟子受记品第八
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
法师品第十
见宝塔品第十一
提婆达多品第十二
劝持品第十三
安乐行品第十四
从地涌出品第十五
如来寿量品第十六
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
如来神力品第二十一
嘱累品第二十二
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
妙音菩萨品第二十四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陀罗尼品第二十六
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
《法华经》的主要结构
作者介绍
本套丛书主编赖永海先生在佛教界素有“北方(方立天)南赖(赖永海)”之称,为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是“赖家军”的“领军人物”,在中国佛教界具有很的知名度。
文摘
序言
到货后如有问题请和我们及时沟通!我们珍惜您的每一条宝贵建议。
如果您还满意服务请给我们全5分,这将是对我们大的鼓励哦!!!
这本书的排版布局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你翻开任何一页,都不会感到拥挤或杂乱,每一个段落、每一条注释、每一处引文的对照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显示出极高的专业素养。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字体选择和行距的设置,长时间沉浸其中,眼睛的负担明显减轻,这对于精读如此篇幅浩繁的经典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生理关怀。对比我之前看过的某些学术性较强的版本,它们往往为了塞入更多的内容而牺牲了阅读舒适度,让人倍感压抑。但此书在保持信息密度的同时,巧妙地利用了页边距和留白,营造出一种呼吸感。这说明出版团队在设计时,是真正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优化阅读体验的,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体现了一种对知识传播的责任感。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透着古朴的气息,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感觉自己捧着的不是一本书,而是一段跨越千年的智慧结晶。纸张的质感处理得非常好,触感温润,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疲惫。尤其是封面上的字体排布和留白,体现出一种东方美学的韵味,让人在翻开之前就对内容抱持着一份敬畏与期待。我在书店里浏览了许多佛学经典译注本,但这一本在视觉上给予我的冲击力是最强的,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艺术品,摆在书架上也是一种装饰,散发着宁静致远的气场。装帧的用心程度,足以看出出版方在对待经典时的严谨和尊重,这对于我们这些虔诚的求知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印象。每次拿起它,都能感受到那种厚重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这种实体书的体验是电子阅读无法替代的,它让阅读行为本身也成了一种仪式。
评分作为一个对东方哲学有持续兴趣的人,我最看重的是译注的“信”与“达”的平衡。许多译本要么过于拘泥于字面,导致文辞僵硬晦涩,读者读来味同嚼蜡;要么为了追求流畅而过度发挥,偏离了原典的本意。然而,这部作品在保持对原意的忠实度上做到了令人信服的精准,同时在行文的流畅性上又达到了极高的文学水准,可以说是两者兼得的典范。我尝试比对了几个核心段落与其他通行译本,发现这里的措辞往往更具穿透力和现代语境的关联性,它没有将经典束之高阁,而是让那些古老的教诲重新焕发出与我们当下生活对话的能力。这种既尊重历史又面向未来的译注策略,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发现的乐趣,让人感觉到自己正在与一位真正理解经典的智者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这本书的定价如果放在同类高品质学术译注本中来看,简直是物超所值。考虑到其内容的深度、译注的严谨程度以及精美的印刷装帧质量,它所提供的阅读价值远远超过了标价本身。很多时候,我们为了追求所谓的“权威版本”而不得不支付高昂的溢价,但往往买回来的只是出版社的名头而非真正的阅读体验。这本书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怪圈,它证明了优秀、严谨且易于阅读的经典普及本是可以用合理的价格触及大众的。这对于那些希望系统、深入地学习佛教核心经典的普通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它降低了通往这部伟大思想殿堂的门槛,让更多人有机会真正走进这部经典的宏伟世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层的介绍或碎片化的引用中。
评分阅读这部译注著作的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了译注者在梳理复杂概念时所下的苦功。他们显然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原文进行字面翻译,而是融入了深厚的学养和对佛教义理的深刻洞察,才得以用如此清晰、流畅的现代汉语将那些晦涩难懂的梵文或古文意涵层层剥开,呈现给当代读者。特别是一些关键的譬喻和哲理思辨,译注者往往会辅以详尽的注解或引申的阐述,这些“润滑剂”极大地降低了普通读者理解门槛。我过去尝试阅读其他版本时,常常因为一个专有名词的卡壳而被迫停下,但在这本书里,注释及时且恰到好处,像一位耐心且博学的老师在身旁随时指导,使得阅读的连贯性和理解的深入性得到了极大的保证。这种精细的打磨,让原本高悬的智慧仿佛触手可及,实在令人赞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