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参作品系列 套装共2册】 修行+发心:梦参老和尚开示录 北京立品

梦参作品系列 套装共2册】 修行+发心:梦参老和尚开示录 北京立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梦参老和尚 著
图书标签:
  • 梦参老和尚
  • 修行
  • 发心
  • 佛教
  • 禅宗
  • 开示录
  • 立品
  • 心灵成长
  • 佛学
  • 人生智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墨轩书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
ISBN:9787807092544
商品编码:22700067543
包装:平装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 出版社: 
  • ISBN:9787544322690
  • 包装:平装
  • 定价:46.00
  • 丛书名: 
  • 开本:16开
  • 出版时间:2008-07-01
  • 页数:332
  • 正文语种:中文
  •   

    编辑推荐
           读者对象 对佛学和禅学有兴趣的读者
      建议陈列类别 佛学·禅修
      本书亮点
      94岁高龄的梦参老和尚结合自己丰富生命经验的佛法开示,将令你受用无穷!

    内容简介  《修行》(梦参禅学系列)中,梦老从藏传、北传的佛教传统中,选择出*基本的修行次第,包括“学三皈依”、“皈依的缘由”、“生起决定的信心”、“观心”、“修解脱道”及“发菩提心”等,指导我们如何踏上修行之路。《随缘》从日常生活出发,结合梦老自己丰富的生命经验,阐述了如何在生活中修行、观照、舍离,*后证入解脱的境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信佛就是信你自己的心,是本书的核心。《禅?简单启示》是梦参老和尚首次说明他修学禅宗的心得报告。在书中,他向参加禅净熏修的年轻学子,说明了“如来禅”与“祖师禅”的异同,并阐释了“禅”的修行真谛。本书还收录了梦老亲近倓虚老法师、慈舟老法师、弘一老法师、虚云老和尚的心得与经验。
    作者简介  梦参,生于1915年,黑龙江省开通县人。1931年于北京房山县上方山兜率寺出家,法名为“觉醒”,但是他认为自己没有觉也没有醒,再加上是做梦的因缘出家,便给自己取名为“梦参”。出家后,先到虚云老和尚创办的福建鼓山佛学院,依止慈舟老法师学习《华严经》,之后又到青岛湛山寺向倓虚老法师学习天台四教。1937年,奉倓老命赴厦门迎请弘一大师到湛山寺,随侍弘老半年,深受弘一大师身教的启发。1940年起赴西藏于色拉寺依止夏巴仁波切、赤江仁波切学习西藏黄教修法次第,长达十年之久。1982年起任教于北京中国佛学院。1984年被迎请到厦门南普陀寺,恢复闽南佛学院,并任教务长。1988年旅居美国,数度应弟子邀请至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弘法。讲述的经论,以华严经、地藏经、般若经等大乘经典为主。
    目录PART ONE 修行
    学三皈依
    皈依的因缘
    生起决定的信心
    观心
    修解脱道
    发菩提心
    PART TWO 随缘
    在生活中修行
    观照的力量
    舍离的智慧
    缘起性空
    PATR THREE 禅·简单启示:
    观身与观心
    祖师禅与如来禅之一
    祖师禅与如来禅之二
    祖师禅与如来禅之三
    亲近四位大师的经验
    随机羯磨浅谈


  • 出版社: 
  • ISBN:9787807092544
  • 包装:平装
  • 定价:20.00
  • 出版时间:2009-10-01
  • 正文语种:中文
  •   

    编辑推荐
    ★曾师从倓虚老法师、慈舟老法师、弘一老法师和虚云老和尚等高僧大德,以其传奇一生、毕生修行和大慈大悲心被众多弟子视为“地藏菩萨的化身”的梦参老和尚的*新开示。
      ★ 一本与《正见》具有同等价值的佛学读物,无论对学佛还是就扩展个体生命而

