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信息
內容簡介
《金剛經講記》是淨空老法師對《金剛經》講解的一個集閤,包括:《金剛經要義》《金剛般若大意》《金剛經講義節要》。
《金剛經要義》是淨空法師於1996年4月在美國達拉斯對《金剛經》主要精神所做的一個簡明扼要的闡述。《金剛般若大意》是淨空法師於1995年3月在美 國舊金山大覺蓮社對《金剛經》所作的演講。淨空法師對《金剛經》裏*主要的概念和旨意作瞭闡發,如怎樣“無住”,怎樣“生心”等。《金剛經講義節要》是在 民國江味農居士《金剛經講義》的基礎上所作的一個“節要”。《金剛經講義》原本有三十餘萬字,不易閱讀,淨空法師“節要”後的文字是非常簡明扼要的講義節本。
編輯推薦
★ 沉靜心靈、放下煩惱,聆聽淨空老法師講經
★ 一燈足破韆年暗、一語能轉萬世迷
★ 法師慈悲心切,積纍四五十年講經的身後功底,為我們破除文字障礙,深入淺齣、近取譬喻,宣達佛陀教育之根本,讓我們能夠破密開悟
作者簡介
淨空法師,法名覺淨,字淨空,一九二七年齣生於中國安徽省廬江縣,俗名徐業鴻。一九四九年旅居颱灣。一九五四年先後追隨一代大哲方東美教授、藏傳高僧章嘉呼圖剋圖與儒佛大傢李炳南老教授,學習經史哲學以及佛法十三年,而於佛教淨土宗著力*多。
一九五九年,老法師於颱北圓山臨濟寺剃度,以恢復聖哲倫理道德教育,弘揚大乘佛法慈悲精神為己任,至今講經教學已逾五十年,從無間斷。老法師首倡 “佛教”乃“佛陀教育”正名之說,並運用影音設備、網絡、衛星電視普及仁慈博愛之全民教育的風氣。現在仍然有成韆上萬的聽眾,透過遠程教學嚮法師學習。
為堅實倫理、道德、因果、宗教、科學的聖賢教育基礎,老法師提倡用儒之《弟子規》、道之《太上感應篇》與佛之《十善業道經》的教誨作為紮根教育。
法師以“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作為自己一生立身處世不變的原則。“仁慈博愛”,“修身為本、教學為先”是他講經教學純一的主旨;“誠敬謙和”“普令眾生破迷啓悟、離苦得樂”則為其生命中真實的意義。
試讀章節
金剛經要義
金剛般若大意
捲 一
捲 二
捲 三
捲 四
捲 五
捲 六
金剛經講義節要
捲 一
捲 二
捲 三
捲 四
捲 五
金剛經要義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
佛七自古以來,就是要專心辦道的。在這個七天當中,要得一個成就。所謂的成就,就是《彌陀經》上跟我們講的一心不亂。一心不亂的功夫,通常分為上、中、下三等。上等的功夫是理一心不亂,所謂理一心,跟宗門裏麵所說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是同一個境界。
其次的成就,是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也就是斷見思煩惱,斷證的功夫等於小乘阿羅漢。*低的成就,是我們講的功夫成片,前麵兩種確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 得到的,但是功夫成片,確實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什麼叫功夫成片。在二六時中,我們現在所謂的二十四小時裏麵,心裏麵隻有一聲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 外,決定不會起一個妄念,這叫做功夫成片。由此可知,結七念佛,是有它殊勝目的之所在。佛七當中講開示,這個打閑岔瞭,哪有這種道理。講開示,就把人心講 亂瞭,換一句話說,你功夫成片得不到的。為什麼我們在佛七當中,不但講開示,還要講一個半鍾點?說實實在在話,就是因為大傢在這裏結七念佛,功夫成片決定 得不到!為什麼得不到呢?妄想太多,雜念太多瞭!這是我們念佛同修這麼多年來,這一句佛號念不好,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大問題,大傢不要把這個等閑視之,嚴重 的問題!
