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微服务分布式构架开发实战
ISBN:9787115475589
定价:59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包装:平装 胶订
开本:16开
随着三方框架的逐渐完善,实施微服务架构的开发成本越来越低,分布式架构成为主流势不可挡。一个完善的架构或系统中包含了许多的知识点,而每一个知识点则又可以引出非常多的内容,过度地专注于细节反而会拖慢达成目标的步伐。为了更快地实施微服务,本书基于开源且稳定的三方工具,介绍如何构建一个庞大且复杂的分布式系统,用于满足项目中的实际需求。
每一个工具库为了适应更丰富的使用场景,通常都会把部分参数以配置文件的方式暴露出来,同时提供用于开发环境的默认配置。本书基于快速使用为主线,尽可能多地讲解配置参数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帮助读者在掌握足够多的知识点后,建立起对微服务分布式架构的认知,以便为探求更深层次的知识点做好铺垫。
本书适合Java工程师、初级架构师、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Java培训班学员及独立自学读者使用。
每一个工具库为了适应更丰富的使用场景,通常都会把部分参数以配置文件的方式暴露出来,同时提供用于开发环境的默认配置。本书基于快速使用为主线路,尽可能多地讲解配置参数的意义及之间的关系。在掌握足够多的知识点后建立起对微服务分布式架构的认知,以便为探求更深层次的知识点做好铺垫。
1 微服务介绍 1
1.1 什么是微服务架构 2
1.2 垂直应用与微服务 2
1.3 实现一个简单的微服务框架 3
1.3.1 公共接口 4
1.3.2 服务端 4
1.3.3 客户端 7
1.3.4 完善框架 8
1.4 主流微服务框架介绍 9
1.4.1 Dubbo 9
1.4.2 Spring Cloud 10
2 模块拆分 12
2.1 拆分逻辑 13
2.2 单模块 14
2.3 基础模块 14
2.4 复杂模块 15
3 Spring Boot 16
3.1 目录结构 17
3.2 主要文件 18
3.3 编辑器集成 18
4 Dubbo 20
4.1 注册中心 21
4.2 接口工程 22
4.3 服务端 23
4.4 消费方 28
4.5 网关 30
4.6 监控中心 33
4.7 服务管理 35
4.8 负载均衡 36
4.9 服务降级 37
4.10 集群容错 38
5 Spring Cloud 40
5.1 注册中心 41
5.2 注册服务 44
5.3 调用服务 45
5.3.1 Ribbon 46
5.3.2 Feign 49
5.4 Zuul网关 51
5.5 Hystrix 断路器 54
5.5.1 Ribbon 54
5.5.2 Fegin 57
5.6 服务监控 58
5.7 应用监控 61
5.8 熔断器监控 62
5.8.1 单应用的熔断数据 63
5.8.2 使用Turbine聚合数据 64
5.8.3 Cloud Admin整合Turbine 65
5.9 统一管理配置文件 66
6 数据持久化 70
6.1 Spring Data MySQL 71
6.1.1 依赖与配置 71
6.1.2 实体映射 72
6.1.3 Repository 76
6.1.4 JdbcTemplate 79
6.1.5 事务管理 80
6.2 Spring Data MongoDB 81
6.2.1 依赖与配置 81
6.2.2 实体映射 82
6.2.3 Repository 83
6.2.4 MongoTemplate 84
6.3 Spring Data ElasticSearch 85
6.3.1 基本概念 85
6.3.2 安装与运行 86
6.3.3 基于HTTP交互 87
6.3.4 配置分词器 91
6.3.5 依赖与配置 94
6.3.6 实体映射 94
6.3.7 Repository 95
6.3.8 ElasticsearchTemplate 96
6.4 TCC 分布式事务 98
6.5 Spring Data Redis 100
6.5.1 安装运行 100
6.5.2 依赖与配置 101
6.5.3 缓存支持 102
6.5.4 RedisTemplate 106
6.5.5 全局锁 107
7 表单验证 110
8 定时任务 113
8.1 Spring Task 单机定时任务 114
8.2 Cron 表达式 114
8.3 QuartZ 分布式定时任务 116
9 分布式会话 122
10 消息队列 124
10.1 安装及配置RabbitMQ 125
10.2 配置及使用 128
11 构建Web应用 130
12 异常处理 133
13 安全认证 139
13.1 OAuth2.0 协议介绍 140
13.2 授权模式 141
13.3 在Dubbo中使用OAuth 2.0 142
13.4 在Spring Cloud 中
使用OAuth 2.0 151
13.4.1 授权中心 151
13.4.2 服务模块配置 154
13.4.3 网关配置 157
13.4.4 测试运行 159
14 日志管理 161
14.1 Spring Boot 日志 162
14.1.1 日志格式 162
14.1.2 输出到文件 163
14.1.3 扩展配置 163
14.2 分布式日志管理 166
14.2.1 ELK 搭建 167
14.2.2 Spring Boot 配置 169
15 热部署 171
16 接口文档管理 173
16.1 Dubbo中使用Swagger2 174
16.2 Spring Cloud中使用
Swagger2 178
16.2.1 微服务模块配置 179
16.2.2 网关模块配置 181
17 Nexus私库 184
17.1 Nexus 安装 185
17.2 从Nexus私库下载jar包 187
17.3 上传jar包到Nexus私库 189
18 发布系统 191
18.1 Jenkins 安装配置 192
18.2 构建任务 194
19 分布式架构总结 201
