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文人那里,有酒必有诗,无诗酒不雅,无酒诗不神,酒能激发创作灵感,诗能增添饮酒情调,酒和诗彼此依托,相互映衬。
在唐代诗人那里,饮酒是基本功,酒与诗缺一不可。唐代诗人饮酒,饮出了诗情,饮出了哲理,饮出了学问,饮出了人生。
在这个意义上,作者葛景春从酒与诗的关系出发,对唐诗和唐代诗人的品格,进行了新颖而深刻的解读。
《唐诗与酒:诗酒风流赋华章》通过不同时代诗人饮酒心态的比较,凸现出唐人的诗酒风采。
《唐诗与酒:诗酒风流赋华章》还选取三个典型的代表——酒仙李白、酒圣杜甫、醉吟先生白居易,通过对他们饮酒诗的比较,深刻地揭示了他们的人品、诗品之差异。
葛景春 1944年3月出生,河南开封市人。河南省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河北大学,郑州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李白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多篇。出版《李白思想艺术控骊》、《李白研究管理窥》等专著多部,被国务院授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目 录>壹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唐代酒文化的内涵 节 一尊春酒甘若饴——唐代的酒 一、酒的起源 二、唐代的酒类 第二节 金罍玉斝泛兰英——唐代的酒具 一、酒具的起源 二、唐代的酒具 第三节 一朝权在手看取令行时——唐代的酒令 一、酒令的功用 四、骰盘令、酒筹令、酒 二、射覆猜拳令 三、口头文字令牌令及其他 第四节 酒中有全德——饮酒的哲学 一、酒与儒家思想 二、酒与道家精神 三、酒与佛禅 四、酒神精神与饮酒哲学 第五节 壶中别有日月天——酒之文化内涵 一、酒的物质文化 二、酒的精神文化 贰 不可一处无此君——酒在唐诗中的文化功用 节 酒旗风影落春流—一唐朝的饮酒风气 第二节 赋诗开广宴赐酒酌流霞——朝宴乡饮 一、朝廷宴会 二、庆吊与社饮 第三节 登高醉几人——节日饮宴 一、元日·除夜 二、寒食·清明·上巳 三、端午·中秋·重阳 第四节 调移筝柱促欢会酒杯频——公私酒宴 一、会饮行乐 二、即席赋诗 三、朋友对饮 第五节 劝君更进一杯酒——送别饯行 一、入京赴选 二、落第贬谪 三、游宦送别 第六节 横琴倚高松把酒望远山——独酌情怀 一、何以解忧 二、酒之魅力 三、独酌成诗 第七节 吴姬对酒歌千曲——艺妓佐酒 一、酒筵歌舞 二、簪花从事 三、管领春风 叁 放歇乘美景醉舞向东风——醉眼中的诗世界 节 脱鞍暂入酒家垆——豪士醉眼中的世界 一、一饮千钟气如虹 二、豪侠笑尽一杯酒 三、马上倾酒论英雄 第二节 开筵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隐者醉眼中的世界 一、亦吏亦隐赛神仙 二、醉月迷花不事君 三、醉眼曚昽见桃源 第三节 隔座送钩春酒暖——情人醉眼中的世界 一、世界皆呈玫瑰色 二、情郎醉眼出西施 三、痴女醉眼识玉郎 第四节 一瓢长醉任家贫——贫士醉眼中的世界 一、浊醪必在眼 二、一酌散千愁 三、忧道不忧贫 第五节 生为醉乡客死作达士魂——达士醉眼中的世界 一、酒是达士魂 二、黄金难买少年狂 三、诗酒真名士 肆 自称臣是酒中仙——酒与唐代诗人 节 自古名士多豪饮——文人好酒的传统 第二节 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斗酒学士王绩 一、王绩的生平事迹 二、王绩的思想苦闷与酒之关系 三、王绩的咏酒诗 第三节 长安市上酒家眠——饮中八仙 一、四明狂客贺知章 二、酿王李琏 三、左相李适之 四、潇洒关少年崔宗之 五、坐禅酒客苏晋 六、酒中仙李白 七、醉中草圣张旭 八、酒吃焦遂 第四节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酒仙翁李白 一、酒仙翁的酒史 二、李白的咏酒诗 三、李白对酒文化的影响 第五节 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诗圣杜甫与酒 一、诗圣的诗酒生涯 二、诗圣的酒中之趣 三、诗仙与诗圣酒神精神之异同 第六节 酒狂又引诗魔发——醉吟先生白居易 一、从直谏斗士到醉吟先生 二、醉吟先生的酒世界 三、酒仙·酒圣·酒徒——李、杜、白咏酒诗之比较 第七节 爱酒有情如手足——醉士皮日休 一、皮日休与诗酒 二、皮陆咏酒唱和诗 三、皮陆咏酒唱和诗的审美趣味 伍 诗酒风流——唐诗与酒及酒文化的关系 节 诗乃酒之华酒是诗之媒——诗与酒相伴相生 一、诗是酒的精神花朵 二、酒是诗的催生素 第二节 酒壮诗之胆诗高酒之名——诗与酒相辅相成 一、酒赋予诗胆气与魄力 二、诗使酒化俗为雅提高名声 三、酒激发了诗人的创造力 四、诗丰富了酒的文化内涵 第三节 无诗酒不雅 无酒诗不神——酒和酒文化与唐诗不可分割之关系 一、酒与酒文化是唐诗所反映的重要内容 二、酒在诗人创作中的重要功用 第四节 腹有诗酒气自华——唐代酒文化精神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唐代的酒诗给后人树立了样板 二、酒文化精神对中国民族性格的贡献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扬文化传统 后记 古往今来,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跌宕诗篇,都在这醇厚酒香中流淌。 我一直对盛唐那个辉煌的时代充满好奇,而“唐诗与酒:诗酒风流赋华章 盛唐文学 文化”这个书名,更是瞬间勾起了我的兴趣。试想一下,在那杯酒的酣畅淋漓中,那些伟大的诗人们是如何挥洒他们的才情,如何将人生的悲欢离合、山河壮丽、家国情怀,一一镌刻进流传千古的诗句里?这本书似乎不只是在讲述诗歌,更是在描绘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境界。我尤其期待,它能如何将“酒”这个贯穿古今的文化符号,与“诗”这一文学瑰宝紧密地结合起来,揭示酒在唐代文人心中的地位,以及它对诗歌创作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是否会有关于李白斗酒诗百篇的细节,或是杜甫忧国忧民时借酒消愁的场景?亦或是王维在诗酒之余,对山水田园的淡泊心境?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这些答案,感受那个时代文人墨客的浪漫与豪情,体验他们“举杯邀明月”的孤高,或是“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旷达。这不仅仅是对文学史的一次探寻,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一场涤荡心灵的艺术盛宴。
