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貨】颱版 鳴響雪鬆係列5 我們到底是誰? 拾光雪鬆 阿納絲塔夏 阿納斯塔夏

【現貨】颱版 鳴響雪鬆係列5 我們到底是誰? 拾光雪鬆 阿納絲塔夏 阿納斯塔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颱版書籍
  • 鳴響雪鬆係列
  • 我們到底是誰
  • 拾光雪鬆
  • 阿納絲塔夏
  • 阿納斯塔夏
  • 心靈成長
  • 哲學
  • 人生思考
  • 自我探索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悟空心靈花園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拾光雪鬆
ISBN:9789869084758
商品編碼:13519712137
品牌:悟空心靈花園

具體描述

>


>

俄羅斯知名係列著作,在俄國銷售超過1100萬冊,
全球翻譯成20多種語言。

 


鳴響雪鬆係列書感動瞭韆萬人的心,喚醒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渴望!
俄國有超過數百個生態聚落、全球超過數萬個生態傢園因此係列書而成立!

透過阿納絲塔夏,米格烈看到俄羅斯的未來──一個嶄新的國傢、一個全新的生活方式。莫斯科的遊客人數竟然比在地居民多齣瞭好幾倍!是什麼吸引大批遊客湧入新俄羅斯呢?有什麼是他們必須親自瞧一瞧、親自體驗的呢?且讓我們一起來翻閱此書,共同躍進大傢心中嚮往的美麗未來世界!

孩子們在未來也會扮演極重要的角色。他們不等大人行動就已開始創造,美好的未來遂加速形成。他們讓大傢意識到,眼前的生活是多麼地危機四伏。他們也啟發所有的人去做齣轉變,丟下所有的武器,同心協力邁嚮一個快樂、無暴力的社會。

米格烈全心全意支持、捍衛阿納絲塔夏的計畫,盡一切所能使它實現。他提齣許多建議,並不斷鼓勵讀者付齣行動。自從此書在俄國齣版至今,世界各國已有上韆萬人展開瞭具體的行動,在地球上播下瞭良善的種子。書中美好的願景已逐步化為現實,其中甚至還包括政府法令的頒布。有瞭本書相伴,我們將可毫無畏懼地伸齣雙手,去打造不同的新生活!


>

弗拉狄米爾.米格烈 Vladimir Megre
弗拉狄米爾.米格烈 Vladimir Megre 於1950年7月23日齣生於烏剋蘭。16歲時離傢獨立生活。1974年起居住於俄國的新西伯利亞,以攝影為業。1980年代中期成傢,生瞭一個女兒 。當時他是個成功的企業傢,為西伯利亞企業傢聯盟的主席。
1994年他主導瞭兩場大規模沿西伯利亞鄂畢河行進的貿易之旅。旅行途中,他遇見瞭西伯利亞泰加林的阿納絲塔夏,這場際遇改變瞭他的一生。
迴來之後,因應阿納絲塔夏執意的請求,從來沒有寫過書的他,丟下有十年經驗的企業傢工作,把在泰加林三天的經歷寫成瞭一本書。那時卻因為文筆樸素而沒有一傢 齣版社願意齣版,他隻好在地鐵站獨自販售。然而,齣乎意料的是,許多人看完書之後又多買瞭幾本分送給傢人和朋友,就這樣兩韆本很快地賣光瞭。
此後他繼續會見阿納絲塔夏,陸續寫下瞭一係列書。至今他的書單單在俄國即銷售超過瞭一韆一百萬本,翻譯成瞭二十多種語言。
米格烈於1999年設立瞭阿納絲塔夏文創基金會。他在世界各地舉辦讀者見麵會。讀者中有的自己成立瞭組織,其中一項目標是創建與萬物和諧的傢園。
2010年作者的第十本書發行瞭。目前他計劃以這一係列書來編寫劇本。
2011年他榮獲顧氏和平獎 (Gusi Peace Prize)。

譯者簡介
王上豪

政大斯語係碩士班畢業,從英文主修轉而學習俄文,進而愛上俄國的文化及文學,目前為專職中英俄譯者。


>

1.兩個文明
2.品嚐宇宙
3.曙光村的夢想
4.新文明的預兆
5.尋找證據
6.永恆的果園
7.阿納絲塔夏的俄羅斯
8.zui富裕的國傢
9.地球終將充滿良善
10.裁軍競賽
11.科學與偽科學 
12.我們有自由的思想嗎?
13.來自未來的女騎士
14.涅瓦河上的城市
15.為瞭實現夢想
16.公開信
17.問與答
18.人生哲學
19.是誰在控製巧閤?
20.崩潰
21.嘗試除去製約
22.我們的現實
23.你的渴望
24.永恆就在你我麵前
附錄 

1. 兩個文明
 
我們所有人都行色匆匆地趕赴某地、追求某些事物,人人希望生活美滿、遇見真愛、組織傢庭,但是大部分的人真能如願以償嗎?
 
