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7个章节,其中靠前章和第2章通过工作室实践,对服装构成的理论和发展沿革进行了梳理;第3章则为基于人体动力学的服装结构设计奠定了理论框架;第4和第5章则对服装动力学构成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探讨,列举了一些裁剪实验案例;第6章对服装动力学构成在各个领域的延伸和应用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同时留给读者大量的思考空间;第7章对全书进行了总结。正如书中所提到的理念:当制作版型已经不足以判断一个制板师的熟练程度时,那么洞察人体的能力以及对于动态人体和面料之间关系的理解就变得很有必要了。相信本书对于需要寻求进一步突破的制板师和设计师能够有所裨益;对于初学者而言可以系统地认识服装结构,并开阔眼界。 (瑞典)理查德·林韦斯特(Rickard Lindqvist) 著;邵家瑜 译 理查德·林韦斯特(Rickard Lindqvist)是一名时尚设计师和研究者。他的研究集中在服装样板裁剪新理论、前沿制板体系和创新裁剪方法,并将其拓展到实际设计项目和创新研究领域中。理查德很初接受的是男装裁剪和缝纫方面的教育,他在瑞典纺织学院求学并获得了服装设计专业的博士学位,此外还在2007-2011年间成立并运作自己的时尚品牌“Rickard Lindqvist”。他曾服务于品牌维维安·韦斯特伍德(Vivienne Westwood)及Nudie Jeans,为其提供样板设计咨询和建议。作为一个对服装历史充满好奇的爱好者,我一直对那些跨越时空的华丽服饰感到着迷。《欧洲服装结构设计》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对服装“幕后故事”的探索欲。它没有过多地描述服装的外观美感,而是深入到了服装制作的“骨子”里。我惊叹于书中对古代欧洲服装结构逻辑的严谨分析,比如文艺复兴时期那些宽大的袖子是如何通过特殊的肩部拼接和衬里来支撑的,又比如巴洛克时期紧身胸衣的内部结构是如何塑造出女性身体的S形曲线的。书中的插图非常精细,有些甚至是历史文献中的原始图纸,这让我感觉自己仿佛在与过去的裁缝大师们对话。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通过这本书,我能更直观地理解为什么那些古老的服装能够呈现出如此非凡的立体感和层次感。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服装结构的“教科书”,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服装考古”。
评分我是一名服装院校的学生,平时接触的教材也比较多,但《欧洲服装结构设计》这本书,却给我一种截然不同的体验。它不像是那些枯燥的理论书籍,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配合大量的实例,一点点地引导你进入服装结构设计的奇妙世界。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过程中,将不同时期的服装结构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这样我能清楚地看到同一类结构在不同年代所发生的细微变化,以及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书中对一些关键结构的处理技巧,例如领口、袖子的各种变化,以及如何通过不同的分割和拼接来实现不同的廓形,都讲解得非常到位。而且,书中的例子都是欧洲服装史上的经典款式,看着那些熟悉的设计在书中被“解构”,再被“重塑”,让我对服装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层次。这本书让我觉得,服装结构设计并非是死板的公式,而是一门充满智慧和艺术的学问。
评分作为一名对欧洲服饰文化有着深度研究的学者,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件服装的“灵魂”,必须从它的结构入手。《欧洲服装结构设计》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视角。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设计样式,而是将服装的结构置于历史、社会和技术发展的宏观背景下进行考察。我尤其欣赏书中对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服装结构如何受到新思潮影响而发生的转变的分析,例如帝国风格的直筒连衣裙是如何摆脱了繁复的束缚,以及这种转变对女性身体姿态和服装轮廓产生的革命性影响。书中对不同时期服装内部衬料、骨架支撑以及裁剪方法的细致解读,都为我理解欧洲服装的工艺传承和审美演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本书的研究深度和广度,都远远超出了我对一本“结构设计”类书籍的预期,它更像是一部关于欧洲服装“骨骼”演变的百科全书。
评分这本《欧洲服装结构设计》简直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我一直对欧洲复古风情的服装有着莫名的情怀,但苦于自己对服装结构方面的知识过于浅薄,总是无法将脑海中那些飘逸、精致的廓形在纸上呈现出来。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盏指路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它的内容详实,从最基础的裁剪原理讲起,一步步深入到各种经典欧洲服装款式的结构解析。我尤其喜欢它对维多利亚时期和洛可可时期服装的讲解,那些繁复的褶皱、精巧的廓形,在书中都得到了非常细致的剖析,配以清晰的图解和测量数据,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豁然开朗。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的裁缝铺,耳边萦绕着细密的针线声,眼前是陈列着一件件华美服饰的衣架。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将书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服装制作中,去重现那些令人神往的欧洲风情。
评分我是一名资深的服装设计师,主要专注于现代女装的研发。虽然在行业内摸爬滚打了许多年,但总感觉在对服装版型和结构的理解上,还有一些“瓶颈”。《欧洲服装结构设计》这本书,意外地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它没有落入俗套地只讲当下的流行趋势,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历史的纵深。书中对中世纪到19世纪欧洲服装结构演变的梳理,让我看到了服装是如何随着社会文化、审美观念的变化而不断革新的。特别是一些细节的处理,比如肩部、袖窿、腰部的分割线是如何影响整体廓形的,以及不同时期独特的内衬和支撑结构如何塑造出独特的服装形态,都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的视角很宏观,又很微观,它不仅仅是教授一种技术,更是在讲述一种“语言”——服装结构的语言。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服装的“骨架”有了更深的理解,这对于我在设计中创造出更具结构感和表现力的作品,无疑是巨大的推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