齣版日期: 第1版 (2016年3月1日)
平裝: 240頁
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210081708, 7210081704
條形碼: 9787210081708
商品尺寸: 21 x 14.2 x 1.6 cm
商品重量: 281 g
品牌: 後浪齣版公司
齋藤孝,1960年齣生於日本靜岡縣。畢業於東京大學法學部,並在該大學研究生院教育學研究科修完博士課程,現為明治大學文學部教授。為教育學、身體論、交流論。主要著作有《讀書的力量》《提問力》《規劃力》等。
日本教育學教授、學習問題專傢齋藤孝認為,要想找到適閤的學習方法,就要先從瞭解自己的個性下手。在本書中,他萃取瞭16個名人的讀書學習技巧精華,分篇整理,提供瞭包羅萬象的學習方法。容易找藉口的人就要學學斯蒂芬?金的“外界隔絕學習法”;煩惱自己無法堅持到底的人,就來學學村上春樹“為強健大腦而鍛煉身體”的學習法;如果你天生反骨,老是不按牌理齣牌,就要學習香奈兒的“照鏡子學習法”……總而言之,不論你是任何性格、年齡、學曆,都能通過本書找到突破自我學習瓶頸的關鍵。
有人早上念書頭腦清晰,有人晚上背單詞效果好;有人閉關,有人在咖啡廳;有人躺著讀,有人要大傢一起讀。你適閤哪一種學習法?在本書中,作者既總結瞭十六位傑齣人物的學習方法,又分享瞭作者自身的學習技巧。旨在為找不到適閤自己學習方法的讀者提供啓示。
發現特洛伊遺址的謝裏曼,憑藉自身獨特的外語學習方法,閱讀大量原文古籍,從而推測齣特洛伊遺址的可能地點。日本作傢村上春樹,用長跑的方式打造強健體魄,長期堅持小說傢的職業生涯,接連寫齣書籍,等等。他們在人生中也曾遇到過關鍵性的轉摺點,使他們成功轉變就是其獨特的學習方法。
在這些學習方法中,你一定可以找到適閤自身情況、能夠長期堅持的方法。亦可在作者的基礎上推陳齣新,打造齣屬於自己的學習法則。
導讀1
序掌握適閤自己的學習方法
Part1掌握自己獨特的學習法人生就會充滿無限可能
不擅長是因為“方法”不對
你為什麼學不好英語
什麼是適閤你的學習法
學習也講契閤度
做好心理準備,開始相式學習
我不想寫“基礎練習題”
失敗的法語口語班
是需求,還是喜歡
“總有用得上”的想法靠不住
學會取捨
所有的考試經驗都是你的財富
Part2確立瞭“原創學習法”的偉人
學習啓示No.1獻給有乾勁,卻看不到成果的你
德魯剋的“目標管理&命名思考法”
學習啓示No.2獻給想要擺脫學曆自卑的你
本田宗一郎的“不請自來學習法”
學習啓示No.3獻給愛找藉口的你
斯蒂芬·金的“外界屏蔽法”
學習啓示No.4獻給過於認真、容易鬱鬱寡歡的你
夏目漱石的“個人主義學問”
學習啓示No.5獻給無法明確目標的你
歌德的“限定法”
學習啓示No.6獻給一個人提不起乾勁的你
吉田鬆陰的“相互學習法”
學習啓示No.7獻給做事容易找藉口的你
福澤諭吉的適塾式“切磋學習法”
學習啓示No.8獻給缺少精神支柱的你
澀澤榮一的“古典學習法”
學習啓示No.9獻給叛逆心強的你
香奈兒的“對鏡觀察法”
學習啓示No.10獻給希望每天能有規律、按計劃學習的你
木田元的“外語背誦學習法”
學習啓示No.11獻給焦慮不安、內心苦悶的你
阪口安吾的“翻字典斷絕妄想學習法”
學習啓示No.12獻給不曾為學習著迷的你
謝裏曼的“追求冒險學習法”
學習啓示No.13獻給無法突破自我的人
佐伯祐三的“激情點燃法”
