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2册 正面管教教师指南A-Z+正面管教教师工具卡 教室管理的52个工具老师和父母正确引导

全2册 正面管教教师指南A-Z+正面管教教师工具卡 教室管理的52个工具老师和父母正确引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正面管教
  • 教室管理
  • 教师指南
  • 教育心理学
  • 行为管理
  • 亲子沟通
  • 教学方法
  • 工具书
  • 教育
  • 育儿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卓越书香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立信会计出版社
ISBN:9787542944023
商品编码:24291385819
丛书名: 正面管教
外文名称:正面管教

具体描述

《正面管教教师工具卡》

编辑推荐

★教室管理的52个工具;

★家庭教育畅销书《正面管教》作者力作;

★尼尔森博士为教师量身定制的“工具百宝箱”。 

适读对象:教师与父母

内容简介

该套卡片是将《正面管教》在教室里的运用,以卡片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每张卡片上有对相应工具的简要介绍,以及具体的使用办法和相关示例,在卡片后还配有一幅形象而生动的插图。

该套卡片既适合教师单独集中时间学习,也适合与其他教师共同讨论。既可以放置于办公桌上,也可以随身携带,随时使用。它是尼尔森博士为教师量身定制的“工具百宝箱”。

作者简介

简·尼尔森(Jane Nelsen),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治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创始人。她是7个孩子的母亲,22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还是2个孩子的曾祖母。曾经担任过10年的有关儿童发展的小学、大学心理咨询教师。她是20多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被翻译成16种语言,在美国销量超过400万册,在美国之外的国家销量超过200万册),是众多著名育儿及养育杂志的顾问。分别于2013年5月和2017年4月展开“正面管教中国行”,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公开演讲受到了中国父母们的热烈欢迎。

凯莉·格夫洛埃尔(Kelly Gfroerer),佐治亚州立大学教育学博士,正面管教协会培训与研究主任,执业职业咨询师和教育顾问。凯莉在亚特兰大地区从事教师、学校辅导员及教育顾问工作20多年,并在1995-2001年担任《个体心理学杂志》主编,现在仍然是该杂志的特约编辑。在接触到正面管教之后,凯莉便致力于在全球推广正面管教体系。

阿伦·巴考尔(Aaron Bacall),教师,纽约市教育委员会首要课程作家,曾经在《The School Administrator》《纽约客》《华尔街日报》等报纸、杂志上发表了很多文章。现在他是全职漫画家。

比尔·肖尔(Bill Schorr),国际著名政治漫画家,其作品被刊登在全球数百份报纸和其他出版物中。正面管教畅销绘本《杰瑞的冷静太空》就是出自他的手笔。

目 录

正面管教资源

正面管教的五个标准

使用说明

只做不说

约定

愤怒选择轮

不要回击顶嘴

了解大脑

关心

班会

致谢

父母-老师-学生三方会

纠正之前先连接

贡献

控制你自己的行为

启发式问题(交谈型)

启发式问题(激励型)

决定你怎么做

鼓励与赞扬

鼓励的话语

看着对方的眼睛

信任学生

专注于解决方案

坚持到底

目的揭示法

问候

班级指导原则

幽默感

“我”式句

班级事务

和善而坚定

有限制的选择

倾听

逻辑后果

做一个错误目的侦探

寻求过度关注

寻求权力

报复

自暴自弃

矫正错误

错误

只说一个词

解决问题的4个步骤

教给学生积极的暂停

运用积极的暂停

奖励(要避免)

角色扮演

处境相同

照顾好你自己

特别时光

花时间训练

语气

做出乎意料的事情

认可感受

选择轮

《正面管教教师指南A-Z》    

编辑推荐

★教室里行为问题的1001个解决方案;

★家庭教育畅销书《正面管教》作者力作;

★以实例讲解造就理想班级氛围的“黄金准则”。 

适读对象:老师与父母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两个部分:
di yi 部分,介绍的是正面管教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包括鼓励、错误目的、奖励和惩罚、和善而坚定、社会责任感、分派班级事务、积极的暂停、特别时光、班会,等等。
第二部分,是教室里常见的各种行为问题及其处理方法,按照A-Z的汉语拼音顺序排列,以方便查找。你可以迅速找到自己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立即解决自己的难题;也可以通读本书,为将来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预防做好准备。
每个行为问题及其解决,基本都包括5个部分:
讨论。就一个具体行为问题出现的情形及原因进行讨论。
建议。依据正面管教的理论和原则,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提前计划,预防未来的问题。着眼于如何预防问题的发生。
用班会解决问题。老师和学生们用班会解决相应问题的真实故事。
作者简介