我們對生活的滿意或失望、我們的成功或失敗,是取決於什麼?每個人的生活意義,或者人類整體的生存意義為何?未來究竟有什麼在等著我們?
 
這些問題由來已久,但從未有人可以給齣明確的答案。我很想知道,我們在五年或十年後,會住在什麼樣的國傢?我們的孩子會住在什麼樣的世界?但是我們不知道答案。是啊,我們確實無法想像自己的未來,因為我們都在趕著去某個地方,但那是哪裏呢?
 
有件事雖然令人訝異,卻是不爭的事實:我們國傢未來的詳細藍圖,我居然不是從分析傢或政治人物得知,而是隱居在泰加林的阿納絲塔夏告訴我的。她不僅讓我看到美好的未來景象,還證明瞭在我們的世代,這是可以辦到的。她實際展現瞭自己對國傢發展的規畫。
 
當我從阿納絲塔夏所住的林間空地走到河邊時,腦中不知為何齣現一個堅定的信念:她的計畫可以為世界帶來很大的改變。如果我們考慮到,她設想的一切最終會在真實生活中實現,那麼老實說,我們已經住在一個未來隻會變得更美好的國度瞭。我走在泰加林裏,想著這位泰加林隱士有關國傢美好未來的話。她說,或許我們這一代就能生活在這樣的國度,一個沒有地方衝突、幫派、疾病和貧窮的國度。我雖然無法理解她的所有想法,但這一次她所說的話,我不想再有所猜疑瞭。相反地,我還要證明她所言的一切不假。
 
我果斷做瞭一個決定,我要盡我所能完成她的計畫。這個計畫乍看之下雖然容易:隻要每個傢庭得到一塊可以永久使用的一公頃土地,讓他們在此建造祖傳傢園、自己的傢鄉,然而我可是在計畫的細節上想破瞭頭。這計畫看似輕而易舉,同時又讓人難以置信。
 
太神奇瞭!居然不是經由農學傢,而是由一位泰加林的隱士嚮我們證明,隻要土地有正確的耕種規畫,不齣幾年的時間就無需施肥,就連不太肥沃的土壤都會改善!
 
阿納絲塔夏主要是以泰加林的情況為例:泰加林幾韆年來供萬物生長,也從來沒有人施肥過。她說土地上生長的一切,都是神的思想所化成的形體。祂早已把一切安排妥當,讓人類不需為瞭食物的取得而煩惱,隻要試著理解造物者的思想,與祂共同創造美好的事物就行瞭。


我也可以舉一個自己看過的例子。我之前去過賽普勒斯,島上的土壤布滿石礫,但從前並非如此。幾個世紀以前,島上還有漂亮的雪鬆林、果樹,大部分的河川都流著純淨無比的淡水,就像是一座人間樂園。後來羅馬大軍壓境,開始砍伐雪鬆去造船,島上的雪鬆林遂被砍伐殆盡。如今島上有一大部分隻剩下幾乎乾枯的植被,即使在春天,看起來也像是一片燒過的枯草。夏天的雨量越來越少,乾淨的水也漸漸不足,居民不得不用船隻把肥沃的土壤運到島上。人類沒有讓原有的創造更加完善,他們野蠻的乾擾隻讓一切變得更糟。
 
阿納絲塔夏在描述自己的計畫時說到,土地上一定要種一棵傢族樹,而且不能將去世的人葬在公墓,要在他們親手創造的美麗祖傳土地上安葬他們。墳前不需任何墓碑,紀念一個人要用活的東西,而不是沒有生命的物品。以人類有生命的創造來紀念親人,如此靈魂纔能再度以物質形體,誕生在人間的天堂樂園中。
 
葬在公墓的人無法上天堂,隻要親朋好友仍會想起他們的死去,他們的靈魂就沒有辦法再度以物質形體誕生。墓碑是死亡的紀念碑,葬禮是黑暗力量想齣來的,為的是要囚禁人類的靈魂,就算隻是暫時也好。我們的天父從未替自己心愛的孩子製造任何痛苦,甚至悲傷也沒有。所有神聖的創造都是永恒、自給自足,而且可以自行重生的。在地球上生活的萬物,從外錶簡單的一株小草到人類,都是完整且永恒的和諧一體。
 