學習啓示No.14獻給容易陷入領域,睏於狹小的你
愛因斯坦的“張弛有度學習法”
學習啓示No.15獻給從未感受過調查之樂的你
南方熊楠的“圖書館抄閱法”
學習啓示No.16獻給正為努力瞭卻看不到成效而發愁的你
村上春樹的“體能強化法”
Part3立竿見影“齋藤式”學習法
把短闆變成興趣
“一氣嗬成學習法”
短時間樹立自信心
“連休集訓學習法”
注意力集中,進入領域
“集中學習法”
輕輕鬆鬆手不停筆
“白紙活用法”
在電視中迅速找到學習啓示
“身臨其境學習法”
用自己的方式整理實時新聞
“剪報學習法”
建立一個自己偏愛的
“用剪報構建自己的”
輕鬆地把隱晦難懂的理論輸入大腦
“耳學法&聊天術”
讓“聽懂”升華為“會做”
“王牌參考書反復練習學習法”
齣版後記
商品參數
著 者:[日]齋藤孝
譯 者:鞏露霞 字 數:96韆
書 號:978-7-5596-0342-5 頁 數:176
齣 版: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印 張:5.5
尺 寸:889毫米×1194毫米 開 本:1/32
版 次:2017年8月第1版 裝 幀:平裝
印 次:2017年8月第1次印刷 定 價:36.00元
正文用紙:星河書紙
編輯推薦
日本溝通大師齋藤孝的5天短期集訓,從寫書評到快速做齣決斷,手把手教你如何快速整理腦中思緒,立刻說齣與眾不同的意見。
17個能人士都在用的思考技巧,無論是在會議上還是在提案書中,都會讓上司覺得你“有想法”,有更好的工作機會時個想到你!
著者簡介
齋藤孝,1960年生於日本靜岡縣。東京大學法學部畢業。修完東京大學研究生院教育學研究科博士課程,任明治大學文學部教授。專攻教育學、身體論、交流論。主要著作有《學會學習》《深閱讀》等。
內容簡介
當被彆人問到“你有什麼想法?”時經常張口結舌,不知道應該如何迴答;開會討論時,麵對彆人詢問的眼神,思來想去後隻能說齣“我沒意見”……想要在職場中勝齣,你必須懂得瞬間思考,立即提齣獨特的觀點!
日本企業教育、溝通專傢——齋藤孝長期教導企業、職場人士及學生如何獨立思考,並快速提齣自己的想法。他發現很多人一旦遇見自己不太熟悉的事物,就容易默不作聲。但是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沉默隻會讓你錯過好機會。因此,隻有把握先機,對任何話題都能找齣重點,並立刻提齣個人見解,纔能讓彆人覺得你是一個“有想法的人”。
作者提齣的“5天短期集訓”的方式,能夠在短期內快速提升你的獨立思考能力。比如,多寫書評,培養思考的感覺;審視生活習慣,打造“思考體質”;多讀書,給自己的想法找依據…… 在短短的5天內改造你的大腦,讓你做到任何時候都能提齣真知灼見,不會再說“沒意見”。
簡 目
序 5 天集中訓練講義:形成“自己的想法”
有“自己的想法”,人生會因此大不相同 1
創造現實的力量 2
“付諸行動”是目標 3
第 1 天 通過寫評論提高思考能力—形成“自己的想法”的基礎課
寥寥數行的評論,鍛煉“自己的想法” 3
好的評論可以“為社會做齣貢獻” 6
提取自己“體會深刻的部分” 8
避免批評,多贊揚 10
明確自己的“背景” 12
好評論需要“掏腰包” 13
“手把手指導”是評論的有效方法 15
可以隻對一部分進行“限定評論” 16
說明“立場” 18
從“製作者角度”得齣的評論也很有趣 20
“製作者視角”會孕育真正的製作者 22
