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译本序 | 邓正来001
作者致中文版前言005
1974年修订版前言010
1962年版前言011
di一部分
法律哲学的历史导读
di一章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法律理论 … 005
di一节早期希腊的理论005
第二节柏拉图的法律观009
第三节亚里士多德的法律理论014
第四节斯多葛派的自然法观018
第二章中世纪的法律哲学 … 030
第五节早期基督教教义030
第六节托马斯的法律哲学033
第七节中世纪唯名论者037
第三章古典时代的自然法 … 044
第八节导言044
第九节格劳秀斯和普芬道夫048
第十节霍布斯与斯宾诺莎054
第十一节洛克和孟德斯鸠061
第十二节美国的自然权利哲学067
第十三节卢梭及其影响072
第十四节古典自然法学派的实际成就077
第四章德国的先验唯心主义 … 082
第十五节康德的法律哲学082
第十六节费希特的法律哲学087
第十七节黑格尔的guo家和法律哲学089
第五章历史法学与进化论法学 … 096
第十八节萨维尼与德国的历史学派096
第十九节英国和美国的历史法学派101
第二十节斯宾塞的法律进化理论105
第二十一节马克思主义的法律理论107
第六章功利主义116
第二十二节边沁和穆勒116
第二十三节耶林120
第七章分析实证主义126
第二十四节何谓实证主义126
第二十五节约翰?奥斯丁与分析法学派131
第二十六节纯粹法学理论137
第二十七节新分析法学和语言学法学143
第八章社会学法学和法律现实主义152
第二十八节欧洲的社会学法学和心理学法学152
第二十九节利益法学和自由法运动157
第三十节庞德的社会学法学160
第三十一节卡多佐和霍姆斯164
第三十二节美国的法律现实主义169
第三十三节斯堪的纳维亚guo家的法律现实主义175
第九章自然法的复兴和价值取向法理学184
第三十四节新康德自然法184
第三十五节新经院主义自然法194
第三十六节狄骥的法律哲学200
第三十七节拉斯韦尔和麦克杜格尔的政策科学202
第三十八节新近的其他价值取向法哲学206
第三十九节结论性意见220
第二部分
法律的性质和作用
第十章秩序需求233
第四十节导言233
第四十一节自然界中有序模式的普遍性234
第四十二节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中的秩序239
第四十三节对秩序之需求的心理根源242
第四十四节无政府状态与专制政体246
第四十五节法律的普遍性要素251
第四十六节力求独立与自主的法律261
第十一章正义的探索265
第四十七节普洛透斯似的正义之面265
第四十八节正义与理性273
第四十九节正义的概念范围281
第五十节正义与自然法290
第五十一节正义与自由301
第五十二节正义与平等310
第五十三节正义与安全319
第五十四节正义与共同福利324
第十二章法律——秩序与正义的综合体332
第五十五节秩序与正义的关系332
第五十六节法律的稳定与变化341
第五十七节法律的命令因素与社会因素345
第五十八节法律规范的有效性(validity)349
第五十九节制裁的意义361
第十三章法律——与其他社会控制力量的区别371
第六十节法律与权力371
第六十一节法律与行政380
第六十二节法律与道德388
第六十三节法律与习惯400
第十四章法治的利弊406
第六十四节人的创造力的开发406
第六十五节促进和平409
第六十六节相互冲突的利益之调整414
第六十七节法律的弊端419
初次翻阅这本《正版 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我就被其深邃的理论体系和严谨的逻辑结构深深吸引。博登海默教授以其独到的视角,将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论巧妙地融为一体,为读者构建了一个认识法律的全新框架。书中对于“法律是什么”这一根本性问题的探讨,并非简单的概念罗列,而是深入剖析了法律的历史演变、社会根源以及其内在价值追求。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自然法学、实证法学等不同学派思想的梳理和比较,这种清晰的梳理方式,使得原本复杂晦涩的理论变得易于理解,也让我在面对当下纷繁复杂的法律现象时,能够找到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石来分析和判断。
评分翻阅《正版 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的过程,更像是一次与智者对话的旅程。博登海默教授以其渊博的学识和深邃的洞察力,引领我穿越法律的迷雾,抵达其核心的智慧殿堂。我尤其被书中对于法律的社会功能和价值的深刻反思所打动。法律并非仅仅是冰冷的规则,更是人类社会秩序得以维系、正义得以伸张的重要载体。书中对法律与道德、法律与政治等关系的探讨,极大地拓展了我对法律的理解边界。它让我认识到,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其与社会现实的紧密联系,在于其对人类共同价值的追求。这种宏大的视角,让我对法律这门学科产生了更深的敬畏之情。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博登海默教授在论述法律方法时,并没有止步于纯粹的技术性阐述,而是将其置于法律哲学的宏大背景下进行考察。这意味着,法律方法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找到一个“正确”的答案,更重要的是理解法律背后的价值取向和推理过程。书中对法律解释、法律推理等关键环节的细致讲解,让我深刻体会到法律实践并非机械的规则套用,而是充满智慧和审慎的选择。每一次对文本的解读,每一次对案例的分析,都蕴含着深层的哲学思考。这种对“如何做法”与“为何这样做”的有机结合,让我对法律职业的神圣性和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虽然严谨而学术,却丝毫不显枯燥。博登海默教授善于用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论述,将抽象的法律理论具象化。我在阅读过程中,常常能被书中精辟的论断所折服,或是因为对某个观点产生了共鸣而陷入沉思。书中对于法律概念的界定,对于法律原则的阐释,都力求精准而全面。它鼓励读者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这种启发式的阅读体验,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法理学作为一门“元学科”的魅力。它不仅仅教授“法律是什么”,更引导我们去思考“法律应该是什么”,以及如何通过法律来实现更美好的社会。
评分对于一个法律专业的学生而言,博登海默的这本书无疑是一部绕不开的经典。其内容之详实,论述之深刻,让我受益匪浅。书中对于法律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在社会运行中的作用的分析,为我理解整个法律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在法律哲学的部分,作者对于不同学派的代表性观点进行了精辟的概括和深入的评析,这对于我梳理和建构自己的法学思想体系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于法律方法的探讨,也为我在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无论是对于法律条文的解释,还是对于具体案件的分析,都能找到理论上的支撑和方法上的启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