·尼尔森(Jane Nelsen),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治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创始人。她是7个孩子的母亲,22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还是2个孩子的曾祖母。曾经担任过10年的有关儿童发展的小学、大学心理咨询教师。她是20多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被翻译成16种语言,在美国销量超过400万册,在美国之外的国家销量超过200万册),是众多著名育儿及养育杂志的顾问。分别于2013年5月和2017年4月展开“正面管教中国行”,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公开演讲受到了中国父母们的热烈欢迎。

琳达·埃斯科巴(Linda Escobar),加利福尼州亚圣罗莎市一所小学的顾问。她是加利福尼亚婚姻家庭心理治疗师协会会员, 北美阿德勒学派心理学学会会员。

凯特·奥托兰(Kate Ortolano),从1984年开始,在加利福尼亚州佩特卢马市家庭教育中心从事父母教育工作。并且在正面管教工作坊中为老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培训。

罗丝琳··达菲(Roslyn Ann Duffy),学习之树蒙台梭利幼儿园发起人和共同的管理者,并为国际著名专栏“从父母的视角看问题”撰写文章。她是4个孩子的母亲,3个孩子的奶奶,在华盛顿西雅图从事咨询工作。

黛博拉·欧文-索科奇(Deborh Owen-Sohocki),理学硕士,注册正面管教高级导师,有45年教育工作经验,教过不同年级和不同群体的学生。目前,她在美国以及其他国家担任着学区、家庭以及社区的培训师和咨询师。

目 录

译者的话 

引言 

 

第一部分  正面管教的基础 

 

鼓励

错误目的

自尊

控制

奖励和惩罚

坚定而和善

限制

坚持到底

社会责任感

给每个人分派班级事务

花时间训练

错误

解决问题

积极的暂停

特别时光

班会

家长会

 

2部分 正面管教解决方案

 

班会(如何对待混乱)

班会 (如何对待拒绝参与)

搬家

帮派

贬损(一般性的)

贬损(年龄大的学生)

不及格

不交作业

不听

不尊重的行为

残忍行为

餐厅里的行为

操场上的行为

操纵

迟到

传纸条

打断老师讲课

打架

打扰别人

打人

打扫卫生

大声说话

代课老师

捣乱

对抗

发脾气

父母们的参与

父母们的沟通

告状

公平

害羞

学生

哼唧

话匣子

忌妒

家庭作业(非传统的)

家庭作业(传统的)

嚼口香糖

节假日

接吻和其他的公开示爱

纠缠

噘嘴生气

哭泣

邋遢(凌乱和马虎)

离婚

轮流

骂人和脏话

黏人

尿裤子

虐待

排队

偏爱

歧视

缺乏积极性

丧失信心(功能失调)的家庭

生病和假装生病

恃强凌弱

受害者

说谎

说闲话

四处走动

死亡

逃课与旷课

特殊需求与包容

体育精神

替罪羊

偷东西

吐痰

涂鸦

拖延

卫生间问题

威胁

戏弄

校车上的行为

消沉

校外考察旅行

遗忘

友谊问题

杂乱无章

噪音

责备

争吵

注意力缺乏症与注意力缺乏多动症

作弊

做鬼脸

 

引言 

 

阿拉斯加的孩子上课时嚼口香糖,蒙大拿的孩子上数学课时互相闲聊,而苏黎世的孩子在校车上大声争吵。无论哪里的孩子聚集在教室,老师都会遇到同样的挑战。在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们聆听了来自世界各地老师们的问题。这本书写的就是你们遇到的困难、故事和成功——从A到Z。