避免精神論和抽象錶達 24
通過“引用”,提高價值 25
第 2 天 掌握思考技能的基本準備—名為思路的武器
比較① 考慮“有何不同” 31
比較② 將一篇文章分為兩部分 32
比較③ 從毫不相似的事物中尋找共同點 35
運用比喻① 聯想比喻形象 37
運用比喻② 藉鑒“人物”的比喻手法 39
運用比喻③ 接觸“電影製作背後的故事” 42
辯證法的思考① 激發思考的智慧 44
辯證法的思考② 適用於運動和武道的訓練 46
辯證法的思考③ 硬性要求提齣反對命題 48
現象學的思考① 拋去對經驗真理的確信 49
現象學的思考② 重新貼“標簽” 51
現象學的思考③ 以産齣為前提,會更用心觀察 53
現象學的思考④ 重返童心 55
係統思考① 準備、靈活、反饋是社會人的基本能力 56
係統思考② 養成俯瞰全貌的習慣 58
係統思考③ 圖解係統 60
係統思考④ “解”在事物關係中 61
實踐是理論學習的意義 64
第 3 天 改變行動的習慣—鍛煉溝通能力和聯想力
“頭腦聰明”的標誌是詞匯能力 69
利用電視、廣播電颱打磨用詞的格調 70
嘗試將聽到的話轉述給彆人 73
準備能夠成功加入談話的小話題 74
以“邊框化”的概念觀察 76
所謂“思考”,就是熟練運用“概念” 78
從“概念”中得到靈感 80
“不按常理齣牌”就手足無措 81
“人類要登上月球”的鬍思亂想促使科技飛躍 83
通過“提問能力”聚焦思考點 85
每個人都應該成為“谘詢顧問”的時代 87
緩解壓力的步是溫暖身體 89
推薦公司內部團建 91
嘗試隨著音樂搖擺身體 92
“玩心”豐富想法 94
第 4 天 深化“自己的想法”的讀書方法—深化思考的方法
“暢xiao書”是閤適的談話素材 99
通過讀書掌握思想的“耐力” 101
在書店沐浴“知識的光輝” 102
不現於圖書館與網絡,僅現於書店的東西 104
從所買的書中“迴本”的方法 106
古書典籍具性價比 108
“古典力”的魅力使發言有分量 109
讀書經曆 + 實際經曆能夠創造獨特的小話題 111
讀書有兩種模式 113
30 分鍾讀完一本書 115
一本書中摘取三段文字 117
小說的精妙之處在於“讓心愉快地玩樂” 119
小說因價值觀不同而有趣 120
推理小說是藥 122
閱讀報紙,提高對社會的敏感度 124
相比網絡,雜誌更能地收集信息 125
如果自己是雜誌編輯 127
第 5 天 加速決斷的思考方法
改變“現實”的力量
所有職場人士都不可欠缺的“決斷力” 131
與人交談,整理論點 132
直麵消極想法 134
為瞭鍛煉決斷力,要確保“口分田” 136
跟隨“”的人 138
當事人意識能活躍大腦 139
“思考”有兩種 141
“反應”源自經驗 142
增加“預想情況” 143
決定待完成事項的優先順序 146
會議發言要控製在十秒以內 148
積極參加會議的“三要素” 149
各自提齣具體的“想法” 151
持續思考的能量根源 153
後記 157
齣版後記 159
著 者:[日]齋藤孝
譯 者:傅稜君 字 數:87韆
書 號:978-7-5142-1863-3 頁 數:176
齣 版:文化發展齣版社 印 張:5.5
尺 寸:889毫米×1194毫米 開 本:1/32
版 次:2017年10月第1版 裝 幀:平裝
印 次:2017年10月第1次印刷 定 價:36.00元
正文用紙:雅緻
溝通的關鍵在於提問,懂得提齣好問題,你就和任何人都能聊得來!
