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醫典 精版 藏醫藥學百科全書 中醫學養生保健書籍

四部醫典 精版 藏醫藥學百科全書 中醫學養生保健書籍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藏醫藥學
  • 中醫學
  • 醫典
  • 養生
  • 保健
  • 百科全書
  • 傳統醫學
  • 健康
  • 醫學
  • 藏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華彩博文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江蘇鳳凰科學技術齣版社
ISBN:9787553752686
商品編碼:12997913673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圖解經典係列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3-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720
字數:612000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四部醫典(精版):藏醫藥學百科全書作者宇妥·元丹貢布
定價88.00元齣版社江蘇科學技術齣版社
ISBN9787553752686齣版日期2016-03-01
字數頁碼
版次1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大16開商品重量0.4Kg

   內容簡介
《四部醫典》是集古代藏醫之大成者,其內容十分豐富,對基礎理論、生理解剖、診斷、治療、藥物等諸多內容都有精闢論述。將醫學理論與臨床經驗有機結閤起來,詳細論述瞭人體的生理、解剖以及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宮各科疾病的徵兆、病因、病緣、病癥錶現、診斷及其治療方法。此書以藥王與其化身相互問答的形式成文,詳盡論述瞭係統的藏醫學知識,成為藏醫藥學的百科全書,是藏醫學發展的一個裏程碑,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本書嚴格遵循古籍,在此基礎上略作取捨,用現代科學的語言和觀點重新闡釋、圖說這部醫學名著,語言通俗易懂,適閤對藏醫藥學感興趣、關注健康養生的讀者閱讀。

   作者簡介
宇妥·元丹貢布 唐代吐蕃醫學界的醫學傢,他在藏醫學的形成和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吐蕃醫學為基礎,總結藏民族積纍的豐富醫藥經驗,曆經20餘年的辛苦,終於在他45歲時著成瞭藏醫藥寶庫中的不朽經典。
王斌 迴族,畢業於北京中醫學院分院(現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畢業後,師從*名老中醫、有著醫林怪傑之稱的張炳厚教授及老中醫董德憨教授(京城名醫施今墨先生弟子)。2006年10月,被中華中醫藥學會授予“全國首屆百名中醫藥科普專傢”的稱號。現任中國民族醫藥學會迴醫藥委員會副會長、中國民族醫藥協會理事、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北京藏醫院院長助理、醫務處主任、主任醫師。

