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圖鑑:600種動物植物觀察術 [自然図鑑]

自然圖鑑:600種動物植物觀察術 [自然図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里內藍(さとうち藍) 著,松岡達英 绘,張傑雄 译
图书标签:
  • 自然图鉴
  • 动物
  • 植物
  • 观察
  • 科普
  • 博物学
  • 生物
  • 自然
  • 儿童
  • 图鉴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9866731655
版次:1
商品编码:16009162
包装:平裝
外文名称:自然図鑑
出版时间:2010-10-29
页数:384
正文语种:繁體中文
商品尺寸:19*13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公青蛙愛叫?母青蛙也愛叫嗎?
雨天時,蝴蝶在哪躲雨?
候鳥大多在白天或是夜晚飛走?
網子破損了,蜘蛛會修補嗎?
大杜鵑鳥的雛鳥是賴給別人養的?
蜜蜂和白粉蝶都是大色盲?
8大類生物
600個自然奧妙觀察法
3000幅精美手繪插圖
自然神奇 一眼看穿

作者简介

  裡內藍
  1952年,出生於長崎市。神戶市外國語大學畢業。在參與過雜誌宣傳、童書編輯後,以自由作家的身份,撰寫飲食、旅行、給兒童閱讀的科學書等多種書籍。
  造訪過北美、南美、東歐等地的多數國家,最近對熱帶地方的野生生物、飲食生活特別有興趣。經常前往東南亞。著作有《自然圖鑑》(福音館書店)。

精彩书评

  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 / 李偉文
  台北市立動物園園長 / 葉傑生

目录


《自然圖鑑》目錄
2 前言
自然觀察之前
8自然是一個生物體
10自然與人類的關係
12與自然協調並存
14有關生物的採集與飼育
16進行自然觀察的方法
18●紅毛猩猩的棲息森林

昆蟲類
其他的蟲
20觀察時的用具與服裝
22觀察昆蟲的注意事項
24尋找身邊的昆蟲吧
26觀察昆蟲的三種方法
28蜘蛛—— 結網的蜘蛛 不結網的蜘蛛
30蜘蛛——採集並就近觀察吧
32螞蟻——春季的結婚飛行
34蝸牛——留下痕跡吧
36水溝裡的昆蟲
38聚集在夜晚燈光下的昆蟲
40蛾——與蝴蝶哪裡不同呢?
42到庭院裡來的昆蟲
44田野山間看得到的昆蟲
46 蝴蝶—調查牠們喜愛的顏色吧
48蝴蝶—採集並就近觀察吧
50身邊看得到的蜂類
52蜜蜂——牠們的社會生活
54蜂類——神奇的築巢
56蟬——鳴叫聲與蟬蛻
58蟬—牠們的生態
60聚集在一株植物上的昆蟲
62尋找雜木林裡的昆蟲吧
64聚集在樹液上的昆蟲
66獨角仙——獨角的強者
68鍬形蟲——大顎的擁有者
70日銅鑼花金龜與鰓角金龜——哪裡不同呢?
72 以糞便為食的昆蟲
74製造蟲癭的昆蟲
76尋找落葉下的昆蟲吧
78尋找躲起來的昆蟲吧
80昆蟲的越冬
82側耳傾聽蟲鳴聲吧
84來觀察鳴叫的方式吧
86水生昆蟲——在水中生活的昆蟲
88水生昆蟲——採集並就近觀察吧
90蜻蜓——各種產卵方式
92拍照的方法
94生物月曆
95——去雜木林找昆蟲——
106●聚集在小河邊的鳥翼蝶

