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牛琳 著 定 价:49.8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07月01日 页 数:260 装 帧:平装 ISBN:9787302468547 ●第1章家庭是孩子健康生活的源泉/1
●1.正确认识家庭/3
●2.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5
●第二章家庭是孩子的第1启蒙学校/9
●1.打造家庭从婚恋开始/10
●2.让孩子成长的环境充满阳光/22
●3.让家庭成为孩子的避风港湾/52
●第三章做孩子敬仰的父母/63
●怎样才能做个合格的父母/64
●第四章良好的沟通是成功家教的一半/95
●1.学会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96
●2.生活中哪些话不能对孩子说/112
●3.生活中哪些话应该同孩子说/117
●第五章“知心妈妈”牛琳30年教子感悟实录/131
●1.怎样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132
●2.家庭教育中常见的不当做法有哪些?/140
●3.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为什么总是急于求成?/144
●4.父母如何对孩子说“不”?/146
●5.如何提高与孩子沟通的能力?/148
●6.如何改变与孩子之间的紧张关系?/150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本书从寻找、正确认识婚姻与家庭以及家庭的功能入手,让读者懂得并学会用智慧去爱所爱的人,用智慧去管教子女,并通过作者三十多年亲子教育的实践案例进行阐释。目的是给读者正面的影响和力量,从而在管教子女方面采取合理的办法,让孩子健康成长,获得的家庭和精彩的人生。 牛琳 著 牛琳:她是一位成功的母亲,她将东、西方教育有机结合,总结出适合中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通过实践,使儿子十七岁以当地高考状元的好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直至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她是一位深受孩子们喜爱的“知心妈妈”,一位深受家长欢迎的家庭教育专家。
主要著作:《教子有方》、《家长手册》(幼儿版、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靠前婚姻家庭指导师教材》(初级版、中级版、不错版)、《家庭教育讲师教材》、《牛琳谈教子》(教子篇、学习篇)、《成功教子的方法与技巧》等。 前言
每当亲朋好友相聚,孩子的问题总是人们永恒的话题。有喜悦、有骄傲、有羡慕、有抱怨、有愤怒、也有无奈和无助。
爱孩子是做父母的天性,如何能够正确地去爱自己的孩子,那是智慧的体现。
爱是什么?爱是用心去体会别人细微的精神需求。
我们经常以为自己爱父母、爱伴侣、爱孩子、爱他人……却忽视了用心接受,这个行为算不算“爱”呢,检验的唯一标准是接受者的感受,而不是给予者来决定的。否则我们的爱可能会变成害。
我们有爱,但有爱和有能力给予爱是两回事;我们能够给予爱,但能够给予和给予高品质的爱也是两回事。
否则结果就是:伤害我们深的人,就是我们亲、爱的人;反过来,我们伤害深的人也是我们亲、爱的人。
无论我走到哪里,人们都羡慕我有个的儿子。他是“三清”的,即大学本科、研究生、博士均就读于清华大学。朋友们也总是问我是怎样教育培养孩子的。
其实每个等
《幸福家庭成就优秀孩子》 内容概要: 本书深入探讨了家庭环境与孩子成长之间的深刻联系,旨在为家长提供一套系统、可行的育儿理念和实践方法。全书聚焦于构建一个充满爱、支持和理解的幸福家庭,并以此为基石,发掘和培养孩子的潜能,帮助他们成为品德优良、能力出众的优秀个体。 第一部分:幸福家庭的基石——和谐的亲子关系 第一章:爱的语言——理解与回应孩子的需求: 本章强调了“爱的语言”在亲子关系中的核心作用。我们将从理解孩子不同年龄段的情感需求入手,例如婴儿期的安全感需求,幼儿期的探索欲,学龄期对认同和尊重的渴望,以及青少年期的独立与陪伴的平衡。 详细阐述了有效的沟通技巧,包括积极倾听(眼神交流、点头、复述、提问)、共情(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感受)以及非语言沟通(拥抱、微笑、轻拍肩膀)的重要性。 指导家长如何识别和回应孩子表达的需求,即使这些需求是通过哭闹、发脾气或沉默来表达的。