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包邮正版全新 现场改善:低成本管理方法的常识(原书第2版)(珍藏版) (日)今井正明(M

N包邮正版全新 现场改善:低成本管理方法的常识(原书第2版)(珍藏版) (日)今井正明(M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今井正明(Masaaki Imai) 著
图书标签:
  • 管理学
  • 精益生产
  • 现场管理
  • 改善
  • 效率提升
  • 日系管理
  • 今井正明
  • 正版书籍
  • 包邮
  • 珍藏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大学连锁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43954
商品编码:13656268992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08-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现场改善:低成本管理方法的常识(原书第2版)(珍藏版)
作者 (日)今井正明(Masaaki Imai)
定价 55.00元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11543954
出版日期 2016-08-01
字数 319000
页码 357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为了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全球经济中生存,各种组织需要运作得比从前更加有效,更有盈利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人才、提升生产率、改进质量以及消除浪费,成了至关重要的成功因素。而实现上述目标的经受过检验的策略就包含在这本前沿实践指南之中。
作者今井正明是鼎鼎大名的质量管理专家,他首先将改善的理念介绍到英语世界,而今,这个创新性的行动指南进一步收录了来自多个国家、多个行业的数百个成功故事和案例。这些案例展示了如何削减成本、改进质量以及提高客户满意度。
作为内容广泛的参考书,本书详细阐述了有关“现场改善”的各个重要主题:
现场的质量、成本和交付管理
现场组织的五个步骤
识别和消除浪费——任何不增值的活动
可视化管理
在精益化现场里,主管人员的职责
为了获得可持续的高绩效,现场经理人员应承担的职责
及时制和全面流动管理
在领导建设改善型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总裁的职责


   作者简介
今井正明
比起世界上任何其他的管理,今井正明先生在过去30年里于全世界推行“改善”理念的进程中,扮演了的角色。他被认为是全球质量运用的之一,是现代企业运营运动的先驱之一。今井正明先生是活跃在全球的一位演讲人和咨询顾问,是全球改善咨询集团的创始人。全球改善咨询集团是持续改进咨询服务的,在全球设有分支机构。今井正明先生的本书《改善:日本企业成功的奥秘》,被翻译成了14种语言,是该领域的著作。2010年,为表彰今井正明先生的贡献,印度质量理事会授予他该组织历史上位会员资格。

   目录

目录

赞誉
推荐序
译者序
前言
章 改善入门 / 1
改善的主要概念 / 2
改善的主要系统 / 7
改善策略的目标 / 10
第2章 现场改善 / 12
现场与管理 / 13
“现场”之屋 / 17
标准化 / 18
5S:维持良好的厂房环境 / 19
消除浪费 / 20
金科玉律的应用 / 30
第3章 现场的质量、成本和交付管理 / 31
质量:不仅仅是一种结果 / 31
现场的质量管理 / 34
现场的成本降低 / 38
交付 / 42
改进质量与降低成本是相容的 / 42
第4章 标准 / 44
维持和改进标准 / 44
作业标准 / 46
标准的主要特点 / 47
丰田工机公司 / 49
改善事例 / 50
丰田问题解决法:丰田公司标准的问题解决事例 / 51
改善与国际质量标准 / 53
第5章 5S:创建现场秩序的五个步骤 / 55
维持厂房环境的五步法 / 56
城市5S:市民的骄傲 / 57
5S五个步骤的详细内容 / 59
5S的引进 / 65
第6章 浪费 / 67
生产过剩的浪费 / 69
库存的浪费 / 69
不合格品的浪费 / 70
动作的浪费 / 70
加工的浪费 / 71
等待的浪费 / 71
搬运的浪费 / 72
时间的浪费 / 74
服务行业中浪费的分类 / 74
浪费、不均、无理 / 77
消除公共部门的浪费 / 78
第7章 现场之屋的基础 / 80
学习型企业 / 81
提案建议制度及质量小组 / 84
形成自律 / 85
第8章 可视化管理 / 87
问题的可视化 / 87
接触真正的事实 / 88
可视化管理的5M / 90
可视化管理与复杂性 / 91
可视化管理的5S / 92
公布标准 / 93
设定目标 / 94
第9章 现场主管人员的角色 / 97
产业内部培训 / 97
投入管理(人力、物料和机器) / 100
丰田汽车肯塔基州制造公司主管人员的一天 / 103
早市 / 109
佳质量保证生产线认证 / 111
制定更具挑战性的目标 / 113
现场主管人员的假想管理职能 / 113
0章 现场管理者的角色及职责:丰田阿斯特拉公司的改善 / 115
职务手册 / 117
组长的职责 / 119
领班的职责 / 119
主管的职责 / 120
现场必须管理的事项 / 120
成功制定职位角色与职责所的条件 / 128
员工开发 / 129
确认潜在的问题 / 129
改善活动的益处 / 130
1章 从及时制到全面流动管理 / 132
爱信精机公司安城工厂的及时制 / 133
节拍时间与周期时间 / 135
推式生产与拉式生产 / 136
使生产流动起来 / 137
爱信精机引入及时制的过程 / 138
把及时制生产方式的好处延伸到其他行业 / 140
全面流动管理 / 142
A公司的TFM转型 / 143
2章 线模公司的及时制生产方式 / 159
3章 总裁在改善中的角色 / 169
4章 到现场去:现场改善和企业全局改善 / 178
两日改善 / 180
把查核表当作改善工具 / 182
改善专题研讨会 / 184
现场改善实例 / 189
术语表 / 348
致谢 / 354
全球改善咨询集团 / 356


