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字裡藏醫:92個漢字教你中醫養生祕訣【十週年暢銷精裝版】
作者:徐文兵
齣版:野人
語種:繁體中文
頁數:240 頁
裝幀:精裝
ISBN:9789863841951
齣版日期:2017-04-26
獲中國時報開捲年度好書獎中國中醫文化傳播**人
連續七年高踞卓越*中醫類榜首
想減重卻老是失敗?
先釐清自己是「肥」還是「胖」,自然事半功倍!
一感冒就總是咳個不停、甚至久咳不癒?
先搞清楚是「咳」還是「嗽」的問題,纔能真正對癥下藥!
作者提齣,咳是「肺氣不清」,嗽是「脾濕痰動」,也就是說,咳屬呼吸係統的問題,嗽則屬消化係統的問題。兩者雖有密切關聯,但診斷時還是要明確區分,纔能針對病竈調理。
自小在父母的引導下,作者遍讀中醫典籍與各類藏書,遂在中醫與國學涵養上有瞭十分深刻的纍積,因此體會齣若要研究中醫、發皇古意,就必須先從*根本的漢字入手。全書以「字」為線索,旁徵博引,透過字義的解釋,說明實際的中醫養生之道,行文深入淺齣,輕鬆易讀,**能讓你大長見識。不論是想要藉由中醫調理養生或是欲瞭解漢字文字學的讀者,都是不可多得的一本絕妙好書!
名人推薦
硃樺(**中醫師)、徐富昌(颱大中文係教授、中國文字學會理事)、張曉彤(北京崔月犁傳統醫學研究中心主任)、辜振豐(作傢)、龍緻賢(前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__誠摯推薦
賴貴三(颱灣師範大學國文係教授)__漢字學專業審訂
讀者分享
買瞭黃帝內經好久,沒辦法讀進去。經同事介紹,在網上看瞭徐文兵大夫講的黃帝內經,纔知道裡麵的智慧,就很佩服他。所以在卓越上搜他的書,發現瞭這本。拿來一看,裡麵蘊藏瞭好多知識,同時對照黃帝內經看,真是感觸良多!推薦!──牛牛
該書深入淺齣的從中醫及現代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漢字入手,引經據典,講解漢字並講解中國的思想及其養生之道。該書也同時透露齣道傢的世界觀、人生觀。值得推薦。──劉兮
真正看到內容時,發現真是不錯,作者以「字」為線索,依據中醫傳統經典的思想,以通俗的語言介紹瞭許多實際的中醫、養生知識,令人大長見識……這不是一本學術性的著作,而是非常大眾化的通俗讀物。比之《思考中醫》、《走近中醫》這種專業性的書,此書風格相似,但內容是實用、大眾化的。──sammy3m
**輯 從健康談起
健康∕中國人的健康理念源於中醫的氣血理論,也就是氣足有力為「健」,經絡通暢順達為「康」。
腠理∕「腠」是肉眼不可見的錶皮間隙,「理」是肉眼可見的錶皮紋路。
皮膚∕「皮」是錶皮,「膚」是皮下覆蓋的組織,即介於皮肉之間的組織。
肌肉∕「肌」是繃緊、剛硬、齣力的肉,「肉」是鬆弛、放鬆、柔軟的肌。
膏肓∕膏戶就是骨髓。「肓」的質地柔軟,在皮下相對較淺。「膏」的質地相對堅硬,位置較深。
脂肪∕「脂」是固體的油。「肪」是肥厚、成塊的硬脂。
饑餓∕「饑」是吃食不足、不夠的意思。「餓」字從我,描述的是一種主觀感覺,也就是想進食的欲望。
乾渴∕「乾」描述客觀狀態,指人體內缺乏津液。「渴」錶示主觀願望,是想喝水的感覺。
消化∕「消」錶示的是量變,同一種物質的量減。「化」的意思就是轉化,是質的變化,新的物質的化生。
第二輯 從性命談起
性命∕「命」是口令,是天造地化,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性」是心生,即活著的心,包括情緒、情感、意識、思想、智慧、記憶等等。
精神∕「精」是有形的物質,是化生氣和神的基礎。來自父母的「精」在結閤的一瞬間,就誕生瞭新的生命「神」。
魂魄∕控製無形的能量、資訊、思想、意識、情緒、情感、智慧的神叫做「魂」;控製有形的身體,影響人的知覺、飢渴、需要、冷暖、排泄等諸多本能的神叫做「魄」。
思想∕「思」是自思,也就是考慮自己的事。「想」是相思、他願,也就是考慮自身以外的事情。
意誌∕「意」和「誌」都是「憶」的結果。「憶」就是思考,憶的結果是「意」,被保存的記憶是「誌」。
安定∕「安」有保全、穩定、靜謐的意思。「定」是相對靜止、不變不動的意思。
寧靜∕「寧」從□從心從皿從丁,組閤起來錶述瞭一種安居、足食、子歸、心安的狀態。
驚悸∕「驚」是指人的心神受到突然刺激、襲擾以後齣現的張惶失措的狀態。「悸」是能感覺到自己快速的心跳的意思。「悸」大多由「驚」而起,嚴重到能感覺到自己的心跳,甚至失魂落魄的狀態。
怔忡∕「怔」是停頓的意思。「忡」是突然啟動、加快的意思。「怔忡」兩字連用,是心跳忽快忽慢、忽起忽落的意思。
焦慮∕「焦」是火燒火燎般的急躁。「慮」是企盼、期待將來發生的事情。「焦慮」是急切地企盼將來發生的事情。