我認為她在這一點說得對極瞭,看看現在的情況就知道瞭。現今科學傢說,人類的思想是物質,如果真是這樣,那我們將去世的親人當成死者思念,就等於把他們睏在死亡的狀態,讓他們的靈魂受到摺磨。阿納絲塔夏堅信,人類(或更精確地說──人的靈魂)可以永世長存,不斷在新的肉體內重生,但這隻有在一定的條件下纔會實現,而阿納絲塔夏在計畫中構想的祖傳傢園就能創造這樣的條件。這一點我是完全相信的,至於要證明或反對阿納絲塔夏對生與死的敘述,或許還是交給更有資格的神秘學傢吧。


“噢,會有很多人反對你的。”我對阿納絲塔夏說,而她隻是笑笑地迴答我:“一切很快就會發生,弗拉狄米爾。人的思想可以生齣物體、改變物體、預先決定各種事件,以及創造未來,所以那些試圖證明人類存在隻是暫時的反對者,終將落得自我毀滅的下場,因為正是這樣的想法,讓他們走上絕路。
 
“那些瞭解自己使命和永恒本質的人,會過著幸福的生活、永世重生,因為這樣的想法,為他們自己創造瞭幸福的永恒。”
 
當我開始評估計畫的經濟效益時,我又更喜歡這個計畫瞭。我相信任何人隻要按照阿納絲塔夏的計畫建造祖傳傢園,就能為自己的孩子和孫子創造一個舒適的生活,這不僅止於給孩子吃好的、住好的。阿納絲塔夏曾說,圍籬要用活的樹木,一公頃的土地要有四分之一是森林。兩韆五百平方公尺的森林大約要三百棵樹,大概可在八十到一百年後砍伐,生産四百立方公尺左右的木材。現在經適當乾燥且加工過的木材,一立方公尺至少要價一百美金,而全部就是四萬美金。當然不是把整座森林砍完,隻要從高齡的樹木選擇需要的部分,接著再種新的樹木代替。按照阿納絲塔夏的計畫建造的祖傳傢園,總價或許可達一百萬美金以上,而且任何傢庭都有能力建造這樣的傢園,即使收入一般的傢庭也可以。房子剛開始可以普通一點,規劃正確且美觀的土地,纔會是最大的財富。現在一些有錢人傢,還會齣高價請專業的造景公司,這在莫斯科就有四十傢左右,每天的案子應接不暇。要將房子四周的土地規劃正確且美觀,每一百平方公尺就估價一韆五百美金以上。
 
栽種一棵六公尺高的針葉樹需要五百美金,不過想要住在優美環境裏的人都願意負擔這樣的高價。他們之所以齣錢,是因為他們的父母沒能想到為孩子建造祖傳傢園。但要做到這點不需要很有錢,隻要分得清楚事情的優先順序。如果我們自己都不瞭解這些簡單的道理,又如何養育我們的孩子呢?阿納絲塔夏說得對,教育要先從自身做起。


我渴望建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傢園:取得一公頃的土地、建造房子,而最重要的是在周圍種下不同的植物。我要按照阿納絲塔夏描繪的方式創造自己的傢鄉,也讓四周有彆人所建的美好傢園。阿納絲塔夏和兒子可以搬來住,或至少來做客,接著還有孫子和曾孫。也許我們的曾孫想在城裏工作,但還是可以迴到祖傳傢園休息。在一年一度的七月二十三日,也就是大地日這一天,或許所有親戚都能迴老傢團圓。到時我當然已經不在人世瞭,但是我所建造的傢園還會留著,上麵生長的樹木和花園也會留著。我會挖一座小池塘,放一些魚苗,讓牠們長大。樹木會按照阿納絲塔夏所說的方式特彆規劃。有些地方,後代可能會喜歡,有些則可能想要改變,但無論如何,他們都會記得我。
 
我會在自己的傢園長眠,要求彆以任何形式為我立碑。我不希望有人帶著哀慟的神情,在我的墳前虛情假意。事實上,我不想要任何哀傷的氣氛,不需要墳墓和墓碑,隻要有鮮嫩的小草和灌木叢,從我的身體穿越土壤長齣來,或許還有任何對後代有益的漿果便已足以。墓碑有何意義?毫無意義,隻會帶來悲傷。當彆人走進我所建造的傢園時,隻會快樂地想起我,不會難過。是啊,我要為他們如此計劃,這樣種下每一棵樹……
 
我在腦中不斷地織夢,愉悅地構想著這件大事。必須趕快開始、做點什麼。我得早一點迴城,但是從森林到河岸還有十公裏左右的路程,真希望可以快點走完!突然間,我的腦中閃現有關俄羅斯森林的資訊,我沒有把所有的數字都記下來,所以下麵是我在某個統計報告中讀到的資料:
 
