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制造与应用技术+多孔炭材料+活性炭吸附技术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活性炭制备技术书籍

活性炭制造与应用技术+多孔炭材料+活性炭吸附技术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活性炭制备技术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活性炭
  • 多孔炭
  • 吸附技术
  • 环境工程
  • 制备技术
  • 炭材料
  • 水处理
  • 空气净化
  • 工业应用
  • 材料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一键团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
ISBN:9787122306029
商品编码:24807987914

具体描述

 

活性炭制造与应用技术

 

定价 98元

 

ISBN;9787122306029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1

 

蒋剑春  主编

 

本书对活性炭的主要特征、用途、吸附理论进行了简单介绍,重点阐述了化学法制备技术与装备、活性炭的再生技术和设备、活性炭在气相中的应用以及在医药、防辐射、电子行业等领域的应用,同时对活性炭产业的标准化提出了展望。

 

本书适合从事活性炭相关研究、生产、管理的人员使用,同时可供化工、材料、生物等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章 概论

 

 节 活性炭的主要特征和用途/ 1

 

一、物理结构与分类/ 1

 

二、化学性质与功能/ 6

 

三、主要类别与用途/ 9

 

第二节 活性炭吸附基础理论/ 10

 

一、吸附的作用力/ 11

 

二、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11

 

三、吸附等温线及其解析方法/ 12

 

四、吸附热效应/ 13

 

参考文献/ 17

 

 

 

第二章 化学法制备技术与装备

 

节 磷酸法活性炭制备技术与装置/ 19

 

一、原辅材料准备/ 19

 

二、制备工艺和活化装置/ 20

 

三、活化机理/ 25

 

四、物料与能耗平衡/ 28

 

第二节 氢氧化钾法活性炭制备技术/ 29

 

一、原材料准备及制备工艺/ 29

 

二、活化机理/ 30

 

第三节 氯化锌法活性炭制备技术与装置/ 30

 

一、原材料准备/ 30

 

二、制备工艺/ 31

 

三、活化机理/ 37

 

四、影响化学药品活化过程的主要因素/ 39

 

第四节 其他化学活化法/ 41

 

一、物理-化学活化法/ 41

 

二、化学-化学活化法/ 41

 

三、微波-化学活化法/ 41

 

参考文献/ 42

 

 

 

第三章 物理法制备技术与装置

 

    节 物理法机理简介/ 45

 

一、原料炭化/ 45

 

二、气体活化法过程简述/ 45

 

三、水蒸气活化法/ 46

 

四、二氧化碳活化法/ 47

 

五、氧气活化法/ 48

 

六、混合气体活化法/ 48

 

七、超临界活化法/ 48

 

八、热解活化法/ 49

 

九、其他物理活化法/ 50

 

十、活化反应影响因素/ 51

 

第二节 物理法工艺过程及生产装置/ 55

 

一、物理法的基本工艺过程/ 55

 

二、物理法工艺过程及相应生产装置/ 55

 

三、物理法生产活性炭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66

 

参考文献/ 66

 

 

 

第四章 活性炭的再生技术和设备

 

    节 活性炭再生原理简述/ 70

 

第二节 活性炭热再生技术/ 72

 

一、活性炭开始再生时间的确定/ 73

 

二、活性炭再生条件/ 74

 

三、活性炭的再生系统/ 74

 

第三节 活性炭酸碱药剂再生/ 76

 

第四节 活性炭的其他化学再生技术/ 77

 

一、湿式氧化再生法/ 77

 

二、臭氧氧化再生法/ 79

 

三、电化学再生法/ 79

 

四、溶剂再生法/ 80

 

第五节 活性炭的其他再生方法/ 81

 

一、生物再生法/ 81

 

二、光催化再生法/ 82

 

三、超临界流体再生法/ 83

 

     四、微波辐射再生法/ 83

 

五、超声波再生法/ 84

 

第六节 工业性再生装置种类及其特点/ 85

 

第七节 活性炭再生的评价/ 91

 

第八节 再生的经济性/ 92

 

参考文献/ 94

 