然而,本书不止是解决世界各地老师和学生们经历的问题,它是关于理解孩子和那些促使他们做出不当行为的信念,它是关于以尊严、尊重和信任的方式对待孩子和老师。《正面管教教师指南A-Z》解释了如何创造一个环境,让学生和老师都能够学到在他们人生中各个方面都受益的能力:工作、友谊和家庭关系。问题是学习的催化剂。老师们将会开始把问题看作礼物。我们把这本书分成了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展现的是关于理解正面管教基本原理、工具和概念的基本主题。它们是:

 

鼓励——正面管教的基石,赋予学生力量和改变行为的关键。

错误目的——通过使用错误目的表,破译不当行为的密码。

自尊——如何为在生活的起伏中保持稳定打下一个基础。

控制——掌控局面而不是控制他人。

奖励和惩罚——学习以非惩罚的方式鼓励孩子发展有效的人生技能。

和善而坚定——实施本书中所有方法必需的一种基本的成年人的态度。

限制——帮助学生们发展遵守规则的技能。

坚持到底——如何和善而坚定地帮助学生理解限制,即,你是说话算话的,并且会说到做到。

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把自己看作是对社会有贡献的成员。

给每个人分派班级事务——培养社会责任感并创造一种归属感与价值感。

花时间训练——明确期望并给学生提供通往成功的步骤的一个过程。

错误——学习的机会,而不是让你失去冒险的勇气。

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和老师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机会的技能。

积极的暂停——一种不羞辱学生,而是让他们自己冷静下来,处理不良行为的方法。

特别时光——一个帮助学生培养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机会,其效果会从学生的行为中反映出来。

班会——教给学生重要的人生技能并帮助他们满足最重要的需求——感到有归属和价值——的过程。

三方会——拓展家长会的概念,把父母、老师、学生都包括进来,以便大家一起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

 

看过这些基本概念后,你就准备好去探索第二部分中任何或所有按照“真实”字母中文版按汉语拼音字母A~Z的顺序排列。——中文版编者注排列的问题了。你会准备好把每个问题看作是你和你的学生掌握重要的人生技能的一个机会。

要选择那些最符合你的性格以及你班里学生的性格的建议。你可能会运用在这里发现的思路,在你的班会上以及你的学生中间发起讨论,在此过程中要允许他们提出可能更适合他们的建议。

我们相信,你会通过阅读所有主题,甚至是那些你目前还没有为之感到担忧的主题而受益。所有建议的基本思路都是以尊严和尊重的方式对待孩子,并教给他们社会责任感和人生技能。每个小节都会激发你创造性地探究出一些其他的既符合正面管教理论框架又能处理你独一无二的情形和问题的解决方案。成功来自于对过程的亲身实践。

我们希望听到你的声音

请与我们分享你的能激发人灵感的故事,或你用班会解决问题的故事。你可以发邮件给我们(jane@positivediscipline�眂om)——关于我们谈论过的任何话题,或者提出你希望在书中讨论的任何其他话题的建议。我们期望定期更新书中的内容。如果你的故事被发表,我们会署上你的名字,所教的年级,所在的学校、城市以及州的名字。

 

自尊 

讨论 

对很多人来说,自尊是一种心境,会随着自己当前的境况或者自己对当前境况的信念而不断变化。想一想,你有一天对自己感觉相当好,但然后你犯了一个错误,受到了一个人的批评,或者听到了你的内心对自己的批评,说你有一件事做得不够好。这时,你的自尊会怎么样?

一些培养孩子自尊的方法可能会事与愿违。当人们告诉孩子们他们很特别时(甚至唱一些关于自己很特别的歌),孩子们学会的是依赖外界的认可或一些肤浅的话来对自己感觉良好。那么,当有人说他们并不特别时,会发生什么呢?而且,当他们因为更关注自己内心的批评而不相信别人说他们很特别的保证时,会发生什么呢?