   目錄

部·總則本

章緒論——由輕鬆的神話故事切入主題 /2

第二章綱目分類 /4

第三章病理病因 /6

第四章識病要點 /8

第五章診治療法 /10

第六章比興分類 /12

第二部·論說本

章概說 /14

第二章身體形成 /14

第三章身體比象 /19

第四章生理喻示 /19

第五章身體哲理 /23

第六章體業分析 /28

第七章身之惡兆(略)/30

第八章病之內因 /30

第九章病之外緣 /32

第十章染病之情 /34

第十一章病之哲理 /36

第十二章病之分析 /39

第十三章日常的起居行為 /45

第十四章時令之行 /49

第十五章暫時之行 /52

第十六章飲食知情 /53

第十七章食物禁忌 /61

第十八章食物維護與適量 /62

第十九章藥味與消化 /63

第二十章藥物性能 /67

第二十一章藥之部類與配方 /73

第二十二章對癥外治器械 /75

第二十三章使之無病安居 /78

第二十四章病失真察 /80

第二十五章詭秘謬誤之診 /82

第二十六章取捨四邊診斷法 /84

第二十七章療法概說 /86

第二十八章特殊療法詳述 /88

第二十九章兩種治法 /91

第三十章直接療法 /95

第三十一章治者醫師 /99

第三部·秘訣本

章求問要訣 /106

第二章隆病治法 /107

第三章赤巴病治法 /117

第四章培根病治法 /125

第五章培根木布綜閤徵的治法 /133

第六章一切內科病因不消癥療法 /143

第七章痼疾痞塊治法 /149

第八章浮腫病治法 /155

第九章水腫病治法 /158

第十章水臌痼癥治法 /160

第十一章肺癆治法 /169

第十二章熱癥總治 /171

第十三章寒熱要略正誤 /185

第十四章寒熱癥的界分 /188

第十五章未成型熱癥治法 /191

第十六章熱癥擴散療法 /195

第十七章虛熱癥治法 /199

第十八章伏熱癥治法 /203

第十九章陳舊熱癥療法 /207

第二十章濁熱癥治法 /211

第二十一章傳經熱癥治法 /214

第二十二章紊亂熱癥治法 /219

第二十三章瘟疫癥時疫治法 /226

第二十四章天花疫病治法 /239

第二十五章腸痧疫癥治法 /243

第二十六章喉蛾疔毒治法 /246

第二十七章時疫癥治法 /250

第二十八章頭部疾病治法 /252

第二十九章眼病治法 /255

第三十章耳病治法 /264

第三十一章鼻病治法 /267

第三十二章口腔病治法 /269

第三十三章贅疣治法 /273

第三十四章心髒病治法 /275

第三十五章肺病治法 /277

第三十六章肝病治法 /281

第三十七章脾病治法 /286

第三十八章腎病治法 /288

第三十九章胃病治法 /292

第四十章小腸疾病治法 /294

第四十一章大腸病治法 /296

第四十二章男性生殖器病治法 /297

第四十三章女性生殖器病治法 /299

第四十四章音啞癥治法 /301

第四十五章胃呆癥治法 /303

第四十六章口渴癥治法 /305

第四十七章呃逆癥治法 /306

第四十八章哮喘癥治法 /308

第四十九章痧癥治法 /310

第五十章蟲病治法 /313

第五十一章嘔吐病治法 /316

第五十二章腹瀉療法 /318

第五十三章便秘治法 /320

第五十四章尿閉癥治法 /322

第五十五章尿頻癥治法 /324

第五十六章熱性腹瀉治法 /327

第五十七章痛風病治法 /329

第五十八章濕痹治療 /331

第五十九章黃水病治法 /334

第六十章白脈病治法 /340

第六十一章皮膚病治法 /345

第六十二章零星雜病治法 /347

第六十三章癰疽瘡癤治法 /348

第六十四章痔瘡治法 /353

第六十五章丹毒治法 /356

第六十六章內髒膿瘍治法 /358

第六十七章癭瘤病治法 /360

第六十八章疝氣治法 /362

第六十九章足腫病治法 /363

第七十章瘻管的治法 /364

第七十一章嬰兒保育 /366

第七十二章小兒疾病治法 /368

第七十三章小兒中魔病治法(略)/379

第七十四章婦科病治法 /379

第七十五章婦科具體疾病治法 /382

第七十六章婦科一般疾病治法 /387

第七十七章鬼魅病治法(略)/388

第七十八章神經錯亂癥治法 /389

第七十九章健忘癥治法 /391

第八十章星曜魔癥治法(略)/393

第八十一章麻風病治法 /393

第八十二章外科諸癥總治 /398

第八十三章頭部創傷治法 /408

第八十四章頸部創傷治法 /427

第八十五章上下體腔創傷治法 /430

第八十六章四肢創傷療法 /463

第八十七章中毒癥治法 /508

第八十八章轉化毒癥治法 /536

第八十九章動植物毒癥治法 /541

第九十章老年養生法 /545

第九十一章 /549

第九十二章婦女癥治法 /551

第四部·後續本

章切脈辨病 /554

第二章望鏡辨尿 /562

第三章湯劑部 /570

第四章散劑部 /575

第五章丸劑部 /588

第六章膏劑部 /591

第七章藥油部 /594

第八章灰藥劑部 /598

第九章浸膏劑部 /602

笫十章藥酒部 /604

第十一章珍寶部 /606

第十二章草藥部 /610

第十三章油脂療法 /615

第十四章瀉藥配方 /618

第十五章催吐藥 /628

第十六章滴鼻藥劑 /631

第十七章緩下法 /633

第十八章灌腸法 /635

第十九章清瀉反壓法 /637

第二十章放血法 /641

第二十一章灸法 /649

第二十二章罨敷法 /654

第二十三章藥浴法 /656

第二十四章塗揉療法 /658

第二十五章反壓穿刺法 /660

第二十六章總述要義 /670

第二十七章善事概說 /682


   編輯推薦
古代藏醫之集大成者,堪比《黃帝內經》的藏醫藥學巨著,原汁原味,圖文並茂,揭開藏醫藥學的神秘麵紗。
1.文字詳實,通俗易懂尊重古籍原文,結閤大量圖片、圖解再現藏醫學的精妙論述,閱讀理解更輕鬆。2.珍貴古圖,生動形象書收錄80幅珍貴古代醫學掛圖,解讀精細,配閤正文介紹藏醫學理論及實踐。

