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名:好妈妈不吼不叫给孩子立规矩
作者:鲁鹏程
ISBN :9787111577454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0月
印刷时间:2017年10月
字数:
页数:186
开本:16开
包装:平装
重量:
定价:39.8
编辑
适读人群:3-6岁孩子的家长
0万册书《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作者、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特聘专家 鲁鹏程老师新作
引导父母用孩子不会抵触的方式立规矩
让孩子在规矩中建立规则意识和契约意识
让孩子通过遵守规矩获得自律、享受自由
内容简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孩子立规矩一方面能够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保护孩子不做出格的事情,使孩子更有边界感和安全感;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契约意识,让孩子更自律、更自由。本书围绕为什么要给孩子立规矩、立规矩的注意事项和方法展开,引导家长培养出懂道理、守规矩、更自律的好孩子。
作者简介
鲁鹏程,家庭教育研究者,家庭教育书作者。
● 家庭教育专家,中华传统文化传播者、推动者
●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价值教育的校本化研究”总课题组家庭教育专家
●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特聘专家,北京大学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班“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专题主讲专家
● 人民广播电台、江苏教育电视台、凤凰讲堂等家庭教育类节目特约访谈嘉宾
● 家庭教育类杂志《时尚育儿》《子》等专家顾问团成员、撰稿人
● 机械工业出版社“具影响力作者”之一,作品总销量超过200万册,其中《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自2011年出版以来持续加印,50余万册,续篇《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实践版)》入选“全民阅读年会50种重点图书”及“全国图书馆书目”,《教师的国学素养》于2016年11月荣获第三十届华东地区哲学社会科学图书二等奖,《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学好<弟子规>教出好孩子》《孩子是教出来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妈妈怎么办》《3岁叛逆期,妈妈怎么办》等作品广受读者好评
● 有多部作品分别入选“中国十大家庭教育图书”、“《中国教育报》全国教师暑期阅读书目” 、“教育部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书目”
● 另有多部作品版权输往韩国、越南、中国香港、中国等国家和地区
目录
序言
前言
开篇语:立志做一个不吼不叫的好妈妈
上篇不吼不叫给孩子立规矩是对他大的尊重
章给孩子立规矩前,认识孩子的独立性
1.认识孩子独立性的发展,并顺应这种发展
2.了解孩子的性格,性格会影响孩子的独立性
3.引导“慢热型”“激进型”的孩子独立
4.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并不是我们的附属品
第二章给孩子立规矩前,知道他到底需要什么
1.认可——孩子需要他人的认同与肯定
2.关注——孩子需要他人关注的目光
3.呵护——孩子需要妈妈精心地爱护
4.陪伴——孩子需要妈妈用心地陪伴
5.信任——孩子需要妈妈对他有足够的信任感
6.知情权——孩子需要知道点实情或内情
7.安全感——孩子需要让自己感到安全
第三章给孩子立规矩前,要有的几点准备
1.给孩子立规矩,不是“叫”他去做什么
2.关于孩子,我们必须提前弄清三件事
3.妈妈先让自己在“规矩”里成长
4.评估孩子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并做出计划
5.请孩子参与到立规矩的过程中来
6.把规矩有效地贯彻下去,可以稍作调整
第四章给孩子立规矩时,孩子为什么会抵触
1.明明跟孩子立好了规矩,可他就是不遵守
2.给孩子立规矩,对他的期望值应该合理
3.了解孩子的情绪反应过程,理解孩子的抵触行为
4.反思自己的情绪反应:冲动易怒还是沉着冷静
中篇用立规矩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契约意识
第五章给孩子立规矩,这样教他管好自己
1.教孩子学会正确地吃饭
2.教孩子学会自己睡觉
3.引导孩子主动去洗澡
4.帮助孩子自主控制大小便
5.教孩子自己叠衣服、整理房间
6.引导孩子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7.培养自制力,对孩子适度满足
第六章用规矩教孩子学会尊重,不要唯我独尊
1.先要尊重孩子:进房间要敲门,动他的东西要征得同意
2.不要因为“我是妈妈”就凌驾于孩子之上,不粗暴、不专制
3.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要懂得“慢养”孩子
