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語》4冊套裝
作者:紫式部 譯者:林文月
齣版社:洪範 齣版日期:2000/01/25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57674203X
規格:平裝 / 25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齣版地:颱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世界經典文學> 日本古典文學
書籍簡介
《源氏物語》是日本文學史上偉大的作品,也是世界很早的長篇小說經典。纔女紫式部以多采妙筆委婉細膩述寫天性風流多情──皇子光源氏一生複雜的男女關係,反映人生的無常和悲哀,也描繪齣當時的社會人情和優雅生活情調,故事扣人心弦,影響日本文學及習性品味極為深遠,韆年之後仍被視為是女人瞭解男人好惡之範本,也是男人嚮女人示愛的指南。
本書為日本三大女流文學(源氏物語、枕草子、和泉式部日記)之首,亦有「日本的紅樓夢」之稱。齣現於11世紀初(相當我國北宋時期),長達百萬餘字,登場人物達數百,分54帖(相當於小說中的『章』或『迴』),日人自詡為世界非常早的長篇寫實「小說」。敘述一位夢幻般的俊美人物「源氏」的一生,錶現齣平安時代宮廷生活的百態、社會情形、政治評論、價值觀念,以及當時流行的玩物、衣裝、飲食、遊藝等,為平安盛世的貴族生活留下翔實而豐富的剪影。
內容簡介
「源氏物語」是怎樣一部作品呢?對於我國讀者來說,也許比較陌生,所以先從創作時間之比較來說明。這部小說的寫作時間,雖然至今未有確切的說法,但大緻可視為平安時代中期的作品。在日本文學史上,所謂「平安時代」,一般是指桓武天皇遷都於平安京的延曆十三年(七九四)起,至源賴朝任命為大將軍的建久三年(一一九二)止,這四百年間而言。換言之,它的產生時代大概是在十一世紀初。若與西方文學的重要作傢比較,大約早於但丁三百年,早於莎士比亞六百年,早於哥德八百年;與我國相比,則約當北宋初。那時候我國雖然已經有瞭一些六朝鬼神誌怪的故事、唐文士之傳奇,乃至宋民間之話本。不過,些小說都是屬於短篇形式的作品,而「源氏物語」則全書五十四帖(「帖」,相當於我國舊小說之「章」或「迴」),文字在百萬言以上,因此日本人自稱為世界非常古老的長篇寫實小說。
「源氏物語」全書五十四帖,是一部長篇巨作。其結構龐大,組織嚴密,敘述故事及於三代,登場人物多達數百。這樣壯觀的作品,果真是齣自一位宮中女官的手筆嗎?歷來也有許多學者對此錶示懷疑。有人說:書中部分由子皇後之父藤原道長加筆;也有人說:此書本為作都之父藤原為時所作,而紫式部助成;更有人說:後麵「宇治十帖」(第四十五帖「橋姬」以下十帖,主人公改由光源氏妻之私生子薰擔任,而故事背景亦由京都移至其東南方宇治,故稱)係由其女大貳三位所續。不過,這些說法多齣於臆測而缺代有力的證據,故隻能聊備一說,供參考而已。紫式部仍應當是此書的主筆者。像我國許多古典作品,「源氏物語」在韆年代代相傳之間,自然的損蠹,無意間的改變,甚或後人有意的增刪恐怕也在所難免,所以也很可能不盡同於原來麵貌。
作者簡介
關於紫式部的生卒與生平故事,日本學界至今未有定論。一般的說法:紫式部為齣身平安時代的書香門處纔媛。她的曾祖父藤原兼輔是知名的「三十六歌仙」之一,祖父雅正、伯父為,亦皆以和知名於時。她的父親藤原為時兼長漢學與和歌。母係族人之中,也多和歌作傢。紫式部繼承瞭如此優越的血統,可謂先天稟具瞭文學的纔華。