   文摘

   序言

《醫宗金鑒》:集曆代醫學之大成,啓明辨證論治新篇章 《醫宗金鑒》是一部集中國古代醫學之大成的巨著,由清代太醫院組織編纂,成書於乾隆三年(1738年)。其編纂宗旨在於“甄選曆代名方,匯集名言,辨證論治,糾正謬誤”,旨在為後世醫者提供一本係統、權威、實用的醫學典籍。全書共九捲,包括《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脈學》、《辨脈》、《診斷》、《針灸》、《推拿》以及《批點醫宗金鑒》等篇章,內容涵蓋瞭中醫理論、辨證施治、藥物學、方劑學、診斷學、針灸推拿等多個領域,堪稱一部涵蓋麵廣、內容精深的醫學百科全書。 《醫宗金鑒》的價值在於其對曆代醫學經典的係統梳理與創新發展。在編纂過程中,編者們廣泛吸取瞭曆代名醫的經驗和學說,並結閤當時的醫學發展水平,對原著進行瞭精心的整理、注釋和評點。例如,《傷寒論》和《金匱要略》是仲景醫學的精髓,但曆代傳抄過程中難免齣現訛誤。《醫宗金鑒》的編者們對這兩部經典進行瞭細緻的校勘和注釋,厘清瞭許多疑難問題,使其更加易於理解和學習。 該書的另一個重要貢獻在於其對辨證論治的強調和深化。辨證論治是中醫的靈魂,而《醫宗金鑒》在其中扮演瞭重要的角色。《醫宗金鑒》不僅闡述瞭辨證論治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更通過大量的醫案和論述,生動地展示瞭如何將理論應用於實踐。書中對於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以及治療原則的論述,都緊密圍繞著“辨證”這一核心展開,為後世醫者提供瞭寶貴的實踐指導。 《本草綱目》:藥物學史上的裏程碑,凝聚中華民族數韆年用藥智慧 《本草綱目》是明代李時珍曆時27年,參考800多種文獻,走訪各地,經過實踐檢驗,編纂而成的一部偉大的藥物學著作。全書共五十二捲,載藥一韆八百多種,附方一韆一百餘首,插圖三百餘幅,分為十二部,六十類。其內容之豐富,分類之科學,考證之嚴謹,在藥物學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被譽為“東方醫藥巨典”。 《本草綱目》最大的成就之一在於其科學的分類體係。李時珍打破瞭以往按功效分類的傳統,首創瞭以藥物的自然屬性(如植物、動物、礦物)為主,兼顧其功效的分類方法。這種分類方法更符閤藥物的實際情況,也便於後人對藥物進行係統研究和記憶。例如,他將藥物分為十八部,六十類,每一類下又根據藥物的形態、生長環境等進行細分,條理清晰,脈絡分明。 該書在藥物的考證和辨彆上也達到瞭極高的水平。李時珍對曆代本草書中記載的藥物進行瞭仔細的核對和辨彆,糾正瞭許多錯誤,補充瞭許多遺漏。他對於許多藥物的來源、形態、性味、功效、炮製方法、應用禁忌等都有詳細的描述,並且引用瞭大量的古代文獻資料作為佐證。這不僅保證瞭《本草綱目》內容的準確性,也為後人研究古代藥物學提供瞭寶貴的原始資料。 《本草綱目》的價值遠不止於藥物學本身。它還蘊含瞭豐富的古代自然科學知識,涉及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地理學、天文學等多個領域。例如,在描述植物藥時,李時珍對植物的形態、生長環境、地理分布等都有細緻的觀察和記錄,這對於古代植物學的發展起到瞭重要的推動作用。 此外,《本草綱目》還體現瞭中國古代人民與疾病作鬥爭的智慧和經驗。書中記載的許多方劑,都是經過長期實踐檢驗的有效療法,為後世的臨床用藥提供瞭重要的參考。李時珍對藥物的性味歸經、配伍禁忌等方麵的論述,也體現瞭中醫學對人體和疾病的深刻認識。 《黃帝內經》:中醫理論的奠基之作,揭示人體生命奧秘與養生智慧 《黃帝內經》是中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中醫經典著作,成書於戰國時期至秦漢時期之間。它並非一人一時之作,而是由曆代醫傢在繼承發展的基礎上,不斷增訂、充實而形成的。全書分為《素問》和《靈樞》兩大部分,《素問》側重於闡述人體的生理、病理、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原則,《靈樞》則側重於針灸、經絡、腧穴等治療方法。 《黃帝內經》是中國傳統醫學的源頭,其思想對後世中醫學産生瞭深遠的影響,堪稱中醫理論的奠基之作。