鳥類
108 觀察時的用具與服裝
110來觀察鳥的羽毛吧
112來觀察飛行的方式吧
114進食的方式與喙
116各式各樣的腳形
118 鳥的特有動作
120擁有奇特習性的鳥類
122鳥的結婚與築巢
124尋找身邊的鳥
126麻雀——與人類共同生活的鳥
128 烏鴉——聰明伶俐的鳥
130燕子——報春的鳥
132逃出牢籠的鳥
134田間看得到的鳥
136雲雀——美妙聲音的擁有者
138 聆聽鳥的鳴叫聲
140雜木林中看得到的鳥
142大山雀的同類——可愛的黑白小鳥
144來調查鳥的活動範圍吧
146在河邊看得到的鳥類
148鴨的同類——相親相愛的一對
150泥灘地看得到的鳥類
152鷸的同類——在看不到的地方覓食
154海鷗——在空中悠遊翱翔
156猛禽類——威猛的姿態
158尋找食繭與足跡
160候鳥的遷徙
162引鳥到身邊來〔1〕
164 引鳥到身邊來〔2〕
166下雨天也來觀察吧
168雙筒望遠鏡的使用法
170錄下鳥的聲音吧
172參加賞鳥活動
174 生物月曆
175——去河口賞鳥——
186●外型相似的犀鳥與□□

哺乳類
188觀察時的用具與服裝
190 觀察時的注意事項
192住家附近的哺乳類
194草叢中看得到的老鼠
196樹林裡看得到的老鼠
198松鼠——與橡實的互助合作
200大飛鼠與歐亞飛鼠——滑翔高手
202蝙蝠——會飛的哺乳類
204野兔——卓越的跳躍力
206貉——雜食性大胃王
208鼬——樹林中的打獵高手
210狐——敏銳的聽覺與嗅覺
212野豬——最愛洗泥巴澡
214鹿——與同伴一起生活
216 羚羊——挺拔的姿態
218猴子——觀察牠們的行為很有趣
220來觀察糞便吧
222追蹤腳印進行推理吧
224尋找自然界的洞穴
226日本哺乳類的分布地圖〔1〕
228日本哺乳類的分布地圖〔2〕
230日本哺乳類的分布地圖〔3〕
232生物月曆
233——去山上看動物——
244●體形大卻溫馴的馬來貘

爬蟲類、兩棲類246爬蟲類、兩棲類的觀察
248 蜥蜴與草蜥——相似的同類
250壁虎——悄悄靠近燈光的忍者
252蛇——低調生活還是遭人嫌棄
254烏龜——最愛曬太陽
256 去聽聽蛙鳴聲
258青蛙——牠們的生態
260蠑螈與山椒魚——不為人知的生活
262生物月曆

魚類、貝類
264 觀察時的用具與服裝
266思索我們的河川吧
268來調查河川污染吧
270棲息在河川上游與中游的生物
272香魚——在河裡與海中度過1年的壽命
274鮭魚——迴游之後,回到出生的河川
276棲息在河川下游的生物
278棲息在池底或湖底的生物
280 魚的身體與生活
282棲息在泥灘地裡的生物
284棲息在沙地上的生物
286棲息在岩岸邊的生物
288來找找潮池吧
290 用箱型鏡來看看潮池吧
292被海浪沖上岸的東西
294魚店裡看得到的魚類及貝類
296生物月曆
297——去看岸濱的生物 ——
308●亞馬遜是生物的寶庫

植物
310觀察時的用具與服裝
312尋找住家附近的雜草
314 一年四季都來觀察吧
316田間看得到的雜草
318為植物素描
320蒲公英——身邊花朵的生活史
322行道樹——寧靜的綠色街樹
324尋找報春的植物
326菫菜——種類繁多的可愛花朵
328藤蔓植物——攀附在其他物體上生存
330槲寄生—— 根附在其他樹木上生存
332依賴動物或人類運送的種子
334憑藉自然力量旅行的種子
336播種培育看看吧
338收集橡實與落葉吧
340植物如何越冬
342水生植物——在水中生活的植物
344溼地的植物
346海邊的植物
348蕨類與苔蘚類——靠孢子繁殖
350尋找身邊的菌類吧
352採集蕈類的孢子紋
354住家附近看得到的蕈類
356深入了解蕈類
258 生物月曆
359——去觀察秋天的植物——
368●世界上最大的花,大王花

