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工业技术 书籍

电动汽车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工业技术 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电动汽车
  • 汽车结构
  • 汽车原理
  • 汽车检测
  • 汽车维修
  • 工业技术
  • 新能源汽车
  • 汽车工程
  • 车辆工程
  • 汽车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蔚蓝书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89780
商品编码:23742623065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电动汽车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工业技术 书籍
作者:宁德发 主
定价:49.0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ISBN:9787122289780
印次: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电动汽车结构·原理·检测·维修》主要内容包括电动汽车基础知识,电动汽车的电源系统,电动汽车的电动机及控制器,电动汽车其他功能系统,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电动汽车的维护、保养及故障维修,纯电动汽车典型车型。本书内容实用,可作性强,配有大量的图片加以说明,易看、易懂,可作大中专院校汽车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作汽车新技术培训参考教材,同时还可供汽车维修企业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第1章? 电动汽车基础知识 1
1.1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1
1.1.1 新能源汽车的分类 1
1.1.2 纯电动汽车类型 2
1.2 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3
1.2.1 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组成 3
1.2.2 纯电动汽车的工作原理 5
1.3 纯电动汽车的分类 6
1.3.1 按驱动系统组成和布置形式分类 6
1.3.2 按车载电源数不同分类 7
1.3.3 按用途不同分类 7
1.4 纯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布置形式 7
1.4.1 集中驱动系统 8
1.4.2 轮毂驱动系统 9
1.5 纯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 10
1.5.1 电池及管理技术 10
1.5.2 整车控制技术 10
1.5.3 整车轻量化技术 11
第2章? 电动汽车的电源系统 12
2.1 电池概述 12
2.1.1 电池的基本组成 12
2.1.2 电池的基础知识 12
2.1.3 电池的种类 13
2.1.4 电池的性能指标 14
2.1.5 各类车用电池的性能比较 16
2.2 铅酸蓄电池 17
2.2.1 铅酸蓄电池的使用与维护 17
2.2.2 铅酸蓄电池的检测 25
2.2.3 铅酸蓄电池的故障诊断 25
2.2.4 铅酸蓄电池的修复 30
2.3 碱性电池 33
2.3.1 镍-镉电池 33
2.3.2 镍-氢电池 34
2.3.3 锂铁电池 37
2.3.4 钠硫电池 41
2.3.5 空气电池 42
2.4 电容器 43
2.4.1 概述 43
2.4.2 电容器的结构、工作原理、类型和电解质 47
2.4.3 电容器的管理系统 50
2.5 动力电池的管理系统 55
2.5.1 电池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55
2.5.2 电池的等效电路模型 55
2.5.3 充电装备 57
2.5.4 电池的充电与放电特性 60
2.5.5 电池的充电方式 62
2.5.6 电池的“不一致性” 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62
2.5.7 电池的荷电状态 64
2.5.8 电池的热管理系统 67
2.5.9 电池的能量管理数据处理、通信和显示 68
2.5.10 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性能的要求及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 69
2.6 电池性能的检测方法 70
2.6.1 电池充放电性能测试 70
2.6.2 电池容量测定 71
2.6.3 电池循环次数测试 72
2.6.4 电池内阻的测定 73
2.6.5 自放电及储存性能测试 73
2.6.6 性测试 74
2.6.7 电容器性能检测方法 75
第3章? 电动汽车的电动机及控制器 78
3.1 驱动电动机概述 78
3.1.1 电动机的类型 78
3.1.2 电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79
3.2 直流电动机 80
3.2.1 直流电动机的构造 81
3.2.2 直流电动机的运行原理 83
3.2.3 直流电动机的分类与机械特性 85
3.2.4 直流电动机的启动、调速和反转 88
3.2.5 采用直流电动机的实例 89
3.3 三相异步电动机 91
3.3.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 91