它第一次係統地闡述瞭“天人閤一”、“形神閤一”的整體觀,認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體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與自然環境、季節氣候有著密切的關係。這種整體觀念貫穿於《黃帝內經》的始終,是理解中醫理論體係的關鍵。 該書對人體的生命活動進行瞭精闢的論述。它提齣瞭“陰陽五行”、“藏象學說”、“經絡學說”、“氣血津液”等核心理論,為理解人體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疾病的發生發展提供瞭理論框架。例如,“藏象學說”將人體的五髒六腑的功能與外界的五行(木、火、土、金、水)相對應,解釋瞭髒腑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它們與人體功能活動的關係。 《黃帝內經》不僅論述瞭疾病的發生和治療,更強調瞭“治未病”的養生保健思想。它提齣瞭“順四時而適寒暑”、“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形勞而不倦”等養生原則,強調通過調整生活方式來保持身體健康,預防疾病的發生。這種“上工治未病”的理念,是中國傳統醫學“天人相應”、“順應自然”思想的集中體現,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診斷方麵,《黃帝內經》提齣瞭“望、聞、問、切”四診法,並對各種病癥的診斷要點進行瞭詳細的論述。在治療方麵,它提齣瞭“八法”(汗、吐、下、和、溫、清、補、瀉)的治療原則,強調根據疾病的性質和人體的體質,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 《黃帝內經》的語言精煉,意蘊深遠,充滿瞭哲學思辨。其內容博大精深,涵蓋瞭從宏觀的宇宙自然到微觀的人體生理,從疾病的預防到治療,無所不包。它是研究中國傳統醫學、哲學、曆史、文化的重要文獻,對於我們理解中華民族的智慧和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傷寒雜病論》:辨證論治的典範,指導臨床實踐的瑰寶 《傷寒雜病論》是東漢醫聖張仲景所著的一部裏程碑式的醫學典籍,成書於約公元200年。它將前人的醫學成就加以係統整理和發展,奠定瞭中醫辨證論治的基礎,被譽為“方書之祖”、“經方之宗”。全書分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部分,《傷寒論》主要論述外感熱病的辨證和治療,《金匱要略》則涵蓋瞭內科、婦科、兒科等雜病。 《傷寒雜病論》最大的貢獻在於其開創性的辨證論治體係。張仲景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將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以及治療方法,歸納為“六經辨證”和“髒腑辨證”。“六經辨證”主要用於外感熱病,將疾病按照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六個階段進行辨彆,並根據不同階段的病機特點,製定相應的治療方藥。“髒腑辨證”則側重於內科雜病,通過分析髒腑的功能失調來判斷疾病的病因、病位和病性,從而確立治療方案。 該書的另一個突齣特點是其精妙的方劑運用。張仲景創造瞭大量沿用至今的經典方劑,如桂枝湯、麻黃湯、白虎湯、瀉心湯、柴鬍湯、附子湯等等。這些方劑的配伍嚴謹,組方精巧,既能針對病機,又能顧及整體,充分體現瞭中醫“審證求因,審因論治”的原則。例如,桂枝湯由桂枝、芍藥、生薑、大棗、甘草組成,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引起的錶虛證,不僅能解肌祛風,還能調和營衛,體現瞭“和營衛”的治療思想。 《傷寒雜病論》在臨床實踐方麵具有極高的指導價值。張仲景不僅提齣瞭辨證論治的理論,還通過大量的醫案,生動地展示瞭如何將理論應用於臨床。書中對疾病的脈象、癥狀、舌苔、治則、治法、方藥等都有詳細的描述,為後世醫者提供瞭寶貴的實踐經驗。許多方劑經過韆百年的臨床實踐檢驗,至今仍然是治療相關疾病的首選方劑。 《傷寒雜病論》的價值不僅體現在其醫學理論和臨床應用上,更體現在其嚴謹的治學態度和科學的精神。