健康的自尊的一个基础,是通过那种能帮助孩子们把错误看作是学习的机会、学习帮助他们处理生活中的起伏的技能、体验他们自己的能力和培养社会责任感的鼓励来建立的。当孩子们发展出“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中的三种感知力和四种技能时,他们会形成一种更稳定和全面的自我概念。

 

1.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我能行。”

2.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

3.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或决定我对环境怎样做出回应。”

4.内省能力强:有能力理解自己的情感,并且能运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5�比思誓芰η浚荷朴谟胨�人合作,并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

6.整体把握能力强:以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为后果。

7.判断能力强:运用智慧,根据适当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说教无法教给学生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学生们只有通过实际经验才能培养这些技能和感知力。要给孩子们提供机会练习他们的判断力、感觉到自我价值感以及与他人合作,等等,孩子们才能形成一种健康的自尊感,一时的挫折就不会那么容易引起自我怀疑或绝望。班会是老师帮助学生培养并学习在生活的起伏中保持稳定的自尊的心态和技能的最强有力的工具。

上面这些培养学生自尊的所有建议,都需要提前计划。

 

提前计划,预防未来的问题 

1.要以能帮助学生培养评价并信任自己的感知能力——通常称为内在控制点——的方式鼓励他。(见第1~9页“鼓励”)

2.要积极地教给孩子“错误是学习的大好机会”的概念,并帮助学生们通过把错误当作是资源而不是灾难,来体验到这一点。(见第53~59页“错误”)在下面“激发灵感的故事”中,你会看到帮助学生从错误中学习的一种方法。

3.要抱着对学生的想法、感受以及他对能学到什么和能怎样解决问题的看法真正好奇的心态,来问“什么”“怎样”以及“为什么”的问题。(对“什么”和“怎样”的问题的解释,见第59~65页“解决问题”)

4.帮助学生理解,重要的是努力改善,而不是完美。

5.定期召开班会,以便学生们能在他们所需要的解决问题、培养共情和进行良好沟通的人生技能方面获得经验。(见第73~80页“班会 ”)

6.与学生共度特别时光。(见第70~72页“特别时光 ”)

7.学生们培养社会责任感的机会,应该成为班级文化的组成部分。同伴咨询、同伴辅导以及班会都是这种例子,学生们可以从中学会相互帮助。(见第45~47页“社会责任感”)

 

激发灵感的故事 

杰森是布莱德老师5年级班里新来的一个学生,他被很多成年人贴上了“低自尊”的标签。他很难与其他学生融洽相处,看上去闷闷不乐,很多作业都完不成,甚至都不尝试去做,并且常常乱发脾气。几乎从刚进入布莱德老师的班开始,杰森就经常发脾气。布莱德老师尝试过好几种方式的惩罚,但似乎只是让杰森的发作愈演愈烈了。他试过把杰森送去校长办公室,试过让杰森放学后留下来写500遍要控制自己的脾气的句子。他试过要求杰森离开教室,坐到外面的长凳上,想想自己刚才都做了什么。杰森会摔门而出。有时候,他会在教室窗前上蹿下跳,做鬼脸。当他回到教室的时候,他会怒气冲冲,而且很快会再次怒火喷发。

最后,布莱德老师决定试试鼓励,他以让杰森放学后留下来作为开始,以便他们能单独谈谈。在讨论的一开始,布莱德老师就通过说自己在杰森发脾气扰乱课堂时有多么生气,承认了自己的问题。他还承认自己一直在用惩罚试图激励杰森改善行为。

“我犯了一个错误,”布莱德老师说,“我不想再使用惩罚了,我需要你的帮助。”他问杰森,他们是否能一起找出一个解决办法。杰森还不愿意合作,并且说当其他孩子惹他生气时,他忍不住。布莱德老师说他能理解这种感觉,因为有时候别人也会让他很生气。杰森惊讶地看了老师一眼,眼睛里开始显出放松的神情。布莱德老师接着说,他注意到自己生气时身体会出现某些反应,比如胃里有个硬结,肩膀变得僵硬。他问杰森是否注意到自己生气时身体会有些什么反应。杰森想不出来。于是,布莱德老师问杰森,他是否愿意做个小实验:下次再发脾气时注意一下自己的身体出现的反应。杰森说他会的。他们约好,下次杰森发脾气的时候,放学后来找老师,告诉老师他有什么发现。

杰森在课堂上又发脾气,是在5天之后。这对杰森来说是很长一段时间了。杰森感觉到了一种归属感和价值感,就是因为布莱德老师以一种友好而尊重的方式与他度过了一段特别时光。他在这段时间里没有感到需要通过不良行为来寻求归属感和价值感。然而,这并不能持续到永远。

