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品读《沉思录》 |
| 作者: | (古罗马)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 原著;何怀宏 译注品读 著 |
| 市场价: | 45元 |
| ISBN号: | 9787108053770 |
| 出版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种:中文 |
| 出版时间:2016-04-01 | 版次:1 | 页数:356 |
| 印刷时间:2016-04-01 | 印次:1 | 字数:300000 |
| 目录 | |
| 导读一 马可·奥勒留生平/斯多亚派哲学/《沉思录》的特点 导读二 《沉思录》主要在思考什么/这种思考表现出怎样的精神和品格特质/如何阅读本书 导读三 与《道德箴言录》的比较 卷一自我由来 卷二人性反省 卷三服从天意 卷四退隐心灵 卷五恪尽职守 卷六认识本性 卷七忍受诸恶 卷八内在堡垒 卷九理解存在 卷十凝思生命 卷十一与人为善 卷十二优雅退场 附录一马可·奥勒留生平年表 附录二《沉思录》的流传与版本 主题索引 后记 |
| 内容简介 | |
| 《沉思录》是何怀宏在1980年代末期完成的重要译著,译文忠实简练,索雅凝神,在二十多年里不胫而走,默默在许许多多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读者中流传。在这本《品读沉思录》中,何怀宏采用逐段对照的方式与我们慷慨分享:回顾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中国大陆**中文版的翻译经历,分享他作为知名哲学家的解读;感念《沉思录》在那些动荡不安的时刻曾给予他的巨大安慰,分享他作为几十年老读者的阅读心得。本书配以导读、附录、索引和多幅精美插图,是读者理解《沉思录》的*佳中文导读本。 |
| 作者简介 | |
| 马可·奥勒留(Marcus·Aurelius)(121—180),的“帝王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在希腊文学和拉丁文学、修辞、哲学、法律、绘画方面受过很好的教育,是晚期斯多亚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奥勒留是一个比他的帝国更加完美的人,他的勤奋工作*终并没有能够挽救古罗马,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沉思录》却成为西方历目前*为感人的伟大著作。 何怀宏,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伦理学及人生哲学、社会历史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学术著作有《良心论》《世袭社会及其解体》《选举社会及其终结》《底线伦理》《道德·上帝与人》《生生大德》《新纲常》《正义理论导引》等。另有随笔散文作品集《若有所思》《心怀生命》《心灵瞬间》《比天空更广阔的》《渐行渐远渐无书》等。译著则有《正义论》《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伦理学体系》等。 |
这本新得的哲学入门读物,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我一直对古老的智慧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那些艰深的文本难以企及。《品读<沉思录>`》这本书,恰到好处地搭建了一座桥梁。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没有像一些学院派那样堆砌晦涩的术语,而是用非常贴近生活的语言,将那些历经两千多年依然闪耀的洞察力娓娓道来。尤其是对于“斯多葛主义”的核心概念,比如如何区分我们能控制的和不能控制的事物,讲解得深入浅出。我记得其中有一章专门分析了面对不公和挫折时的内心修炼,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历史小故事作为佐证,让抽象的哲学原理瞬间变得鲜活起来。读完之后,感觉内心似乎有了一个坚实的锚点,面对日常的焦虑和外界的喧嚣,都能多一份从容和定力。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字体大小适中,偶尔穿插的插画也很有品味,让人在阅读疲惫时可以稍作放松,整体阅读体验极佳。如果你像我一样,渴望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试。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了解一下这位“哲学家皇帝”究竟留下了怎样的心得体会。读完第一章后,我立刻明白,这不仅仅是一本历史文献的解读,更像是一套经过时间检验的“情绪管理指南”。与其他同类书籍不同的是,它没有提供速成的“快乐秘诀”,而是坦诚地展示了人类的脆弱性、局限性以及面对这些局限时应有的坚韧。书中对“情绪反应”的剖析极其透彻,它教导我们,痛苦的根源往往不在于事件本身,而在于我们对事件的“判断”。这种区分能力,如果能被内化,无疑是应对现代社会信息过载和情绪绑架的有效盔甲。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引用原著时所做的注释,它们精准而简洁,绝不喧宾夺主,而是作为必要的辅助,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语境。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工具,帮助读者构建一个强大、自洽的内在精神世界,远离浮躁与盲从。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对哲学经典一直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那不是我这种“实用主义者”能啃下来的硬骨头。然而,这本《品读<沉思录>`》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更像是一本写给现代都市人的“心灵急救手册”,而不是一本冰冷的学术著作。最让我震撼的是它对“死亡”这个永恒主题的处理方式。书中没有渲染悲观或恐惧,反而是以一种极其坦然和理性的态度,引导读者去接纳生命的有限性,并以此激发我们更高效、更有意义地度过“现在”。我记得书中有一段话是关于时间流逝的隐喻,读完后我立刻放下手机,去整理了积压已久的工作文件,那种被唤醒的紧迫感并非来自外部压力,而是源于内在对“虚度光阴”的警惕。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不是按时间线索推进,而是围绕几个核心的道德和实践困境展开讨论,使得每一章都能独立成篇,便于碎片化时间阅读。对于希望在忙碌中提升自我认知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清晰且可操作的路径图。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透露出一种低调的奢华感,拿到手里就知道是用心制作的。我通常对“畅销书”抱持谨慎态度,因为它们往往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而牺牲了内容的深度。然而,这本书在保持可读性的同时,对原著的哲学深度进行了精妙的提炼和升华。我尤其喜欢它对“自然”这一概念的阐释。在现代人越来越依赖科技和人造环境的背景下,这本书提醒我们要回归到最基本的人性和宇宙秩序中去审视自我。它教会我,真正的平静不是逃离世界,而是理解世界运行的规律,并与之和谐共处。作者用词精准,逻辑流畅,完全没有那种为了凑字数而堆砌的赘述感。阅读过程中,我多次被书中对“责任感”的论述所触动,它将个体责任与社群福祉紧密联系起来,让我重新思考了自己在家庭、职场中的定位。这是一本值得反复翻阅,每次都能有新收获的宝藏之作。
评分说实话,市面上关于经典解读的书籍实在太多了,大多是换汤不换药的重复或者过度神化。但这次的购书体验非常惊喜。《品读<沉思录>`》在尊重原著精髓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量当代心理学的视角进行对照分析,这一点让我觉得特别有价值。它不仅仅是在“复述”马可·奥勒留说了什么,更是在探讨这些思想在今天如何“运作”。比如,书中详细对比了“外部评价”与“自我价值”的博弈,并结合现代社交媒体现象进行了生动的阐述,这让那些遥远的古老箴言立刻与我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保持批判性思维方面的平衡感,他既没有盲目推崇,也没有过度苛求,而是以一种温和的、鼓励性的姿态引导读者进行自我对话。每读完一个段落,我都会忍不住停下来,在书页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想或困惑。这本书的意义不在于让你记住多少名言警句,而在于它能激活你内心深处对“何为良好生活”的持续追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