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新編實用萬年曆
:48.00元
作者:秦倫詩著
齣版社:內濛古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07-01
ISBN:978720408886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7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曆法的重要性,無需詳述,筆者研究易學多年,常接觸的是曆法,發現曆法中有很多東西值得繼承和研究。例如:農曆的二十四節氣是怎麼換算齣來的,換算方法是什麼?乾支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方法是什麼?是否能用其它方式可以推算齣來?農曆編製的三伏、梅天、九九的含意是什麼,是怎樣推算齣來的。又如古曆法中記載有幾龍治水、幾牛耕田,幾日得辛的意義是什麼,又是怎樣計算齣來的?有些曆書下麵都注上二十八宿和十二建星的名字,二十八宿是什麼?能起什麼作用?又是怎樣計算齣來的,其十二建星是什麼,能起什麼作用,其簡單規律是什麼?
本書從1924年~2030年共編寫116年,詳述陰陽曆的起源,與其閏年、閏月、月大月小的計算法,以及二十四節氣天乾地支的運用和天象與自然。
目錄
章 曆法的起源
1. 農曆
2. 陽曆
3. 陽曆大小月計算法
第二章 季節的概念
1. 一年四季
2. 二十四節氣
3. 二十四節氣快速推算法
4. 陽曆與二十四節氣
第三章 天乾地支的起源
1. 天乾地支的概念
2. 乾支記年法
3. 乾支記月法
4. 乾支記日法
5. 乾支記時法
6. 1924年至2030年萬年曆年曆對照錶
作者介紹
秦倫詩先生生於1939年,江蘇沭陽馬廠鎮人,齣身於一個中醫世傢,是易學傢尹禮儒先生的得意門生。他從事《易經》研究50餘年,潛心研讀,鍥而不捨,有所成就。 秦倫詩先生對中醫學、易學都有精邃研究,造詣頗濃,曾多次參加國際《周易》學術研討會。經專傢評委定為“
文摘
序言
最近迷上園藝,想找本能真正指導實踐的書,而不是那種空泛談美的畫冊。《日式庭院的禪意構建》這本書,簡直是我的救星。它最厲害的地方在於,它沒有停留在告訴你“日式庭園要有什麼元素”,而是詳盡地拆解瞭“如何思考一個日式庭院”。從選石的朝嚮、苔蘚的養護技巧,到水景的聲學設計,每一個細節都有詳細的圖解和步驟說明。我尤其喜歡它裏麵關於“藉景”理論的那一章,教你如何巧妙地利用周圍的環境,讓有限的空間産生無限的延伸感,這對於我這個住在小城市公寓裏的人來說,簡直是太實用瞭。作者在文字中充滿瞭對自然的敬畏,他把園藝不看作是簡單的“種植”,而是一種與自然對話、修身養性的過程。書中附帶的那些手繪的平麵圖和剖麵圖,精準得令人感動,我甚至拿著尺子對照著自己的小陽颱,嘗試設計一個小小的枯山水景觀。這本書的實用性、審美性和哲學性達到瞭一個完美的平衡點,是每一個熱愛動手、追求生活美學的人都應該常備的工具書。
評分拿到這本《古籍裏的中國智慧》時,我簡直驚呆瞭,裝幀設計得太有心瞭,那種仿古的紙張質感和燙金的書名,一下子就把人拉迴瞭那個墨香四溢的年代。我本來就是個對傳統文化特彆著迷的人,總覺得現代生活缺瞭點什麼厚重感。這本書裏收錄的那些選自不同朝代經典著作的片段,簡直是寶藏啊!不僅僅是晦澀難懂的文字堆砌,作者的導讀部分寫得極其生動,他能用最平實的語言,把那些深奧的哲學思想,比如“中庸之道”或者“知行閤一”,掰開瞭揉碎瞭講清楚。我記得有一章節專門講瞭古代文人的交往禮儀,看得我茅塞頓開,很多現在社交中令人尷尬的瞬間,古人早就用一套精妙的規範給解決瞭。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配有大量精美的插圖和版畫復刻,這些視覺元素極大地提升瞭閱讀體驗,讓那些遙遠的場景變得鮮活起來。一口氣讀完“君子之交”那幾章,我甚至開始反思自己平時跟朋友的相處方式,感覺像是進行瞭一次精神上的深度清潔。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引導,非常推薦給所有渴望在快節奏生活中尋覓一絲寜靜和深度的朋友。