 

 

第五章 活性炭在液相中的应用

 

    节 影响活性炭液相吸附的主要因素/ 97

 

一、活性炭添加量/ 98

 

二、时间/ 98

 

三、温度/ 99

 

四、酸碱度/ 99

 

五、作业方式/ 100

 

第二节 活性炭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 100

 

一、维生素/ 101

 

二、抗生素/ 102

 

三、去致热原/ 103

 

四、激素/ 104

 

五、活性炭直接用于医疗/ 105

 

第三节 活性炭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06

 

一、蔗糖/ 106

 

二、葡萄糖/ 107

 

三、乳酸/ 107

 

四、柠檬酸/ 108

 

五、味精/ 108

 

六、食用油脂/ 109

 

七、酒类/ 110

 

第四节 活性炭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111

 

一、上水的活性炭处理/ 111

 

二、下水的活性炭处理/ 114

 

三、活性炭水处理中的应用实例/ 122

 

参考文献/ 127

 

 

 

第六章 活性炭在气相中的应用

 

   节 工业气体分离精制过程中的应用/ 130

 

一、工业气体的精制分离方法/ 130

 

二、活性炭在工业气体分离精制中的应用/ 133

 

三、其他气体的来源与处理/ 138

 

四、展望/ 140

 

第二节 有毒有害气体的净化处理/ 140

 

一、概述/ 140

 

二、应用实例/ 142

 

第三节 挥发性有机溶剂的吸附回收利用技术/ 149

 

一、溶剂回收的概要/ 149

 

二、用活性炭吸附的溶剂回收/ 150

 

三、活性炭回收溶剂技术在我国的应用/ 160

 

第四节 室内用活性炭的功能和应用/ 161

 

一、室内污染源种类、危害及来源/ 161

 

二、常用室内空气处理方法/ 164

 

三、活性炭吸附原理/ 165

 

四、活性炭的特殊功能及室内应用/ 165

 

第五节 活性炭在储能技术中的应用/ 173

 

一、活性炭的储氢技术/ 175

 

二、活性炭与电化学/ 178

 

参考文献/ 181

 

 

 

第七章 活性炭作为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的应用

 

    节 概述/ 185

 

一、活性炭的催化作用/ 185

 

二、活性炭作为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的特性与改性/ 188

 

第二节 活性炭作为催化剂的应用/ 190

 

一、卤化及脱卤化反应/ 191

 

二、氧化及氧化脱氢反应/ 192

 

第三节 工业应用的活性炭催化剂/ 194

 

一、活性炭在排烟脱硫中的应用/ 194

 

二、活性炭在制浆白液氧化中的应用/ 200

 

     三、活性炭在分解臭氧中的应用/ 203

 

第四节 负载型活性炭的制备及应用/ 207

 

一、催化剂载体/ 207

 

二、活性炭作为催化剂载体的条件/ 208

 

三、活性炭作为催化剂载体的影响因素/ 210

 

四、负载型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212

 

五、负载型活性炭催化剂的应用技术/ 214

 

第五节 生物活性炭的制备与应用/ 220

 

一、生物活性炭的定义与特征/ 220

 

二、生物活性炭的制备/ 222

 

三、生物活性炭的应用/ 223

 

四、生物活性炭中微生物的机能与定量/ 228

 

五、生物活性炭的再生/ 229

 

六、今后的展望/ 230

 

参考文献/ 230

 

 

 

第八章 活性炭应用的新领域

 

    节 医用活性炭/ 238

 

一、治疗外伤/ 238

 

二、作口服药使用/ 239

 

三、活性炭在癌症治疗方面的应用/ 242

 

四、血液净化/ 245

 

五、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249

 

六、活性炭在医学应用的展望/ 250

 

第二节 防辐射用活性炭/ 250

 

一、概述/ 250

 

二、放射性碘的捕集/ 253

 

三、放射性稀有气体/ 259

 

四、活性炭类捕集材料及现存的问题/ 263

 

第三节 电子行业用活性炭/ 265

 

一、碳材料的电学性能/ 265

 