   编辑推荐

关于在工作现场实现持续改进的声誉卓著且内容*的指南

由当代企业运营运动的先驱,全球改善咨询集团的创始人今井正明先生所著的《现场改善》(原书第2版)是*管理畅销书的深度更新版本。本书揭示了如何在*关键的业务流程中实施成本和渐进式的改进,还收录了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多个行业成功实施现场改善的案例研究:

Unga公司(肯尼亚*的面粉生产商之一)如何使生产能力*化,并削减库存
Achmea(一家欧洲大型保险公司)如何改变IT文化
美国迪士尼主题公园如何顾客期望
日本井上医院如何改进质量
Sonae MC(葡萄牙*的雇主)如何改进零售流程
Tork Ledervin(巴西*的纺织工厂)如何实施每日改善
Sunclipes(美国*的工业包装分销商)如何消除浪费
许继集团(中国电气产品制造商)如何通过全员参与运动实现质量改进
其他在世界范围内多家企业实施现场改善的案例 


   文摘

   序言

《现场的力量:精益管理的实践智慧》 本书简介 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企业能否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其能否高效、持续地优化运营,激发每一位员工的潜能。本书《现场的力量:精益管理的实践智慧》并非对特定管理书籍的复制或衍变,而是基于普适的管理原则和实践经验,深入探讨如何构建一个以“现场”为核心的强大管理体系。我们相信,真正的改善和创新源于一线,源于那些最了解工作细节、最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人。 本书旨在为管理者、基层员工以及所有希望提升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实现卓越绩效的团队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思维框架和可操作的方法论。我们不拘泥于特定理论流派或工具的细节,而是将焦点放在“现场”的根本力量上——那里是价值创造的源头,是问题暴露的集散地,也是智慧涌现的土壤。 第一部分:理解“现场”的本质与价值 “现场”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知识、经验和洞察的汇聚之地。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带领读者深入理解“现场”的真正含义,以及为何它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 现场的定义与维度: 我们将从多个维度解析“现场”,包括但不限于生产一线、服务窗口、研发实验室、销售终端乃至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流程。现场是产品或服务产出的地方,是客户体验发生的地方,是所有价值活动的载体。理解现场的多样性和重要性,是进行有效管理的第一步。 现场的价值驱动力: 现场蕴含着巨大的价值驱动力,包括: 效率的源泉: 现场的每一个操作、每一个流程都直接关系到产出效率。通过观察和分析现场,可以发现瓶颈、消除浪费、优化流程,从而大幅提升效率。 质量的基石: 质量问题往往在现场产生,也最容易在现场被发现。建立以现场为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实现早期预警、快速响应和持续改进。 创新的摇篮: 最贴近实际问题的洞察往往来自现场。一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对问题的理解,是激发创新思维、提出切实可行改进方案的宝贵资源。 成本的控制点: 浪费、无效劳动、高昂的返工率,这些直接增加成本的因素都发生在现场。识别和消除现场的浪费,是实现低成本运营的根本途径。 文化的载体: 企业文化在现场被实践、被塑造。积极的现场文化能够激发员工的归属感、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从而形成强大的组织凝聚力。 为何“现场”至关重要: 信息最真实: 相比于经过层层汇报和数据加工的间接信息,现场的信息最为真实、最原始。管理者必须走到现场,才能获得最可靠的决策依据。 问题最显性: 很多潜在的问题在抽象的报告中难以显现,但在现场,它们往往以直观的方式暴露出来,例如设备故障、流程中断、客户不满等。 解决方案最可行: 现场的参与者最了解问题的根源,也最清楚哪些改进措施是切实可行的。依赖现场的智慧,能够避免脱离实际的“空中楼阁”式管理。 执行最直接: 任何管理决策的最终落实都在现场。只有让现场成为改进的主体,才能保证决策的有效执行和持续落地。 第二部分:构建以“现场”为中心的管理思维 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往往导致信息失真、决策滞后和执行乏力。本书倡导一种以“现场”为中心的管理思维,强调赋能一线、激发活力。 从“管理者”到“赋能者”的转变: 管理者不再是发号施令者,而是现场的支撑者、教练和资源提供者。这意味着要信任一线员工,给予他们解决问题的权力和支持,并帮助他们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管理”的真正含义: 管理不是控制,而是引导、支持和创造条件,使现场能够自主地、持续地进行改进。真正的管理在于激发人的潜能,让他们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和价值感。 “低成本”的本质: 低成本并非牺牲质量或压榨员工,而是通过消除浪费、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来实现的。本书强调的低成本,是基于对现场的深入理解和精细化管理所带来的自然结果,而非强制性的成本削减。 “常识”的力量: 许多有效的管理方法并非复杂高深的理论,而是基于朴素的逻辑和长期的实践经验,即“常识”。本书将挖掘和提炼这些“常识”性的管理智慧,使其易于理解和应用。 打破信息壁垒: 鼓励管理者走出办公室,深入现场,与一线员工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声音。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确保信息在现场和管理层之间自由流动。 第三部分:实践“现场”的力量——通用方法论 在理解了“现场”的价值和以现场为中心的管理思维后,本书将提供一套通用且可操作的方法论,帮助企业将“现场的力量”转化为实际的绩效提升。 发现问题——“走出去”与“看明白”: 现场观察(Gemba Walk): 强调管理者定期、有目的地走进现场,观察实际工作流程,与员工交谈,了解工作的真实情况。这不仅仅是走马观花,而是带着问题、带着目标去观察,去发现潜在的异常和改进机会。 可视化管理: 利用图表、看板、标示等工具,将工作状态、目标、问题、改进措施等信息在现场直观地展现出来,使所有人都能一目了然,便于统一认识和协同行动。 倾听与提问: 鼓励管理者以开放的心态倾听一线员工的反馈,通过有效的提问引导他们深入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本质。 分析问题——“寻根源”与“辨症结”: 根本原因分析: 运用逻辑思维工具(如“为什么”五问法),深入追溯问题的根本原因,而不是仅仅处理表面现象。 流程分析: 对工作流程进行细致的分解和分析,识别其中的瓶颈、等待、重复等浪费环节。 数据化支持: 在现场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鼓励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用数据说话,支撑问题判断和改进决策。 解决问题——“小步快跑”与“持续改进”: 标准化: 建立清晰、易于理解的工作标准,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为持续改进奠定基础。 