資料
370作為自然觀察的指標生物
372為保護生物而制定的法律
374台灣各縣市的代表植物與動物
376動物、植物的分類
378索引

精彩书摘

聚集在夜晚燈光下的昆蟲
■會聚在哪種燈光下呢?
晚上,在住家附近走一走吧。玄關的燈光下或街燈下,是否有昆蟲聚集呢?發現的話,就照以下的事項觀察吧。
① 調查燈光的顏色。橙黃色電燈的光線和藍色日光燈的光線,哪一處聚集的昆蟲比較多呢?
② 拼命在燈光四周打轉飛舞的昆蟲,會停在什麼地方呢?比較看看昆蟲的顏色與停留地點的顏色。
③有幾種昆蟲出現呢?數數看吧。
■依季節進行觀察
夜行性的昆蟲要倚賴光線飛行。而光線的來源包括月光,或者是人工製造的街燈光線。把有月亮的晚上,與漆黑的夜晚比較看看,便能夠了解,昆蟲會在漆黑的夜晚聚集到街燈的光芒下,而且多往藍色的燈光聚集。利用這個特性,到野外進行夜間觀察吧。參閱103頁搭起白布,從裡面打出日光燈。在春初、夏初、盛夏、夏末等不同的時期,在同樣場所進行觀察,就會知道聚集而來的昆蟲有哪些不同的種類。
■不用害怕飛蛾
在聚集到光線下的昆蟲中,小形的有葉蟬、草蛉、椿象等。至於飛蛾類,小的不到1公分,大的有展開雙翅可達10公分的大水青,種類繁多。有人會認為蛾的鱗粉有毒,或是所有的蛾都有毒針毛,但事實並非如此。尾端有毒針毛的,只限於毒蛾、茶毒蛾、白紋毒蛾、黃毒蛾等幾類的成年雌蛾。只要能注意這些,觀察時就可以不必那麼緊張兮兮了。
引鳥到身邊來
■製造餵食區
一到冬天,城裡的鳥兒就會變多了,這是因為山上或森林的食物減少的關係。昆蟲不見了,樹木和草的種子,便成了鳥的唯一食物來源。所以冬天是最適合把鳥吸引到我們身邊的季節。餵食台是什麼樣式都可以,條件是要放在貓爬不上來、搆不到,也無法從別的地方跳過來的高度。至於什麼樣的食物會吸引什麼樣的鳥來,就要自己試試看了。把餵食台做在可以從房間窗戶看見的位置,那麼即使天氣很冷的日子也能躲在房裡仔細觀察。對鳥來說,就算距離很近,只要隔著窗戶,牠們也能夠放心地展現自然的姿態。
■製造飲水區
飲水區是指讓鳥兒喝水及洗澡的地方。淺一點的水盆比較好,所以可以選擇約3公分深的器皿。在陽台上,也可以利用墊在盆栽下方的淺盆。因為水很容易髒,所以要很勤快地每天更換。如果飲水區旁有能夠提供停歇的樹枝,就能看見鳥洗完澡後整理羽毛的樣子。
■觀察的重點
① 放置一些麵包、米、小米、葵花子、玉米等穀類,調查各種鳥類的不同喜好。
②放柿子、蘋果、橘子又會如何呢?
③把食物做出不同大小,如麵包撕成大小片後看看會如何。
④喜愛肥肉的鳥類,是什麼樣的鳥呢?
⑤在水的旁邊放果汁看看,會怎麼樣呢?
⑥觀察牠們喝水的方式,是直接把喙放在水裡喝嗎?