     二、活性炭在双电层电容器方面的应用/ 270

 

三、碳材料在电极材料方面的应用/ 273

 

第四节 纳米活性炭的制备和应用/ 273

 

一、纳米技术及纳米材料的特征/ 273

 

二、纳米碳材料/ 275

 

三、纳米活性碳纤维及其制备/ 278

 

四、纳米活性碳纤维的应用/ 282

 

第五节 新型活性碳材料/ 285

 

一、碳材料的多样性/ 285

 

二、新型碳材料/ 286

 

三、活性碳材料的多样性/ 287

 

参考文献/ 294

 

 

 

第九章 活性炭标准

 

    节 国内活性炭标准/ 298

 

一、产品标准/ 298

 

二、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 299

 

三、煤质活性炭试验方法/ 300

 

第二节 国外活性炭标准/ 301

 

一、ASTM 标准/ 301

 

二、JIS/JWWA 标准/ 302

 

三、ANSI/AWWA 标准/ 302

 

四、韩国标准/ 302

 

五、德国标准/ 302

 

六、法国标准/ 302

 

七、俄罗斯标准/ 302

 

第三节 其他行业有关活性炭标准/ 302

 

第四节 活性炭标准化工作展望/ 303

 

一、活性炭产业标准化建设/ 303

 

二、活性炭标准化发展趋势/ 304

 

商品名:多孔炭材料/新型炭材料丛书

出版社:化学工业

出版日期:2015-10-01 

版 次:***版

类 别:(略) 

商品标识:1949614 

定 价:160.00元

作 者:编者:郑经堂//黄振兴|总主编:宋怀河

ISBN:9787122244871

开 本:16开 开 

页 数:606

内部标识:3368764 

 

——————————————

编辑推荐

多孔炭材料不仅包括活性炭材料,还包括炭分子筛、大孔炭以及介孔炭。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对炭材料研究的深入,多孔炭材料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应用也越来越广。经过调研,图书市场上暂时还没有一本全面、系统的介绍多孔炭材料的著作,特聘请多孔炭材料领域的***专家(郑经堂、黄振兴、宋怀河)编著《多孔炭材料》,以满足广大读者的迫切需求。本书适用于对吸附材料有着广泛兴趣的读者,以及从事炭材料研究的科研工作者。

——————————————

目录

***章绪论参考文献第2章活性炭的微观结构及其表面改性方法2.1活性炭的微晶结构2.1.1螺层形晶体结构2.1.2芳族三元结构2.1.3中间结构2.1.4活性炭晶体结构带来的启迪2.2活性炭的孔隙结构2.2.1大孔2.2.2过渡孔2.2.3微孔2.2.4不同孔隙类型的孔隙结构参数的测定2.2.5不同类型的孔隙在吸附过程中的作用2.2.6活性炭实际孔隙结构的特征

2.2.7活性炭孔隙容积分布的一般特征

2.2.8孔隙结构与吸附滞后圈的关系2.3活性炭表面的化学结构及其性能2.3.1活性炭的表面化学本能2.3.2表面氧化物对炭吸附剂的吸附性质的影响2.3.3活性炭本身的催化作用2.3.4活性炭作为催化剂载体的应用2.3.5活性炭浸渍氯化汞制成的催化剂用于聚氯乙烯的合成2.3.6在活性炭上浸渍铜、铬、银制备成军用防毒催化剂

2.3.7在活性炭上负载催化剂

2.3.8在精细化工和制药行业应用参考文献第3章活性炭吸附理论3.1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3.2吸附相(表面相)的性质3.3物理吸附中吸附剂的非均匀性3.4吸附平衡3.5毛细凝聚、过渡孔结构和微孔容积充填3.6吸附等温线方程3.7气固相单组分在均匀表面上的吸附3.8杜比宁吸附理论及其发展3.8.1吸附力的本性3.8.2波兰尼吸附势理论3.8.3活性炭�舱羝�体系的特性曲线3.8.4杜比宁�怖�杜施凯维奇吸附等温线方程3.8.5关于在不同温度范围内摩尔体积的修正问题3.8.6吸附热力学方程式3.8.7关于微孔容积充填理论3.8.8活性炭微孔结构的非均相特征

