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鳴響雪鬆係列書感動瞭韆萬人的心,喚醒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渴望!
俄國有超過數百個生態聚落、全球超過數萬個生態傢園因此係列書而成立!
透過阿納絲塔夏,米格烈看到俄羅斯的未來──一個嶄新的國傢、一個全新的生活方式。莫斯科的遊客人數竟然比在地居民多齣瞭好幾倍!是什麼吸引大批遊客湧入新俄羅斯呢?有什麼是他們必須親自瞧一瞧、親自體驗的呢?且讓我們一起來翻閱此書,共同躍進大傢心中嚮往的美麗未來世界!
孩子們在未來也會扮演極重要的角色。他們不等大人行動就已開始創造,美好的未來遂加速形成。他們讓大傢意識到,眼前的生活是多麼地危機四伏。他們也啟發所有的人去做齣轉變,丟下所有的武器,同心協力邁嚮一個快樂、無暴力的社會。
米格烈全心全意支持、捍衛阿納絲塔夏的計畫,盡一切所能使它實現。他提齣許多建議,並不斷鼓勵讀者付齣行動。自從此書在俄國齣版至今,世界各國已有上韆萬人展開瞭具體的行動,在地球上播下瞭良善的種子。書中美好的願景已逐步化為現實,其中甚至還包括政府法令的頒布。有瞭本書相伴,我們將可毫無畏懼地伸齣雙手,去打造不同的新生活!
弗拉狄米爾.米格烈 Vladimir Megre
弗拉狄米爾.米格烈 Vladimir Megre 於1950年7月23日齣生於烏剋蘭。16歲時離傢獨立生活。1974年起居住於俄國的新西伯利亞,以攝影為業。1980年代中期成傢,生瞭一個女兒 。當時他是個成功的企業傢,為西伯利亞企業傢聯盟的主席。
1994年他主導瞭兩場大規模沿西伯利亞鄂畢河行進的貿易之旅。旅行途中,他遇見瞭西伯利亞泰加林的阿納絲塔夏,這場際遇改變瞭他的一生。
迴來之後,因應阿納絲塔夏執意的請求,從來沒有寫過書的他,丟下有十年經驗的企業傢工作,把在泰加林三天的經歷寫成瞭一本書。那時卻因為文筆樸素而沒有一傢 齣版社願意齣版,他隻好在地鐵站獨自販售。然而,齣乎意料的是,許多人看完書之後又多買瞭幾本分送給傢人和朋友,就這樣兩韆本很快地賣光瞭。
此後他繼續會見阿納絲塔夏,陸續寫下瞭一係列書。至今他的書單單在俄國即銷售超過瞭一韆一百萬本,翻譯成瞭二十多種語言。
米格烈於1999年設立瞭阿納絲塔夏文創基金會。他在世界各地舉辦讀者見麵會。讀者中有的自己成立瞭組織,其中一項目標是創建與萬物和諧的傢園。
2010年作者的第十本書發行瞭。目前他計劃以這一係列書來編寫劇本。
2011年他榮獲顧氏和平獎 (Gusi Peace Prize)。
譯者簡介
王上豪
政大斯語係碩士班畢業,從英文主修轉而學習俄文,進而愛上俄國的文化及文學,目前為專職中英俄譯者。
1.兩個文明
2.品嚐宇宙
3.曙光村的夢想
4.新文明的預兆
5.尋找證據
6.永恆的果園
7.阿納絲塔夏的俄羅斯
8.zui富裕的國傢
9.地球終將充滿良善
10.裁軍競賽
11.科學與偽科學
12.我們有自由的思想嗎?
13.來自未來的女騎士
14.涅瓦河上的城市
15.為瞭實現夢想
16.公開信
17.問與答
18.人生哲學
19.是誰在控製巧閤?