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的序言中寫道:“撰用《素問》、《九捲》、《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脈經》,並平脈辨癥,考慮病機,慎選藥餌,以為此論。”這錶明他並非憑空臆造,而是通過對大量文獻資料的研習和臨床實踐的總結,纔完成瞭這部巨著。 《傷寒雜病論》的問世,標誌著中國醫學發展進入瞭一個新的階段,它不僅為中醫理論體係奠定瞭堅實的基礎,也為後世醫傢提供瞭源源不斷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對中國乃至世界醫學的發展都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神農本草經》:藥物學的濫觴,開啓中華本草研究之先河 《神農本草經》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相傳為神農氏所作,實際成書年代大約在東漢時期。全書載藥365味,分為上、中、下三品,附有方論。其內容是曆代醫傢在長期醫療實踐中,對藥物進行收集、整理、鑒彆、歸納的結晶,是中國藥物學發展的開端,也是中華本草研究的奠基之作。 《神農本草經》的偉大之處在於其開創性的藥物分類方法。它將藥物分為“上品”、“中品”和“下品”三類。上品藥物多為滋補類,可以延年益壽、輕身不老,無毒,久服不傷人;中品藥物可以補益身體,但久服或過量可能傷人;下品藥物多為毒性藥物,主要用於治療疾病,但不可久服。這種分類方法,不僅體現瞭對藥物藥效和毒性的認識,也為後人研究藥物的藥理作用提供瞭方嚮。 該書對藥物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炮製等都有瞭初步的論述,為後世藥物學的發展奠定瞭基礎。例如,對於藥物的“性”,《神農本草經》已經開始區分寒、熱、溫、涼等;對於“味”,則有辛、甘、酸、苦、鹹等。這些都是後來藥物學研究的重要基礎。 《神農本草經》所記載的365味藥物,基本涵蓋瞭當時人們所能認識和使用的絕大多數天然藥物,包括植物、動物、礦物等。這些藥物的記載,為後世研究古代藥物資源、古代人民的用藥習慣以及藥物的演變提供瞭寶貴的資料。 更重要的是,《神農本草經》體現瞭中國古代醫學“以藥治病”的指導思想。它強調藥物在治療疾病中的重要作用,並對各種藥物的治療功效進行瞭詳細的闡述。這為後世醫者提供瞭用藥的參考,也促進瞭方劑學的發展。 《神農本草經》不僅是一部藥物學著作,也蘊含瞭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和對自然界的觀察認識。它反映瞭古人對藥物的認知過程,以及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總結的智慧。盡管其內容在今天看來可能存在一些局限性,但作為中國藥物學的開山之作,《神農本草經》的地位和價值是不可磨滅的。它如同點燃的火種,開啓瞭中華本草研究的漫長而輝煌的曆程。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中醫愛好者,我一直對各種醫學體係充滿敬意,而《四部醫典 精版 藏醫藥學百科全書》無疑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我特彆著迷於書中對藏醫學“八綱辨證”的細緻解讀。這與我們熟知的“八綱辨證”(陰陽、錶裏、虛實、寒熱)既有共通之處,又有其獨到之處,比如“脈象辨證”和“尿液辨證”,這些內容給我帶來瞭全新的思考角度。書中對疾病的分類和治療原則,尤其是對於一些疑難雜癥的闡述,更是讓我驚嘆不已。它並非僅僅是理論的堆砌,而是充滿瞭實踐的智慧。我嘗試著去理解書中關於“六味甘露”等經典方劑的組成與配伍原理,以及它們在針對不同病癥時的精妙運用。書中的插圖也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些生動形象的圖解,讓抽象的醫學概念變得易於理解。我尤其喜歡關於“身心醫學”的章節,它強調瞭精神狀態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這與現代醫學的理念不謀而閤,卻又有著更為古老而深刻的哲學根基。這本書讓我認識到,醫學的邊界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寬廣得多,它是一種跨越地域和文化的智慧傳承。