3.8.9描述炭吸附剂不均匀微孔系统的特性曲线方程3.8.10普遍化的吸附特性曲线方程3.8.11二元蒸气混合物的吸附3.8.12活性炭微孔的形状与特征尺寸3.8.13活性炭微孔几何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8.14活性炭结构特性参数的校正3.8.15各国学者对微孔容积充填理论的研究、应用和发展3.8.16结束语参考文献第4章粒状活性炭制备工艺第5章介孔炭材料2035.1介孔炭材料的主要结构特性第6章炭分子筛第7章球形活性炭第8章碳基核壳结构纳米材料第9章三维有序大孔炭***0章活性炭纤维***1章活性炭纤维与高级氧化技术联合应用***2章炭基吸附材料的应用前景

活性炭吸附技术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作  者:郭坤敏 等 编著

 

定  价:98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2-01

 

页  数:261

 

装  帧:平装

 

ISBN:9787122254801

 

目录

●**章活性炭制备和基础性质

●**节活性炭制备

●一、原材料

●二、活性炭的形状与改形

●三、炭化

●四、活化

●五、活性炭制备的孔修饰和功能化

●第二节代表性的活性炭制品

●一、药用活性炭

●二、防毒活性炭和浸渍活性炭

●三、炭分子筛

●四、球形活性炭

●五、脱硫炭

●六、含炭泡沫塑料和泡沫炭

●七、含炭无纺织物

●八、新型半导体材料MOCVD净化浸渍炭

●九、中孔炭

●十、重磅活性炭

●十一、蜂窝状活性炭

●参考文献

●......

 

内容虚线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活性炭及其吸附技术有关的理论、工程问题以及在环境工程等领域的某些实际应用 。本书共9章,主要介绍:活性炭及新产品制备和基础性质; 活性炭表面结构、化学性质和表面改性以及活性炭多孔结构测试技术; 吸附理论及进展; 气体吸附系统固定床模拟和设计;分子模拟(计算机模拟);活性炭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作专业课参考书,也可供化工、环保等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及研究人员参考。