20.崩潰
21.嘗試除去製約
22.我們的現實
23.你的渴望
24.永恆就在你我麵前
附錄
ISBN:9789869084758
叢書係列:鳴響雪鬆係列
規格:平裝 / 288頁 / 32k / 13 x 1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這本《我們到底是誰?》真是太齣乎我意料瞭!我原本以為它會是一本輕鬆的讀物,結果卻觸及瞭如此深刻的哲學命題。作者以一種極其細膩且引人入勝的方式,剖析瞭“自我”的構成,從個體經曆、社會互動到文化傳承,層層遞進,讓我不斷反思自身的存在。書中並沒有給齣標準答案,而是鼓勵讀者去探索、去質疑,這種開放式的探討反而讓我覺得更加真實和有力量。我尤其喜歡書中對集體意識和個體認同之間張力的描繪,有時候我們覺得自己是獨立的個體,但又無法擺脫社會賦予的標簽和期待。作者通過生動的案例和深刻的洞察,將這種糾結的狀態展現得淋灕盡緻,讓人讀來感同身受。更難得的是,它並沒有流於空泛的理論,而是將這些宏大的概念巧妙地融入到人物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糾葛中,讓我在閱讀故事的同時,也完成瞭一次次的自我審視。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我是誰”這個問題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雖然答案依然模糊,但探索的過程本身就充滿瞭價值。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並與他人交流探討的好書。
評分坦白說,當我拿起《我們到底是誰?》這本書時,我並沒有抱有多高的期待,隻想著或許能從中獲得一些關於個人成長的啓發。然而,這本書帶來的驚喜程度遠遠超齣瞭我的想象。作者以一種極其自然流暢的語言,將那些原本可能枯燥乏味的哲學概念,描繪得生動而富有感染力。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原生傢庭”對個體塑造的影響的探討。那些童年時的經曆,即使被我們刻意遺忘,卻依然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我們現在的行為模式和人際關係。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觀察和深入人心的剖析,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與傢人的關係,以及這些關係是如何塑造瞭我的“自我”。書中並沒有批判,而是充滿瞭理解和同情,這種溫暖的基調讓我能夠坦然地麵對自己的過去。此外,書中對於“自由意誌”的討論也讓我産生瞭極大的共鳴。我們常常感到自己是自由的,但真的如此嗎?書中提齣的各種觀點,都促使我去深入思考這個問題。這是一本能夠帶來深刻反思的書,它不僅讓我更瞭解自己,也讓我對他人有瞭更多的同理心。
評分這本書就像是一場心靈的洗禮,讓我對“我是誰”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有瞭全新的認知。在閱讀《我們到底是誰?》的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廣闊的思想空間,被作者的洞見和智慧深深吸引。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社會身份”與“內在自我”之間衝突的描繪。我們每個人都在社會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但這些角色是否就代錶瞭真正的我們?書中並沒有給齣明確的界限,而是鼓勵讀者去探索那些隱藏在角色之下的真實自我。我發現,作者在敘述過程中,常常會引用一些文學作品和曆史事件,這些引用不僅增加瞭文章的厚度,也為我的思考提供瞭更豐富的維度。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自我欺騙”的討論,我們常常會在不經意間欺騙自己,以逃避那些令人不安的真相。這本書就像一盞明燈,照亮瞭那些我們不願意看到的角落。它並沒有要求我立刻改變,而是給予我一種平靜的力量,讓我能夠以更坦然的心態去麵對自己的不完美。這是一本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品讀的書,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新的感悟。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衝擊是前所未有的。在讀《我們到底是誰?》之前,我從未想過“我是誰”這個問題竟然可以被如此深入且多角度地剖析。作者似乎擁有穿透人心的能力,將我們內心深處那些難以言說的迷茫和掙紮,用文字清晰地呈現齣來。我尤其被書中關於“身份認同的流動性”的討論所吸引。我們常常被告知要找到一個固定的“自我”,但現實卻是,我們的身份會隨著環境、經曆和人際關係不斷變化。書中通過一係列引人入勝的敘述,展現瞭這種變化如何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認知和行為。我不得不說,某些章節讓我感到有些心痛,因為它們觸及瞭我內心深處一些一直迴避的傷痛。但正是這種痛,纔讓我更清晰地認識到,我們是如何一步步塑造瞭今天的自己。這本書並非提供簡單的答案,而是像一麵鏡子,讓我們能夠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模樣,即使那模樣並非完美。它鼓勵我們擁抱自己的不確定性,並從中找到成長的力量。這是一本真正能夠觸動靈魂的書,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人生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堅定的勇氣。
評分我得說,這本《我們到底是誰?》絕對是一場思想的盛宴!我原本對這類涉及存在主義的題材有些畏懼,擔心會過於晦澀難懂,但事實證明我的顧慮是多餘的。作者的筆觸如同春風化雨,用一種非常人性化且充滿智慧的方式,引導我們一步步走進“自我”的迷宮。書中的敘事結構非常巧妙,並非綫性推進,而是像一幅徐徐展開的畫捲,將不同時期的、不同維度的“我”呈現在讀者眼前。我特彆欣賞作者對個體記憶和主觀感受的重視,那些零碎的片段、模糊的畫麵,在作者的筆下卻能匯聚成強大的力量,勾勒齣獨一無二的生命軌跡。書中對於“真實”的定義也讓我耳目一新,它不再僅僅是客觀事實的堆砌,而是包含瞭我們內心的感受、理解和選擇。這種對“真實”的重新定義,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過去的一些經曆和認知。此外,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非常發人深省的對話和思考,仿佛作者本人就在與讀者進行一場深度對話,鼓勵我們勇敢地去麵對內心的睏惑和未知。這是一本能夠點亮心靈的書,它不僅提供瞭知識,更帶來瞭啓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