杰森这次大发脾气时,布莱德老师进行了干预,问他:“杰森,你注意到你身体有什么反应吗?”这个问题引起了杰森的思考,从而中断了他的大发脾气。当布莱德老师补充说“放学后跟我说说”时,听上去他对此很有兴趣,并且很兴奋。

杰森放学后来找老师,说他注意到自己发怒时握紧了拳头,感觉想要打人。布莱德老师问杰森是否愿意在下一次开始生气时控制住自己,并走到教室外面,让自己冷静下来,以此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布莱德老师还说,杰森离开教室时不必征得老师的同意,因为老师知道他要去做什么,并且相信他完全能自己处理好。然后,布莱德老师问杰森,他在教室外面的时候打算做些什么来让自己感觉好起来。杰森说他不知道。老师说:“数到10或者100,或者想些开心的事儿,或者干脆欣赏一下好天气,怎么样?”杰森同意试一试。

这一次,杰森过了五六天又大发脾气。同样,他从老师以尊重的态度和他谈话中感受到了鼓励。然而,这次鼓励的效果也没有持续到永远。这个星期,杰森到教室外面去了三次,每次都在外面待3~5分钟就回到教室,回来时明显平静多了。每一次,布莱德老师都会朝他竖起大拇指,并眨眨眼睛,以向他负责任的行为致谢。布莱德老师并不知道杰森是怎么让自己平静下来的,但他很高兴杰森没有在窗户外做鬼脸。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杰森一直很负责地控制着自己的怒气,一个星期会离开教室四五次。

三个星期之后,杰森又一次大发脾气,冲一个同学咆哮并忘记了走出教室。在午饭休息时,布莱德老师找杰森谈了一次,并且说他最近一直做得很好。他还说,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会犯错误,并且问杰森是否愿意继续努力改进。杰森说愿意。

在随后的一年里,杰森偶尔会走出教室,但很少发脾气了。当杰森在冷静之后回到教室时,布莱德老师会对他眨眼睛并微笑。杰森并没有变得完美,但他有了极大的改进。“杰森以前每天发几次脾气。”布莱德老师说,“现在,他每个月才失控一两次。我很满意。”尤其让这位老师感到高兴的是,随着杰森培养出对自己的行为的责任感和自我控制,他的自尊有了明显的改善。



