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篇论文讲清楚一个问题 / 001
02 ROC曲线 / 004
03 从好的研究背景开始,讲一个完整的科学故事 / 007
04 Google搜索技巧 / 010
05 Meta分析概要 / 014
06 随机分组原则 / 017
07 简单随机分组 / 020
08 区组随机分组 / 025
09 为什么要开展临床研究伦理管理 / 028
10 盲法—临床试验中的重要概念 / 030
11 盲法里的那些小事 / 033
12 EpiData系列之一——临床研究中的数据管理和EpiData / 036
13 EpiData系列之二——EpiData的安装及设置中的小技巧 / 038
14 EpiData系列之三——EpiData中的变量类型及规则 / 046
15 EpiData系列之四——EpiData的数据录入及管理 / 050
16 EpiData系列之五——EpiData数据库的合并 / 054
17 EpiData系列之六——EpiData数据库的核查和数据导出 / 059
18 SPSS的数据正态性检验 / 064
19 在临床研究中记录并处理日期变量的技巧 / 068
20 统计表的制作要点 / 077
21 常用统计图简介 / 080
22 关于P值不得不说的事儿——P值之争 / 086
23 SPSS中图的制作 / 089
24 临床研究顶层设计 / 095
25 生存分析 / 096
26 生存分析之KM法 / 098
27 生存分析与研究设计 / 103
28 为什么要做统计推断——总体与样本 / 107
29 循证临床实践概述 / 109
30 倾向评分法概述 / 112
31 倾向评分的估计及应用 / 114
32 多目标多任务研究方案 / 117
33 Logistic回归分析 / 128
34 Meta分析各种概念 / 132
35 你研究的样本能代表研究总体吗? / 137
36 临床研究分类概述(一) / 139
37 临床研究分类概述(二)——观察性研究,暴露?结局?谁先谁后? / 141
38 临床研究分类概述(三)——实验性研究,研究中的时间线 / 145
39 霍桑效应 / 148
40 证实偏倚 / 151
41 Meta分析中的效应尺度指标 / 154
42 用诊断试验的思想,评价生存分析中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 / 157
43 临床研究的四个基本特征 / 161
44 诊断试验中的各类指标(一) / 168
45 诊断试验中的各类指标(二) / 173
46 两个率比较的样本量计算 / 176
47 病例报告研究方法及其循证实践的价值 / 179
48 诊断试验研究的框架体系 / 182
49 关于临床试验注册的几个问题 / 185
50 Logistic回归分析——补充 / 188
51 从临床问题到临床研究假设 / 192
52 伦理委员会是干什么的? / 197
53 常用系统综述报告规范 / 199
54 信封法——随机分配方案的隐藏 / 202
55 在SPSS下用“设定表”绘制常用的描述性表格 / 204
56 论文答辩的注意事项与答辩材料准备 / 213
57 应用Bland-Altman图探讨两个指标的一致性 / 217
58 学位答辩:离开大学前的后一堂大课 / 221
59 NoteExpress文献管理软件常用功能介绍 / 225
60 回归结果的另一种展示——列线图概述 / 236
61 Cox回归分析及其SPSS操作方法概述 / 239
62 医学中“正常”与“异常”的界定 / 245
63 关于线性回归那点事 / 248
64 多重回归中的共线性问题 / 255
65 数据共享你怎么看——解读PLOS ONE的要求? / 258
66 临床研究中如何选择研究对象 / 260
67 ROC曲线下面积相关的检验方法 / 263
68 P小于0.05就行了么?——谈谈小临床意义变化值 / 267
69 PubMed主题词(MeSH)检索 / 269
70 如何用效标法计算小临床意义变化值 / 273
71 箱图(Box plot)——来自“武器专家”的发明 / 275
72 单样本或配对设计均数的样本量计算及PASS软件实现 / 279
73 ITT和PP是什么? / 284
74 那些年,我们傻傻分不清楚的术语 / 286
75 不良事件VS不良反应 / 290
76 临床研究中常见的缩写 / 292
77 什么是Placebo和Nocebo? / 294
78 OR值的含义与解释 / 296
79 简单理解“统计描述”是干什么的 / 298
80 医院里的“死亡率”有,还是没有? / 301
拿到《临床研究方法与实用技巧1 赵一鸣》这本书,我的第一反应是它的厚重感,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更是内容上的。这本书的内容涵盖了临床研究的方方面面,从最初的研究设计到最终的数据分析,似乎无所不包。我尤其欣赏作者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在讲解某个研究方法时,会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理,并详细阐述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这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为什么选择某种方法,而不是仅仅记住方法本身。书中还对不同研究类型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分析,比如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等,并给出了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在何种情况下最适合使用。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让我能够根据自己的研究需求,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此外,作者还列举了许多经典的临床研究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解读,我能更直观地学习到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总而言之,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工具书。