举例说明,当孩子因为玩具被抢而哭闹时,家长应该先安抚情绪,再理解其失落,而非直接批评。 探讨了如何避免“情感忽视”,即家长因忙碌或自身原因未能及时给予孩子情感上的关注和回应,从而对孩子的心灵造成潜在伤害。 提供了培养孩子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具体策略,包括规律的陪伴、稳定的生活作息、以及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 第二章:规则与边界——建立清晰、一致的行为规范: 本章聚焦于家庭中规则与边界的设立,以及这对孩子行为发展的积极影响。我们将区分“权威型”育儿(既有规则,又有爱和支持)与“专制型”育儿(只有规则,缺乏理解)和“放任型”育儿(缺乏规则,情感疏离)。 详细分析了制定家庭规则的原则:规则应是具体、可操作的,且符合孩子的年龄和发展阶段。例如,不应要求一个三岁的孩子做到“懂事”,但可以要求他“收拾自己的玩具”。 强调了规则一致性的重要性。当父母双方或不同时间对同一件事采取不同态度时,孩子会感到困惑和无所适从。 提供了如何温和而坚定地执行规则的技巧,例如使用“三明治法则”(表扬-指出问题-鼓励改进)、“后果导向”的教育方法(让孩子承担其行为的自然或逻辑后果),而非惩罚。 探讨了如何通过“预告”和“协商”的方式引入新规则,让孩子有心理准备和参与感。 分析了不恰当的惩罚方式(如体罚、辱骂、威胁)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包括恐惧、逆反、自尊心受损等。 第三章:高质量的陪伴——而非数量的堆砌: 本章核心在于重新定义“陪伴”。我们认识到,现代家长普遍面临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因此,提升陪伴的“质量”比单纯追求“数量”更为关键。 探讨了“在场”与“陪伴”的区别。即便是身体在孩子身边,如果心不在焉,沉迷于手机或工作,也无法称之为高质量的陪伴。 提供了具体的“高质量陪伴”实践方法,例如: 专注时刻: 每天抽出固定时间,完全放下工作,全身心投入与孩子互动。可以是睡前故事、一起玩游戏、或是晚餐时的聊天。 参与式游戏: 真正融入孩子的游戏世界,理解游戏的规则和乐趣,与孩子一同探索和创造。 对话式交流: 鼓励孩子表达想法,耐心倾听,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孩子思考。 共同经历: 计划家庭活动,如郊游、参观博物馆、制作美食等,共同创造珍贵的回忆。 强调了“跟随孩子的节奏”的重要性。在陪伴中,家长应放下成人的焦虑和计划,更多地去观察和理解孩子的兴趣点和节奏。 分析了高质量陪伴对孩子情绪管理、社交能力、认知发展以及安全感建立的深远影响。 第二部分:发掘与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 第四章:好奇心的火种——激发孩子的探索欲与求知欲: 本章认为好奇心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内在驱动力,而家庭是孕育好奇心的首要环境。 探讨了如何保护和激发孩子天生的好奇心。例如,当孩子问“为什么”时,给予耐心解答,或者鼓励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提供了丰富的“探索与学习”活动建议,例如: 自然观察: 鼓励孩子观察植物、动物、天气变化,并记录或绘画下来。 阅读推广: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带领孩子走进图书馆,选择适合其年龄的书籍,培养阅读习惯。 实验与创造: 在家庭中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或提供材料让孩子进行自由的艺术创作,鼓励他们动手实践。 提问与讨论: 鼓励孩子就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可能的解释。 强调了“容忍失败”的重要性。当孩子的探索尝试未获成功时,应给予鼓励而非批评,让他们明白尝试本身就是一种价值。 分析了好奇心与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紧密联系。 第五章:品格的塑造——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同理心与正直: 本章深入探讨了品格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基础性作用。优秀的孩子,首先是拥有优秀品格的孩子。 