前言/序言

在我們居住的地球上,有昆蟲、鳥類,以及各種各樣的生物。當我們到野外去,站在遠離塵囂的地方時,最容易感受到這一點。鳥啼聲、蜥蜴身體穿梭草叢的聲音、樹葉飄落的聲音,甚至聽得見蝴蝶揮動翅膀的聲音,這些都會令我們感到驚訝。在這個時候,我們最能感受到自己真的是和這些生物生活在一起。同樣地人類也絕對無法自外於自然界的生態系,而是跟這些生物共同生存。
本書中,除了介紹昆蟲類的小動物,還包括鳥類、哺乳類、爬蟲類、兩棲類、魚類、貝類,甚至植物等,並且教你如何尋找與觀察牠們生活型態的方法。但是,本書中所舉出的例子,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實際上,在自然界中,還有更複雜的、更富有魅力的劇情,隨時在各地展演著。希望這本書,可以當成你發掘自然的入門書來使用。
了解生物的生活,除了這些知識本身很有趣之外,同時,還能懂得這些生物各自如何適應環境、又是如何共存的。而這些與我們人類該如何與生物共存,也是息息相關的。因為,了解自然,並非單純地只是增加知識而已,更最重要的是,同樣身為地球生物的一分子,當我們在觀察其他生物時,能否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而這種對待生物的方式,也能運用在人類彼此之間的交往上吧。
請你增加走出家門、到野外去的時間,仔細了解各種生物的生活吧。在你感受身邊大自然的同時,一定能夠體認到生活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
隨著科技進步,專業技術一日千里的氛圍下,這些年來有關自然觀察的圖鑑分類也愈來愈精細,我反而懷念起一本走天下的古老時代。甚至有時候我會覺得往往我們將某種領域最基本的知識與概念牢牢記住時,才能在腦海中搭起一座條理井然的架構,有了這樣的基礎之後,其他較複雜的資訊或訊息才可以有層次地依序擺進去。這本自然圖鑑就是這麼一本最基本的圖鑑。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李偉文
許多人,包括臺北市立動物園的遊客們,與動植物面對面時,只有滿懷的新奇感,卻不太能夠體會了解生物的樂趣,實在很可惜,這本《自然圖鑑》中,羅列出多項啟發性的入門知識,探索體驗加上學習啟發,是適合讀者參照的工具書!
──台北市立動物園園長/葉傑生