森林是俄羅斯的主要植被類型,麵積共占國土百分之四十五。俄羅斯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儲量,一九九三年森林共有八億八韆六百五十萬公頃,木材總量達八百零七億公頃,分彆占世界儲量的百分之二十一點七和二十五點九。木材比例高於森林,乃是因為俄羅斯的森林比其他國傢成熟多産。
 
在平衡大氣及調節氣候方麵,森林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根據莫伊謝耶夫(B.N. Moiseyev)的統計,俄羅斯森林的大氣平衡為十七億八韆九百零六萬四韆八百噸的二氧化碳,比上十二億九韆九百零一萬九韆九百噸的氧氣。俄羅斯森林每年的碳儲量可達六億噸,這樣可觀的氣體交換量,對地球的大氣成分和氣候有巨大的穩定效果。


這就是現在的情形!不少人說過,俄羅斯背負某個特彆的使命,但那不是未來,而是正在發生的事實。
 
試想:全世界的人或多或少都在呼吸俄羅斯的空氣,他們正在呼吸這片森林製造的氧氣,而我就走在這裏。我想知道,這片森林供應給全地球的隻有氧氣嗎?或許還有其他重要的東西?
 
這次獨自走在泰加林裏,我不再像之前那樣感到不安,反而覺得很像在安全的公園裏散步。泰加林當然沒有公園小徑,路上不時有倒下的樹木、茂密的灌木叢,但我這次沒有因此生氣。
 
我在路上會摘幾顆像是覆盆子和醋栗的漿果,這是我第一次這麼好奇地觀察,這纔發現樹木即使品種相同,也有截然不同的外錶。植物的生長位置也各不相同,形成一幅幅獨一無二的圖畫。
 
我第一次認真地觀察泰加林,它似乎變得友善許多。這種感覺大概是因為我知道自己的小兒子就生在這片森林、住在林間空地,而且阿納絲塔夏也在這裏──一位從見麵起便改變我一生的女人。
 
在這片無邊無際的泰加林中,有一塊阿納絲塔夏不願離開的小小林間空地。她不會拿這塊空地交換公寓,即使多麼金碧輝煌也不會。乍看之下,這塊空地隻是個既普通又空曠的地方,沒有房子、沒有棚子、沒有任何生活設備,可是她隻要一往空地走近,就會馬上開心起來。而在第三次來到她的林間空地時,不知為何我也有這樣的感覺,仿佛跋山涉水後迴到傢一樣。
 
我們的世界不斷發生一些奇怪的事情。數韆年來,人類社會極力追求人人幸福、富裕,但仔細看就會發現,即便人生活在社會的核心、現代文明城市的中心,卻越來越常發現自己處在脆弱無助的情況。一下發生車禍,一下遇到搶劫,還有各種病痛纏身,生活離不開藥局,或者因為什麼不如意而自我瞭結。自殺率在這些生活水準高的文明國傢尤其居高不下。電視上常有各地的母親求援,說自己的孩子沒東西吃,傢人都在挨餓。
 
阿納絲塔夏和小孩住在泰加林,完全是另一個文明。她對我們的社會毫無所求,不需要警察或軍隊保護她。但她總是讓我覺得,在這塊林間空地裏,不可能會有壞事發生在她和孩子身上。
 
是啊,我們的確屬於不同的文明,而她提議要在兩個世界中各取所長。這樣一來,地球上會有許多人改變生活型態,一個全新又幸福的人類社群將會誕生。這個社群會很有趣,新奇又獨特,像是這樣……


2. 品嘗宇宙
 
長久以來,我一直無法認同阿納絲塔夏的做法,她總是完全放心地把仍未斷奶的孩子丟著一個人不顧。她會把孩子放在灌木叢底下的草地上,或是正在休息的母熊或母狼旁邊。我已經相信沒有任何動物會碰孩子,牠們反而會誓死保護他,但何必要保護他呢?如果周遭的動物都像保姆一樣,為什麼還需要保護?但把仍未斷奶的孩子丟著一個人,這種做法還是讓我不太習慣,所以我試著說服阿納絲塔夏不要這樣。我告訴她:
 
“雖然沒有動物會碰孩子,但也不錶示不會有其他壞事發生。”
 
而她迴答:
 
“弗拉狄米爾,我猜不齣來你想到瞭哪些壞事。”
 
“很多啊,一個無人照顧的孩子會發生很多意外,像是如果他爬上高處,摔下來會扭到腳或手。”
 
“孩子自己能爬的高度,是不會讓他受傷的。”
 
“那如果他吃到有害的東西呢?畢竟他還不懂事,什麼都往嘴裏塞,過不瞭多久就會中毒的,到時誰要替他清理腸胃?附近沒有任何醫生,到時你也沒有灌腸劑可以替他緊急灌腸。”
 
阿納絲塔夏隻是笑瞭笑說:
 
“弗拉狄米爾,為什麼需要灌腸劑?清理腸胃有其他方法,而且還更有效。”
 
“什麼方法?”
 
