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国反垄断法:理论、实践与国际比较(第二版)
书号:9787509384671
定价:75.00
作者/编者: 万江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5月
编辑推荐:
本书具体对就横向垄断协议、纵向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滥用知识产权行为等反垄断法的核心实体问题展开论述,并就当前中国反垄断法实施过程中面临问题zui多的领域——反垄断法中的程序性问题进行阐释
本书就反垄断法在中国的适用问题,主要围绕反垄断法与产业政策的冲突协调、与其他相关法律的衔接适用问题,以及反垄断法在中国的价值和未来展开讨论。本书具体对就横向垄断协议、纵向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滥用知识产权行为等反垄断法的核心实体问题展开论述,并就当前中国反垄断法实施过程中面临问题zui多的领域——反垄断法中的程序性问题进行阐释。此外,本书还介绍了当前国际上有代表性的反垄断管辖区的法律实施体制。在本书的zui后部分,围绕所讨论的问题,就《反垄断法》的修订提出了一些意见,希望能够为未来的变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本次修订对初版文字进行了全面的整理,订正了初版中的错误。另外,本次修订也力求反映*新的实务、学术和国际反垄断领域的*新信息和发展,对于诸如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新的反垄断指南起草情况、中国执法机构的执法活动以及美国、欧盟等一系列案件的*新进展等都有追踪更新。
万江,1980年出生,江西南昌人,先后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武汉大学及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万江博士先后执业于国内多家顶jian律师事务所,并曾在国家发改委工作多年,从事反垄断法配套立法、反垄断案件查办及反垄断国际交流工作,主笔起草了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反垄断案件经营者承诺指南(征求意见稿)》和《横向垄断协议案件宽大制度适用指南(征求意见稿)》;承办和参与调查处理了数十起反垄断案件,具有丰富的反垄断执法经验;为各相关企业、协会、科研院校及政府部门提供反垄断培训,并指导各行业和企业的反垄断指南的起草和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2012年3-4月赴韩国接受国际卡特尔案件调查培训,2013年2月至7月公派赴欧盟竞争总司及爱尔兰竞争局实习工作,并多次代表中国反垄断机构参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全球竞争论坛(OECD)、国际竞争网络(ICN)、亚洲竞争政策高层论坛等国际会议并发言。
绪论关于反垄断法的几个常识
一、垄断、反垄断法概念与反垄断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二、现代反垄断法主要以美国反托拉斯法与欧盟竞争法两大体系为代表
三、中国的《反垄断法》更多借鉴了欧盟竞争法的内容
四、反垄断和解制度是现代反垄断法的特征之一
五、现代反垄断法仍面临大量的适用除外领域
第yi章反垄断法在中国适用的现实与前景
第yi节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冲突与协调
一、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
二、产业政策对竞争秩序的影响
三、产业政策对竞争政策实施的影响
第二节《反垄断法》与相关法律的竞合适用与衔接
一、《反垄断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的竞合适用
二、《反垄断法》与《行政处罚法》的衔接
三、《反垄断法》与《侵权责任法》的衔接
四、《反垄断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衔接
第三节《反垄断法》在中国当下的价值和适用前景
第二章横向垄断协议
第yi节横向垄断协议的主体——经营者
一、经营者的概念
二、经营者之间应当具有竞争关系
三、经营者之间应当相互独立
第二节横向垄断协议的形式
第三节横向垄断协议的豁免
一、美国反托拉斯法关于垄断协议的合理分析原则
二、《欧盟运行条约》第101(3)条关于垄断协议的豁免适用
三、美国与欧盟对垄断协议的豁免分析殊途同归
四、中国《反垄断法》的垄断协议豁免分析
专题附论:银行卡市场的竞争分析
第三章纵向价格垄断协议
第yi节纵向价格垄断协议的构成要件
一、美国反托拉斯法与欧盟竞争法中纵向价格垄断协议的构成要件
二、代理协议不属于纵向协议
三、中国《反垄断法》中纵向价格垄断协议的构成要件
第二节纵向价格垄断协议的竞争性与反竞争性
一、纵向价格垄断协议对竞争的危害
二、纵向价格垄断协议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率