    内容简介  《发心》为九十高龄的梦参老和尚2007年2月至2008年6月于北京、台北、香港和五台山四地所作开示的记录,开示的内容分别为“浅谈发菩提心”、“谈修行”和“念佛法门修学次第”等。面对对修行存有各种疑问的修学者,梦老一再强调发心的重要,他认为发心有三个过程:首先是发菩提心,也就是厌离世间的心;然后发大悲心,也就是救度众生的心;*后发般若心,也就是智慧心,只有有了智慧才能普度众生。因此对佛法是否有信心,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是否信佛,而是是否相信自己的心与佛无二无别,是否相信自己可以成佛。因此,梦老的开示,对广大的佛学子坚定对佛法的信心,能产生极大的力量。
    作者简介  梦参老和尚,生于1915年,黑龙江省开通县人。1931年于北京房山县上方山兜率寺出家,法名为“觉醒”,但是他认为自己没有觉也没有醒,再加上是做梦的因缘出家,给自己取名为“梦参”。出家后,先到虚云老和尚创办的福建鼓山佛学院,依止慈舟老法师学习《华严经》,之后又到青岛湛山寺向倓虚老法师学习天台四教。1937年,奉倓老命赴厦门迎请弘一大师到湛山寺,随侍弘老半年,深受弘一大师身教的启发。1940年起赴西藏于色拉寺依止夏巴仁波切、赤江仁波切学习西藏黄教修法次第,长达十年之久。1982年起任教于北京中国佛学院。1984年被妙湛、圆拙两位法师请到厦门南普陀寺,恢复闽南佛学院,并任教务长。1988年旅居美国,并数度应弟子邀请至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弘法,讲述的经论,以华严经、地藏经、般若经等大乘经典为主,在众多弟子中具有极高的声望。
    目录深山中的一盏明灯 1
    北京开示
    浅谈发菩提心 9
    台北开示
    谈修行 37
    念佛法门修学次第 53
    念佛三问 69
    香港开示
    九旬禅者的心路历程 77
    梦参问答 102
    五台山开示
    梦老九十三岁寿诞开示 117
    对川北震灾的省思 123