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叫《临床研究方法与实用技巧1 赵一鸣》,我最近入手了这本书,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初步感受。整体来说,它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它不像市面上一些枯燥乏味的教科书,而是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复杂的临床研究理论娓娓道来。从我个人的阅读体验来看,作者在内容的组织上花了很大的心思,逻辑清晰,脉络分明。读第一遍的时候,我就被里面大量的实例和案例分析所吸引,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临床研究场景中,能够切身感受到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和解决方法。书中的语言风格也相当亲切,避免了过多的专业术语堆砌,即使是初学者,也能毫不费力地理解其中的奥义。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小贴士”和“注意事项”,这些都是在实际操作中非常宝贵的经验总结,能够帮助我们规避很多不必要的弯路。我个人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点对于想要投身临床研究领域的朋友们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我对《临床研究方法与实用技巧1 赵一鸣》这本书抱有一定的怀疑态度,毕竟“临床研究方法”这个话题听起来就比较枯燥。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我的顾虑就被打消了。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他没有采用传统的学术论文式写法,而是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循循善诱地引导读者。书中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常常会用一些类比和比喻来解释复杂的概念,让我一下子就茅塞顿开。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研究者偏差”和“结果解读”的部分,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故事来展现这些潜在的陷阱,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这让我意识到,临床研究不仅仅是技术活,更是“走心”的活。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更是在提升一种思维模式。它教会我如何批判性地看待研究结果,如何避免主观臆断,如何真正地做到客观公正。对于我这样的临床医生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我们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的各种研究。
评分购买《临床研究方法与实用技巧1 赵一鸣》这本书,我原本是抱着学习一些基础知识的心态,但没想到它带给我的惊喜远超预期。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没有将所有内容一股脑儿地抛给读者,而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我最喜欢的一点是,书中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讲解“研究伦理”和“数据管理”这两个方面,这在很多同类书籍中是比较少见的。作者用很多真实的案例来强调遵守伦理规范的重要性,并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数据管理流程和建议。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一项严谨的临床研究,不仅仅是对科学的追求,更是对生命和尊严的尊重。而且,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又不失活泼,我感觉作者是一位既有深厚学术功底,又富有教学热情的人。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临床研究方法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我被书中传递的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所深深打动。这是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
评分《临床研究方法与实用技巧1 赵一鸣》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那里学艺。书中并没有直接给出“秘方”,而是更侧重于传授“内功心法”。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让你明白“为什么这么做”。书中的很多章节都以“场景”开头,模拟了研究者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情况,然后逐一分析如何应对。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样本量估算”的章节,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给出一个公式,而是详细解释了每个参数的意义,以及不同的研究设计对样本量需求的影响。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我对这个看似枯燥的统计学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工具箱”式的介绍,比如如何使用一些常用的统计软件,以及如何进行数据可视化。这些实用的技巧,大大降低了临床研究的门槛,让更多有志于此的人能够轻松上手。这本书就像一位良师益友,在指引我踏上临床研究之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