每一个工具库为了适应更丰富的使用场景,通常都会把部分参数以配置文件的方式暴露出来,同时提供用于开发环境的默认配置。本书基于快速使用为主线路,尽可能多地讲解配置参数的意义及之间的关系。在掌握足够多的知识点后建立起对微服务分布式架构的认知,以便为探求更深层次的知识点做好铺垫。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深刻体验是其对“微服务架构的演进与重构”这一主题的关注。在许多书中,往往只关注如何从零开始构建微服务,而这本书则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将单体应用逐步迁移到微服务架构,以及在已有微服务系统中进行迭代和优化。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领域驱动设计”(DDD)在微服务拆分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事件风暴等方法来识别服务边界。这部分内容为我们团队在进行微服务转型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可行的实践指导。此外,书中对“技术债务”的认识和如何通过持续的架构重构来偿还技术债务的论述,也让我觉得非常贴合实际工作中的痛点。我期待书中能提供更多关于如何度量微服务健康度、如何进行性能调优以及如何应对各种异常情况的具体方法和工具。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架构师在分享他的实战心得和宝贵经验,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给我一种“久旱逢甘霖”的感觉,特别是在处理微服务集群的管理和维护方面。书中对容器化技术(如Docker、Kubernetes)在微服务部署和编排中的应用进行了详尽的描述,这对于我们团队从传统的部署模式转向云原生架构至关重要。我一直对Kubernetes的各种组件和概念感到有些困惑,比如Pod、Service、Deployment等,希望这本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实际操作演示,将这些复杂的概念一一拆解。此外,书中对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流水线在微服务开发中的作用和实现方式的探讨,也让我眼前一亮。我深知自动化部署对于提高开发效率和减少人为错误的重要性,这本书提供的相关实践和工具介绍,将极大地助力我们构建更敏捷的开发流程。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如何处理配置中心、服务发现和动态伸缩等方面的具体实现方法,这都是保证分布式系统稳定运行不可或缺的环节。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关于如何构建健壮、可扩展的微服务分布式系统的全新视角。虽然我还没完全深入到这本书的技术细节中,但从目录和章节标题的梳理来看,作者显然在架构设计层面有着深厚的积累。我特别期待书中对服务注册与发现机制的详尽阐述,这部分内容通常是分布式系统的基石,理解得透彻与否直接关系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书中提及的API网关的设计模式以及如何处理跨服务的认证授权问题,也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设想这本书会提供一系列实用的模式和最佳实践,帮助开发者规避常见的陷阱,比如服务间的强耦合、数据一致性难题等。此外,对于容错和降级策略的讨论,也预示着这本书会深入到分布式系统中至关重要的“活下来”的技术层面,这在当前高并发、高可用的业务场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整体而言,这本书给我一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强烈预感,期待它能成为我在微服务领域攻坚克难的有力助手,帮助我构建出真正面向生产环境的优秀架构。
评分读完这本书的部分章节,我感觉自己对微服务架构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尤其是在“服务治理”这一块。书中对服务间的通信方式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分析,比如RESTful API、RPC以及消息队列等,并探讨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以及适用的场景,这对于我们在实际项目中选择合适的通信方案非常有指导意义。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穿插了大量的代码示例和实际案例,这让抽象的技术概念变得生动形象,也更容易被理解和吸收。书中关于如何进行服务拆分、如何定义服务边界的论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提供了一些清晰的原则和判断依据,可以帮助我们避免过度拆分或拆分不足的问题。我正面临一个需要进行大规模服务拆分的挑战,这本书的及时出现,无疑给我带来了重要的启示。我期待书中在服务监控、日志聚合以及链路追踪等方面的深入讲解,这些都是保障分布式系统可观测性的关键要素。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相当可观,特别是它对数据一致性在分布式环境下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深入剖析。书中对CAP理论的阐释,以及如何根据业务场景在一致性、可用性和分区容忍性之间做出权衡,都非常有启发性。我一直对分布式事务的复杂性感到头疼,而本书对Saga模式、两阶段提交(2PC)等不同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的优劣分析,以及如何选择最适合的方案,无疑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如何设计幂等接口、如何处理消息队列的顺序性与可靠性投递等方面的实践经验,这些都是保证数据不丢失、不重复的关键技术。这本书的编写风格让我感觉作者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实战者,他能够将复杂的技术概念用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并辅以大量的实际例子,这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而是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其中的精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