    《佛海明灯:梦参老和尚的修行与发心》 内容简介 在中国佛教的近现代史中,梦参老和尚(1915-2017)是一位罕见而珍贵的巨匠。他一生历经沧桑,却始终以弘扬佛法为己任,以无比的悲智和坚定的道心,为无数众生指点迷津。本书,《佛海明灯:梦参老和尚的修行与发心》,并非简单地收录老和尚的语录,而是深入挖掘其圆融无碍的佛法思想,从“修行”与“发心”这两个核心维度,全面而深入地阐释梦参老和尚毕生的教诲,带领读者走进这位高僧的内心世界,领略其佛法智慧的博大精深。 本书共分为两大部分:“修行”与“发心”。这两大部分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如同佛法的左右手,缺一不可。我们相信,通过对这两大核心内容的深入解读,读者将能更清晰地认识到,在纷繁复杂的世事面前,如何安顿身心,如何发起利益众生的宏大愿愿,从而踏上真正的修行之路。 第一部分:修行——从根基到实证的次第探索 “修行”是佛法实践的根本。梦参老和尚一生教诲,始终围绕着如何真实地契入佛法,如何将佛法融入生活,如何在生死轮回中获得解脱。本书的“修行”部分,将老和尚的修行开示,系统地梳理为以下几个关键层次: 一、认识佛法本质:破除邪见,回归正道 在纷繁的现代社会,许多人对佛法存在着误解,将佛教视为迷信或是一种心灵慰藉。梦参老和尚以其深厚的学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首先为我们拨开了迷雾。他反复强调,佛法并非简单的仪式或教条,而是揭示宇宙人生真相的智慧。 缘起性空: 老和尚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缘起性空”的根本教义。他告诉我们,一切现象的产生都依赖于各种因缘的和合,没有独立自存的实体。理解缘起性空,是破除我执、我慢,远离颠倒梦想的基础。本书将通过老和尚的实例,生动地展现缘起性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以及如何通过观照缘起,来减少烦恼,增长智慧。 无我: 众生最深的迷惑在于执着于一个“我”。梦参老和尚慈悲地引导我们,认识到“我”的虚幻性。他并非否定个体存在,而是指出,我们所执着的那个所谓“我”,不过是五蕴(色、受、想、行、识)的暂时聚合,是因缘所生,终将消散。本书将详细阐述老和尚关于无我义的开示,帮助读者从根本上动摇我执,从而获得真正的自在。 涅槃寂静: 涅槃并非虚无,而是超越生死轮回的究竟安乐。老和尚通过对经典的学习和自身的体悟,为我们揭示了涅槃的真实面貌。他指出,涅槃的实现,是通过断除烦恼,证悟自性而来。本书将呈现老和尚关于如何趋向涅槃的教导,引导读者在纷扰的世界中,寻觅内心的宁静。 二、修行方法论:从闻思到实修的实践指南 仅仅理解佛法的理论是不够的,关键在于实践。梦参老和尚一生致力于推广易于实践的修行方法,让佛法真正落到实处。 闻、思、修: 老和尚强调闻法的重要性,但更注重“思”与“修”。他指出,听闻佛法如同播下种子,思考理解是种子发芽,而真实地去实践,才是让种子开花结果的关键。本书将深入分析老和尚关于如何有效闻思,如何将佛法义理融入日常行为的教诲。 信、解、行、证: 这是佛教修行的完整链条。老和尚反复强调,信心是修行的起点,深入的理解是信心的支撑,而行动则是理解的落实,最终达到证悟的境界。本书将通过老和尚的开示,阐释这四个环节的内在逻辑,以及如何在一个环节上取得突破,带动其他环节的进步。 持戒: 戒律是佛教修行的基石,是规范行为,净化心灵的根本。老和尚一生严持净戒,并以身作则,鼓励大家受持戒律。本书将介绍老和尚关于戒律的看法,以及如何以戒律为基础,建立清净的生活。 禅定与智慧: 禅定是培养专注力、观照力的重要手段,而智慧则是照破无明的利剑。老和尚将禅定的修习与观照法门相结合,引导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练习观照,培养觉察力。本书将呈现老和尚关于如何通过禅定与智慧,转化烦恼,增长福慧的教导。 念佛法门: 梦参老和尚尤其重视净土宗的念佛法门,认为其简单易行,信愿具足,临终往生,易于解脱。他曾多次开示,无论何种根基,只要具足信愿,持名念佛,皆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本书将详细介绍老和尚关于念佛法门的核心要义,如信愿行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精进念佛。 三、转化烦恼,提升境界:从凡夫到圣者的次第 修行最终的目的,是转化烦恼,提升觉悟,最终证得菩提。老和尚的教诲,充满了慈悲与智慧,引导我们如何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化解人我冲突: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冲突所困扰。老和尚教导我们,一切冲突的根源在于我执。通过学习无我,理解众生平等的道理,我们才能学会包容、慈悲,化解矛盾。 面对业障: 业障是修行路上的障碍。老和尚从因果的视角,解释了业障的产生,并教导我们如何通过忏悔、修行、广修善业来化解业障。 精进不懈: 修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老和尚以其一生为例,激励我们精进不懈,永不退转。本书将呈现老和尚关于如何克服懈怠,保持修行道心的教诲。 观照生活: 老和尚强调,佛法并非只在寺庙里,而应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致观照,我们可以在吃饭、走路、与人交谈等一切活动中,体悟佛法,增长道业。 第二部分:发心——利益众生,成就佛道 如果说“修行”是佛法的内在实践,那么“发心”便是佛法的外在彰显,是佛教徒最终承担起的使命。梦参老和尚一生,始终将“利益众生”放在首位,他的发心,不仅是个人修行的动力,更是广度众生的指南。 一、菩提心的殊胜:为何发心如此重要 什么是菩提心: 菩提心,即是觉悟之心,是出离生死,成就佛道,同时救度一切众生的宏大愿望。老和尚认为,没有菩提心,修行将难以圆满,甚至可能流于世间福报。 发心的次第: 本书将详细阐述老和尚关于发心次第的开示,从最初的“为自己解脱”到“为一切众生解脱”的升华过程,引导读者逐步提升自己的发心。 发心的功德: 老和尚慈悲地开示,发心越大,功德越高,力量越强。一个真正有菩提心的人,其修行将具有无量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 二、度化众生:从慈悲到实践的落地 “发心”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度化众生”。梦参老和尚一生,以各种方式,不遗余力地度化众生。 慈悲的力量: 老和尚反复强调慈悲心是发心的基础。他认为,缺乏慈悲的度化,将是空洞无力。本书将深入解读老和尚关于如何培养慈悲心,如何将慈悲心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教诲。 因材施教: 众生根器不同,度化方式也应有所不同。老和尚一生,无论是讲经说法,还是为人治病,都是根据众生的不同因缘,施以不同的方便。本书将通过老和尚的实例,展现其因材施教的智慧。 以身作则: 老和尚自身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度化众生”的典范。他一生淡泊名利,四处奔波,为众生说法,为众生操劳。本书将通过老和尚的生活细节,展现其“身教”的力量。 广结善缘: 度化众生,离不开广结善缘。老和尚鼓励我们与一切众生结善缘,无论是人、是动物,甚至是恶人,都应以善意相待。 三、成佛之道:发心与修行的圆满融合 发心并非只是一个口号,而是与修行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的。 发心是修行的动力: 宏大的发心,能够支撑我们在修行中遇到的种种困难,让我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修行是度化众生的基础: 只有自己真正具备了佛法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有效地去度化众生。 圆满的佛道: 最终,发心与修行相辅相成,共同引导我们走向究竟的佛道。本书将呈现老和尚关于发心与修行如何圆融无碍,如何最终成就佛道的深刻见解。 结语 《佛海明灯:梦参老和尚的修行与发心》,不仅是一部记录一位高僧思想的传记,更是一本引导我们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佛法,如何在迷茫中寻找方向的实践指南。梦参老和尚一生,就是一面照亮前路的明灯,他的教诲,穿越时空,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阅读本书,您将有机会: 深入理解佛法的核心义理: 缘起性空、无我、涅槃等,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理论,而是触手可及的生活智慧。 掌握行之有效的修行方法: 从闻思到实修,从戒律到禅定,找到适合自己的修行路径。 学习如何转化烦恼,提升境界: 应对生活中的挑战,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深刻认识发心的重要性: 培养慈悲心,树立宏大的愿望,为利益众生而努力。 感受一位伟大佛陀的慈悲与智慧: 追随梦参老和尚的足迹,在佛法的海洋中,获得智慧的滋养,人生的启迪。 本书旨在通过对梦参老和尚“修行”与“发心”两大核心思想的系统性梳理和深入性解读,帮助广大读者,无论是在修行路上已有所实践,还是初次接触佛法,都能从中获得启发,找到属于自己的解脱之道,并生起利益一切众生的宏大愿望。愿您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能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最终在人生的道路上,点亮智慧的明灯,照亮前行的方向。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对“当下”的重新定义。我们总以为修行是要等到离开红尘、去深山古刹才能开始,但梦参老和尚的开示反复强调,修行就在每一个念头、每一件小事之中。他提到了很多关于“定力”的实际训练方法,不是要求你一定要盘腿打坐多久,而是如何在嘈杂的环境中保持内心的清净,如何在利益冲突中做出符合佛法的抉择。这种“入世而不染”的实践指导,对我日常工作和家庭生活产生了立竿见影的影响。我开始学着用一种更超脱、更具慈悲心的眼光去看待那些曾经让我耿耿于怀的人和事,内心那种无谓的焦虑感明显减轻了不少。

