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外国建筑历史图说
:138.00元
作者:刘松茯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01
ISBN:978711210204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开
商品重量:1.32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按照社会经济形态的不同,将外国建筑历史划分为三阶段——即:上篇农业社会建筑,中篇工业社会建筑和下篇信息社会建筑。在每一篇里又按照建筑历史的发展阶段划分章节。上篇详细阐述了包括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以及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及其思潮;中篇着重介绍了现代主义建筑的产生、发展、充实与提高;下篇则主要记述了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后工业社会——即信息社会对建筑思潮、建筑形态以及建筑科技带来的巨大变化。
作者在书中采取了列词条的写作体例,分项逐条展开深入细致的阐述。全书精选墨线图及照片近800幅,并参考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史料翔实、图文并茂。
本书可以作为广大建筑院校师生教授和学习外建史课程的参考用书,也是建筑学专业与城市规划、环境艺术等相关专业研究生应试和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的重要参考书。此外,本书也可以作为文化、艺术、旅游等部门的广大读者了解西方建筑遗产的知识读物。
目录
前言
上篇 农业社会建筑——作为手工艺产品的建筑
1 奴隶制社会建筑——的古代文化
1.1 古埃及建筑——批巨大的纪念性建筑
1.2 古代西亚建筑——塔庙与宫殿的兴起
1.3 古希腊建筑——永恒的魅力
1.4 古罗马建筑——帝国风貌的展示
2 中世纪建筑——基督教文化
2.2 拜占庭建筑(Byzantine Architecture)
2.3 罗曼式建筑(Romanesque Architecture)
2.4 哥特式建筑(Gothic Architecture)
2.5 中古伊斯兰建筑(Islamic Architecture)
3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君权时期的建筑
3.1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Renaissance Architecture of Italy)
3.2 意大利巴洛克建筑(Baroque Architecture of Italy)
3.3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Classicism Architecture of France)
3.4 欧洲其他国家文艺复兴建筑
4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复古思潮建筑
4.1 古典复兴建筑(Classical Revival Architecture)
4.2 浪漫主义建筑(Romanticism Architecture)
4.3 折中主义建筑(EdectidSm Architecture3
中篇 工业社会建筑——作为机械化产品的建筑
5 现代主义建筑之根
5.1 工程师的探索
5.2 新建筑运动
5.3 一战后的三股建筑思潮
6 现代主义建筑之干
6.1 魏森霍夫住宅展览会(The Weissenhofsiedlung,Stuttgart,1927年)
6.2 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年)
6.3 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1969年)
6.4 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1887—1965年)
6.5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ioyd Ngright,1867—1959年)
6.6 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1898—1976年)
7 现代主义建筑之果
7.1 超高层与大跨度建筑
7.2 二战后多元化的建筑思潮
……
下篇 信息社会建筑——作为高科技产品的建筑
8 后现代主义建筑——舆论的宠儿
9 解构主义建筑——从文献中诞生出来
