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苑举正所著的《哲学六讲(台湾地区大学公开课活用希腊哲学精要)(精)》以希腊哲学之发展为主,并辅以哲学对人生意义之说明。希腊哲学是西洋哲学的骨干,呈现西方人思维的核心理念,不但足以解释今日西方世界,甚至可以说明全世界的发展趋势。本书以希腊哲学为主干,分为前苏格拉底哲学、诡辩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五讲。既强调他们之间的不同与相同的部分。也会揉合日常经验作说明,并不时地以整体的角度回头看希腊哲学在今日哲学与社会所扮演的角色。 苑举正 著 著作 苑举正,比利时(荷兰语)鲁汶大学哲学博士,台湾地区大学哲学系教授。曾兼任台大哲学系系主任。1981年毕业于台湾地区东海大学政治系,1983年赴比利时鲁汶大学哲学院攻读哲学,获得哲学学士(1984)、哲学硕士(1988)以及哲学博士(1995)学位。常往返于两岸高校间参与演讲及学术会议,并任中欧商学院客座教授。这部作品的学术根基深厚,但其表达方式却充满了文学的魅力和温度。作者行文之间,流露出对人类心智奥秘的深深着迷,以及对探寻意义的永恒渴望。书中关于“美学与真实”的探讨部分,尤其令人回味无穷。他没有将美学仅仅视为感官的愉悦,而是将其置于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来加以审视,这一点让我耳目一新。他用极具画面感的语言描述了艺术作品如何帮助我们窥见世界的“别一种真实”,这种将形而上学与艺术感知巧妙融合的尝试,是全书中最具创新性的部分之一。这本书的论证过程严密而流畅,逻辑链条清晰可见,但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总能将冰冷的逻辑包裹在富有同理心的洞察之中。它让你感到,哲学的探讨并非高高在上,而是与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的挣扎、喜悦和困惑紧密相连的。读完之后,我感到自己对生活中的许多细微体验都有了更深刻的命名和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结构简直是匠心独运,读起来像是在跟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进行一场深入的、不设防的对话。作者巧妙地将宏大的哲学议题拆解成一系列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和生动的比喻,让那些原本只存在于象牙塔中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棘手的伦理困境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审慎和平衡感,他从不急于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质疑、去思辨,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框架。比如,在探讨“自由意志”的那一章,作者没有陷入枯燥的形而上学争论,而是通过对日常决策的细致剖析,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行使或放弃着选择的权力。这种叙事上的灵活性和对读者智识尊重的态度,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发现的乐趣。它不是一本用来炫耀学识的教科书,而更像是一盏引路灯,照亮了那些我们曾经迷失在思想迷宫中的角落。读完后,感觉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敬畏,也更清晰地看到了自己思想的边界与潜力。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密度和情感张力令人印象深刻,它不只是在“解释”哲学,更是在“体验”哲学。作者的语言风格极具感染力,仿佛带着一种古典的韵律和现代的锐气,时而如清泉潺潺,阐释清晰易懂;时而又如疾风骤雨,猛烈地冲击着我们习以为常的认知壁垒。我尤其被其中对“时间本质”那一部分的论述所震撼。他将时间的流逝不仅仅视为一个物理现象,更是上升到了人类存在经验的层面去描摹。那种夹杂着一丝淡淡的忧郁和对瞬间永恒的渴望的笔触,让读者在吸收知识的同时,也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内心洗礼。它迫使我停下来,审视自己是如何消磨掉生命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当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将抽象的思辨转化为了具有温度和重量的生命感悟,让阅读体验从智力上的满足,升华为一种精神上的充盈。对于那些渴望在快节奏生活中寻找停顿和深思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剂良药。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触动是它强烈的批判性精神。作者毫不留情地解构了许多社会习以为常的“常识”和被奉为圭臬的理论,他鼓励我们不仅要质疑外部世界,更要警惕自我认知的陷阱。这种敢于挑战权威、勇于自我否定的态度,是真正哲学精神的体现。在关于“道德相对主义”的章节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精心构建的悖论情境,让我们体会到在没有绝对标准的世界中做出选择的沉重与必要性。他没有提供廉价的慰藉,而是将责任推回到了读者自己身上,这是一种非常负责任的写作态度。整本书的行文节奏把握得非常到位,既有让人屏息凝神的长篇论证,也有寥寥数语却振聋发聩的总结,这种张弛有度的表达方式,确保了读者在长时间的深度阅读中依然能够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而更像是一本需要时不时翻阅,并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和反思的“工具书”。
评分从排版和装帧设计的角度来看,这本书也体现出一种低调的精致。纸张的选择很有质感,拿在手里有一种厚实而温暖的触感,这与书中所探讨的那些沉甸甸的主题相得益彰。内容上,作者的博学多才毋庸置疑,但他最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能将不同思想流派的精髓熔于一炉,而不失其独立性。我观察到,他对东方智慧的引用恰到好处,既没有流于表面化,也没有喧宾夺主,而是作为一种有力的补充,为西方哲学的主线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和更圆融的解释框架。特别是讨论到“知识的局限性”时,作者所引用的那些跨文化的案例,极大地拓宽了我对“真理”这一概念的理解边界。这本书的阅读门槛并不低,需要读者投入专注力去品味那些精妙的逻辑推导,但一旦跨越了初始的门槛,随之而来的回报是巨大的。它像是一次高强度的智力训练,让人在合上书本时,感觉大脑的思维肌群得到了极好的锻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