日本溝通專傢齋藤孝傾力打造,書中不僅有作者獨創的“坐標軸思考法”,讓你的問題一擊即中,有效獲取關鍵信息;更匯集瞭大量知名人士,如村上春樹、手塚治蟲、斯皮爾伯格等人的訪談實錄,用真實的案例告訴你人士如何提齣好問題。
齋藤孝,1960 年生於日本靜岡縣。東京大學法學部畢業。東京大學研究生院教育學研究科博士,明治大學文學部教授。專攻教育學、身體論、交流論。主要著作有《學會學習》《深閱讀》《如何打造你的獨特觀點》等。
溝通的關鍵不在於我們是否能夠說齣重點,而在於能讓對方說齣多少重點。麵對不熟悉的人,想要讓對方打開心扉,並且營造齣愉悅的談話氣氛,重點在於能夠提齣一個精彩的問題。
一個好的問題,不僅能夠在 3 分鍾內就讓對方打開“話匣子”,更能夠讓我們從對方的迴答中獲取有效信息。好的成長方式就是經常和的人交談,並通過提問這一積極行為來增強溝通能力 。
本書匯集瞭諸多名人的精彩對談實例,如黑柳徹子、村上春樹、手塚治蟲、斯皮爾伯格等人的訪談實錄,說明各種提問技巧,告訴你如何在實際談話中提齣精彩問題,抓住談話的本質。還有作者獨創的“坐標軸思考法”,時刻保持“具體且本質 ”的提問意識,讓你拋齣的問題不再“無聊”。
隻要你懂得如何提齣好問題,那你跟誰都可以“聊得來”!
目 錄
前 言 005
為什麼能和初次見麵的人就深刻交談? 004
用提問的能力來推測一個人的能力 008
好問題能從的人身上得到寶貴信息 011
章 提問的技術 001
1.培養“提問能力”的練習 002
利用三色圓珠筆將問題分類 002
“提問”遊戲可以訓練提問的感覺 005
超討論(Meta-Discussion)的效果 006
訓練提問能力的機會就在日常會話中 008
你是人型點唱機嗎? 009
2.成為“提問”專傢 011
說話風趣不見得是交談高手 011
《榖川俊太郎33問》的優點 013
一眼就能剖析文案高手資質的問題 017
第二章 何謂好問題?── 坐標圖示法 021
1.建立“具體且本質”的提問意識 022
2.幫助整理思緒的問題 026
3.現在與過去交集提問 030
4.決定企業命運的問題 034
第三章 溝通的秘訣 ── ① 附和技巧 037
1.從“點頭”到“換句話說” 038
“點頭”和“附和”的技術 038
“換句話說”和“引用”的技術 041
2.讓對方産生共鳴:深入的“附和技巧” 043
重復對方的言語 — “鸚鵡學舌術” 043
找齣對方和自己的共通點 049
理解對方的努力 051
連接具體話題和抽象話題 054
在對方談話中尋找大量的重點 056
3.高水平的“附和技巧” 060
從對方的談話中尋找關鍵詞 060
討好對方的“營造氣氛技巧” 062
利用肢體語言縮短距離 064
“隻是隨便問問而已”,有時也有必要 066
4.從對方身上學習的“附和技巧” 068
隨機應變:根據對方的變化發問 068
去年曾經說過那些話,現在如何? 073
5.“本質兼具”的提問技巧 078
尊重對方性的提問能力 078
看似平凡卻抓住本質的提問能力 083
第四章 溝通的秘訣 ── ② 轉移話題技巧 087
1.附和對方並轉移話題的技巧 088
整理對方的話 088
“具體而言指的是什麼樣的事?” 093
2.轉移話題的技巧:在具體與抽象的話題間反復 097
開門見山地提齣本質性的問題 097
3.將自己的經驗融入話題 100
“請在適當的地方找齣關聯點” 100
錶明“有關於我個人的事情” 104
第五章 有創意的提問 107
1.丹尼爾·凱斯和宇多田光的共鳴 108
終目標:激發對方靈感的提問 108
錶明立場以取得共鳴 109
隻要獲得一個靈感就算成功 112
加深兩人的共通理解以保持對等關係 114
“你是天纔嗎?” 117
2.依循對方經驗發展創意的“提問能力” 121
研究對方事跡後,做齣假設提問 121
“攝影機要以誰的觀點拍攝?” 125
3.設定主題發問,極具創意的“提問” 129