“你要試試看嗎?這一點都不麻煩,我現在就拔一些草給你……”
 
“等一下,不用瞭,我明白。你是要拿會讓我腸胃不適的東西吧。”
 
“你的腸胃不適很久瞭,藥草可以幫你把腸胃裏骯髒的東西全部排齣。”
 
“我明白瞭,你會在必要時給孩子藥草,讓他可以排泄齣來,但何必讓孩子遇到這種事呢?”
 
“不會的,我們兒子不會吃到任何有害的東西。小孩──特彆是習慣母乳且仍未斷奶的小孩──絕對不會大量食用其他東西。我們的兒子隻會嘗一下漿果或小草,如果東西有害、對他的身體不好,他會嘗到苦味,然後自己吐齣來。如果吃瞭一點後開始肚子痛,他會嘔吐,並且記得那個東西不能吃。但這樣可以讓他透過味覺認識整個地球,而不是從彆人的口中得知。你就放心讓我們的兒子品嘗宇宙吧。”
 
整體而言,或許她說的是對的,我們的孩子至今沒有遇到任何不好的事,而且我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阿納絲塔夏林間空地四周的動物,會自己訓練或教導幼獸如何與人類互動。我原本以為是阿納絲塔夏教牠們的,後來纔發現她沒有花時間在這上麵。


有一次,我就看到這樣的情形:在陽光下,我們坐在林間空地的邊緣,阿納絲塔夏剛剛喂完母乳,兒子幸福地躺在她的懷裏。一開始,他看起來像在打盹或睡著瞭,但他的小手開始摸起阿納絲塔夏的頭發,臉上露齣微笑。阿納絲塔夏看著兒子微笑,在兒子的耳邊輕聲細語。
 
我看到母狼帶著一傢人──四隻還小的幼狼──走進林間空地。母狼往我們的方嚮走來,但在約十公尺遠的地方停瞭下來,然後躺在草地上。跟在後頭的幼狼立刻貼著牠的腹部。阿納絲塔夏在看到躺著的母狼和幼狼之後,從草地上起身,手裏抱著兒子走瞭過去,在離母狼約兩公尺處蹲瞭下來。她麵帶微笑,端詳母狼的孩子,同時親切地說:
 
“哇,看看我們聰明的母狼,生瞭幾隻多麼漂亮的小狼啊!其中一隻小狼一定會成為領袖,而這個小女生會很像媽媽,將來會成為媽媽的開心果,也會讓傢族好好地延續下去。”
 
母狼看起來昏昏欲睡,可能是因為睡意來襲,或是阿納絲塔夏輕柔的聲音,讓牠閉上瞭雙眼。幼狼離開母狼的腹部,看著阿納絲塔夏。其中一隻幼狼不太有自信地往她的方嚮移動。
 
此時,剛剛還在打盹的母狼突然跳瞭起來,用牙齒咬住幼狼,把牠放迴其他幼狼身邊。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另一隻幼狼身上,接著第三隻、第四隻,牠們全都試著靠近阿納絲塔夏。還小的幼狼不停地嘗試,但母狼就是不讓牠們離開,直到牠們不再嘗試為止。兩隻幼狼扭打瞭起來,剩下兩隻則溫馴地看著我們。阿納絲塔夏懷裏的孩子也注意到母狼和幼狼,開始看著牠們,不安分地動著雙腳,發齣某種呼喊的聲音。
 
阿納絲塔夏把手伸嚮母狼和幼狼,其中兩隻幼狼有點沒自信地朝著人類伸齣的手走近,但母狼這次沒有阻止牠們,反而把另外兩隻還在嬉戲的幼狼推嚮伸過來的手。不一會兒,四隻幼狼都到瞭阿納絲塔夏的身旁,一隻輕輕咬著阿納絲塔夏伸齣的手指,一隻用後腳站起身來,趴在她的手上,另外兩隻則往她的腳鑽。懷裏的兒子開始蠕動,顯然想要靠近那幾隻幼狼。阿納絲塔夏把他放在草地上,而他立刻忘我地和牠們玩瞭起來!阿納絲塔夏這時走嚮母狼,溫柔地撫摸牠的脖子,然後迴到我的身旁。


我纔發現,那隻母狼有受過訓練,不會擅自打擾阿納絲塔夏,隻會在看到特定的手勢後纔靠近她,而牠正在教孩子同樣的事情。母狼必定是受到母親的教導,而母親也是自己的母親教的,就這樣一代傳一代,學習與人類互動的規則──必須說,這是一種帶有敬意又有技巧的互動方式,但又是誰、用瞭什麼方式教會牠們另一種互動──攻擊人類──呢?
 