责任感: 如何从小事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例如:要求孩子收拾自己的玩具、自己的房间、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倒垃圾、摆碗筷)。 通过“承担后果”来深化责任感,让孩子明白错误行为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鼓励孩子信守承诺,并给予赞扬。 同理心: 如何通过故事、角色扮演以及生活中的实际事件,引导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 鼓励孩子分享和合作,体验共同完成任务的快乐,以及帮助他人的成就感。 讨论社会公平和公正的问题,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正义感。 正直: 教育孩子诚实的重要性,即使是在犯错后。 通过榜样作用,家长自身的诚信行为是孩子最好的教材。 讨论“善意的谎言”与“说谎”的区别,引导孩子理解诚实的基本原则。 本章提供了大量贴近生活的案例,以及家长可以在日常互动中实施的品格培养策略。 第六章:潜能的释放——发掘并支持孩子的独特天赋: 本章旨在帮助家长识别并支持孩子独特的才能和兴趣,而非强加家长的期望。 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 介绍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鼓励家长观察孩子在语言、逻辑数学、空间、音乐、身体动觉、人际交往、内省以及自然观察等不同领域的表现。 观察与倾听: 指导家长如何通过细致的观察和耐心的倾听,发现孩子闪光点。关注孩子在做什么事情时会全神贯注、充满热情。 提供多元化的体验: 鼓励家长带孩子接触不同的活动和领域,例如参观艺术展览、观看音乐会、参加体育运动、接触不同职业的成人等,为孩子提供发现兴趣的机会。 支持与鼓励: 当孩子展现出特定兴趣时,家长应给予积极的支持,提供必要的资源(书籍、课程、工具等),并鼓励孩子深入探索。 区分兴趣与压力: 强调要区分孩子真正的兴趣与家长为了“拔尖”而施加的压力。尊重孩子的意愿,避免过度训练和拔苗助长。 培养韧性: 潜能的发挥并非一帆风顺,因此本章也包含如何培养孩子在遇到挫折时的韧性和毅力,让他们能够坚持追求自己的热爱。 第三部分:家长的成长与家庭的和谐 第七章:父母的智慧——学习与反思的育儿之路: 本章强调了父母的持续学习和自我成长对于育儿的重要性。 反思性实践: 鼓励家长定期反思自己的育儿行为,记录成功的经验和遇到的困惑,并从中学习。 知识获取: 推荐家长阅读育儿书籍、参加讲座、与育儿专家交流,不断更新育儿理念和方法。 情绪管理: 探讨家长如何管理自身情绪,避免在压力下对孩子过度反应。学习应对焦虑、挫败感等情绪的技巧。 自我关怀: 强调父母也需要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心态,这反过来也会影响到家庭氛围。 与伴侣合作: 探讨夫妻双方如何在育儿问题上形成统一战线,相互支持,共同分担育儿压力。 第八章:家庭的和谐——营造积极、乐观的家庭氛围: 本章将目光从个体转向家庭整体,探讨如何构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家庭环境。 感恩与欣赏: 鼓励家庭成员之间经常表达感恩和欣赏,例如在餐桌上分享一天中值得感激的事情,或对家人的付出给予肯定。 共同参与: 鼓励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家庭事务,如制定家庭计划、参与家务、解决家庭问题,增强家庭凝聚力。 庆祝与仪式: 强调家庭仪式和庆祝活动的重要性,例如生日庆祝、传统节日、家庭聚会等,这些都能创造美好的回忆,增强家庭归属感。 有效处理冲突: 探讨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发生冲突时,如何以健康的方式解决,例如冷静沟通、倾听对方、寻求妥协。 营造安全港湾: 最终,本章旨在告诉读者,一个幸福的家庭是一个让每个成员都能感到安全、被爱、被支持的“避风港”,在那里,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做自己,并共同成长。 结论: 《幸福家庭成就优秀孩子》并非提供一套“速成”的秘籍,而是一本引导家长回归育儿的本质——爱与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持续的努力,构建一个充满幸福感的家庭,从而自然而然地滋养出健康、快乐、优秀的孩子。本书相信,幸福的家庭是孩子一切成长的沃土,而每一位家长,都有能力成为孩子心中最伟大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