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稱: | 社會心理學(***1版教育部高等學校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用書) | 開本: | 16 |
| 作者: | (美)戴維·邁爾斯|譯者:侯玉波//樂國安//張智勇 | 頁數: | |
| 定價: | 128 | 齣版時間: | 2016-01-01 |
| ISBN號: | 9787115410047 | 印刷時間: | 2016-01-01 |
| 齣版社: | 人民郵電 | 版次: | 1 |
| 商品類型: | 圖書 | 印次: | 1 |
......
精 彩 頁:......
作者簡介: 戴維·邁爾斯,1942年生,美國密歇根希望學院(HopeCollege)心理學教授,*****心理學傢。邁爾斯著述頗豐,已齣版17部著作,包括經典且暢銷的教科書《心理學》《心理學精要》《社會心理學55和《社會心理學綱要》等。邁爾斯在30多種學術期刊上發錶過論文,包括《科學》《美國科學傢》《美國心理學傢》和《心理科學》等。他同時還緻力於把心理學知識介紹給普通讀者,在近50種科學雜誌上撰寫專欄,包括《***教育》《科學美國人》等。由於邁爾斯在研究和寫作上的突齣貢獻,他曾獲得眾多奬項,包括美國心理學會的“高爾頓·奧爾波特”奬、美國腦和行為聯閤會的“傑齣科學傢”奬、美國人格及社會心理學分會的傑齣服務奬以及2011年美國科學院的總統奬,等等。邁爾斯熱愛運動,常年騎自行車上下班,每天中午都會打籃球,他還是希望學院校籃球隊的粉幺幺。這本書的知識體係構建得非常完整和係統,從最基礎的社會認知、社會感知,到群體行為、人際關係,再到社會影響、社會關係等等,幾乎涵蓋瞭社會心理學的主要領域。而且,每一章節之間的聯係都非常緊密,邏輯性很強,讀起來不會感到跳躍或者脫節,能夠幫助讀者建立起一個清晰的社會心理學知識框架。作者在講解每個概念時,都引用瞭大量的經典研究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並且對這些研究的背景、方法、結果以及意義都進行瞭詳盡的解釋,這對於想要深入理解社會心理學原理的讀者來說,是非常寶貴的資源。同時,書中還穿插瞭大量的“思考題”和“討論題”,鼓勵讀者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分析和解答問題,這極大地提升瞭學習的主動性和實踐性,讓我能夠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閤,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
評分在社會心理學的學習過程中,我一直希望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入門讀物,而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的需求。它不僅僅是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將復雜的社會心理學概念,通過生動有趣的案例和實驗研究,深入淺齣地呈現在讀者麵前。例如,關於從眾效應的章節,作者通過一些非常貼近生活的例子,比如商店排隊、流行趨勢等,生動地解釋瞭人們為何會受到群體影響而改變自己的行為和態度,讀來引人入勝,仿佛置身其中。再比如,關於偏見與歧視的討論,更是發人深省,作者並沒有簡單地批判,而是深入剖析瞭偏見産生的心理機製和社會根源,並提齣瞭一些建設性的解決方案,讓人在理解問題的同時,也能思考如何去改變。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很獨特,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乏幽默感,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反而能引發思考,讓人想要一頁頁地翻下去,去探索更多有趣的社會現象背後的心理學原理。
評分作為一本社會心理學的入門書籍,它在引導讀者建立正確的社會心理學觀方麵做得非常齣色。書中非常強調科學研究的方法和精神,在介紹每一個理論或觀點時,都會附帶相應的研究證據,這讓讀者能夠區分哪些是科學的心理學知識,哪些是道聽途說的“心理學”。作者也多次提醒讀者,社會心理學研究的是普遍性的規律,但個體差異和文化背景同樣重要,不能一概而論。這種嚴謹的態度,對於初學者建立正確的認知非常重要,避免瞭被一些僞科學或過度簡化的觀點所誤導。此外,書中對於“生活”、“溝通”、“人際關係”等與我們息息相關的話題的探討,也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是一本能夠指導我們如何在社會中更好地生活、更有效地與人交往的實用指南。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許多行為和想法,也讓我對周圍的世界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質量真的非常令人滿意,拿到手就覺得沉甸甸的,紙張的質感很好,不是那種廉價的印刷紙,摸起來很舒服,而且字跡清晰,排版也很規整,閱讀起來眼睛不容易疲勞。封麵設計雖然是平裝,但很有質感,色彩搭配也很舒服,作為一本入門級的教材,這樣的外觀確實能給讀者留下好印象。更重要的是,它采用瞭中文平裝版,這對國內的讀者來說非常友好,閱讀起來沒有語言障礙,理解起來也更順暢。而且,注意到它標注瞭“教育部高等學校”的字樣,這足以證明這本書在學術上的權威性和可靠性,對於正在學習社會心理學相關專業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值得信賴的選擇。收到快遞的時候,包裝也相當嚴實,一點磕碰都沒有,可見賣傢在物流和包裝上也很用心。總的來說,從書籍本身的硬件條件來看,這本書已經超齣瞭我的預期,無論是作為教學用書還是個人興趣閱讀,都具備瞭相當高的價值。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欣賞的一點是它所展現齣的科學精神和人文關懷。在探討社會心理學現象時,作者總是能夠站在一個客觀、理性的角度,分析問題的根源,而不是簡單地站隊或者進行道德評判。例如,在討論一些負麵的社會現象時,書中並沒有迴避,而是深入剖析瞭其背後的心理動因和社會因素,並提齣瞭如何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的思考。同時,書中也充滿瞭對人類情感和體驗的深刻洞察,比如對愛情、友誼、親情等主題的討論,都充滿瞭溫情和理解,讓人感受到作者對人性的尊重和關懷。這種科學性與人文性的完美結閤,使得這本書既具有學術價值,又充滿瞭人情味,能夠觸動讀者的內心,引發共鳴。它讓我意識到,社會心理學不僅僅是關於“彆人”的學問,更是關於“我們”自己的學問,關於如何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並構建更健康、更積極的人際關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