10 个性化的建筑走向——“主义”的衰落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刘松茯,1954年10月19日生,黑龙江省呼兰县人。1983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外国建筑史、当代西方建筑思潮和当代西方建筑美学教学和研究工作。著有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建筑师系列之《伦佐·皮亚诺》、《弗兰克·盖里》、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认为,建筑是凝固的历史,而这本书则将这段历史以最直观、最生动的方式呈现给了我。我惊讶于书中对于建筑材料和建造技术的详细描述,例如,书中关于古罗马混凝土的应用,以及中世纪哥特式建筑如何利用飞扶壁支撑高耸的穹顶,都让我大开眼界。那些精美的照片和手绘图,不仅仅是建筑的复制品,更是蕴含着建造者们的心血和智慧。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古代城市规划的部分所打动,从古希腊的网格状城市布局,到古罗马的轴线式城市规划,再到伊斯兰城市的庭院式空间,都展现了人类对秩序和功能的追求。作者的文字语言凝练而富有启发性,总能在不经意间点醒读者对建筑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建筑不仅仅是冰冷的砖石结构,更是人类生活、思想和文化的载体,是文明最真实的体现。
评分这本关于外国建筑的画册,简直就是一本精美的旅行指南,让我不出家门就能领略到全球各地的建筑风情。从伊斯兰世界的清真寺,到日本的寺庙园林,再到印度宝莱坞的华丽宫殿,每一处都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韵味。书中对不同地域建筑风格的演变和融合有着独到的见解,例如,在探讨中国古代建筑如何影响周边国家时,列举了大量生动的实例,让我清晰地看到了文化交流的痕迹。插图的质量极高,不仅展示了建筑的整体风貌,还深入到细节之处,如彩色琉璃瓦的斑斓色彩,木雕的精湛技艺,石刻的庄重线条,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作者的文字通俗易懂,又富有诗意,将冰冷的建筑赋予了生命和情感,让我感受到了建筑背后的人文温度。特别是书中对近现代建筑的介绍,那些突破常规的设计理念和大胆的造型,让我看到了建筑在不断挑战极限,展现着人类的创造力。这本书让我对建筑的理解不再局限于外观,而是上升到了其所承载的文化、历史和时代精神。
评分一本描绘着世界各地古老建筑奇迹的画册,让我仿佛踏上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从古埃及金字塔的宏伟庄严,到古希腊神庙的典雅比例,再到古罗马斗兽场的恢弘气势,每一页都充盈着历史的厚重感。书中的插图精美绝伦,细节之处刻画得一丝不苟,无论是梁柱的纹饰、雕塑的神态,还是整体的布局,都栩栩如生,让人身临其境。文字的解读也同样精彩,它们并非枯燥的学术论述,而是充满人文关怀的叙述,将每一座建筑背后的故事、建造者的智慧、以及它在历史长河中所扮演的角色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中世纪欧洲城堡的部分,那些高耸的塔楼、坚固的城墙,无不诉说着那个时代铁血与荣耀的传奇。阅读这本书,不仅仅是欣赏建筑之美,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洗礼,让我对人类文明的辉煌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本图册,更是一部浓缩的世界建筑史诗,值得反复品读,每一次翻阅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对西方古典建筑情有独钟,而这本画册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份热爱。从古希腊的爱奥尼柱式、多立克柱式,到古罗马的科林斯柱式,书中对古典建筑的柱式、比例、以及经典建筑实例的解析,都非常到位。每一幅精美的插图都如同历史的定格,让我得以近距离观察这些历经沧桑的杰作。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章节,那些对称、和谐、充满人文主义精神的设计,比如佛罗伦萨的圆顶大教堂,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与建筑完美结合的作品,都让我赞叹不已。作者的叙述方式也很有特点,不时穿插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和趣闻,让原本严肃的历史变得生动有趣。读这本书,我仿佛回到了那个辉煌的时代,亲眼见证了那些伟大的建筑师们是如何将他们的构思变为现实的。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建筑鉴赏的书籍,更是一次深入了解西方文明进程的窗口。
评分第一次翻开这本外国建筑画册,就被其内容深深吸引。它没有采用传统的编年史叙述方式,而是以主题性的方式,将世界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按照功能、风格或历史时期进行了分类。例如,关于“宗教建筑”的部分,我看到了罗马天主教堂的哥特式尖顶,印度教寺庙的繁复雕塑,以及藏传佛教的坛城模型,每一张图片都仿佛在诉说着信仰的力量。书中对于不同文明建筑的比较研究,尤其令我印象深刻。作者巧妙地指出,虽然地域不同,但人类在追求建筑的实用性、美观性和精神寄托方面,却有着许多共通之处。文字部分详实而富有启发性,不仅介绍了建筑的基本构造和历史沿革,还探讨了建筑与当地社会、宗教、政治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例如,在分析巴洛克风格建筑时,作者阐述了它如何服务于天主教会的宣传,以及其戏剧性的视觉效果如何影响了观众的情绪。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如何反映和塑造人类文明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