在我接觸這位西伯利亞泰加林隱士的這段期間,心裏齣現瞭各式各樣的問題──一些我以前從不可能想到的問題。阿納絲塔夏並不打算改變自己的隱居生活,但是……等一下!每當我把阿納絲塔夏想成隱士時,都會把“隱士”聯想成與世隔絕、遠離現代資訊的人,但結果呢?每當我從她的林間空地迴來後,都會齣版新書。新書受到很多讀者討論,有年輕和年老的,還有學者和宗教領袖。到頭來,並不是我從擁有所有資訊的社會帶資訊給她,而是她提供瞭我們社會感興趣的訊息。
 
所以誰纔真的算是隱士?我們是否都迷失在大量的資訊裏?或者更精確地說,是在看似豐富的資訊裏。事實上,是我們遠離或脫離瞭真正的訊息來源。實在讓人訝異,阿納絲塔夏偏遠的泰加林林間空地,其實纔是資訊的中心,仿佛太空發射基地,把我們帶往不同的存在次元。那我到底是誰?我們是誰?阿納絲塔夏又是誰?無論如何,現在大概都不重要瞭吧?重要的是,她最近曾說過,可以改善個人的生活,乃至於國傢或人類社會的整體生活,而這要從改變個人的日常生活條件做起。
 
一切齣奇容易,隻要給人至少一公頃的土地。她接著描述應該在這塊土地上做什麼,然後……太不可思議瞭,真的就這麼簡單……愛的能量會永遠伴隨著人類,夫妻彼此相愛、孩子幸福美滿、許多疾病消失不見,不再有戰爭和災難。人會離神更近一些。
 
事實上,她建議在大城附近規劃許多與她林間空地相似的土地,但是她並沒有反對我們利用文明的成就。她說:“要讓負麵的為好的服務”。我相信她的計畫,相信這在我們的生活中實行後,一定會帶來美好的結果。而且,其中許多方麵我都懂瞭,隻差按部就班地重新檢視、思考一切,依照各地的不同調整她的計畫。


阿納絲塔夏對土地及其規劃的想法讓我非常著迷,我實在等不及快點迴傢,看看科學傢是否談過這種聚落。世界上是否有類似的聚落?我想先規劃新聚落的細節,然後與想要加入的人一起建設。這當然不是單靠我,或者任何一個人,就能規劃齣這種美好的未來聚落,而是要同心協力!我們必須一起討論,以他人的錯誤為藉鏡,規劃齣自己的聚落。
>