《野外寻踪:探索未知世界的博物指南》 卷首语 在这片被城市喧嚣遗忘的土地上,隐藏着一个由生命交织而成的宏伟剧场。我们渴望以更敏锐的双眼去捕捉那稍纵即逝的野性之美,用更深入的理解去尊重每一个微小的存在。《野外寻踪》并非一本简单的图鉴,而是一把开启自然之门的钥匙,它将引导你走出舒适区,深入广袤的原野,学会倾听大地的低语,观察生命细微的舞蹈。 第一章:基础构筑——如何像博物学家一样思考与观察 成功的野外观察,始于心智的准备。本章首先剖析了博物学观察的核心思维框架。我们不再仅仅是“看”,而是“解构”与“关联”。 视觉的训练:超越表象的洞察力。 详细介绍了如何区分物种的形态特征,包括体型比例、附肢结构、皮肤纹理(或被覆物)的细微差异。例如,鸟类的翅膀与尾羽长度比如何决定其飞行模式;昆虫触角的形态如何指示其嗅觉能力。书中配有大量对比图例,教读者如何利用光影、角度捕捉决定性的观察点。 环境生态的阅读:万物互联的逻辑。 自然界是一个巨大的信息网络。本章着重于如何“阅读”环境信号。一块湿润的苔藓下可能隐藏着两栖动物的踪迹;特定树种的分布密度反映了土壤的酸碱度;风向与气温的变化如何影响昆虫的活动时间。我们将学习如何解读植被带的演替过程,以及水文条件对生物群落的影响。 记录的艺术:精确与灵感的结合。 野外记录不仅仅是写下“看到了一只鸟”,而是要捕捉动态信息。本章提供了科学绘图的基本技巧,教你快速勾勒出关键特征,并详细记录行为模式(如捕食、求偶、防御动作)。我们探讨了如何使用声音记录(如鸟鸣、蛙声)来辅助物种鉴定,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野外日志”系统,确保每次观察都有据可查、可循。 第二章:陆地生灵的隐秘生活 本章将带领读者深入陆地生态系统的各个层面,从地表到林冠,揭示那些不为人所知的生存策略。 哺乳动物:踪迹与习性的探秘。 重点不在于简单罗列物种,而在于追踪它们的“证据链”。我们将深入解析各种足迹的步态差异,学习区分不同食草动物的啃食痕迹。对于夜行动物,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红光手电等工具进行无扰观察,并分析巢穴、排遗物(如兽粪)所蕴含的营养学和健康信息。特别关注了啮齿类和食虫类的生态位,它们是维持土壤健康的关键角色。 鸟类:天空中的语言学家。 这一部分侧重于“听觉识别”与“行为生态”。我们详细区分了数百种常见与稀有鸟类的鸣唱和警报声,并提供了听辨的捷径。在识别上,我们不仅关注羽色,更深入探讨了鸟喙的结构如何适应其特定的食物来源(例如,适应吸食花蜜的细长鸟喙与适合啄食坚果的粗短鸟喙)。行为学分析部分,如迁徙路线的选择机制、筑巢材料的偏好等,将被详尽阐述。 爬行类与两栖类:冷血世界的适应之道。 变温动物的生存极度依赖环境温度。本章分析了它们如何利用微气候(如岩石下的阴影、泥土的保温性)来调节体温。我们将学习如何在不惊扰它们的前提下,观察其蜕皮过程,以及不同皮肤质地(如疣状、光滑)所反映的生存环境压力。对有毒物种的识别,强调的是保持安全距离下的形态特征观察。 第三章:植物王国的结构与功能 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但它们沉默的生命活动往往被忽略。《野外寻踪》将揭示植物界复杂而精妙的生存哲学。 形态结构学的深入解析。 我们不再停留在“叶子、花、果实”的基础认知。本章细致地解剖了维管束植物的内部结构,讲解了叶脉的排列方式(如羽状、掌状)如何影响水分蒸腾效率。对花朵的异型性(如唇形科、豆科)进行深入分析,阐明其复杂的花部结构是如何精确“锁定”特定传粉者的。 适应性策略:与环境的长期博弈。 探讨植物为应对干旱、贫瘠土壤、高海拔或强风环境而发展出的独特机制。例如,沙漠植物叶片如何演化成针状以减少蒸发;附生植物如何从空气中获取养分;以及木质化程度对植物抵抗力与生命周期的影响。 真菌与地衣:生态系统的隐形清道夫。 这部分扩展了传统植物学的范畴,聚焦于真菌群落。我们学习区分可食用与有毒的菌类形态,侧重于观察它们与寄主(树木或土壤)之间的共生或腐生关系。地衣的生长形态(如壳状、叶状、枝状)如何作为环境污染的生物指示剂,也将被详细介绍。 第四章:微观世界的宏大叙事——昆虫与无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占据了生物量的主体,它们是生态链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野外寻踪》将引导读者关注那些通常被我们忽略的小生命。 昆虫的变态与生命周期。 详细描绘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的不同路径,重点分析蛹期或若虫期的形态特征与生存挑战。例如,蠓虫的幼虫形态与水体污染程度的相关性,以及蜂类社会结构中不同个体(工蜂、雄蜂、蜂王)的形态差异。 行为生态学的微观视角。 观察昆虫的交流方式——化学信息素的释放、翅膀振动产生的信号,以及复杂的求偶舞蹈。针对蝴蝶和蛾类的翅膀鳞片结构如何实现伪装、反光或警示色的机制,进行了详细的图解说明。 水生无脊椎动物:水质的活体检测器。 本章是水域生态观察的重点。我们学习鉴定石蝇幼虫、蜉蝣幼虫等指示生物,通过它们在溪流底质中的密度和种类,来评估水体的富氧程度和洁净度,这是一种比化学测试更直观的生态健康评估方法。 尾声:科学的伦理与持续的探索 本书最后强调了负责任的野外考察精神。我们倡导“只留下脚印,只带走记忆”的原则。观察的目的是理解,而非占有。每一位读者都被鼓励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本地环境,持续记录、对比和思考,真正成为自然世界中一名有知觉、有贡献的参与者。这本指南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学术旅程的开端。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插画和摄影作品简直是视觉盛宴,我每次翻阅都像是进行一次沉浸式的自然之旅。那些动物的姿态,植物的细节,都被捕捉得栩栩如生,仿佛触手可及。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昆虫的部分,那些色彩斑斓的蝴蝶,形态各异的甲虫,在书中被放大展示,让我得以近距离欣赏它们精妙的设计。读到关于某些稀有植物的介绍时,我还能感受到作者字里行间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这种情感也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一草一木。