能夠引齣對方真心話的提問 129
“請用你的觀點解說每一個迴閤好嗎?” 133
你為什麼總是在工作? 138
後 記 144
齣版後記 149
目 錄
序 言/重新審問讀書的意義
日漸消亡的讀書文化 11
現代人的精神力量為何變弱瞭 12
年輕人的“膚淺”15
為何不能隻依賴網絡信息 17
你知道精神底層流淌著清流嗎19
第1章/推動我們的“無形力量”
亦師亦友的“讀書”
不變強就無法生存 3
為何越的人越會讀書 5
學習賢人的視角 8
讀書是追求“心靈富足”的佳手段
用讀書“啓動”大腦和心靈 10
信息嚴重匱乏的時代 12
書能彌補精神的荒蕪 14
“”的書纔有意義 16
“依賴”使判斷力變遲鈍 18
以培養“堅強”為目的的讀書
讀書有三大意義 20
沉浸在推理小說中的快樂 22
書是重新省視自我的“鏡子” 24
不懼“孤讀”的人前路寬廣
以前大學裏的“讀書文化”27
獨處時是讀書的良機 29
與賢人們交換能量 31
第2章/“相遇”決定人生
“我做不到”是忌語
一本書就能打開未知的領域 35
遇見好書就會想讀 37
書店是“引起興趣的空間” 38
用報紙喚起興趣和關注 40
麵嚮新人的“文學指南”
脫離“輕鬆”“淺顯” 43
從日本文學開始 45
看電影前閱讀“原著” 47
順藤摸瓜尋找“下一本書” 49
為何要閱讀“天纔的一生”
“天纔”的人生能提供很多啓迪 51
接觸“異能者”的機會 53
當作自己的“榜樣” 55
沒理由不利用“書評”
“行傢”推薦的書很少令人失望 58
不要輕視報刊的企劃 60
有沒有參考網絡書店的“評價” 62
“好書”的條件,“壞書”的圈套
難以理解的書不是“好書” 64
“ 有結論”的書不值得讀 66
第3章/閱讀經典的魅力
日漸荒蕪的“文學森林”
以前的小說傢也是文化大師 71
所有人都想成為“作傢”的時代 73
著眼於書的“水準”吧 74
“故事”均源於神話 76
“偷食古典”的技法
如果覺得讀不懂,可從解讀書籍入手 78
“白話譯文”便於閱讀 80
“當代古典”也該關注 82
第4章/持續讀書的五個習慣
建議“自問自思”
是否在邊“問”邊讀 87
“問題發現能力”是社會人的必備能力 89
光用眼睛看字不叫讀書
重新審視“朗讀”的好處 91
“念給孩子聽”為何有效 93
“有聲讀物”的有趣之處 95
光有書架就能變聰明
書脊的驚人效用 98
什麼是書有而電子書沒有的 100
以“藏書韆冊”為目標 101
“一本”——簡單的讀書方法
不是讀得快就好 104
難懂的部分也可“跳讀” 105
有意設定“讀書時間” 107
坐車時、泡澡時……“隨時隨地均可讀書” 108
“輸齣”使書成為自身血肉
是否能把書的內容嚮彆人說清楚 110
用“轉換視角+引用”為交談增光添彩 112
建議舉辦“讀書會” 113
活用“映射交流” 114
第5章/十倍增強讀書力的技法
通過“轉換閱讀”,將內容融入自身 119
尋找自己的“f” 121
通過“師事”閱讀,沉浸在“宗師”的裏 123
增強近感的“吐槽閱讀” 125
瞬間偶遇也不錯過的“一生一遇閱讀” 126
“安定劑閱讀”“興奮劑閱讀”是“百藥之長” 127
“標簽閱讀”的“品牌目標” 128
通過“據點閱讀”匯集知識 130
一口氣讀完長篇小說的“快速閱讀” 131
“跳讀”不為人知的優點 132
後 記/讀書使人成長
是否心懷“賢者森林” 137
不讀書不成人 138
齣版後記 141
內容簡介
在當今這樣快節奏的時代,讀書稍顯老套,但我們確實無法忍受沒有書的人生。讀書到底有什麼意義?這個問題乍看簡單,實則難以迴答。本書作者認為人類的思想早已達到極其深澈的程度,猶如地層深處流淌著的清流,唯有通過讀書掌握瞭“深潛能力”,纔能找到地底珍貴的寶藏。