3.3.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93
3.3.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主要参数 94
3.3.4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 95
3.3.5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96
3.3.6 采用异步电动机的实例 97
3.4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 101
3.4.1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结构 101
3.4.2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转动原理 104
3.4.3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驱动过程 104
3.5 开关磁阻电动机 106
3.5.1 开关磁阻电动机的结构 106
3.5.2 开关磁阻电动机的电力电子功率变换器的主电路 108
3.5.3 开关磁阻电动机的转动原理 109
3.5.4 永磁式开关磁阻电动机 109
3.6 轮毂电动机 109
3.6.1 轮毂电动机的应用 110
3.6.2 轮毂电动机的结构形式 110
3.6.3 轮毂电动机的分类及特点 111
3.6.4 采用轮毂电动机驱动系统的特点 112
3.7 电动机调速控制系统 112
3.7.1 串励直流电动机调速控制系统 113
3.7.2 交流异步电动机调速控制系统 114
3.7.3 开关磁阻电动机调速控制系统 114
3.7.4 无

  编辑
——介绍了纯电动汽车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电动汽车基础知识,电源系统,电动机及控制器,其他功能系统,充电技术,电动汽车的维护、保养及故障维修;——分析了纯电动汽车的故障检修实例,结合纯电动汽车的车型进行讲解说明,内容丰富实用,可作性强;——书中配有大量图片,易看、易懂,方便初学者快速掌握纯电动汽车的维修技术;——本书可作汽车维修工人的学习读物,也可作各职业鉴定培训机构和职业技术院校的培训教材。
 




《新能源汽车技术解析与实践》 内容概要 本书深入剖析了当前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涵盖了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的整体结构、关键原理、故障诊断与维修策略。全书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宗旨,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的技术认知框架,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 第一篇:电动汽车(BEV)核心技术解析 第一章:电动汽车概述与发展趋势 1.1 电动汽车的定义与分类: 详细阐述纯电动汽车(BEV)的基本概念,区分不同类型的电动汽车,如增程式电动汽车(ER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等,明确本书主要聚焦纯电动汽车的技术。 1.2 全球与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概况: 分析当前全球及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规模、增长态势、主要驱动因素、政策支持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1.3 电动汽车的优势与挑战: 探讨电动汽车在环保、能源效率、使用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以及续航里程、充电基础设施、电池成本、安全性等面临的挑战。 第二章:电动汽车整车电气系统架构 2.1 高压系统架构: 详细介绍电动汽车高压系统的构成,包括电池包、电机控制器、车载充电器(OBC)、DC/DC变换器、高压连接器、高压线束以及绝缘监测系统。 2.2 低压系统架构: 阐述低压系统的功能,如12V电池、电源分配单元、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车身控制模块(BCM)、传感器与执行器等,以及它们与高压系统的交互。 2.3 充电系统架构: 分析交流慢充和直流快充两种主流充电方式的原理,介绍充电接口(国标/欧标/日标)、充电桩(EVSE)的工作模式、通信协议(如CCS、CHAdeMO、GB/T)及充电安全措施。 2.4 车辆控制域(VCU)与域控制器: 讲解VCU在整车能量管理、驱动控制、制动能量回收等核心功能中的作用,以及现代电动汽车域控制器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驱动系统技术详解 3.1 电动机类型与工作原理: 重点介绍永磁同步电机(PMSM)和交流异步电机(ASM)这两种主流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深入剖析其结构、电磁原理、功率输出特性、效率曲线,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3.2 电机控制器(MCU)/逆变器: 详细解析MCU的功能,包括DC/AC转换、电机驱动控制(如SPWM、FOC)、转矩控制、速度控制、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等。介绍IGBT、MOSFET等功率器件在MCU中的应用。 3.3 驱动桥与传动系统: 阐述电动汽车驱动桥的构成,包括减速器(齿轮减速比、润滑)、差速器(开放式、限滑式),以及传动轴、半轴等。