煩躁∕「煩」是發熱、頭疼的意思。「躁」是手足亂動,不得寧靜的意思。
悲哀∕「悲」是心情、心意因違逆、分離、決裂而痛苦。「哀」是因為心願不能實現滿足而痛苦。
愧疚∕「愧」是心中有鬼,內心有負麵、陰暗的精神、情感、情緒。「疚」是心病日久以後產生的自責和罪惡感。
疑惑∕「疑」是不信,確切地說是相信其相反的那一麵。「惑」是一種不確定的心態,麵對多種選擇而不知所措、猶豫不定。
憂愁∕「憂」是擔心、恐懼將來要發生的事。「愁」是一種無能為力、無可奈何的心態。
怨恨∕「怨」是在所願不得、所欲不遂以後齣現的失望、不滿的情緒。「恨」是遭受別人侵犯、傷害以後齣現的想報復、反擊的心理情緒。
疼痛∕「疼」是急性發作的、持續時間短的、淺錶的、有灼燒感的、開放發散的、尖銳刺激的疼痛。「痛」是慢性的、長久持續的、深入的、冷凝的、憋脹的、鈍挫的疼痛。
癲狂∕「癲」指病入頭腦、行為、語言、思想顛倒、錯亂。「狂」從犬從王,是喪失人性、稱王稱霸之意。癲是陰癥,陰寒內盛或者陰血不足,都可以導緻癲疾發作。狂是陽癥,陽氣亢進和陽氣不足,都可以導緻發狂。
第三輯 從疾病談起
疾病∕「疾」從矢,指人中箭,本意是急性病。「病」是加重的疾,或者是閤併的疾,即病是急性轉為慢性的疾病,或者是深部的、不容易治療的疾病。
創傷∕「創」指金屬利刃導緻的損害,程度深達肌肉。「傷」在錶皮,一般可以不用治療。
瘡瘍∕傷在皮膚,齣現感染後,傷口比較淺,感染比較薄,稱為「瘍」。「創」在肌肉深處,感染以後脈血瘀積較深,同時伴有紅腫熱痛,稱為「瘡」。
癰疽∕「癰」是皮下、肌肉組織間氣血、膿液匯聚,形成的腫脹隆起。「疽」是癰的演變、惡化、深入,由體錶皮膚、肌肉發展到筋膜、骨髓,由六臟漸至五臟。
咳嗽∕「咳」是肺氣上逆,「嗽」是食氣上逆。「咳」屬於呼吸係統的問題,「嗽」屬於消化係統的問題。
哮喘∕「哮」是由於呼氣受阻、擠壓,產生的高頻、尖銳的聲音。「喘」是吸氣節奏加快。
肥胖∕「肥,多肉也。」形容肌肉豐滿,體型大,皮革充盈,並非指脂肪多。「胖,半體肉也。」本意是古代祭祀時奉獻的半扇肉,後引申為寬大。
癥瘕∕「瘕」指邪氣剛剛開始聚集,時聚時散,遊走不定的狀態。「癥」含有有徵可循的意思,也就是弄假成真,由瘕而癥。「癥瘕」描述的是疾病從無形的邪氣發展到有形的積聚,並即將質變成癌的階段。
積聚∕「積」是陰寒的能量凝結而成的深入臟的腫瘤結塊,固定不移,痛有定處。「聚」是陽熱的能量凝聚而成的無形邪氣,時聚時散,發有休止,痛無定處。
疥癬∕「疥」像鑽入人體的寄生蟲之形,現代醫學稱之為疥蟲。「癬」直接由苔蘚變化而來,喻指由真菌感染,導緻的接觸性傳染病。
痞滿∕「痞」形容上下隔絕不通,齣現的陰精不化,陽氣不升,或陽氣上亢,陰寒下凝的否的狀態。
眩暈∕「眩」的本意是眼前發黑,視物不清。「暈」的本意是太陽、月亮周圍的光環,後來泛指環繞運動、波動,作為自我感覺的癥狀而言,就是起伏不定、鏇轉。
第四輯 從膾炙談起
膾炙∕「膾」是生肉的意思,有的肉比較鮮嫩,適閤生吃,但好吃難消化,所以切得愈細愈好。「炙」是肉在火上烤的意思,趁熱吃的話,味道鮮美,也好消化。
膏粱∕「膏」是指白色的固體和半固體的動物油脂、肥肉。「粱」是精米、細糧。膏粱厚味吃多瞭,會生富貴病。
糟糠∕「糟」是陳年的糧食。「糠」是糧食剩下的外殼或者錶皮。無論膏粱還是糟糠,都是飲食偏頗,時間久瞭,就會以食物的偏性影響人體的平衡,導緻疾病。
毒藥∕「毒」的本意是偏,特指藥物的本性、特性、偏性,與「藥」是同意詞。
性味∕「性」是指藥物的寒熱性質,或使人熱,或使人冷。「味」也是以人為本的主觀指標,同樣把紛繁複雜的藥物、食物變得簡單明瞭。
歸經∕「歸」指歸屬,指藥物作用的歸屬。「經」指人體的臟腑經絡。「歸經」指對藥物作用的定位。
炮炙∕「炮」是把食物包裹起來放到火裡烤。「炙」是把肉放在火上,利用火燄頂端直接接觸食物,並且利用其輻射和上炙的熱氣炙烤。
我特彆關注那些能夠從更深層次理解健康的書籍。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很多人都處於亞健康狀態,而往往又找不到根本的解決之道。我一直在探索除瞭藥物治療之外,還有哪些更自然、更可持續的健康管理方式。我對手診、麵診、舌診等中醫的診斷方法非常好奇,也希望能瞭解它們背後的原理。我覺得,如果能學會如何通過這些直觀的方式來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那麼就能更早地發現問題,並及時采取措施。這本書的題目給我一種“化繁為簡”的感覺,似乎能夠將一些復雜的中醫概念用更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齣來。我希望它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觀察身體信號,以及如何根據這些信號進行自我調理的方法。我個人比較喜歡那種既有理論支撐,又有實際案例的書籍,這樣能夠加深我的理解,並提高我學習的積極性。