評分

拿到這本《四部醫典 精版 藏醫藥學百科全書》的時候,我其實是抱著一種既好奇又有些忐忑的心情。對於藏醫藥,我一直以來接觸到的信息都比較零散,大多是通過一些紀錄片或者偶爾讀到的文章。這次能有機會深入瞭解,實在是很興奮。翻開書的第一感覺就是它的厚重感,不僅僅是物理上的,更是知識上的。那些密密麻麻的藏文,雖然我不太懂,但配上旁邊詳細的中文注釋和插圖,還是能感受到其曆史的沉澱和學術的嚴謹。我最感興趣的是關於“四部醫典”本身的理論框架,它不像我們傳統中醫那樣以陰陽五行為主導,而是有著自己獨特的體係,例如對“三種唐巴”(風、膽、黏液)的闡述,我試圖去理解這三種“唐巴”如何相互作用,又如何影響人體的健康與疾病。書中對於草藥的介紹也讓我大開眼界,很多是我們從未聽聞過的,但通過詳細的藥性、功效、炮製方法以及臨床應用,我仿佛能看到一位位藏醫藥師在雪域高原上,憑藉智慧與自然界的饋贈,治病救人。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古老而神秘的藏醫藥世界的大門,讓我對生命健康有瞭更廣闊的認知維度。

評分

坦白說,一開始我購買《四部醫典 精版 藏醫藥學百科全書》主要是齣於一種“獵奇”的心態,畢竟藏醫藥在國內的普及度相較於中醫藥還是有一定差距。然而,讀下去之後,我被深深地震撼瞭。這本書的內容之豐富、體係之完整,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我最關注的是書中關於“人體七經八脈”的獨特解釋,它與我們傳統中醫的經絡理論既有聯係,又有著根本的區彆,讓我對人體運行的奧秘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書中對“藏藥”的係統性介紹,包括其藥材的來源、炮製方法、配伍禁忌以及在不同季節、不同體質下的使用注意事項,都展現瞭藏醫藥學嚴謹而科學的一麵。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長壽秘訣”的探討,它並非簡單地羅列養生方法,而是從整體觀念齣發,將飲食、起居、精神修養等多個方麵融為一體,提齣瞭許多切實可行且富有智慧的建議。這本書讓我感受到,古老的藏醫藥學在守護人類健康方麵,擁有著不可忽視的價值和力量。

評分

《四部醫典 精版 藏醫藥學百科全書》對於我來說,更像是一部沉甸甸的知識寶庫,每一次翻閱都能有所收獲。我尤其對書中關於“藏區常見病癥的預防與治療”的章節情有獨鍾。它不像一般的醫學書籍那樣籠統地介紹,而是深入剖析瞭在特定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下,人們容易患上哪些疾病,以及如何利用藏醫藥的原理進行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我瞭解到,很多在其他醫學體係中被視為頑疾的疾病,在藏醫藥中卻有著獨特的解決方案。書中對於“脈象”的細緻描述,以及如何通過觀察脈象來判斷疾病的輕重緩急,讓我對診斷學産生瞭更深的興趣。此外,書中還詳細介紹瞭藏藥的炮製工藝,以及一些古老而精湛的製藥技藝,這讓我對藏醫藥的博大精深有瞭更直觀的認識。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其豐富的醫學知識,更在於它所承載的文化和曆史信息,讓我對人類文明的智慧有瞭更深的敬畏。

評分

我一直在尋找一些能夠拓展我養生保健視野的書籍,而《四部醫典 精版 藏醫藥學百科全書》的齣現,可以說是一場意外的驚喜。我深入研究瞭書中關於“藏式飲食療法”的部分,這與我們日常的飲食觀念有著顯著的不同。書中詳細闡述瞭不同食物的“寒熱”、“酸堿”等屬性,以及它們如何影響人體的“唐巴”平衡。我特彆嘗試去理解書中關於“季節性飲食”的建議,比如在特定季節應多攝入哪些食物,而避免哪些食物,這讓我對如何根據時令調整飲食有瞭全新的認識。此外,書中對“藏式瑜伽”和“氣功”的介紹也讓我受益匪淺。這些傳統的鍛煉方式,不僅僅是為瞭強身健體,更注重調和身心,達到一種內外的平衡。我開始嘗試將書中的一些簡單練習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驚喜地發現身心確實得到瞭舒緩和提升。這本書讓我認識到,養生保健的智慧是多元的,而藏醫藥學無疑提供瞭另一種寶貴的視角。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