第三节中国涉及纵向协议的反垄断实践评述
专题附论:价格关联协议及其在中国酒店在线预订市场上的竞争分析
第四章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
第yi节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与推定
一、相关市场的界定
二、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与推定
第二节剥削性行为
一、过高定价行为
二、价格歧视行为
第三节排挤性行为
一、掠夺性定价行为
二、搭售行为
三、拒绝交易行为
四、限定交易行为
专题附论一:对奇虎诉腾讯公司案的评论
专题附论二:寡头垄断市场经营者行为的取向分析
第五章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
第yi节经营者集中申报及审查程序
一、申报前商谈
二、申报
三、立案
四、审查
五、做出审查决定
第二节经营者集中申报和审查的各项制度
一、经营者集中申报制度
二、简易审查程序
三、结构性救济与行为性救济措施
四、对未依法申报的经营者集中的监督措施
第三节经营者集中的竞争分析
一、横向合并(竞争者之间的合并)的竞争分析
二、纵向与跨行业合并(非竞争者合并)的竞争分析
三、中国经营者集中审查中竞争分析的实证考察
第六章反垄断法与知识产权滥用
第yi节知识产权行为涉及的相关市场
第二节知识产权行为的一般性竞争分析
一、知识产权行为的竞争分析框架
二、具体知识产权行为的竞争分析
第三节 知识产权行为zui新反垄断热点问题
一、标准必要专利许可
二、反向给付行为(Reverse payment)
三、专利流氓(PAE)
专题附论:中国滥用知识产权反垄断案件的评述
第七章反垄断案件调查处理程序
第yi节反垄断案件的调查处理程序
一、案件的启动
二、立案
三、实施调查
四、内部案件审理审查并向当事人做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
五、当事人提出陈述、申辩或听证
六、做出行政处罚决定
第二节反垄断调查处理过程中各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
一、授权与管辖
二、反垄断执法机构职权和义务
三、被调查人的权利和义务
第八章垄断行为的救济与惩罚措施
第yi节法律责任——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
一、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救济措施及罚款确定方式
二、中国关于经济惩罚的现行规定及实践做法
三、关于实施反垄断罚款原则的建议
第二节承诺和解——中止调查
一、欧盟的承诺和解(commitments)制度
二、美国的反垄断和解制度
三、中国现行的承诺制度的规定及实践做法
四、关于完善经营者承诺和解制度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节宽大制度
一、美国的宽大制度
二、欧盟的宽大制度
三、中国宽大制度的现行规定及实践做法
四、关于完善宽大制度的意见和建议
第九章各国反垄断法实施体制及其发展趋势
第yi节各国反垄断法实施体制概述
一、美国
二、欧盟
三、德国
四、英国
五、法国
六、意大利
七、加拿大
八、澳大利亚
九、日本
十、韩国
十一、俄罗斯
十二、印度
十三、巴西
第二节各国反垄断执法体制的比较分析及其发展趋势
一、单一机构模式与多元机构模式
二、行政执法主导模式与司法裁判主导模式
三、单纯职能模式与混合职能模式
四、现代反垄断执法体制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中国反垄断法实施体制现状及评述
一、中国现行的反垄断法实施体制
二、近年来反垄断法实施的基本情况
三、关于当下反垄断实施体制的评述
第十章中国《反垄断法》修改建议
《反垄断法》修订的必要性
《反垄断法》修订的原则和方向
《反垄断法》修订的具体内容建议
《反垄断法》(修订建议稿)对照表及简要修改意见
《反垄断法》(修订建议稿)清稿及修订说明
参考资料目录
一、中文资料
二、英文
显示全部信息
这本书实在是太厚重了!拿到手里沉甸甸的,足足有几百页,感觉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分量。翻开目录,更是让我眼花缭乱,从法条的起源、演进,到具体的案例分析,再到与其他国家的比较,几乎把反垄断法的所有侧面都给照顾到了。特别是理论部分,作者似乎花费了大量笔墨来梳理和阐述那些晦涩难懂的经济学原理在法律上的体现,比如垄断协议的构成要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判断标准等等。这对于我这种法律背景不那么深厚的读者来说,起初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需要反复揣摩,甚至时不时地停下来思考作者提出的那些论点,有时候还会拿出手机搜一些经济学名词来辅助理解。不过,也正是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对反垄断法的内在逻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再是简单地背诵条文,而是能够理解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和政策意图。那些精心挑选的案例,更是让枯燥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起来,通过一个个真实的商业博弈,我看到了法律是如何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发挥作用的,又有哪些局限性。
