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基本信息
书名:郑钦安卢铸之医学讲授
定价:79.00元
作者:彭重善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07月第1版
印刷日期:2016年07月第1次印刷
ISBN:9787513223829
字数:463千字
页数:57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内容介绍:
本书阐述了卢永定老师所传授的郑卢医学中维护正气,维护阳气的医理医法。它突破了上千年不辨阴阳、错辨阴阳,背时方、成方的状态。认为“历代注家俱未将‘一阳潜于水中’底蕴搜出,以致后学懵然无据,滋阴降火,杀人无算,真千古流弊,医门大憾也”。非常重视辨别阴阳,阳虚不用阴药,诊断辨证中要达到“心手相应,人我相合”。指出辨证的准则是“洞鉴阴阳,显微毕露”,立法遣药要注重维护正气,要随守“法有章法,法无定法,法随证变,法定药随”的原则。出方则强调“病解灵法,法解灵方”。
编辑推荐:
从郑钦安、卢铸之到卢永定、彭重善,历经医学四代传承。彭重善老先生口讲述“郑钦安卢铸之医学”传承实录。
郑钦安先生,清代中医大家,著有三部著作《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郑钦安医学思想,在各家学说中卓然而立。
卢铸之先生,在跟随郑钦安和颜龙臣学医之后,继承了郑钦安学术思想,但立法用药进行了创新,对伤寒论思想和郑钦安思想又有所开拓,形成了卢铸之医学(或者叫卢氏医学)。
郑钦安医学、卢铸之医学,简称为“郑卢医学” 。卢铸之的儿子卢永定,完完全全很忠实地、很实实在在地把郑钦安、卢铸之医学传下来了。
本书作者彭重善老先生曾跟随卢永定老师学医15年,每天早上的6点到8点跟师,学完了再去上班。在本书中,作者彭重善老先生原原本本地按照上辈(前三代郑钦安、卢铸之到卢永定)的学术思想来讲授。
这本书在语言风格上,呈现出一种特有的古朴与现代交织的韵味,非常耐人寻味。它的叙述方式并不追求花哨的文学辞藻,而是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直陈问题,直指核心,但字里行间又流露出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命的敬畏。阅读时,我感觉作者的语气是沉稳而坚定的,他似乎在与一个同样渴望求真知的人进行严肃的对话,没有任何故弄玄虚之处。这种朴实无华的表达,反而极大地增强了信息的穿透力。它没有过多的理论拐弯,让你能够非常直接地吸收其精髓。这种坦诚而有力的文字力量,是许多新派医著所难以企及的,它让人相信,真正深刻的智慧,往往只需要最简洁的语言来承载。
评分从学术传承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无疑架起了一座重要的桥梁。它不仅是对前人学术思想的梳理和总结,更像是对特定学派精神内核的一种继承和发扬。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对于古代医家学术思想的引用和阐释,其考证工作做得非常细致,很多地方都能够看到作者对原始文献的反复研读和深入的批判性思考。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得全书的论述充满了历史的纵深感和学术的可靠性。它不是简单地堆砌资料,而是将这些思想有机地融合成一个自洽的体系,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一个流派是如何从源头发展壮大,并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自我完善的。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中医流派发展史的学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参照系。
评分我最近尝试用一种全新的角度来审视中医的理论体系,这本书提供的视角,尤其是在探讨“气机升降”和“寒热往来”这些核心概念时,展现出了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洞察力。它没有停留在对经典条文的简单复述,而是深入挖掘了背后蕴含的动态平衡哲学。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对于病机传变的逻辑推演极其严密,仿佛在构建一个精密的机械结构,每一个环节的衔接都显得无可辩驳。这种推理的严谨性,让我这个习惯了现代科学思维的人也能很快抓住其脉络。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病证的辨析,它不像某些书籍那样含糊其辞,而是直接指向病理的核心矛盾,提出了非常明确的判断依据和治疗方向。可以说,它提供了一种非常“硬核”的学习路径,强迫读者去直面问题的本质,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症状描述上。
评分这部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一种典雅的深色调,搭配烫金的字体,显得格外有分量感和历史的厚重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能感受到印刷和纸张用料的扎实,这对于一本工具书或者专业参考书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内页的排版也做得相当用心,字号适中,行距舒服,即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尤其欣赏的是,书中对于一些关键概念和术语的标注,使用了不同的字体或加粗处理,使得信息层次感非常清晰。整体来看,从物质形态到阅读体验,这本书都体现出一种对知识的尊重和对读者的体贴,让人在翻阅的过程中,就仿佛走进了一个严谨而又充满智慧的学术殿堂,这种对细节的打磨,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打下了极佳的基础。我对这种精益求精的出版态度给予高度赞赏,它远超一般教材的制作水准。
评分这本书的实践指导价值是极其突出的,我个人感觉它更像是一部高级临床手册,而不是纯粹的理论探讨。书中大量的案例分析,几乎可以称得上是“手把手”的教学。每一个案例不仅展示了如何从四诊合参中得出初步判断,更重要的是,它详尽地剖析了治疗决策背后的权衡过程。比如,在面对一个阴阳失调的复杂局面时,如何确定主次矛盾,如何精确把握“补泻兼施”的剂量与时机,这些细节在其他著作中往往是一笔带过,但在这里却被剖析得淋漓尽致。对于临床工作者而言,这些经验性的总结是无价之宝,它们弥补了教科书中学理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巨大鸿沟。每一次翻阅,都会有新的感悟,感觉自己临床的“工具箱”又增加了一把锋利的宝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