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周易本義-周易典籍選刊
定價:28.00元
作者:(宋)硃熹 撰,廖名春 點校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09-11-1
ISBN:9787101070187
字數:200000
頁碼:28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暫無相關內容
目錄
前言
周易序
筮儀
周易本義卦歌
周易奉義圖目
捲一 上經
乾
坤
電
濛
需
訟
師
比
小畜
履
泰
否
同人
大有
謙
豫
隨
蠱
臨
覲
噬嗑
責
……
捲二 下經
捲三
捲四
附錄
內容提要
《周易本義》是硃熹《一一三○——一二○○》的重要著作,也是易學史上頗有影響的注本。其成書和流傳過程頗為麯摺,學人們的評價也有所齣入,值得介紹和分析。
從學術研究的角度來衡量,這本書的參考價值是無可替代的。我正在進行一個關於宋代易學對明代心學影響的小課題,硃熹的《周易本義》是繞不開的源頭活水。以往我主要依賴的是影印本,但影印本的檢索和標注都極為不便,時常需要對照多個版本纔能確定一處可疑的文字。而這本經廖名春先生點校的中華書局版本,為我提供瞭極大的便利。每一個關鍵的注釋點,都清晰地標注瞭齣處和校勘依據,這對於嚴肅的學術寫作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信譽保證”。更不用說,現代漢語的標點符號使得文言文本的閱讀阻力大大降低,我得以更流暢地進行引文摘錄和比對。坦白講,我將這本書視為案頭必備工具書之一,它的存在,極大地提升瞭我處理一手文獻的效率和準確性。它不僅是閱讀材料,更是研究工具。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我對“典籍選刊”這類書是有保留態度的,總覺得它像是對原著的“精簡版”,可能會削弱原著的整體氣勢和係統性。然而,實際閱讀後,這種顧慮完全打消瞭。選刊的精妙之處,恰恰在於其“取捨”的藝術。它剔除瞭那些在後世影響有限,或重復性較強的部分,聚焦於構建硃熹對《易經》的核心理解框架,特彆是他對於卦象生成、爻位變遷以及聖人製《易》動機的論述。這種聚焦使得閱讀的效率極高,能夠迅速抓住作者的思想主綫。我特彆留意瞭選刊中關於“變”與“不易”的論述部分,硃熹在這裏展現瞭他對宇宙本體論的深刻洞察,將之與《易》理緊密結閤。對我個人而言,這本選刊更像是一本高效的“思維導圖”,它指引我看到瞭硃子易學思想體係的骨架和主要脈絡,而不是被浩瀚的細節所淹沒。這對於時間有限的現代讀者來說,無疑是一種極大的便利,它提供瞭進入硃子《易學》殿堂的最快、最清晰的路徑。
評分我發現這本書在某些篇章的處理上,體現齣一種近乎“現代詮釋學”的審慎態度。點校者在麵對一些曆代學者爭論不休的“難點”時,並沒有簡單地采用某一傢之言,而是通過細緻的文本比對,傾嚮於還原硃熹在不同時期可能存在的思想演變或文本差異。這種細緻入微的處理,使得讀者在學習時能夠建立起一種批判性的視角,而不是盲目接受“定論”。例如,在討論到《彖傳》和《大象傳》的關係時,書中對硃熹不同論述的並置,實際上引導讀者去思考:硃熹本人是如何處理經典內部的張力與矛盾的?這種處理方式,讓我體會到,閱讀經典,不僅僅是吸收前人的結論,更重要的是學習他們處理問題的方法論。這本書的嚴謹性,已經超越瞭一般“普及讀物”的範疇,它提供的是一種紮實的、可供深入探究的學術階梯。它讓我重新審視瞭對“經典”的敬畏,並非是對其內容不加批判地接受,而是對其思想體係的完整性和邏輯結構的尊重與探求。
評分這本書拿到手裏,首先就被它的裝幀設計吸引住瞭。中華書局的版本,一如既往地保持著專業和嚴謹的氣質。紙張的手感溫潤而有質感,油墨的印刷清晰銳利,即便是在解讀那些繁復的卦象和爻辭時,也能感受到一種閱讀的舒適感。我特意找瞭一個安靜的午後,在書桌前鋪展開它,試圖沉浸在那古老的智慧之中。最初翻閱時,那種撲麵而來的經典氣息,讓人心生敬畏。它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古籍重刊,更像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與韆年前的智者進行思想的交流。書中的排版布局,也看得齣點校者在易學文獻整理上的用心良苦,注釋與原文的穿插得當,既保證瞭閱讀的連貫性,又不至於讓現代讀者在晦澀的文言中迷失方嚮。對於一個初涉易學領域,又對硃熹理學有所耳聞的人來說,這本選刊無疑是搭建知識階梯的一塊堅實基石。它不像某些版本那樣堆砌過多的旁注,而是聚焦於核心文本的呈現,這種剋製反而更顯學者的功力。整體而言,從物理感受和初步的視覺印象來看,它完全符閤我對一套優秀古典文獻的期待,讓人願意靜下心來,細細品咂每一個字句背後的深意。
評分我花瞭整整一個星期的時間,主要在對比不同章節的論述邏輯和行文風格。硃子的學問之博大精深,即便在有限的選刊內容中也可見一斑。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其中關於“體用”思想在易學框架內的闡釋路徑。他並非簡單地套用理學概念,而是巧妙地將這些概念融入到對《周易》的精微解讀之中,使得原本看似玄奧的符號係統,有瞭一套可以被理性把握的內在結構。閱讀過程中,我時常需要停下來,結閤自己對宋代理學的粗淺認知,去揣摩硃熹是如何在既有的儒傢傳統中,為《易》理開闢齣一條新路。點校者廖名春先生的工作無疑是值得稱贊的,他的標點精準到位,使得許多過去容易産生歧義的句子結構變得豁然開朗。例如,在某些涉及“時中”的闡述上,如果沒有細緻的校勘和恰當的斷句,很容易讀齣與硃熹本意相悖的理解。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提供瞭一個高度可靠的文本基礎,讓我們可以專注於對思想本身的探究,而不是在文本的真僞和斷句的對錯上糾結不休。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是任何快餐式的解讀本都無法比擬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