评分这本书的实践部分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一些案例,而是对这些案例进行了非常深入和细致的剖析。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一些标志性案件的解读,比如那些涉及大型互联网平台的垄断行为、或者企业间的横向垄断协议的案件。作者不仅仅是陈述案件的经过和判决结果,更重要的是,他深入地探讨了案件背后的商业逻辑、竞争动态,以及法院在其中是如何权衡各种利益,最终做出判决的。这让我对反垄断法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很多时候,法律条文看起来是死的,但到了具体实践中,却需要结合复杂的商业环境和现实考量。这本书恰恰就展现了这一点。我尤其注意到,作者在分析案例时,会引用大量的证据、专家证词,以及不同当事方的观点,这使得整个分析过程显得非常严谨和客观。读完这些案例分析,我感觉自己像是亲身参与了一场场激烈的市场竞争审判,对反垄断执法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有了更深的体会。
评分国际比较的部分,可以说是本书的另一大亮点。作者在这一章节中,将中国的反垄断法置于全球的视角下进行审视,这让我大开眼界。不同国家在反垄断执法理念、法律规定、以及具体实践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往往源于各自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法律传统和社会文化。作者对欧盟、美国等主要经济体的反垄断法律制度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并将其与中国进行对比分析。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罗列,更是对这些制度优劣势的深入探讨。通过这种比较,我不仅了解了其他国家的做法,更重要的是,让我对中国反垄断法的发展方向和面临的挑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很多时候,我们在制定和完善法律时,都需要借鉴国际经验,但同时也要结合本国国情。这本书正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系,让我们能够更理性地思考中国反垄断法的未来。
评分对于这本书的整体感受,可以说是既有敬畏,又充满启发。敬畏于作者在反垄断法领域的深厚学识和扎实研究,他对于理论的掌握、对实践的洞察,以及对国际经验的梳理,都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同时,这本书也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它让我认识到,反垄断法并非只是一个冰冷的法律工具,而是关乎市场公平竞争、消费者权益保护,乃至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将书中的理论和案例与我们身边发生的商业现象联系起来,对一些日常消费行为背后的竞争逻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让我明白,理解反垄断法,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合规风险,更是为了成为一个更明智、更有洞察力的市场参与者。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细细品味的力作。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虽然是学术著作,但作者在行文中并没有使用过于生涩的法律术语,而是力求通俗易懂,甚至在一些关键的理论阐述中,还会穿插一些形象的比喻,让复杂的概念变得更容易理解。这对于像我这样的非专业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有时候,读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最怕的就是被密密麻麻的术语淹没,失去继续阅读的兴趣。但在这本书里,我并没有这种感觉。作者似乎非常善于把握读者的心理,知道什么时候该深入挖掘,什么时候该适度放松。而且,作者的逻辑性非常强,论述层层递进,观点清晰,丝毫不会给人一种东拼西凑的感觉。整体阅读下来,感觉非常流畅,即使是对于一些比较艰深的法律问题,也能在作者的引导下,逐步理清思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