PDCA循环(Plan-Do-Check-Act): 推广PDCA循环的思维模式,将问题解决和改进过程系统化、规范化。 小批量试错(Pilot Testing): 对于较大的改进方案,先在小范围内进行试点,验证效果,积累经验,再逐步推广。 团队协作与知识共享: 鼓励现场团队成员共同参与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的制定,形成团队智慧。建立知识共享机制,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及时传播。 巩固成果——“制度化”与“长效化”: 建立反馈与激励机制: 鼓励持续的改进行为,对提出有效建议和参与改进的员工给予肯定和奖励。 持续的现场巡视与检查: 将现场管理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持续关注现场的状态,防止问题复发。 培训与赋能: 持续对员工进行相关技能和管理知识的培训,提升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管理者的持续投入: 管理者需要持续关注现场,支持现场的改进活动,以身作则,营造持续改进的氛围。 第四部分:打造卓越的现场文化 卓越的现场管理离不开与之匹配的组织文化。本书将探讨如何塑造一种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现场文化。 信任与尊重: 建立在信任和尊重基础上的团队,员工更愿意承担责任,更积极地参与改进。 开放与沟通: 鼓励坦诚的沟通,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创造一个可以自由表达想法的环境。 学习与成长: 将每一次挑战视为学习的机会,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实现个人和团队的成长。 责任与担当: 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鼓励他们为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并勇于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 以人为本: 关注员工的需求和发展,为他们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本书的价值与承诺 《现场的力量:精益管理的实践智慧》并非提供一个万能的解决方案,而是引导读者认识到“现场”的价值,掌握一套灵活、普适的管理思维和方法。我们承诺,本书中的理念和方法是: 实用性强: 易于理解,可以直接应用于各种工作场景。 低成本导向: 强调通过优化现有资源和流程实现效益提升,而非大规模的投资。 人性化管理: 注重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持续性: 关注建立长效机制,实现企业运营的持续改进和卓越。 无论您身处制造业、服务业、科技行业,还是其他任何领域,《现场的力量:精益管理的实践智慧》都将成为您洞察现场、激活潜能、驱动卓越的有力伙伴。让我们一起,从现场出发,创造无限可能。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很多成功的管理方法,其实都建立在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之上。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作者并没有把员工当成一个个冰冷的机器,而是强调了人的情感、人的感受在管理中的重要性。我记得书里提到过,一个被充分激励的团队,能够爆发出惊人的能量。而这种激励,并不一定需要高额的奖金,有时候,一句真诚的肯定,一个充满信任的眼神,就足够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如何通过营造一种积极、正向的工作氛围,来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它教我们如何去倾听员工的声音,如何去理解他们的困境,并与他们一起寻找解决之道。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我在其他管理书籍中很少看到的,或者说,很少被如此深入地探讨。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团队能够克服重重困难,而有些团队则在原地踏步。关键不在于外部资源,而在于内部的驱动力。这本书就是帮助你点燃这种内部驱动力的绝佳指南。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内容让我对“管理”这个词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前我总觉得管理就是要制定规则,监督执行,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管理,更是一种“引导”和“赋能”。作者在书中通过大量的例子,展示了如何通过一些看似微小的改变,来激发团队的潜能,提升整体的效率。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可视化管理”的章节,它让我看到了,原来通过一些简单的图表、标识,就可以让信息传递得更清晰,让大家的工作更有效率。这远比层层汇报、口头传达要直接有效得多。而且,书中强调的“低成本”原则,也让我觉得非常实用。很多时候,我们在面对问题时,第一反应就是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但这往往会让我们陷入思维的僵局。这本书则提醒我们,很多问题的解决方案,就藏在我们身边,只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思考。它鼓励我们用最少的成本,创造最大的价值,这在我看来,才是真正的智慧。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管理书籍,更像是一本“人生哲学”的书,它教你如何用一种更聪明、更有效的方式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其实我们离“卓越”并不遥远。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停滞不前,并不是因为我们能力不足,而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或者说,我们没有用对方法。这本书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那些我们曾经忽略的角落。它用最简单、最直观的方式,揭示了那些能够带来巨大改变的“微小”之处。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的“持续改进”的理念。他告诉我们,改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次的微小进步,都会积累成巨大的飞跃。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让我深受启发。它不仅仅适用于企业管理,更可以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想,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改变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式,让我们从“有没有”变成“能不能更好”。它鼓励我们拥抱变化,不断学习,永远保持对“更好”的追求。我真的觉得,这本书会成为我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参考。