    评分

    从文本的编排来看,这套书的逻辑梳理得非常清晰,虽然是零散的开示汇编,但编辑的功力可见一斑。他们似乎很有章法地将相关主题的段落进行了整合,使得主题的连贯性很强,读起来不会有跳跃感。每一章的标题都点明了核心要义,方便读者快速定位自己当下最需要了解的部分。我个人习惯在睡前阅读一小段,然后合上书本慢慢体会。那种文字的韵味和意境,仿佛能直接渗透到心底,带来一种深层次的安宁。这套书的价值,不仅在于记录了老和尚的声音,更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在现代社会中安顿心灵的有效路径。它让我感觉,我不是一个人在摸索,而是有位智者在前面为我点亮了前方的路灯。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很好,一看就是用心制作的。封面设计简约又不失庄重,那种淡淡的米色调配上清晰的宋体字,给人一种沉静下来的感觉。我一直很喜欢这种传统与现代结合得恰到好处的风格,让人在翻阅之前就能感受到一股书卷气。书脊的设计也很考究,一套两册并排放置,那种工整和对称感,放在书架上简直就是一道风景线。而且,这样的精装本,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容易损坏,非常适合我这种喜欢反复研读佛法典籍的人。拿到手的那一刻,我就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细节决定成败,出版方在装帧上的投入,让我对内容本身也充满了期待。

    评分

    刚开始翻阅时,我最深的感受是语言的亲切与日常。梦参老和尚的开示,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晦涩难懂的佛学术语堆砌。他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辈,坐在你身边,用最朴实、最生活化的比喻,把那些看似遥远的佛理娓娓道来。比如,他谈到“发心”,不是空泛地讲“要发菩提心”,而是结合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烦恼、人际关系,来解析“发心”在当下意味着什么。这种贴近生活的叙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让初学者也能很快领悟到佛法的精髓。我尤其欣赏他那种幽默又睿智的表达,常常在严肃的讨论中穿插一些令人会心一笑的小故事,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枯燥,反而充满了生命力和智慧的火花。

    评分

    深入阅读后,我发现这些开示的内容深度是极其惊人的,它绝非浅尝辄止的入门读物。老和尚的视角往往是宏大且贯穿古今的,他能将不同宗派的思想融会贯通,展现出一种开阔的佛法格局。尤其是在论及修行次第时,他会非常清晰地指出不同阶段的“关隘”在哪里,以及如何去“破”它。这对于已经在佛法学习中遇到瓶颈的人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我对比阅读了两册,发现《修行》侧重于方法和内观的实践指导,而《发心》则更注重心性的培养和宏愿的建立。这种互补性使得整个系列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修行闭环,让人明白,没有正确的心地,所有的技巧都将是空中楼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