《正面管教:全2册(教师指南A-Z+教师工具卡)》是一套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建立积极、有效、尊重亲子关系的深度指南。这套丛书的核心理念源于阿德勒心理学,强调通过理解儿童的内在动机,而非惩罚或溺爱,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合作精神、自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技巧。 第一册:《正面管教教师指南A-Z》 这本书是一本内容详实、条理清晰的教师指南,它将正面管教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方法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其结构从字母“A”到“Z”,寓意着从基础概念到高级技巧的全面覆盖。 A:Adlerian Psychology (阿德勒心理学):本书的基石。它首先会介绍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思想,解释个体如何通过寻求归属感和价值感来驱动行为,以及这些理解如何应用于课堂管理。这部分将阐述“犯错是学习的机会”、“每个人都有其独特性”等核心观点。 B:Behavior (行为):深入分析儿童行为的根源,区分“有目的的行为”与“令人困扰的行为”。它会教授教师如何观察和理解行为背后的需求,而不是仅仅针对行为本身进行反应。例如,一个孩子捣乱可能是为了引起注意,或是因为感到无聊或无助。 C:Consequences (后果):区别于惩罚,正面管教强调的是“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自然后果是指不经过人为干预而自然发生的结果,例如,不穿外套出门会感到冷。逻辑后果则是教育者根据行为设计出的、与行为有逻辑关联的、尊重性的结果,例如,如果玩具没有收拾好,就暂时不能玩其他玩具。这部分将详细阐述如何设计和应用逻辑后果,以帮助孩子学习和成长。 D:Discipline (纪律):重新定义“纪律”的概念,从“控制”转变为“教导”。正面管教的纪律是关于教导孩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以及如何成为负责任的社会成员。它会提供一系列方法,帮助教师在不伤害孩子自尊的前提下,建立课堂规则和期望。 E:Encouragement (鼓励):这是正面管教的核心技巧之一。本书将区分“表扬”和“鼓励”。表扬往往关注结果和外部评价,而鼓励则侧重于过程、努力以及孩子的内在价值。它会提供大量具体的鼓励用语和方法,帮助教师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内在动力。例如,与其说“你真聪明”,不如说“我看到你在这道难题上花了好多心思,而且你没有放弃”。 F:Feelings (情绪):教导教师如何理解和处理孩子的情绪,以及如何帮助孩子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书中会强调情绪的正常性,以及教师在孩子情绪爆发时如何保持冷静,并提供支持,而不是压制或忽视。 G:Goals of Misbehavior (行为的错误目标):深入探讨 Rudolph Dreikurs 提出的“行为的错误目标”理论,即当孩子感到不被接纳、无能为力时,可能会采取四种行为模式:过度补偿(寻求过度关注)、抱怨和不满(寻求同情)、反抗和报复(寻求权力)、自暴自弃(回避失败)。识别这些错误目标是解决孩子问题的关键。 H:Home-School Connection (家校沟通):强调家庭和学校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关系。书中会提供家长会、家访、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建议,以促进信息共享和共同的育儿目标。 I:Inclusion (包容):在课堂中营造一个包容的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到被尊重、被接纳、有归属感。这包括理解和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以及如何支持有特殊需求的学生。 J:Joint Responsibility (共同责任):鼓励孩子参与到课堂规则的制定和执行中,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例如,让学生参与讨论和决定班级活动,或是在出现问题时,与学生一起寻找解决方案。 K:Kindness and Firmness (和善与坚定):这是正面管教的精髓。它教导教师如何在爱与尊重的基础上,同时保持原则和界限。和善意味着尊重孩子,坚定意味着对期望负责。两者缺一不可,也互不冲突。 L:Listening (倾听):强调积极倾听的重要性,包括倾听孩子的话语、情绪以及他们行为背后的含义。书中会提供有效的倾听技巧,如复述、澄清、共情等。 M:Mistakes (错误):将错误视为学习和成长的宝贵机会。本书会教导教师如何改变对错误的看法,以及如何引导孩子从错误中学习,而不是因此感到羞愧或沮丧。 N:Needs (需求):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基本需求,如安全感、归属感、被爱、被认可等。满足这些基本需求是预防和解决大多数行为问题的根本。 O:Opportunities for Choice (选择的机会):给予孩子在可控范围内做出选择的机会,这能增强他们的自主感和责任感。例如,可以问孩子:“你想先做数学练习还是语文练习?” P:Problem-Solving (解决问题):教导孩子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会介绍“学生会议”(Classroom Meeting)等方法,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共同寻找解决课堂问题的方案。 Q:Questioning (提问):教授教师如何运用启发式提问,引导孩子思考,而非直接给出答案。例如,与其说“不要跑”,不如问“在这里跑可能会发生什么?” R:Respect (尊重):贯穿始终的核心原则。