因此,我們在去年這一年,講瞭一部《金剛經》,這是許多年來,至少有十幾二十年瞭,我沒有看過《金剛經》,大傢要我來講,我想想,那也有道理,道理在哪裏 呢?大傢念佛功夫不得力。為什麼不得力呢?沒看破,沒放下。這是我們功夫不得力的原因。所以在去年,一直講到今年年初,將《金剛經》細說一遍,我們總共用 瞭兩百四十八個小時,把《金剛經》講圓滿瞭。同修們找我講《無量壽經》,我想瞭一想,這十年當中,我《無量壽經》總共講過九遍,的確是說得很多瞭。為什麼 放不下?沒看破!什麼叫看破?宇宙人生的真相不瞭解!這個答案,當然*簡單的、*普遍的是金剛般若。一切大乘經,像《楞嚴》、《楞伽》、《華嚴》、《法 華》都詳細地討論到這些問題。《金剛經》上文字雖然不多,但是內容絕不遜色於其他的大乘經論,這是字字句句都含無量義!
對於長期關注東方哲學和宗教研究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極佳的參照係和深入學習的跳闆。它不僅梳理瞭核心的教義,更重要的是,它展現瞭一種治學態度——那種對真理的虔誠探求和對知識體係的尊重。我發現自己讀完之後,對其他相關領域的閱讀也産生瞭新的視角和更深層次的理解需求。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它“說瞭什麼”,而在於它“如何引導你思考”,它像是一個高質量的“思維工具包”,幫助讀者構建更堅實、更廣闊的精神世界。
評分就文字風格而言,這本書展現瞭一種罕見的、既有學術嚴謹性又不失人文關懷的獨特筆調。它沒有采用那種枯燥的、純粹的文獻翻譯腔,而是融入瞭作者深厚的個人體悟和對現代讀者的關懷。行文流暢自然,偶爾穿插的那些精闢的總結和富有詩意的感悟,總能在我內心激起強烈的共鳴。有時候,我甚至會停下來,反復咀嚼某幾句話,那種感覺就像是突然打開瞭一扇窗,陽光猛地照進來,一下子把睏擾已久的心結給照亮瞭。這種文字力量,遠超一般理論書籍的範疇。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有條理,它不像某些學術著作那樣堆砌資料,而是有明確的邏輯脈絡。從基礎的設定,到核心思想的剖析,再到最終的圓融貫通,每一步都鋪墊得非常到位。我喜歡它那種層層遞進的講解方式,讓人在閱讀過程中能夠不斷檢驗自己對前一部分內容的理解程度。而且,作者似乎很懂得如何平衡理論與實踐的關係,總能在講解深刻哲理的同時,不忘點撥一下這些智慧如何指導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取捨和修行,這種“學以緻用”的導嚮性,讓這本書的價值瞬間提升瞭好幾個檔次。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的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那種典雅的色調和恰到好處的留白,透著一股沉靜的書捲氣,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目光。我一直比較喜歡這種設計風格的書籍,因為它讓人在翻開之前,就已經對裏麵的內容産生瞭一種敬畏感和期待。紙張的質感也很不錯,摸起來很舒服,印刷清晰,字跡工整,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也不會感到太纍。裝訂也挺結實的,感覺可以經受住反復翻閱的考驗。整體來說,這本書的實體呈現給人一種很“正”的感覺,不是那種浮躁的快餐讀物,而是那種願意放在書架上,時常拿齣來摩挲品味的典藏之作。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深度和廣度著實令人佩服,它不僅僅是在闡述一個單一的佛學概念,更像是在搭建一個宏大的知識體係。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分析復雜概念時所展現齣的那種耐心和清晰度。很多時候,初學者麵對一些深奧的佛學理論會感到無從下手,但這本書的敘述方式卻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智者,總能找到最貼閤實際生活的比喻來闡明那些抽象的哲理。讀起來感覺思路特彆順暢,盡管涉及的領域很深,但作者總能巧妙地將它們串聯起來,讓讀者在跟隨作者的步伐中,仿佛也一同經曆瞭智慧的攀登過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