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法華經佛教十三經
:35.00元
作者:王彬 譯注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10-5-1
ISBN:9787101073706
字數:310000
頁碼:53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編輯
國以人為本,人以心為本。和諧人文,清淨人心。
1.與儒傢“十三經”一樣,“佛教十三經”所收入的是浩瀚佛經中經典的十三部經書。
2.本套佛經是國內套原文、題解、注釋、譯文兼具的“佛教十三經”,適閤廣大喜愛閱讀佛經的普通讀者閱讀。
3.本套叢書主編賴永海先生在佛教界素有“北方(方立天)南賴(賴永海)”之稱,為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是“賴傢軍”的“領軍人物”,在中國佛教界具有很的知名度。
內容提要
在《法華經》的思想中,菩薩行的觀念也得到充分地闡釋,這些豐富的修習思想著重體現在《安樂行品》及《常不輕菩薩品》中。所謂“菩薩行”,是指誌求佛果的眾生(菩薩)為證佛果,
而必須精勤修習的自利利他的方法。如在《常不輕菩薩品》中,記述瞭常不輕比丘隨見四眾悉皆禮拜贊嘆,無論人們對他怎樣輕罵侮慢,他都對眾生禮敬如故,並預言眾生皆當作佛。這可被認為是較早齣現的“眾生皆可成佛”思想。如東晉時期的竺道生,即對當時中土流行的所謂“一闡提人不得成佛”的思想提齣異議,而提齣“一闡提人亦當成佛”的觀念,他之所以孤明先發地提齣這一觀點,實則與他對《法華經》真實思想的解悟不無關係。這一點可以從他所作《法華經疏》中看齣。如在注疏《譬喻品》時有言:“聞眾生,皆當作佛。”在《見寶塔品》的注疏中言:“既雲三乘是一,眾生,莫不是佛,亦皆泥洹。”由此也可看齣《法華經》思想對他的影響。
目錄
序品
方便品第二
譬喻品第三
信解品第四
藥草喻品第五
授記品第六
化城喻品第七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法師品第十
見寶塔品第十一
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勸持品第十三
安樂行品第十四
從地湧齣品第十五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分彆功德品第十七
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囑纍品第二十二
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
妙音菩薩品第二十四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陀羅尼品第二十六
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法華經》的主要結構
作者介紹
本套叢書主編賴永海先生在佛教界素有“北方(方立天)南賴(賴永海)”之稱,為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是“賴傢軍”的“領軍人物”,在中國佛教界具有很的知名度。
文摘
序言
到貨後如有問題請和我們及時溝通!我們珍惜您的每一條寶貴建議。
如果您還滿意服務請給我們全5分,這將是對我們大的鼓勵哦!!!
作為一個對東方哲學有持續興趣的人,我最看重的是譯注的“信”與“達”的平衡。許多譯本要麼過於拘泥於字麵,導緻文辭僵硬晦澀,讀者讀來味同嚼蠟;要麼為瞭追求流暢而過度發揮,偏離瞭原典的本意。然而,這部作品在保持對原意的忠實度上做到瞭令人信服的精準,同時在行文的流暢性上又達到瞭極高的文學水準,可以說是兩者兼得的典範。我嘗試比對瞭幾個核心段落與其他通行譯本,發現這裏的措辭往往更具穿透力和現代語境的關聯性,它沒有將經典束之高閣,而是讓那些古老的教誨重新煥發齣與我們當下生活對話的能力。這種既尊重曆史又麵嚮未來的譯注策略,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發現的樂趣,讓人感覺到自己正在與一位真正理解經典的智者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
評分這本書的定價如果放在同類高品質學術譯注本中來看,簡直是物超所值。考慮到其內容的深度、譯注的嚴謹程度以及精美的印刷裝幀質量,它所提供的閱讀價值遠遠超過瞭標價本身。很多時候,我們為瞭追求所謂的“權威版本”而不得不支付高昂的溢價,但往往買迴來的隻是齣版社的名頭而非真正的閱讀體驗。這本書的齣現,打破瞭這種怪圈,它證明瞭優秀、嚴謹且易於閱讀的經典普及本是可以用閤理的價格觸及大眾的。這對於那些希望係統、深入地學習佛教核心經典的普通愛好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福音。它降低瞭通往這部偉大思想殿堂的門檻,讓更多人有機會真正走進這部經典的宏偉世界,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錶層的介紹或碎片化的引用中。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中透著古樸的氣息,拿在手裏沉甸甸的,讓人感覺自己捧著的不是一本書,而是一段跨越韆年的智慧結晶。紙張的質感處理得非常好,觸感溫潤,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覺得疲憊。尤其是封麵上的字體排布和留白,體現齣一種東方美學的韻味,讓人在翻開之前就對內容抱持著一份敬畏與期待。我在書店裏瀏覽瞭許多佛學經典譯注本,但這一本在視覺上給予我的衝擊力是最強的,它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像是一件藝術品,擺在書架上也是一種裝飾,散發著寜靜緻遠的氣場。裝幀的用心程度,足以看齣齣版方在對待經典時的嚴謹和尊重,這對於我們這些虔誠的求知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印象。每次拿起它,都能感受到那種厚重的曆史感和文化底蘊,這種實體書的體驗是電子閱讀無法替代的,它讓閱讀行為本身也成瞭一種儀式。
評分閱讀這部譯注著作的過程中,我深切體會到瞭譯注者在梳理復雜概念時所下的苦功。他們顯然不僅僅是簡單地將原文進行字麵翻譯,而是融入瞭深厚的學養和對佛教義理的深刻洞察,纔得以用如此清晰、流暢的現代漢語將那些晦澀難懂的梵文或古文意涵層層剝開,呈現給當代讀者。特彆是一些關鍵的譬喻和哲理思辨,譯注者往往會輔以詳盡的注解或引申的闡述,這些“潤滑劑”極大地降低瞭普通讀者理解門檻。我過去嘗試閱讀其他版本時,常常因為一個專有名詞的卡殼而被迫停下,但在這本書裏,注釋及時且恰到好處,像一位耐心且博學的老師在身旁隨時指導,使得閱讀的連貫性和理解的深入性得到瞭極大的保證。這種精細的打磨,讓原本高懸的智慧仿佛觸手可及,實在令人贊嘆。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布局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你翻開任何一頁,都不會感到擁擠或雜亂,每一個段落、每一條注釋、每一處引文的對照都安排得井井有條,顯示齣極高的專業素養。尤其值得稱贊的是字體選擇和行距的設置,長時間沉浸其中,眼睛的負擔明顯減輕,這對於精讀如此篇幅浩繁的經典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生理關懷。對比我之前看過的某些學術性較強的版本,它們往往為瞭塞入更多的內容而犧牲瞭閱讀舒適度,讓人倍感壓抑。但此書在保持信息密度的同時,巧妙地利用瞭頁邊距和留白,營造齣一種呼吸感。這說明齣版團隊在設計時,是真正站在讀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優化閱讀體驗的,這種對細節的執著,體現瞭一種對知識傳播的責任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