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植物名實圖考》全書38捲,記載植物藥1714種,比《本草綱目》所載植物藥增加瞭500多種;它所收錄植物藥遍及中國19個省。其地域範圍之廣和種類之多,都遠遠超過曆代本草。分類比之前人更為簡潔、閤理。糾正瞭前人文獻中許多名不符實的錯誤記載。每一種植物的描述都配有根據實物繪成的植物圖。有些圖準確程度可資鑒定科和目,有的甚至可到種。對中醫準確用藥,避免品種混亂,至今仍有較高的實用價值。 (清)吳其濬 著;侯士良 等 校注 侯士良,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中藥學教學、中藥藥性理論及本草文獻研究。是名老中醫藥專傢學術繼承人指導老師。學術專長:中藥理論、應用及臨床醫療。主要學術著作:《中藥800種詳解》、《中國本草全書·古本草韆種》。 崔瑛,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基礎理論分會常委,河南省中藥專業委員會秘書。擅長治療乳腺病、疲勞、內科雜癥。現承擔省級課題1項,獲得國傢/省級成果三等奬1項,齣版論著10部,發錶論文60篇。我一直認為,閱讀經典的意義在於能夠從中汲取養分,並且能夠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事物。這本《植物名實圖考》校注,就給瞭我這樣的感受。這本書的校注工作做得相當齣色,不僅僅是簡單的文字校對,更包含著深厚的文化解讀。校注者在解釋植物的名稱、形態、以及古人賦予的各種寓意時,都展現齣瞭非凡的學識和洞察力。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一些植物在不同文獻中記載差異的梳理,這讓我看到瞭曆史的長河中,知識是如何演變和傳承的。有時,一個小小的詞語,在校注者的筆下,就能衍生齣一段精彩的故事,或者揭示齣一個鮮為人知的植物應用。這種“撥開迷霧見真章”的感覺,讓我對這本書愛不釋手。而且,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十分精美,文字的間距、行高都恰到好處,閱讀起來非常舒適,即使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憊。它不像一些學術著作那樣冰冷,而是充滿瞭溫度和人文關懷,讓我感受到瞭作者對這份事業的熱情。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心靈的觸動。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仿佛能夠穿越時空,與書中的作者一同去探訪那些古老的植物,感受那個時代的智慧。校注者在處理原文時,既保留瞭古籍的原汁原味,又用現代的語言加以闡釋,這種“古今對話”的方式,讓我覺得非常親切。書中的很多植物,現在我們可能早已司空見慣,但在古人的眼中,它們卻蘊含著神奇的力量,或者承載著豐富的文化意涵。校注者對此進行瞭深入的挖掘和解讀,讓我對這些植物有瞭全新的認識。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植物藥性的描述,這讓我看到瞭傳統醫學的博大精深。而且,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堪稱藝術品,紙張的質感、印刷的精美,都體現瞭齣版方對品質的追求。總的來說,這是一本能夠引發深度思考的書籍,它不僅讓我瞭解瞭植物,更讓我瞭解瞭那些與植物息息相關的曆史、文化和智慧。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拿到這本書,我還有些擔心它會不會過於晦澀難懂。畢竟,《植物名實考》本身就是一部古籍,加上“校注”二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枯燥的學術研究。然而,當我翻開這本書,卻發現我的顧慮完全是多餘的。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接地氣,盡管是在校注古籍,但文字的錶述清晰流暢,邏輯性也很強。校注者在解讀原文時,常常會引用大量的文獻資料,並且條理分明地列舉齣來,這讓我感覺作者是一位嚴謹而又不失學識的學者。最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的插圖質量非常高,每一幅圖都繪製得栩栩如生,仿佛能感受到植物的生機。而且,校注者對每一種植物的形態特徵都進行瞭細緻的描述,與圖相輔相成,極大地增強瞭我的理解力。我平時也喜歡看一些植物圖鑒,但總覺得缺少瞭一些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底蘊,而這本書恰好彌補瞭這一點。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植物的書,更像是一部穿越時空的植物學百科全書,讓我看到瞭中國古代人民對自然界的智慧和熱愛。
評分作為一名對傳統文化略有涉獵的讀者,我對於《植物名實考》這樣的古籍一直心存敬畏,但也常常因為語言的障礙而望而卻步。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校注者的工作非常到位,他不僅準確地解釋瞭原文的含義,還對一些難以理解的詞匯和典故進行瞭詳細的注釋,這使得整本書的閱讀體驗大大提升。我特彆欣賞書中所展現齣的嚴謹的治學態度,對於每一個考證都力求準確,並且引用瞭大量的史料作為佐證,這讓我在閱讀時感到非常踏實和信服。此外,書中對於植物的描述,不僅僅停留在外形,還會涉及到其藥用價值、食用方法、以及在古代文化中的象徵意義,這讓我對植物的認識上升到瞭一個全新的維度。這本書的插圖也極具特色,雖然是古代的繪畫風格,但卻充滿瞭生命力,與文字相得益彰,共同構建瞭一個生動而豐富的植物世界。
評分這部《植物名實圖考》校注,真是讓我眼前一亮!作為一名對植物學有著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深入瞭解中國傳統植物學知識的可靠資源。市麵上關於植物的書籍琳琅滿目,但很多要麼過於學術化,要麼過於淺顯,很難找到一個恰到好處的平衡點。而這本《植物名實考》校注,恰恰滿足瞭我的需求。書中的校注部分,對於原文的考證和闡釋都做得極為詳盡,讓我得以窺見古人對植物形態、特性、用途的精準觀察和細膩描述。我特彆喜歡它對植物名稱的追溯,常常能揭示齣一些我從未想過的有趣淵源。而且,校注者對每一個詞條都進行瞭細緻的釋義,很多古語的理解障礙都被一一掃除。這本書的編排也非常閤理,圖文並茂,雖然我還沒細看每張圖,但僅從紙張的質感和印刷的清晰度就能感受到齣版方的用心。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兼具學術價值和閱讀趣味的著作,對於想要係統學習中國古代植物知識的讀者來說,絕對是不可多得的珍品。我迫不及待地想繼續深入閱讀,去探索更多隱藏在字裏行間的植物奧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