ISBN:9789869084758

叢書係列:鳴響雪鬆係列

規格:平裝 / 288頁 / 32k / 13 x 1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現貨:颱版 鳴響雪鬆係列5 我們到底是誰? 拾光雪鬆 阿納絲塔夏 阿納斯塔夏 【書籍介紹】 書名: 鳴響雪鬆係列5:我們到底是誰? (颱版) 作者: 阿納絲塔夏 (Anatasia) 譯者: 拾光雪鬆 齣版社: 颱灣地區某知名齣版社(具體名稱請參考實物或電商平颱信息) ISBN: 請參考書籍實物或電商平颱信息 頁數: 根據版本略有不同,通常在300-400頁之間 裝幀: 平裝 --- 【內容概述】 《鳴響雪鬆係列》是俄羅斯作傢弗拉基米爾·梅格雷(Vladimir Megre)所著的一係列心靈成長與自然哲學著作,以“阿納絲塔夏”這一神秘的西伯利亞森林女子的口述為基礎構建。該係列旨在引導人們重新審視現代文明的價值觀、探索人類的潛能、迴歸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古老智慧。 《鳴響雪鬆係列5:我們到底是誰?》,作為係列的第五部,深入探討瞭人類身份的本質、文明的起源與演變,以及個人在宇宙中的真實定位。本書不僅延續瞭前作中對自然、愛與生命意義的思考,更著重於揭示人類在地球上扮演的角色,以及我們如何遺失瞭與“創世意識”的連接。 一、文明的迷霧與曆史的真相 本書著力於解構主流曆史觀和現代社會的構建邏輯。阿納絲塔夏通過她的視角,描繪瞭人類文明在發展過程中所經曆的幾次重大“轉嚮”。她指齣,人類的集體意識是如何逐漸被物質主義、恐懼和被操控的信念所主導。 科技與靈性的悖論: 書中探討瞭科技進步與精神退化的辯證關係。在追求物質舒適和錶麵繁榮的同時,人類如何犧牲瞭更深層次的直覺、共情能力和與萬物互聯的感知。 記憶的碎片與遺忘的代價: 探尋人類祖先曾擁有的、如今卻被遺忘的知識體係。這些知識不僅關乎生存技巧,更關乎如何保持身心健康的平衡狀態,以及如何理解宇宙的運行法則。 二、自我身份的追問與覺醒 “我們到底是誰?”是本書的核心命題。阿納絲塔夏引導讀者進行一場深刻的內省,超越社會標簽、職業角色和血緣關係,去觸及那個純粹的、不朽的“靈魂”自我。 內在的聲音與直覺的復蘇: 詳細闡述瞭如何傾聽和信任自己內在的、未被汙染的聲音。這種聲音被認為是連接著更高智慧和個人命運的橋梁。 愛與創造力的源泉: 闡述瞭愛不僅僅是情感的錶達,更是宇宙最根本的創造性能量。隻有當我們活在純粹的愛中,纔能真正理解自身的價值和無限的可能性。本書通過具體的故事和冥想引導,幫助讀者重新激活這種與生俱來的創造力。 三、重塑人類與地球的關係 《鳴響雪鬆》係列的一貫主題是人與自然的共生。在第五部中,這一主題被提升到更高的維度——從單純的保護自然,演變為理解人類的“守護者”角色。 生命的網格: 探討瞭地球上所有生命形式之間相互關聯的能量網絡。人類作為具有高度意識的物種,其思想和行為對整個生態係統産生著巨大的影響。 雪鬆的象徵意義: 在阿納絲塔夏的故事中,雪鬆不僅是植物,更是連接天地的能量載體。本書深入解析瞭與雪鬆(或類似自然聖地)連接的重要性,闡明瞭如何通過與自然核心的對話,獲得對自身和世界的深刻洞察。 四、麵嚮未來的生活藍圖 本書並非停留在理論思辨,而是提供瞭可操作性的生活方嚮,指引讀者如何在混亂的現代社會中,構建一個以“愛”和“真實”為基礎的個人生活空間。 傢庭與社群的重建: 提齣瞭關於理想傢庭結構和社群協作的構想,強調在親密關係中實現靈魂的完全展現與支持。 超越恐懼的自由: 討論瞭如何通過清除深層恐懼和負麵植入(無論是個人層麵的還是集體無意識中的),從而實現真正的精神解放,迴歸到一種本然的、無所畏懼的存在狀態。 【閱讀體驗】 颱版譯本以其流暢且富有詩意的中文錶達,忠實地再現瞭原著深邃的意境和強烈的畫麵感。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仿佛跟隨阿納絲塔夏的足跡,穿越西伯利亞的廣袤林海,進入意識的深層空間。本書的文字具有很強的穿透力,能夠觸動人心底最柔軟的部分,並激發讀者對自身生命意義的深度探尋。它更像是一本引導性的“心靈地圖”,而非簡單的敘事小說。 【適讀人群】 對靈性成長、生命哲學、自然療愈有濃厚興趣的讀者。 正在尋求人生意義、對現代社會價值體係感到迷茫的人士。 《鳴響雪鬆》係列的老讀者,希望深入理解阿納絲塔夏思想體係的進階部分。 所有渴望迴歸內心寜靜、尋求與自然重新連接的探索者。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我們到底是誰?》真是太齣乎我意料瞭!我原本以為它會是一本輕鬆的讀物,結果卻觸及瞭如此深刻的哲學命題。作者以一種極其細膩且引人入勝的方式,剖析瞭“自我”的構成,從個體經曆、社會互動到文化傳承,層層遞進,讓我不斷反思自身的存在。書中並沒有給齣標準答案,而是鼓勵讀者去探索、去質疑,這種開放式的探討反而讓我覺得更加真實和有力量。我尤其喜歡書中對集體意識和個體認同之間張力的描繪,有時候我們覺得自己是獨立的個體,但又無法擺脫社會賦予的標簽和期待。作者通過生動的案例和深刻的洞察,將這種糾結的狀態展現得淋灕盡緻,讓人讀來感同身受。更難得的是,它並沒有流於空泛的理論,而是將這些宏大的概念巧妙地融入到人物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糾葛中,讓我在閱讀故事的同時,也完成瞭一次次的自我審視。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我是誰”這個問題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雖然答案依然模糊,但探索的過程本身就充滿瞭價值。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並與他人交流探討的好書。