分析其在传递扭矩和实现车轮驱动中的作用。 3.4 电动四驱系统: 探讨不同类型的电动四驱系统(如双电机、三电机),包括其结构、工作模式(如平行驱动、串并联驱动),以及在提升车辆性能、稳定性和燃油经济性方面的优势。 第四章:储能系统——动力电池详解 4.1 动力电池基础知识: 介绍电池的基本术语(如容量、电压、内阻、能量密度、功率密度),电池的充放电原理、电化学体系(如LiCoO2、LiFePO4、NCM、NCA)。 4.2 动力电池包结构: 详细解析动力电池包的组成,包括电芯、模块、模组、PACK壳体、热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BMS)、高压连接器、安全泄压阀等。 4.3 电池管理系统(BMS): 深入讲解BMS的核心功能: 状态监测: 电压、电流、温度、SOC(荷电状态)、SOH(健康状态)的估算与测量。 安全保护: 过充、过放、过温、过流、短路等异常状态的检测与防护。 均衡管理: 串联电芯之间的能量不均衡的补偿,延长电池寿命。 通信管理: 与VCU、MCU、OBC等进行数据交互。 热管理控制: 指挥风冷、液冷等热管理系统进行温度调节。 4.4 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详细介绍不同热管理策略: 风冷系统: 原理、结构(风道设计、风扇控制)、优缺点。 液冷系统: 原理、结构(冷却板、水泵、冷却器、冷却液)、工作流程、优缺点。 相变材料(PCM)与加热系统: 在极端低温环境下的应用。 4.5 动力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与特性: 分析电池在不同工况下的充放电行为,如涓流充电、恒流充电、恒压充电;制动能量回收对电池充放电的影响。 4.6 动力电池的安全与寿命: 探讨电池材料安全、热失控机理、碰撞安全设计,以及影响电池寿命的因素(如充放电倍率、温度、循环次数)和延长电池寿命的措施。 第五章:制动能量回收系统(KERS) 5.1 制动能量回收原理: 深入解析驱动电机在制动工况下作为发电机工作的原理,将车辆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回电池。 5.2 KERS的工作模式: 介绍不同模式下的能量回收强度与驾驶体验的平衡,如滑行回收、制动回收,以及与传统液压制动的协同工作。 5.3 KERS的控制策略: 讲解MCU和VCU如何协同控制电机在制动时的转矩和能量回收效率,以及ABS/ESP对KERS的影响。 5.4 KERS对续航里程的影响: 量化分析制动能量回收对提升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贡献。 第六章:电动汽车底盘与安全系统 6.1 转向系统: 介绍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电机、传感器、控制单元,以及其在提升转向精度、减轻驾驶疲劳方面的作用。 6.2 制动系统: 分析电动汽车液压制动与制动能量回收的集成控制,讲解电子驻车制动(EPB)系统。 6.3 悬架系统: 讨论电动汽车对悬架设计的特殊要求,如适应电池包重量分布、提升舒适性。 6.4 安全气囊与约束系统: 介绍电动汽车在被动安全方面的特点,包括车身结构设计、电池包的碰撞保护。 6.5 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与域控制器: 阐述雷达、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等在ADAS中的应用,以及域控制器在协调ADAS功能、整车决策中的作用。 第二篇:混合动力汽车(HEV/PHEV)技术分析 第七章:混合动力汽车工作原理与分类 7.1 混合动力汽车概述: 定义混合动力汽车,阐述其与纯电动汽车的区别。 7.2 混合动力系统架构: 详细介绍混合动力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发动机、电动机、发电机(部分系统)、电池组(PHEV)、动力分配单元。 7.3 混合动力系统分类: 串联式混合动力: 工作原理、特点、代表车型。 并联式混合动力: 工作原理、特点、代表车型。 混联式(系列并联)混合动力: 工作原理、特点、代表车型。 7.4 混合动力汽车的驾驶模式: 分析纯电模式、混合驱动模式、发动机直驱模式、能量回收模式等,以及不同模式下的能量流。 第八章:混合动力汽车关键部件解析 8.1 发动机在混合动力汽车中的应用: 探讨发动机在混合动力汽车中的优化设计,如阿特金森循环、米勒循环,以及其与电机的协同工作。 8.2 电动机/发电机在混合动力系统中的作用: 分析电动机作为驱动、发电(能量回收)以及辅助发动机的角色。 8.3 动力分配单元(Power Split Device): 详细介绍行星齿轮组等动力分配机构的工作原理,以及它如何实现发动机、电动机、驱动轮之间的动力耦合与分配。 8.4 混合动力汽车电池系统: 讲解混合动力汽车(特别是PHEV)电池包的特点,如容量、能量密度、功率密度要求,以及BMS在混合动力系统中的功能。 第三篇:燃料电池汽车(FCEV)技术展望 第九章:燃料电池汽车原理与结构 9.1 燃料电池基础: 介绍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电化学反应,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构成(电解质、电极、催化剂)。 9.2 燃料电池系统: 讲解氢气储存系统(储氢罐)、空气供给系统、冷却系统、燃料电池堆、DC/DC变换器、动力电池(辅助电池)以及电机驱动系统。 9.3 燃料电池汽车工作流程: 描绘氢气如何转化为电能驱动车辆的整个过程,以及能量流向。 第十章:燃料电池汽车的关键技术与发展 10.1 氢气储存技术: 分析不同储氢方式(高压气态、液态、固态),以及其优缺点和安全性。 10.2 燃料电池电堆技术: 探讨电堆的功率密度、效率、耐久性、成本等关键技术指标。 