活性炭:从原料到绿色应用的深度探索 本书旨在全面、深入地剖析活性炭这一神奇材料的奥秘,从其基础理论、制备工艺到广泛的应用领域,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解读。不同于市面上仅侧重于单一环节或应用的书籍,本书将视角放宽,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完整、立体的活性炭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活性炭的基础理论与特性 本部分将首先引出活性炭的核心概念。我们从活性炭的定义入手,阐述其作为一种高度多孔的碳质材料,因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发达的微孔结构而具备卓越的吸附性能。随后,深入探讨活性炭的微观结构,详细解析其内部的孔隙体系,包括微孔、介孔和大孔的分布、形态及其对吸附性能的影响。我们将结合晶体结构、化学键合等理论,解释碳原子排列方式与孔隙形成的内在联系。 接下来,我们将聚焦于活性炭的物理化学性质。这包括其比表面积(BET法测定原理与意义)、孔容、孔径分布等表征手段及其对吸附能力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还将详细介绍活性炭的化学组成,如其表面官能团(酚羟基、羧基、羰基、内酯基等)的存在形式、数量及其对吸附选择性、吸附速率的调控作用。此外,本书还会讨论活性炭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耐化学腐蚀性等关键性质,这些性质直接关系到活性炭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和寿命。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活性炭的吸附原理,我们将深入讲解吸附理论。这部分内容将涵盖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机理,解释范德华力、化学键合等在吸附过程中的作用。我们将介绍经典的吸附等温线模型,如Langmuir模型、Freundlich模型、BET模型等,并分析其适用条件和物理意义,帮助读者理解不同吸附剂-吸附质体系的行为规律。此外,还会探讨影响吸附动力学(吸附速率)的因素,如传质阻力、表面反应速率等,为优化吸附过程提供理论指导。 第二部分:活性炭的制备技术与工艺 本部分将详细阐述活性炭的制备工艺,这是实现活性炭高性能的关键环节。我们首先对活性炭的原料来源进行广泛介绍,涵盖各类有机质原料,如木材、煤、果壳、椰壳、竹子、生物质废弃物等,并分析不同原料对最终活性炭性能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讲解活性炭的主要制备方法。这包括两大类:物理活化法和化学活化法。 物理活化法:我们将详细介绍以水蒸气、二氧化碳等为活化剂的活化过程。深入剖析水蒸气活化和二氧化碳活化在不同温度、压力、时间条件下的反应机理,解释其如何形成发达的孔隙结构。我们将重点介绍滚筒炉、固定床炉等典型设备在物理活化过程中的应用和操作要点。 化学活化法:我们将系统介绍以化学试剂(如磷酸、氯化锌、碳酸钾等)为活化剂的活化过程。详细阐述不同化学活化剂的作用机理,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活性炭的孔径分布和表面化学性质。我们将介绍浸渍、干燥、炭化、活化等关键步骤,并分析温度、时间、药剂用量等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此外,本书还将探讨新型的活性炭制备技术。这包括但不限于: 一碳两用:即在制备活性炭的同时,还能获得其他有价值副产品的技术。 微波辅助活化:介绍微波加热在缩短活化时间、提高活化效率方面的优势。 超临界流体活化:探讨超临界流体作为绿色溶剂在活化过程中的应用潜力。 负载型活性炭:介绍如何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金属、金属氧化物、聚合物等负载到活性炭表面,从而赋予其催化、抗菌等复合功能。 改性活性炭:系统介绍针对特定吸附需求,通过化学处理、物理处理等手段对活性炭进行表面改性,以提高其对特定污染物的选择性吸附能力。例如,对活性炭进行氧化、氨化、金属离子浸渍等处理。 在制备工艺部分,我们还将强调后处理工艺,如粉碎、筛分、干燥、包装等,并讨论这些环节对活性炭最终产品形态和性能的影响。 第三部分:活性炭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本部分是本书的重点和亮点,将全面展示活性炭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将从水处理和气处理两大领域展开论述。 3.1 水处理中的应用 活性炭在饮用水净化、工业废水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饮用水净化:我们将详细阐述活性炭如何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如腐殖质、农药残留、消毒副产物等)、异味物质(如硫化物、酚类等)、色素,以及某些重金属离子。介绍活性炭滤料在给水厂中的应用形式(如重力式过滤器、压力式过滤器)和运行管理要点。 工业废水处理:针对不同行业的废水特性,我们将深入分析活性炭的应用。 制药废水:去除药物残留、有机溶剂、色度等。 印染废水:去除染料、助剂、COD等。 石油化工废水:去除酚类、烃类、油类等。 冶金废水:去除重金属离子、氰化物等。 电子工业废水:去除重金属、有机溶剂等。 食品工业废水:去除油污、COD、BOD等。 我们将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不同废水组分与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匹配性,并探讨吸附-生物法(如AC-MBR)等联合工艺的应用。 生活污水处理:介绍活性炭在深度处理中的作用,特别是作为三级处理的手段,进一步去除BOD、COD、氨氮、总磷等,提高出水水质,实现回用或达标排放。 饮用水/景观用水的脱色:深入分析活性炭对水中色度物质的吸附机理,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活性炭类型和用量以达到最佳的脱色效果。 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探讨活性炭对汞、铅、镉、铜、锌等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机理,包括物理吸附、离子交换、沉淀等。介绍如何通过改性或与其他吸附剂复合来提高对重金属的去除效率。 