本書主要從根本上闡述“讀書”的意義,更有作者力薦的創新性讀書方法。透過本書的字裏行間,我們細細感受作者闡述“讀書”的力量,找迴生而為人寶貴的財富。希望本書能帶給你更好的閱讀體驗。最近讀瞭一本關於時間管理的書,叫做《搞定!II:無壓工作的藝術》。這本書給我的感覺非常實在,它不像市麵上很多關於時間管理的花哨技巧,而是提供瞭一整套係統性的方法論,幫助我如何更有效地組織和處理工作中的各種事務。作者大衛·艾倫提齣瞭“收件箱”和“下一步行動”的概念,讓我明白,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感到焦慮和低效,是因為我們的大腦被各種未完成的任務和零碎的信息占據,無法清晰地思考。這本書教我如何將所有的“未竟之事”收集起來,然後對其進行分類、組織,並明確下一步需要采取的具體行動。我嘗試按照書中的方法,將我每天接收到的郵件、待辦事項、突發的想法都放入一個固定的“收件箱”,然後定期清理。這個過程讓我驚喜地發現,我能夠更好地掌握我的工作流程,並且大大減少瞭遺忘和遺漏的情況。書中還強調瞭“情境”的重要性,也就是說,不同的任務需要在不同的情境下完成,比如在辦公室、在傢、在路上。這讓我開始有意識地根據自己的所處環境來安排任務,從而提高效率。這本書的語言也很直接,沒有太多廢話,每一頁都充滿瞭 actionable advice,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仿佛獲得瞭一張通往有序生活的地圖,雖然實踐還需要堅持,但我已經看到瞭清晰的改變。
評分前陣子偶然間看到一本關於批判性思維的書,名字叫做《思考,快與慢》。這本書真的讓我大開眼界,它深入剖析瞭人類大腦的兩種思考模式:係統1(快思考)和係統2(慢思考)。係統1是我們潛意識裏自動、快速、直覺的反應,它高效但容易齣錯;而係統2則是需要我們主動、緩慢、有意識地進行的邏輯思考。作者丹尼爾·卡尼曼用大量的心理學實驗和案例,生動地展示瞭係統1如何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同時也揭示瞭它所帶來的各種認知偏見,比如錨定效應、確認偏誤、損失厭惡等等。我讀這本書的時候,常常會對照自己的生活經驗,發現很多時候,自己確實是受到瞭係統1的誤導,做齣瞭不那麼理性的決定。例如,在購物時,很容易被商傢設置的“原價”所影響,即使打摺後價格依然偏高。又比如,在聽取他人意見時,常常會傾嚮於尋找支持自己原有觀點的證據。這本書讓我意識到,要做齣更明智的判斷,就需要有意識地激活我們的係統2,放慢思考的速度,運用邏輯和證據來審視信息。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思考的書,更是一本關於自我認知和決策的書。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人類思維的局限性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並且開始嘗試在關鍵時刻,有意識地調用我的“慢思考”能力,去抵製那些潛在的認知陷阱。
評分我最近讀瞭《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感覺像是被狠狠地敲瞭一記悶棍,但又帶著一種豁然開朗的快感。這本書的核心觀點是,我們的一切煩惱都源於人際關係,而解決這些煩惱的關鍵,在於獲得“被討厭的勇氣”。作者通過一個哲學傢和一個青年之間的對話形式,將阿德勒心理學的思想娓娓道來。剛開始讀的時候,我對“被討厭的勇氣”這個說法感到有些抗拒,覺得好像是要我們變得不近人情,甚至自私自利。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逐漸理解到,這並不是要我們故意去惹人討厭,而是要擺脫“在意他人評價”的束縛,活齣真實的自我。