10.3 燃料电池汽车的优势与挑战: 讨论其零排放、长续航、快速加注的优势,以及氢气制备、储存、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等面临的挑战。 第四篇:新能源汽车故障检测与维修实务 第十一章:高压系统故障诊断 11.1 高压系统安全规程: 强调新能源汽车高压作业的安全注意事项、个人防护装备(PPE)的使用、绝缘检测的重要性。 11.2 常见高压系统故障现象: 如车辆无法启动、动力不足、充电异常、高压告警等。 11.3 故障诊断工具与方法: 车载诊断系统(OBD)与诊断仪: 如何读取故障码(DTC)、冻结帧数据,理解故障码含义。 万用表与绝缘电阻表: 测量高压线路的电压、电流、电阻,检测绝缘性能。 示波器: 分析电机控制器、BMS的信号波形。 专用诊断软件与工具: 如VCU、MCU、BMS的在线诊断与参数设置。 11.4 典型高压系统故障案例分析: 电池包故障: 单体电池过压/欠压、内阻过大、过温、BMS通信故障。 电机控制器故障: 驱动电路损坏、IGBT击穿、电流/电压传感器故障、通信故障。 车载充电器(OBC)故障: 充电时过温、充电电流不稳、通信中断。 DC/DC变换器故障: 输出电压异常、效率下降、过载保护。 高压线束与连接器故障: 绝缘破损、接触不良、虚接。 第十二章:驱动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 12.1 电机故障诊断: 电机异响/振动: 轴承损坏、绕组短路。 电机过热: 冷却系统故障、负载过大。 电机不工作/功率下降: MCU故障、传感器信号丢失、绕组断路。 12.2 MCU故障诊断: MCU不工作: 电源问题、控制信号丢失、内部电路损坏。 MCU输出异常: 功率器件损坏、控制逻辑错误。 12.3 传动系统故障诊断: 减速器异响/漏油: 齿轮磨损、轴承损坏、密封件老化。 驱动轴/半轴异响: 万向节损坏。 12.4 维修实践: 电机定子/转子检测、MCU功率模块更换、减速器油更换与齿轮检查。 第十三章:动力电池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 13.1 BMS故障诊断: BMS通信故障: 线路连接问题、BMS主控芯片损坏。 SOC/SOH估算不准: 传感器误差、算法问题。 均衡功能失效: 均衡电路损坏。 13.2 电池包故障诊断: 单体电池性能衰减: 容量下降、内阻增加。 电池包热管理故障: 冷却风扇不转、水泵不工作、冷却液不足。 高压连接器/继电器故障: 接触不良、粘连。 13.3 维修实践: 单体电池检测与更换: (强调风险与专业性) 电池包维修: 模块更换、连接器修复、热管理系统维护。 BMS软件更新与参数校准。 电池包绝缘检测与修复。 第十四章:辅助系统与整车控制故障诊断 14.1 充电系统故障诊断: 交流慢充故障: 充电枪、充电口、OBC故障。 直流快充故障: 充电桩通信故障、电池包接收异常。 14.2 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故障: 回收力度不足/消失: MCU、BMS参数设置问题,电机/控制器故障。 制动异常: 能量回收与液压制动协调问题。 14.3 EPS、ABS/ESP故障诊断: 结合传统汽车诊断经验,关注其在新能源汽车中的特殊集成。 14.4 整车控制系统(VCU)故障: 无法启动、动力响应迟缓、能量管理策略失效。 14.5 常见故障维修流程: 故障排除的基本步骤、部件替换原则、信息系统查询。 第五篇: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 第十五章:新能源汽车日常维护与保养 15.1 动力电池的日常保养: 避免过度充放电、极端温度下的使用、定期检查电池外观。 15.2 电机、MCU的检查: 关注异响、异味,定期清洁散热器。 15.3 充电系统的维护: 保持充电接口清洁,定期检查充电线缆。 15.4 冷却系统的检查: 定期检查冷却液液位和品质,排查泄漏。 15.5 其他系统检查: 制动系统、转向系统、悬架系统的例行检查。 第十六章: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与技术趋势 16.1 固态电池技术: 发展前景、技术挑战。 16.2 800V高压平台: 优势、应用与发展。 16.3 V2X(车联网)技术: 车辆与万物互联的未来。 16.4 自动驾驶技术与新能源汽车的结合。 16.5 车辆轻量化与新材料应用。 本书内容全面,结构清晰,语言严谨,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份深入、实用、具有指导意义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学习资料。无论是对汽车工程专业的学生、维修技术人员,还是对新能源汽车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都能从中受益。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务实,没有过多的花哨的修辞,直奔主题,用清晰、准确的专业术语来阐述复杂的概念。我尤其欣赏它在解释一些关键技术时,常常会配以精密的图表和示意图,这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了那些抽象的原理。比如,在讲解电机的工作原理时,那些关于磁场分布、电磁感应的图示,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大致领会其中的奥秘。此外,书中在介绍某些检测和维修步骤时,还会穿插一些“注意事项”或者“技巧提示”,这些小小的细节,往往能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或者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实际操作者来说,这些信息价值千金。我注意到,这本书在一些关键的术语解释上,都会给出比较详尽的定义,不会让你产生歧义。而且,它在讲解某一类组件或系统时,会先介绍其基本功能,然后深入到其工作原理,再到常见的故障及其检测维修方法,这种逻辑清晰的展开方式,让我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巩固和深化理解。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非常适合作为技术参考书来使用的书籍。