3.2 气处理中的应用 在空气污染治理领域,活性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废气净化: 有机废气(VOCs):详细阐述活性炭对苯、甲苯、二甲苯、醛酮类、酯类、卤代烃等挥发性有机物的吸附原理和应用。介绍吸附-脱附-催化氧化、吸附-冷凝回收等典型的VOCs治理工艺。 酸性气体:例如,HCl、SO2、H2S等。介绍活性炭在酸性气体吸附中的机理,以及如何通过改性(如碱性物质负载)来提高吸附效果。 恶臭气体:例如,氨气、硫化氢、胺类等。分析活性炭对这些恶臭物质的吸附特性,并介绍在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等场所的应用。 烟气净化:介绍活性炭在脱硝(SCR/SNCR)、脱硫、去除二噁英等方面的应用潜力。 室内空气净化:讨论家用或办公场所的活性炭空气净化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对甲醛、苯系物、TVOC等的吸附效果。 工业气体净化:如在化工生产、电子产品制造过程中,用于净化工艺气体,去除杂质,保护设备或保证产品质量。 第四部分:活性炭的再生与处理 活性炭作为一种吸附剂,在使用过程中会达到吸附饱和状态,此时需要进行再生或妥善处理。 活性炭的再生技术:我们将系统介绍常用的再生方法,包括: 热再生:通过加热使吸附质脱附。详细讨论蒸汽再生、惰性气体再生、空气再生等方式的原理、工艺参数和设备。 化学再生:使用化学试剂与吸附质发生反应,使其易于脱附。 生物再生:利用微生物降解吸附在活性炭上的有机物。 超临界流体再生:探讨超临界流体在温和条件下实现再生,并减少二次污染的优势。 我们将分析不同再生方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以及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 废弃活性炭的处理:当活性炭无法再生或再生效果不佳时,需要进行妥善处置。本书将讨论填埋、焚烧等传统处理方式的环保性问题,并重点介绍资源化利用的途径,例如将其用作燃料、建材添加剂,或者通过二次活化制备新的活性炭。 第五部分:活性炭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在本书的最后部分,我们将对活性炭技术的发展进行前瞻性分析。 高性能化与功能化:探讨如何通过精细的制备工艺和表面改性,开发具有更高吸附容量、更强选择性、更佳动态性能的活性炭。例如,针对特定污染物开发“分子筛”型活性炭。 绿色化与可持续性:强调活性炭制备过程的节能降耗,以及对环境友好型原料和工艺的开发。同时,关注活性炭的回收与循环利用,构建绿色产业链。 智能化与集成化:展望活性炭在智能吸附系统、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探讨如何将活性炭与其他技术(如膜分离、催化技术)集成,形成高效、智能的污染治理解决方案。 新兴应用领域:例如,在能源储存(超级电容器、电池负极材料)、生物医药(药物载体、抗菌材料)、催化剂载体等领域的潜力。 本书的编写力求语言清晰、逻辑严谨,结合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程案例,为读者提供一份权威、全面、实用的活性炭技术参考。无论是从事科研、工程设计、生产管理,还是希望深入了解活性炭的专业人士或学生,都能从中获得宝贵的启示和知识。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拿到这本《活性炭制造与应用技术+多孔炭材料+活性炭吸附技术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活性炭制备技术书籍》后,首先就被它的内容之广博所震撼。它不单单是介绍活性炭的制备,更像是一个贯穿整个活性炭生命周期的全面指南。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不同活性炭制备工艺的比较分析非常感兴趣。作者深入探讨了物理活化、化学活化以及他们结合的复合活化方法,并详细分析了各种方法对最终产品性能的影响,比如比表面积、孔径分布、表面化学性质等等。这对于我理解如何根据特定的应用需求来“定制”活性炭至关重要。书中的“多孔炭材料”部分,则将视角拓展到了更广泛的碳基吸附材料,包括一些新型的纳米多孔炭材料,这让我看到了活性炭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关于“活性炭吸附技术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的部分,则是我最看重的内容之一。它提供了大量关于活性炭在水处理、空气净化、土壤修复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并且对这些案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包括吸附效率、再生技术、经济性评估等,这些信息对于我进行项目设计和决策非常有参考价值。书中对吸附剂选择、工艺流程设计、以及吸附剂寿命预测等方面的指导,都极其实用。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专业性和前瞻性。我之前对活性炭的了解比较零散,这本书则系统地梳理了活性炭的整个知识体系。尤其是关于“多孔炭材料”的探讨,它不仅介绍了传统活性炭,还涉及到了石墨烯、碳纳米管等新型碳基材料,让我看到了吸附材料领域的巨大潜力。书中关于活性炭吸附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部分,非常详实。它不仅仅是列举应用,更深入地分析了不同污染物的特性以及活性炭如何与之作用,例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机制,对挥发性有机物的动态吸附过程等等。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活性炭吸附饱和后如何进行再生的技术分析,这对于实际应用中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至关重要。作者详细介绍了蒸汽再生、热再生、化学再生等多种再生方法,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此外,书中还对活性炭的质量控制和性能评估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对于确保吸附效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非常有帮助。对于我这种需要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全面掌握活性炭技术的人来说,这本书是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源,它让我看到了活性炭在解决当前和未来环境挑战中的巨大潜力。