评分

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首先被作者的行文风格所吸引。他用非常朴实,甚至可以说是接地气的语言,来阐述一些看似高深的道理。我一直觉得,好的管理方法,不应该是晦涩难懂的,而是应该像老祖宗传下来的道理一样,虽然简单,却能经久不衰。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它不像那些充满术语和图表的管理学著作,让人望而却步。相反,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在手把手地教你如何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好。我特别喜欢里面提到的那些“为什么这样做”的解释,往往能触及到问题的本质。比如,书中关于消除浪费的论述,就不是简单地罗列几种浪费现象,而是深入分析了这些浪费是如何产生的,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从源头上杜绝。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在教你“怎么做”,更是在启发你“为什么这么做”,让你从根本上理解改善的意义。我感觉,这本书对于那些希望在基层或者一线管理岗位上有所作为的人来说,绝对是一本宝藏。它能够帮助你建立起一种“现场思维”,让你在日常工作中,不自觉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实在太长了,一开始吸引我的是“现场改善”和“低成本管理方法”。我一直觉得,很多管理上的难题,往往不是因为缺乏高端理论,而是忽略了最基本、最直接的现场操作。我工作中也经常遇到类似的问题,比如生产线上的效率瓶颈,成本的居高不下,还有就是团队成员对改进的热情不高。我一直想找一本能提供切实可行、容易上手的方法的书,尤其是那种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就能看到效果的。市面上关于管理方法的书很多,但真正能落地的,并且强调“常识”的,我觉得是比较难得的。很多时候,我们太追求“大而全”的理论,反而忽略了身边触手可及的改进机会。这本书的副标题“低成本管理方法的常识”让我觉得它可能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它暗示着作者会从最基础的层面出发,分享一些经过实践检验、不需要昂贵工具和复杂系统就能实现的管理技巧。我特别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或者说一些“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操作步骤,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实践现场改善的理念。毕竟,理论再好,也需要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产生价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