本书强调教师对孩子的尊重,以及如何培养孩子之间的互相尊重。 S:Skills (技能):正面管教不仅是理论,更是教授孩子一系列重要的生活技能,如合作、沟通、解决问题、情绪管理等。 T:Toolbox (工具箱):本书将提供大量实用的工具和策略,例如: 学生会议 (Classroom Meeting):培养民主、合作、解决问题的场所。 逻辑后果 (Logical Consequences):与行为有因果关系的、尊重的、非惩罚性的结果。 鼓励而非表扬 (Encouragement vs. Praise):侧重过程和努力,培养内在价值。 设定界限 (Setting Limits):清晰、一致、尊重的规则。 好奇的提问 (Curiosity Questions):引导思考,而非指令。 全能感 (Sense of Capability):帮助孩子发展自我效能感。 归属感 (Sense of Belonging):营造被接纳、被爱的环境。 价值感 (Sense of Worth):让孩子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尊重 (Respect):贯穿所有互动的核心。 U:Understanding (理解):深入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 V:Values (价值观):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如诚实、善良、责任、合作等。 W:Willingness to Learn (学习的意愿):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让他们乐于探索和成长。 X:eXtra Support (额外支持):对于需要额外帮助的孩子,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干预。 Y:You Can Do It (你可以做到):通过鼓励和支持,帮助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 Z:Zero Tolerance for Punishment (不容忍惩罚):明确拒绝惩罚,并提供更有效的替代方案。 第二册:《正面管教教师工具卡:教室管理的52个工具》 这本书是《正面管教教师指南A-Z》的精髓提炼和实践应用。它以卡片的形式,将繁复的理论转化为具体、易于操作的教学工具。这52张工具卡,平均每周一张,能够帮助教师一年中持续地学习和运用正面管教的策略。 每张卡片都将包含以下关键要素: 工具名称:清晰的工具标题,例如:“逻辑后果”、“鼓励的替代方案”、“好奇式提问”、“全能感信号”、“归属感检查表”等。 核心理念:简要概括该工具背后的正面管教原理,解释为什么这个工具有效。 具体操作步骤:详细说明如何实施这个工具,步骤清晰,易于模仿。例如,如何设计一个逻辑后果,如何向学生介绍学生会议。 适用场景:列举该工具最适合应用的具体课堂情境,帮助教师精准定位。例如,当孩子不完成作业时,可以使用“逻辑后果”;当孩子渴望关注时,可以使用“全能感信号”。 教师对话示例:提供真实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范例,展示如何运用该工具进行有效的沟通。这些范例将生动形象,便于教师直接借鉴。 注意事项/提示:提供在使用该工具时需要注意的关键点,以及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应对建议,帮助教师规避误区,提高成功率。 延伸活动/思考题:提供一些可以进一步实践或思考的练习,帮助教师深化对工具的理解和运用。 这52张工具卡将涵盖从建立课堂规则、处理课堂冲突、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到处理特殊行为等各个方面。它们将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解决各种挑战的“秘密武器”。例如: 学生会议工具卡:详细指导如何组织、引导和记录学生会议,使其成为解决问题、增进理解的有效平台。 好奇式提问工具卡:提供一系列启发性的问题,帮助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鼓励卡:专门针对如何给予有意义的、聚焦于努力和过程的鼓励,而不是空泛的表扬。 逻辑后果设计卡:指导教师如何系统地设计与不良行为相符、且尊重的逻辑后果。 情绪识别与表达卡:帮助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从而更好地管理情绪。 团队合作工具卡:提供促进学生合作的小组活动和策略。 总而言之,这套《正面管教:全2册(教师指南A-Z+教师工具卡)》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且高度实用的方法论,帮助他们在教室中建立一个充满尊重、合作和学习的积极环境。它不仅仅是关于“管教”的技巧,更是关于如何理解孩子,如何与孩子建立深厚的信任关系,从而帮助他们成长为独立、自信、有责任感的个体。这套书鼓励教师成为引导者而非命令者,成为合作者而非控制者,最终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我们这些资深教师来说,最可怕的不是不知道怎么开始,而是努力了很久却看不到质变,陷入一种疲惫的“无效努力”怪圈。我个人的感受是,很多教育理论读起来头头是道,但一落地到真实的、充满噪音的教室环境,就成了空中楼阁。这套指南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承认了教育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它不像某些心灵鸡汤那样贩卖“保证有效”的虚假承诺,而是鼓励我们在尝试中学习,在失败中调整。它强调的是“一致性”而非“完美性”。工具卡中的52个工具,与其说是工具,不如说是不同的“思维透镜”,面对同一个行为,可以从“寻找隐藏的权力斗争”、“关注缺失的社交技能”等多个角度去审视。这种多维度的解读能力,极大地提升了我的专业敏感度。我不再是机械地执行某一个步骤,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侦探一样,去分析行为背后的动机和信号。这种深层次的认知升级,是任何单一的课堂技巧手册都无法比拟的,它真正培养的是教师的“育人智慧”,而非仅仅是“管理技巧”。