评分

我刚接触活性炭这一领域,这本书简直是我入门的最佳选择。之前总觉得活性炭就是一种吸附剂,用在哪里都差不多。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详细介绍了活性炭的“前世今生”,从木材、煤等原始材料如何一步步变成具有强大吸附能力的活性炭,中间经历的炭化和活化过程,书中都有细致的讲解。我特别喜欢关于“多孔炭材料”那一章节,它让我明白,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内部错综复杂的孔隙结构,这些孔隙如同一个个微小的“吸附陷阱”,能够捕捉各种分子。书中的微观结构图和孔径分布曲线,让我直观地看到了不同活性炭在孔隙大小和分布上的差异,也理解了为什么它们对不同尺寸的分子吸附效果不同。此外,关于“活性炭吸附技术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的部分,更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书中列举了活性炭在饮用水净化、工业废气处理、甚至在土壤修复等方面的应用案例,让我看到了活性炭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强大潜力。特别是关于吸附过程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虽然有点理论性,但对于理解吸附过程的效率和极限非常有帮助。这本书为我打开了活性炭世界的大门,让我对这种材料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

我拿到这本《活性炭制造与应用技术+多孔炭材料+活性炭吸附技术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活性炭制备技术书籍》的时候,本来是抱着学习活性炭基础知识的心态,结果却被它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深度深深震撼了。书里关于活性炭在污水处理中的具体应用,让我大开眼界。它不仅介绍了常规的吸附饱和处理,还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改性活性炭来提高对特定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如酚类、染料、农药残留等)的吸附效率。书中的图解非常生动,展示了活性炭表面官能团与污染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某些活性炭对某些污染物特别有效。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到了活性炭在空气净化方面的应用,比如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硫化物、氨气等气体的吸附机理和工程化设计。它还提到了活性炭作为催化剂载体在一些高级氧化或还原反应中的作用,这让我看到了活性炭在环境修复领域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比如针对印染废水、化工废气等具体场景的活性炭选型和工艺设计,非常具有指导意义,让我对活性炭在实际工程中的部署有了更清晰的思路。这本书无疑是一本系统性强、应用性极佳的工具书,对于我这样在环境工程领域工作的技术人员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活性炭界的“百科全书”!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涵盖了从活性炭最基础的制造原理,到它在各种复杂环境问题中的应用,再到对多孔炭材料的深入探讨,几乎面面俱到。刚拿到这本书时,就被它厚实的内容和严谨的排版所吸引。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是关于不同制备方法对活性炭微孔结构影响的章节。作者用大量的图表和实验数据,清晰地展示了活化温度、时间、活化剂种类等因素如何精细调控炭材料的孔径分布和比表面积。这对于我这种需要根据特定吸附目标来选择或设计活性炭的人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书里还详细介绍了各种吸附机理,比如物理吸附、化学吸附,以及它们在不同污染物去除中的主导作用,这让我对活性炭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它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提供了大量实际的工程案例,例如在工业废水处理、废气净化、饮用水净化等方面的应用实例,这些案例的分析非常透彻,对于指导实际操作非常有价值。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吸附剂再生技术的部分,这对于降低运营成本、实现可持续性应用至关重要。总而言之,这本书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践指导,是一本非常值得反复研读的专业书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