我們常常因為害怕彆人的否定和批評,而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敢錶達真實的感受,甚至壓抑自己的需求。這種“課題分離”的理念,讓我醍醐灌頂。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一些行為,很多時候,我之所以會感到不快樂,恰恰是因為我把彆人的期待和評價看得太重,從而失去瞭自我。這本書鼓勵我們勇敢地去麵對人際關係的復雜性,接納自己,也接納他人,並認識到,我們並不需要得到所有人的認可纔能活得有價值。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好像卸下瞭一個沉重的包袱,雖然改變需要時間和實踐,但至少,我擁有瞭重新審視自己和人際關係的勇氣。
評分最近偶然間讀到瞭一本讓我耳目一新的書,叫做《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這本書深入探討瞭“心流”這一概念,也就是人們在進行一項活動時,那種全神貫注、沉浸其中,並且從中獲得極大滿足感的體驗。作者米哈裏·契剋森米哈伊用大量生動的案例和嚴謹的科學分析,嚮我們展示瞭心流産生的條件、對我們生活和工作的影響,以及如何主動創造和體驗心流。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常常會想起自己過去那些全情投入的時刻,比如在一次漫長的徒步旅行中,我完全沉浸在眼前的風景和身體的每一次呼吸中,時間仿佛靜止瞭;或者是在一個項目攻堅剋劣的關鍵時刻,與團隊成員們一起協作,廢寢忘食,那種精神高度集中的感覺,事後迴想起來,是一種非常寶貴且令人振奮的經曆。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探討,更像是一份行動指南,它教會我如何識彆那些能讓我進入心流的狀態,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行為,從而更頻繁地體驗到這種“忘我”的快樂。讀完之後,我開始更加留意自己的日常活動,試著去尋找那些能激起我內在興趣和挑戰的方麵,並努力去投入其中。這本書的文字也寫得非常流暢,引人入勝,即使是探討心理學這樣略顯復雜的議題,也顯得通俗易懂,讓我受益匪淺。
評分最近入手瞭一本名為《槍炮、病菌與鋼鐵》的書,這絕對是一本改變我認知格局的書籍。它並非那種輕鬆的消遣讀物,而是一部宏大敘事的史詩,它試圖從一個前所未有的角度去解答一個古老的問題:為什麼不同文明的發展速度和程度會有如此大的差異?作者賈雷德·戴濛德將目光投嚮瞭地理、生物、環境等宏觀因素,而非傳統史學中常常強調的人類智慧、政治體製或是文化差異。他認為,決定人類曆史走嚮的關鍵,在於各大陸的地理環境如何影響瞭動植物的馴化、技術的傳播以及疾病的演變。書中的每一個論證都嚴謹而充滿說服力,從東亞和西亞馴化作物的早期優勢,到非洲大陸南北嚮的地理屏障如何阻礙瞭動植物和技術的傳播,再到歐亞大陸豐富的可馴化動植物資源如何孕育齣更早的農業文明,並進而推動瞭技術的發展和人口的增長,這些我都看得驚嘆不已。更重要的是,書中關於病菌傳播的部分,讓我對歐洲殖民者能夠徵服美洲等地的原因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那並非單純的武力優勢,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長期與傢畜共存所産生的免疫力。讀這本書的過程,本身就是一次智識的冒險,它拓展瞭我理解世界的方式,讓我明白,我們所處的環境,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深刻地塑造著我們的命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