评分

坦白说,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电动汽车的“大脑”——也就是电控系统,了解得非常有限。这本书里对电控系统的剖析,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它详细阐述了电控单元(ECU)在整个车辆运行中的核心作用,从接收传感器信号,到发出指令控制电机输出扭矩,再到与BMS、ABS、ESP等系统协同工作,构成了一个极其复杂的智能网络。我特别喜欢它对各种控制算法的讲解,比如矢量控制、模糊控制等,这些听起来很高深的概念,在书里被用图示和相对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让我理解了为什么电动汽车的加速响应如此迅速,以及为什么它能做到如此精准的能量回收。另外,书中还涉及了车辆的充电控制策略,包括慢充和快充的区别,以及如何优化充电过程以保护电池。对于车辆的能量分配系统,比如动能回收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与制动系统配合,也做了详细的描述。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电动汽车之所以能够高效、平稳、安全地运行,离不开背后强大的电控系统支撑,这不仅仅是硬件的堆砌,更是软件和算法的智慧结晶。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非常人性化,从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到进阶的实际操作,层层递进,循序渐进。刚开始阅读时,我会先浏览一下目录,大致了解全书的脉络,然后从感兴趣的章节入手。例如,我一直对电动汽车的制动系统很感兴趣,尤其是它与动能回收系统的结合。这本书里,它清晰地解释了制动能量回收的基本原理,以及不同回收策略对续航里程和驾驶体验的影响。它还详细介绍了电子助力制动系统(EHB)的工作方式,以及它与传统液压制动系统的区别。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触及到了电动汽车的底盘结构,包括悬挂系统、转向系统等,以及这些系统在电动汽车上的特殊优化,比如重心较低带来的操控优势。这本书不仅仅关注动力总成,而是从一个整体性的角度来审视电动汽车的结构,这让我对整个车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它还提供了一些案例分析,通过实际的故障场景来讲解维修和诊断的方法,这比单纯的理论讲解更加生动和有说服力。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硬朗,给人一种扎实可靠的感觉,非常符合“工业技术”这个定位。我一直对电动汽车领域充满好奇,特别是它们与传统燃油车的内在区别,这本书无疑是我探寻这些奥秘的窗口。我一直以为电动汽车的结构就是把燃油发动机换成电机,然后电池组装进去那么简单,但翻开这本书,我才发现事情远比我想象的复杂和精妙。首先,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电池组的构成,从电芯的种类、能量密度,到电池管理系统(BMS)如何精细地调控充放电过程、平衡各电芯的电压,甚至还有热管理系统如何确保电池在最佳工作温度下运行,这些细节让我惊叹于工程师们的智慧。接着,它又详细介绍了电驱动系统的三大核心——电机、电控和变速器(虽然电动车可能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变速箱,但有减速器等),其中对不同类型电机的原理和优劣势的分析,让我对永磁同步电机、交流异步电机等有了更直观的了解,特别是它们在不同工况下的效率表现,这可是直接关系到续航里程的关键。总而言之,这本书在基础理论的讲解上,做得非常扎实,为我后续深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我不再对电动汽车的“心脏”感到神秘莫测。

评分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非常注重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在“检测”这个章节,作者列举了各种常见的电动汽车故障,并且详细讲解了如何利用诊断工具,比如OBD接口,来读取故障码,分析数据流,从而 pinpoint 问题的根源。这部分内容对我这样一个喜欢自己动手解决小问题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书里详细介绍了万用表、示波器等常用检测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针对不同的电气元件进行电压、电阻、电流的测量。例如,当遇到动力电池充电异常时,它会一步步引导你检查充电接口、充电桩、BMS、甚至电池模组内部的连接,给出判断故障的大致方向。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提到了很多针对高压系统的安全注意事项,这是进行电动汽车维修前必须了解的知识,避免不必要的危险。这本书在维修方法上也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技巧,比如如何拆卸和更换高压电池模组、如何进行电机和电控系统的故障排查,这些都是非常具体的操作指导,对于真正动手维修的技师或者爱好者来说,价值不菲。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