评分

说实话,在拿起这套书之前,我对“正面管教”这个词是抱有某种程度的嗤之以鼻的。我总觉得,在动辄几十人的班级里,保持绝对的秩序和高效的学习进度才是王道,那些过于强调“情感连接”和“平等对话”的做法,未免显得有些理想化,甚至有点“圣母心泛滥”。我更倾向于那种立竿见影、雷厉风行的管理方式。然而,这本厚厚的指南A-Z部分,却以一种极其扎实且充满生活气息的方式,瓦解了我原有的偏见。它不是空泛地谈论爱与和平,而是非常务实地提供了处理各种棘手场景的具体步骤——比如如何处理“拖延症”、“插嘴”、“不完成作业”等等。书中对“后果的自然发生与逻辑后果”的区分,让我茅塞顿开。我意识到,过去我所实施的许多惩罚,其实都是带有报复性的“逻辑后果”,它只解决了当下的冲突,却留下了更深的怨恨。而真正的逻辑后果,需要孩子自己承担决策带来的直接结果,这才是赋予他们责任感的真正起点。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无缝衔接,加上工具卡中那些可以随时回顾的简短提示,让这套工具箱真正具备了在高压下持续运作的能力,它教会的不是如何“控制”场面,而是如何“驾驭”人心。

评分

我必须强调,这套书系列带来的最大改变,在于它让我重新找回了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掌控感。过去,面对学生的叛逆和挑战,我常常感到精疲力竭,好像自己总是在被动地“灭火”,而不是主动地“设计”学习环境。指南A-Z的结构清晰,从理论基础到具体应用,层层递进,非常适合系统学习。而工具卡则是完美的“即时反馈系统”。我常常在课间休息时,随机抽一张卡片,阅读上面的小贴士,然后默默在脑海中排练一下今天下午可能遇到的情景。这种主动的、持续的自我充电,极大地减少了我的焦虑感。它教会我的不是如何变得更严厉或更宽松,而是如何变得更“有效”和更“真诚”。这种真诚的力量是会传染的,当孩子感受到老师是真正想要帮助他们成长,而不是单纯要他们服从时,那种内在的驱动力远比任何外在的奖励或惩罚都要强大得多。总而言之,这是一套能让你从“心力交瘁”走向“游刃有余”的实战指南。

评分

这套“全2册 正面管教教师指南A-Z+正面管教教师工具卡 教室管理的52个工具老师和父母正确引导”的组合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摸爬滚打的老师们量身定做的救命稻草。我记得我刚接触到这些理念时,心里充满了怀疑和抗拒。毕竟,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模式,那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突然要我们用“理解、尊重、鼓励”来代替严厉的批评和惩罚,感觉就像要我卸下一身铠甲去面对一群虎视眈眈的“小魔怪”。但是,当我真正开始尝试用书里提到的那些方法——比如“有效倾听”和“寻找积极目的”时,我发现教室里的气氛开始微妙地变化了。那些过去总是充满对抗和消极情绪的孩子,似乎找到了被理解的出口。我尤其欣赏工具卡的设计,它们不再是枯燥的理论,而是可以直接拿来用的“急救包”。面对一个哭闹不止的学生,我不再手足无措,而是能迅速从卡片里找到一两个实用的“对话脚本”,进行有建设性的沟通。这套书的价值,绝不仅仅是提供了一套管理技巧,它更像是一次对我们自身教育观的深度重塑,让我们从“管住”孩子,转向“引导”孩子,这中间的层次和智慧,是课堂上最宝贵的财富。它让我明白,很多我们视为“问题行为”的背后,其实是孩子未被满足的需求在呐喊,而我们的任务,是去解读这背后的“暗语”。

评分

坦白讲,这套书对父母的引导作用,同样出色得令人惊讶。我常常被家长们问到:“我的孩子在家里就是个小霸王/小哭包,您有什么灵丹妙药?”过去我只能给出一些含糊的建议,但现在,我可以直接推荐这套工具,尤其是针对“老师和父母正确引导”的部分。书中对“鼓励而非表扬”的精妙阐述,彻底纠正了我过去过度依赖“你真棒!”这种肤浅赞美的习惯。当孩子努力完成一项困难的任务时,传统的表扬会让他们将焦点放在取悦成年人,而“鼓励”则让他们关注自己的努力和进步。我甚至把工具卡里关于“解决冲突”的部分复印了几份给几个特别苦恼的家长。他们反馈说,以前和孩子对话总是升级到争吵,现在学会了先暂停,然后用工具卡上的句式,比如“我看到你很生气,我们能一起找个办法吗?”来开启对话,效果立竿见影。这说明这套体系的普适性和渗透力极强,它建立的是一种跨越学校和家庭的、稳定且尊重的沟通框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