評分說實話,我對這種“大眾普及版”的曆史解讀一直抱持著十二分的謹慎態度,生怕讀到的是那種為瞭迎閤市場而過度簡化的“爽文”曆史。然而,《敦煌的秘密檔案》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預期。它聚焦於敦煌莫高窟的某一特定曆史時期,那種紮實的研究功底和嚴謹的論證過程,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專業素養。它不是那種隻告訴你“發生瞭什麼”的書,而是深入挖掘“為什麼會發生”的書。比如,書中對當時僧侶階層與世俗政權之間復雜關係的分析,簡直是抽絲剝繭,把當時社會生態的每一個細微脈絡都展現瞭齣來。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敏感或存疑的曆史問題時所采取的審慎態度,他不會輕易下定論,而是將不同的史料相互印證,留給讀者思考的空間。閱讀過程中,我多次停下來查閱相關的地圖和年代錶,因為它要求你真正動腦子去構建那個時代的場景。全書的學術水準很高,但語言流暢,沒有過多的學院派術語,讀起來雖需要專注,卻充滿瞭發現的樂趣,絕對不是那種可以囫圇吞棗翻完就扔在一邊的書。
評分我通常不太喜歡讀迴憶錄類的作品,總覺得很多名人傳記都帶有美化的色彩,缺乏真實的張力。但《穿行在時代的縫隙:一位老外交官的口述史》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這位老先生的經曆橫跨瞭半個多世紀的風雲變幻,從冷戰初期的緊張對峙,到改革開放的初期接觸,他親身參與瞭許多我們隻在教科書上讀到的大事件。最引人入勝的是他對於細節的描述,比如某次秘密會談中,對方代錶不經意間的一個手勢,或者某份關鍵文件的措辭是如何反復推敲纔最終定稿的。這些“幕後花絮”的價值,遠超那些宏大的政治敘事。他的文字風格非常剋製和冷靜,但字裏行間流露齣的那種對國傢命運的深沉關懷,卻極具感染力。他並沒有把自己塑造成英雄,而是坦誠地記錄瞭作為一名執行者所麵對的壓力、睏惑和偶爾的失誤。讀完這本書,我仿佛不是在讀一個人的故事,而是通過一個非常獨特的視角,上瞭一堂關於國際關係史的生動課程,深刻體會到曆史是由無數個微小而艱難的決策匯聚而成的。
評分最近我的寫作遇到瓶頸期,感覺語言乾癟,錶達力下降,正愁該如何“充電”。恰巧朋友推薦瞭這本《敘事迷宮:當代小說結構解析》。這本書完全是為我這種“卡住”的創作者準備的。它不是教你如何寫齣精彩的開頭或結尾,而是從更深層次的結構層麵入手,剖析瞭各種敘事技巧的“骨架”。比如,它用復雜的圖錶清晰地展示瞭“循環敘事”、“多重時間綫交織”以及“不可靠敘述者”是如何在心理上影響讀者的。作者的分析極其細緻,他會挑選一些經典作品(不一定是晦澀難懂的,很多當代熱門小說也被納入分析),用一種近乎解剖手術般的方式,把故事的內在邏輯層層剝開。我最喜歡的是它關於“敘事節奏控製”的章節,裏麵提到瞭如何通過句子長度的變化和場景切換的頻率來調動讀者的情緒,這對我現在寫稿的幫助太大瞭。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寫作雷達”一下子靈敏瞭許多,看待任何故事的眼光都變得更具穿透力,不再僅僅停留在情節的錶層,而是開始關注作者是如何“設置陷阱”來引導我的注意力的,是一本極具啓發性和操作性的理論佳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