我一直對外文經典文學作品情有獨鍾,而這本特定譯本的版本,無疑給我帶來瞭一次極其舒適的閱讀體驗。裝幀設計就很顯檔次,拿在手裏很有分量感,紙張的質地和印刷的清晰度都達到瞭很高水準,這對於閱讀體驗來說至關重要。更值得稱贊的是譯者的功力,對於原文那種古典、優雅的語境拿捏得極其到位,沒有那種生硬的“翻譯腔”,讀起來非常流暢自然,仿佛這就是一部本土創作的傑作。書中對於當時社會背景、風俗習慣的考據也相當紮實,每每讀到一些陌生的詞匯或場景時,總能在注釋或上下文的語境中找到綫索,極大地豐富瞭對那個時代的認知。這本書不隻是一個故事,它更像是一部濃縮的日本文化史和審美指南,值得反復品味和研讀,每次重讀都會有新的感悟。
評分這是一次非常值得的收藏。從整體的裝幀設計到內文的排版布局,都能感受到齣版方對這部經典的尊重與用心。書脊的設計很有古韻,擺在書架上就自成一道風景。閱讀體驗上,字體大小適中,行距閤理,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這對於一本長篇巨著來說極其重要。更重要的是,它成功地將古典美學以一種現代人可以接受的方式呈現齣來。我尤其欣賞譯者在處理那些復雜的傢族關係和冗長的詩歌部分時所展現齣的清晰度和準確性,使得我們這些不熟悉日本古典文化的讀者也能輕鬆跟上故事的脈絡,領會到其精髓。可以說,這套書完美地平衡瞭學術價值與大眾可讀性,強烈推薦給所有對文學、曆史和古典美學有追求的讀者。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我還擔心這麼一部年代久遠的古典名著會顯得晦澀難懂,但實際閱讀下來,完全打消瞭我的顧慮。它的魅力在於那種不加修飾的真實感,即使描寫的都是貴族生活,但其中蘊含的人性掙紮、對美好事物的嚮往與幻滅,卻是跨越時空的永恒主題。我特彆喜歡其中對於女性角色群像的刻畫,每一個女子都有自己獨特的風采和悲劇,她們在那個男權社會下的掙紮和智慧,讓人看到瞭不同層次的堅韌。情節的推進雖然緩慢,但每一個細節都為最終的情感爆發積蓄著力量,讀到關鍵轉摺點時,那種情感的衝擊力是巨大的。它不是那種快餐式的消遣讀物,而是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纔能領略其精髓的藝術品,非常適閤在安靜的午後,泡上一壺茶,沉浸其中。
評分這套書真是讓人愛不釋手,從翻開第一頁開始,就被那種古老而又細膩的文字深深吸引住瞭。作者的筆觸實在是太細膩瞭,對於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簡直入木三分。讀著那些宮廷裏的愛恨情仇,仿佛自己也穿越迴瞭那個遙遠的時代,親眼目睹著那些華麗的服飾、繁復的禮儀,以及隱藏在光鮮外錶下的寂寞與無奈。尤其是主角的命運,充滿瞭宿命般的悲劇色彩,讓人不禁為之嘆息。文字的韻律感極強,讀起來就像在聽一麯悠揚的古樂,每一個轉摺都恰到好處,讓人沉醉其中,完全忘記瞭時間的流逝。那些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也充滿瞭禪意的東方美學,讓人在閱讀的同時,仿佛也完成瞭一次心靈的洗滌。雖然篇幅浩大,但節奏把控得非常好,絲毫不會讓人感到拖遝,反而對後續的情節充滿瞭期待。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之宏大和細膩並存,令人嘆為觀止。紫式部是如何做到在記錄浩瀚皇室生活的過程中,還能精準捕捉到每個角色轉瞬即逝的情緒波動的?這簡直是文學史上的一個奇跡。我常常在想,現代人寫小說,多少需要依靠一些技巧和套路,但在這部作品中,一切都顯得那麼渾然天成,仿佛是曆史的必然。它提供瞭一個觀察古代日本貴族階層精神世界的獨特窗口,那些精緻到令人咋舌的審美情趣,對季節流轉的敏感捕捉,以及那種近乎病態的對“物哀”的追求,都深深地烙在瞭讀者的腦海裏。對於研究日本文化乃至世界文學的人來說,這套書的價值是無可替代的,它是一座取之不盡的寶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