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 ¥75.00
作者:序
自序
章 乡土中国001
节 当前中国乡村存在的若干问题002
第二节 西方成功的乡村经验010
总 结017
第二章 乡村民宿020
节 乡村复兴的步——唤醒乡村021
第二节 乡村民宿的天时、地利和人和025
第三节 乡村民宿开发经营的机遇、陷阱及盈利点041
第三章 体验设计056
节 体验经济057
第二节 一个创新思维064
第三节 三大设计步骤070
第四节 五大设计要点076
第五节 民宿的六大功能分区081
第四章 莫干山之乡村民宿实践范本086
DNA1 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民宿典范——裸心谷090
DNA2 国际元素与乡土元素融合——翠域、法国山居120
DNA3 用乡建理想变革乡村(设计师民宿1)
——大乐之野、原舍164
DNA4 用情怀联结自我与乡村(设计师民宿2)
——遥远的山、云溪上220
DNA5 在地性,保护及延续传统乡村文化——西坡257
DNA6 融入自然 + 借景山水——无界287
DNA7 舌尖上的乡村美食民宿——清研311
DNA8 文化的力量——莫干山居图331
DNA9 乡村文创集市——庾村1932343
后记 崇明乡聚建设村——莫干山模式的再实践与反思354
………………………………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莫干山那片葱郁的竹林和错落有致的民宿,仿佛能闻到泥土的芬芳和山间的清风。我一直对乡村振兴和特色旅游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将当地文化与现代居住体验完美融合的项目。这本书的书名“体验设计唤醒乡土中国”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它暗示了一种将深厚的乡土情怀通过创新的设计语言重新激活的可能性。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如何挖掘和传承地域文化,如何将这种独特性转化为吸引游客的亮点,而不是流于表面的“新农村”形象。在如今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人们越来越追求深度体验和情感连接,我相信这本书一定能提供宝贵的思路,帮助那些怀揣乡建梦想的人们,找到一条既能保留乡土根基,又能实现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很好奇它会如何定义“体验设计”在乡村民宿中的具体应用,是围绕居住空间的美学,还是贯穿于接待服务的每一个细节?它是否会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案例分析,让我们看到理论如何落地?这些都是我迫不及待想要从书中寻找答案的问题。
评分看到“体验设计唤醒乡土中国”这个书名,我的第一反应是,这简直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理想读物!我一直认为,中国广袤的乡村拥有着巨大的潜力和独特的魅力,但很多时候,这种潜力并没有被有效地挖掘和转化为吸引人的体验。而“体验设计”这个概念,似乎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我特别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定义“乡土中国”?它是否会涵盖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还是会聚焦于某个特定的区域?“莫干山乡村民宿实践范本”这个副标题,让我对这本书的实用性有了更高的期待。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案例,例如,在民宿的建筑设计上,如何巧妙地融合当地的建筑风格,同时满足现代人的居住需求?在服务体验上,如何设计出让游客感到惊喜和难忘的细节?甚至,在如何与当地社区建立联系,实现民宿与乡村的共同发展方面,是否有深入的探讨?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种新的思考模式,帮助我理解如何将“体验设计”的理念,应用到乡村建设和民宿开发中,从而真正实现“唤醒”乡土中国的美好愿景。
评分作为一个对生活美学和旅行体验有着持续追求的读者,这本书的书名“体验设计唤醒乡土中国”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它传递了一种积极的信号,即通过创新的设计思维,可以为古老而美好的乡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唤醒”乡土中国?是仅仅停留在视觉上的美化,还是会深入到精神层面的连接?“莫干山乡村民宿实践范本”这个副标题,则让我看到了这本书的落地性和指导性。莫干山民宿的成功,在我看来,很大程度上在于它们能够捕捉到一种“生活在别处”的诗意,同时又不失现代生活的便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解析,成功的莫干山民宿是如何在空间设计、材料选择、景观营造、乃至客户服务方面,去精心打磨每一个“体验点”。它是否会探讨如何通过“故事化”的手法,将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巧妙地融入到民宿的每一个角落,让游客在居住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一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本书是否能为我提供一套完整的“体验设计”工具箱,让我在未来的旅行规划或是在自己的乡村实践中,能够真正地“唤醒”那些被遗忘的乡土之美。
评分读完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许多关于乡村生活的画面,那些淳朴的民风、古老的建筑、以及蕴藏在山水间的诗意。然而,如何将这些美好的“乡土”特质,转化为具有现代商业价值的“体验设计”,从而“唤醒”它们,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一直是我思考的难题。这本书的书名精准地击中了我的痛点。“莫干山乡村民宿实践范本”,这几个字传递了一种务实的态度,它不是空泛的理论探讨,而是基于真实案例的总结和提炼。我非常好奇书中会以怎样的视角去解读“体验设计”?它是否会从游客的心理需求出发,去设计每一个触点,从预订的便捷性,到入住时的惊喜,再到离店后的回味?更进一步,它是否会探讨如何通过体验设计,让游客在民宿中感受到莫干山独特的文化脉络?比如,如何将当地的农耕文化、竹编技艺、或是山居民俗,融入到民宿的活动、餐饮、甚至装饰中,让游客不仅仅是居住,更是深度参与和感受。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打破常规的思路,帮助我们理解如何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留住乡愁,并赋予乡愁以新的意义和价值。
评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寻找真正有价值、有深度的读物并非易事,而“莫干山乡村民宿实践范本”这个副标题,则让我看到了这本书的实践性和可借鉴性。莫干山作为中国乡村旅游的先行者,其民宿发展历程本身就充满了值得研究的案例。我个人对那些成功将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居住舒适度巧妙结合的民宿非常着迷,也曾多次实地探访过类似的地方。这本书是否能够提供关于如何从零开始,或者在现有基础上,对乡村民宿进行“体验设计”的系统性指导?它是否会解析成功的民宿背后,在空间布局、软装搭配、服务流程、甚至社区融入等方面的独特考量?我非常关注书中是否能够强调“在地化”的重要性,即如何避免千篇一律的“网红民宿”模式,而是真正植根于当地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生活方式,创造出独一无二的民宿体验。一本好的实践范本,不仅要能激发灵感,更要能提供方法论,让读者能够举一反三,在自己的实践中找到可行之道。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就像是黑暗中一盏指路的明灯,让我对未来的乡村民宿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