评分

自从读了这本书,我出门散步的习惯都变得不一样了。以前只是走走停停,现在我总会不自觉地留意路边的野花野草,观察树上停歇的鸟儿,甚至会蹲下来看看草丛里是否有小虫子经过。这本书教会了我用“观察者的眼睛”去看待世界,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平凡事物中的不平凡。我尝试着记录我看到的一切,虽然我的观察还很粗浅,但那种乐趣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它让我重新找回了童年时那种对世界充满好奇的纯粹感。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人性化,既有宏观的整体介绍,也有微观的细节讲解,让人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如何进行野外记录”的章节,它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建议,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观察工具,如何记录天气和时间等。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东西,却能极大地提升观察的质量和深度。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图鉴,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我一步步走进丰富的自然宝库,让我学会如何欣赏和理解这一切。

评分

这本书就像打开了一个通往奇妙自然世界的大门,每一页都充满了惊喜。我一直对身边的小生命充满好奇,但常常因为不知道从何看起而感到无从下手。这本书恰恰填补了这个空白,它用一种非常系统而又生动的方式,教会我如何去观察,如何去发现。比如,书中介绍如何观察鸟类的迁徙,我以前只知道春天鸟儿会飞走,秋天会飞回来,但书中详细解释了不同鸟类迁徙的时间、路线,甚至可以通过它们的声音来辨别种类,这让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双“透视眼”,能够看到那些肉眼难以察觉的自然规律。

评分

我一直觉得,认识大自然,不仅仅是记住几个名字,更重要的是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它们与环境的互动。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罗列了各种动植物的名字,更深入地剖析了它们的生存策略。比如,书中对不同植物适应极端环境(如沙漠或高山)的描写,让我对生命的顽强和智慧有了全新的认识。我还学到了如何观察动物的足迹,如何通过粪便来判断它们的食性,这些实用的小技巧,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旁观者,而是可以主动参与到这场奇妙的探索中。

评分

书本还附有“本書前後頁列舉:四季觀察記錄、測量生物大小的標準,以及製作野外筆記的範例;還附有「自然觀察的指標生物」、「各國為保護生物而制訂的法律」、「台灣的縣市代表植物與動物」、「台灣的動物園與植物園」、「生物的分類」等多項實用的資料。”

评分

之前在书店看到,兜里没钱没敢买,趁活动买入太值了!!!书质量很好,纸张手感厚实舒服,滑滑的。印刷清晰,页面排版干净清爽不会觉得空。书大概是13cm×19cm×2.5cm大小,便于携带,拿在手里翻看,重量适中。文字加图画介绍清晰有趣,还夹杂着一些漫画式的介绍,很新鲜。主要是按照昆虫、鸟类、哺乳类、爬虫类、两栖类、鱼类、贝类,以及植物为类别介绍的常见的动植物,它们的形态、特点、观察记录的方法、测量生物大小的标准。就如书本介绍的“除了介紹8大類常見的生物知識,並且傾囊相授600種觀察動植物的方法,教你如何依場所、高度或是時間的不同,順利尋找與觀察牠們生活型態的方法。無論是觀察植物在夜晚與白天的變化,或是尋找一棵樹的高低枝頭棲息的不同鳥類……,隨時隨地都能讓你觀賞到神奇又有趣的自然奧祕。”

评分

作为科普小册子来看看

评分

专业上买来看看,贵一些,但是在京东买省事

评分

书是卖给孩子的,男孩子目前不太感兴趣,留着让他自然喜欢吧。不过,次书对于大人来说,也是非常不错的,可以很多长知识,会发现周围的自然中有这么多的秘密啊。

评分

制作优良,真不错!

评分

作为科普小册子来看看

评分

书是卖给孩子的,男孩子目前不太感兴趣,留着让他自然喜欢吧。不过,次书对于大人来说,也是非常不错的,可以很多长知识,会发现周围的自然中有这么多的秘密啊。

评分

不过因为受书本内容的限制,只能对生物进行简单的基本介绍,并不是百科全书那样细致详尽的,我觉得书本主要侧重于对开始观察生物的初级指导和引导,拿着这本书会有走到大自然开始观察的欲望,自己在大自然中感受才是最精彩令人喜悦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