评分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唯有那些字句,依旧闪烁着不灭的光芒,如同陈年的佳酿,越品越有滋味。 “唐诗与酒:诗酒风流赋华章 盛唐文学 文化”,这个书名仿佛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轻轻地向我讲述着那个遥远的黄金时代。我一直觉得,唐诗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所蕴含的蓬勃生命力,以及文人雅士们那种“不羁世俗”的精神气质,而“酒”无疑是这种精神气质的重要载体。我渴望在这本书里,找到关于唐代文人饮酒的各种趣事,不仅仅是饮酒的场面,更希望能够深入挖掘酒对他们诗歌创作的影响,甚至是他们人生选择的影响。譬如,是否会有关于名士们如何以酒会友,激荡出绝世佳作的故事?亦或是,在政治失意之时,他们如何借酒浇愁,却又能从中汲取力量,继续他们的文学创作?这本书能否让我感受到,在唐代,诗歌与酒并非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一种独特而迷人的文化图景?我期待它能让我领略到,那种“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豪迈,以及“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深沉,并理解这一切是如何与“酒”这一文化元素紧密相连。
评分从塞外孤烟的苍茫,到江南水乡的柔情,唐诗早已将这片土地的万千气象,化作了流传千古的绝美篇章,而酒,则为这笔墨增添了最浓烈的色彩。 “唐诗与酒:诗酒风流赋华章 盛唐文学 文化”,仅仅是这个书名,就足以让人联想到无数的画面。我一直对唐代文人的洒脱不羁、豁达浪漫的生活态度心驰神往,而“酒”无疑是这种气质的绝佳体现。我迫切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那个充满激情的时代,去感受诗人们如何将酒融入生活,将生活体验升华为不朽的诗篇。我期待书中能够描绘出那些饮酒吟诗的场景,但不只是浮于表面的描绘,更希望能够探究酒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例如,酒是如何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又是如何在政治抱负受挫时,成为他们宣泄情感、砥砺前行的精神支撑?是否会有关于酒与友情、酒与爱情、酒与家国情怀的精彩论述?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唐代文人在酒的陪伴下,所展现出的丰富的情感世界,以及他们对于人生、社会、自然的深刻思考,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唐诗的价值与意义,以及它在中华文化长河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评分品读字里行间,仿佛能听到酒杯碰撞的清脆声响,嗅到扑鼻而来的酒香,更感受到文字中激荡的热情与深沉的忧思。 “唐诗与酒:诗酒风流赋华章 盛唐文学 文化”,光是这个名字就充满了吸引力。我一直认为,盛唐的诗歌,之所以能够达到如此辉煌的高度,除了诗人本身的才华横溢,还与他们所处的时代氛围以及独特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而“酒”无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地探讨“酒”在唐代文学,尤其是诗歌创作中的作用。不仅仅是简单的提及,而是希望能够详细地解析酒是如何影响诗人的情感、思维,甚至是创作的手法。例如,是否会有关于特定诗人与酒的渊源,以及这种渊源如何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中?酒是否是他们抒发政治理想、人生感悟,甚至是排遣愁苦的出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看到,唐诗的“风流”二字,不仅仅体现在诗句的优美,更体现在诗人对待生活、对待艺术的态度,而“酒”正是这种态度的一种鲜明印记。它能否让我更真切地感受到,盛唐文人在酒的氤氲中,所散发出的那种才华、激情与浪漫,以及这一切如何共同谱写了中华文化史上的辉煌篇章。
评分掩卷而思,那份激昂的士气,那抹淡雅的闲愁,仿佛就随着指尖的余温,在心头氤氲开来。 这本书的名字,光是听着就有一种挥洒自如的洒脱感。我一直认为,要真正理解唐诗,就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人的生活状态。“诗酒风流”这四个字,简直就是点睛之笔,精准地抓住了唐代文学最核心的魅力之一。我猜想,这本书大概会以一种比较生动的叙事方式,来讲述唐代诗人们的生活片段,并巧妙地将他们的作品融入其中。我期待的不仅仅是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的解读,更希望能够了解到,在创作这些诗句的背后,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有着怎样的情感起伏。比如,他们是如何在宴饮中触发灵感?又是如何在得意或失意时,将酒作为情感的宣泄口?这本书能否带我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体会那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壮志,亦或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无奈?我希望它能让我感受到,唐诗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鲜活生命的呐喊与低语,是时代精神的缩影,是历久弥新的文化印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