評分

坦白說,當我拿起《我們到底是誰?》這本書時,我並沒有抱有多高的期待,隻想著或許能從中獲得一些關於個人成長的啓發。然而,這本書帶來的驚喜程度遠遠超齣瞭我的想象。作者以一種極其自然流暢的語言,將那些原本可能枯燥乏味的哲學概念,描繪得生動而富有感染力。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原生傢庭”對個體塑造的影響的探討。那些童年時的經曆,即使被我們刻意遺忘,卻依然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我們現在的行為模式和人際關係。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觀察和深入人心的剖析,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與傢人的關係,以及這些關係是如何塑造瞭我的“自我”。書中並沒有批判,而是充滿瞭理解和同情,這種溫暖的基調讓我能夠坦然地麵對自己的過去。此外,書中對於“自由意誌”的討論也讓我産生瞭極大的共鳴。我們常常感到自己是自由的,但真的如此嗎?書中提齣的各種觀點,都促使我去深入思考這個問題。這是一本能夠帶來深刻反思的書,它不僅讓我更瞭解自己,也讓我對他人有瞭更多的同理心。

評分

這本書就像是一場心靈的洗禮,讓我對“我是誰”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有瞭全新的認知。在閱讀《我們到底是誰?》的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廣闊的思想空間,被作者的洞見和智慧深深吸引。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社會身份”與“內在自我”之間衝突的描繪。我們每個人都在社會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但這些角色是否就代錶瞭真正的我們?書中並沒有給齣明確的界限,而是鼓勵讀者去探索那些隱藏在角色之下的真實自我。我發現,作者在敘述過程中,常常會引用一些文學作品和曆史事件,這些引用不僅增加瞭文章的厚度,也為我的思考提供瞭更豐富的維度。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自我欺騙”的討論,我們常常會在不經意間欺騙自己,以逃避那些令人不安的真相。這本書就像一盞明燈,照亮瞭那些我們不願意看到的角落。它並沒有要求我立刻改變,而是給予我一種平靜的力量,讓我能夠以更坦然的心態去麵對自己的不完美。這是一本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品讀的書,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新的感悟。

評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衝擊是前所未有的。在讀《我們到底是誰?》之前,我從未想過“我是誰”這個問題竟然可以被如此深入且多角度地剖析。作者似乎擁有穿透人心的能力,將我們內心深處那些難以言說的迷茫和掙紮,用文字清晰地呈現齣來。我尤其被書中關於“身份認同的流動性”的討論所吸引。我們常常被告知要找到一個固定的“自我”,但現實卻是,我們的身份會隨著環境、經曆和人際關係不斷變化。書中通過一係列引人入勝的敘述,展現瞭這種變化如何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認知和行為。我不得不說,某些章節讓我感到有些心痛,因為它們觸及瞭我內心深處一些一直迴避的傷痛。但正是這種痛,纔讓我更清晰地認識到,我們是如何一步步塑造瞭今天的自己。這本書並非提供簡單的答案,而是像一麵鏡子,讓我們能夠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模樣,即使那模樣並非完美。它鼓勵我們擁抱自己的不確定性,並從中找到成長的力量。這是一本真正能夠觸動靈魂的書,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人生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堅定的勇氣。

評分

我得說,這本《我們到底是誰?》絕對是一場思想的盛宴!我原本對這類涉及存在主義的題材有些畏懼,擔心會過於晦澀難懂,但事實證明我的顧慮是多餘的。作者的筆觸如同春風化雨,用一種非常人性化且充滿智慧的方式,引導我們一步步走進“自我”的迷宮。書中的敘事結構非常巧妙,並非綫性推進,而是像一幅徐徐展開的畫捲,將不同時期的、不同維度的“我”呈現在讀者眼前。我特彆欣賞作者對個體記憶和主觀感受的重視,那些零碎的片段、模糊的畫麵,在作者的筆下卻能匯聚成強大的力量,勾勒齣獨一無二的生命軌跡。書中對於“真實”的定義也讓我耳目一新,它不再僅僅是客觀事實的堆砌,而是包含瞭我們內心的感受、理解和選擇。這種對“真實”的重新定義,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過去的一些經曆和認知。此外,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非常發人深省的對話和思考,仿佛作者本人就在與讀者進行一場深度對話,鼓勵我們勇敢地去麵對內心的睏惑和未知。這是一本能夠點亮心靈的書,它不僅提供瞭知識,更帶來瞭啓迪。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