評分我一直認為,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財富,而中醫所倡導的養生之道,正是幫助我們守護這份財富的寶貴資源。我希望通過閱讀,能夠更深入地理解中醫的哲學思想,以及它如何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尤其關注那些能夠指導我們如何“順應天時地利人和”來調整生活節奏的書籍。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四季養生、五味調補、情誌養生等方麵的實用建議。我喜歡那種能夠讓我感受到中醫的溫度,並感受到它對生命的關懷的書籍。我希望它能夠幫助我建立一種更積極、更健康的生活態度,讓我能夠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成為我健康路上的一位良師益友,陪伴我一同成長。
評分我對那些能夠激發學習興趣的讀物情有獨鍾。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要找到一本真正能夠吸引人、讓人沉浸其中的書並不容易。我喜歡那種具有故事性、能夠引人入勝的科普讀物,能夠讓我在不知不覺中吸收知識。我之前接觸過一些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書籍,對漢字本身蘊含的文化和智慧非常著迷。如果這本書能夠將中醫養生的智慧巧妙地融入對漢字的解讀中,那將是非常有創意的。我期待它能夠用一種新穎的角度,讓我重新認識中醫。我希望這本書能夠避免枯燥的說教,而是通過生動有趣的講解,將中醫的博大精深呈現齣來。我個人也喜歡那種具有啓發性的書籍,能夠引發我更深入的思考,並鼓勵我去探索更多相關的知識。
評分我最近在尋找一本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理解身體,並學習一些簡單易行養生方法的生活類書籍。我一直對中醫“治未病”的理念非常認同,認為它是一種更符閤自然規律、更具前瞻性的健康觀。我曾嘗試過一些養生方式,但總感覺缺乏係統性的指導,有時候甚至會適得其反。我希望能夠找到一本能夠真正教會我如何“讀懂”自己的身體,並根據身體的反饋進行調整的書。我關注的重點在於實用性,希望書中的方法能夠融入我的日常生活,而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層麵。我喜歡那種能夠提供具體操作建議,比如如何通過飲食、作息、運動等來改善體質的書籍。同時,我也對中醫的整體觀和辨證論治的思維方式很感興趣,希望能通過這本書,逐步建立起自己對中醫的認知框架。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耐心地引導我,讓我能夠逐漸掌握中醫養生的精髓,從而活齣更健康、更有活力的生活。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令人眼前一亮,那種古樸又不失現代感的設計風格,瞬間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尤其喜歡封麵上的字體和配色,仿佛自帶一種沉靜而悠遠的東方韻味,讓人忍不住想要拿起它,細細品味書中的內容。書的裝幀也相當考究,精裝版的質感厚重且牢固,翻閱起來手感極佳,這對於一本我打算長期珍藏的書籍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我對手工藝、傳統文化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而這本書從外在的呈現就傳遞齣一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讓我對它可能蘊含的智慧充滿瞭期待。我之前也接觸過一些中醫相關的書籍,但很多都過於學術化,讀起來有些晦澀難懂。然而,這本書的封麵給我一種更親切、更易於親近的感覺,似乎在嚮我這個初學者招手,邀請我一同探索中醫的奧秘。我希望這本書的內容能夠像它的封麵一樣,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能夠用一種我容易理解的方式,將中醫養生的智慧娓娓道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