4.学会倾听孩子,他在表达自己时不要试图去打断他
5.尊重也要掌握一定的原则,灵活切勿死板
6.5个规矩教会孩子尊重他人,让他好好与人相处
第七章正确解读孩子的行为,跟他有个约定
1.顶嘴——这真的是孩子挑衅父母的行为吗
2.冲动——孩子大发脾气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3.攻击——咬人、打人、踢人 发现背后的原因
4.诅咒——骂人、说脏话 可能他正处在敏感期
5.撒娇——正确解读,并接受孩子的这种行为
下篇不吼不叫给孩子立规矩,也要讲究技巧
第八章给孩子立规矩,就要放手让他自己走
1.让孩子自己承担过失,给他一点小惩罚
2.允许孩子犯错,以后不再犯同一种错
3.对孩子保护不要过度,干涉不要过多,要求不要过分
4.不剥夺孩子体验失败的机会
5.对“笨手笨脚”的孩子,要忍住不去帮忙
6.给孩子自主做事的机会,让他自己去安排
7.不要打扰孩子自娱自乐,不要总是陪他一起玩儿
8.切忌告诉孩子“你应该
第九章给孩子立规矩,要“自由与规矩并行
1.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但自由要适度
2.允许孩子自由探索,引导和鼓励他的探索行为
3.别让拆坏的东西扼杀孩子的探索欲
4.给孩子立规矩,要让他心悦诚服、心甘情愿
5.给孩子立规矩,要考虑到他的能力
6.孩子如果不守规矩,妈妈一定要保持冷静
7.不要对孩子唠唠叨叨,喋喋不休
8.不要给孩子“清理战场”,让他自己来负责
9.教孩子学习餐桌礼仪,懂用餐规矩
第十章孩子需要规矩,也需要“强势”的管教
1.用“积极”的管教取代“消极”的管教
2.要敢于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3.骂孩子并不是管教,只是发泄情绪
4.对孩子爱在左管教在右,到底能不能“惩戒
5.不要对孩子说“后一次警告你!
6.不要让怒气控制我们,要学会掌控情绪
7.纠正孩子的行为偏差,不要以为“树大自然直
8.对孩子少点无效的命令,多点实际的指导
第十一章给孩子立规矩,表扬与批评一个都不能少
1.孩子有很多优点,期待你去发现
2.表扬要具体充分,注意语气,切忌“上瘾
3.批评时,看着孩子的眼睛,语言简短
4.批评的是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他的人格
5.说明批评孩子的理由,让他知道为什么挨批评
6.把“不能做
7.批评孩子时的主语是“我”而不是“你
8.批评孩子时,一定不要“翻旧账
这本书的插图和版式设计也值得称赞,它完全不是那种厚重、严肃的心理学专著的风格。页面排布非常清晰,重点信息都有颜色区分或者用醒目的小标题标注出来,阅读起来非常轻松愉快,完全没有压力。有时候,读育儿书就像在打一场复杂的仗,需要不断查阅工具书。这本书的“索引”和“问题速查表”做得特别好,比如我今天早上刚和孩子为穿鞋问题吵了一架,晚上我就可以迅速翻到“早晨穿衣困难”那一章节,找到几个即时可用的应对技巧,马上就能在第二天早上实践。这种“即取即用”的设计,对于每天都在发生新挑战的家庭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我甚至把其中一页关于“如何设定明确的后果”的图表打印出来,贴在了冰箱上,提醒全家人保持一致。它的实用性是渗透在每一个细节里的,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本摆在那里的书,而是真正融入到了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成了我们家的“隐形育儿顾问”。
评分这本育儿书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我本来以为自己已经算是个比较有耐心的妈妈了,结果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各种“小脾气”和“不听话”让我渐渐失去了阵地,吼叫的次数越来越多。朋友推荐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买的,毕竟市面上同类书籍太多了。然而,阅读体验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非常贴近日常生活的场景,比如孩子因为玩具不肯分享而大哭大闹,或者在公共场合突然“躺平”拒绝走路。作者用非常细腻的笔触描述了这些场景,然后给出的解决方案不是简单粗暴地“不许哭”或者“你必须听我的”,而是引导家长去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需求。我特别喜欢它强调的“共情”部分,认识到孩子的情绪需要被看见和接纳,这一下子就软化了我处理冲突的态度。书里还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对话脚本,让我知道在那种剑拔弩张的时刻,我到底该说什么才能把火气降下来,而不是把关系弄得更糟。读完前几章,我明显感觉到家里那种紧张的空气开始松动了,我们开始学会“慢下来”,用更尊重的语气交流,效果立竿见影,孩子也似乎更愿意配合了。
评分我是一个比较追求效率的职场妈妈,时间对我来说是比金子还宝贵的东西。很多育儿书籍读起来太慢了,要么是哲学思辨过多,要么就是案例过于理想化,不适合我这种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的人。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精妙,它把规矩的建立拆解成一个个可以迅速操作的小模块。我不是一次性读完的,而是利用午休或者通勤的零碎时间,针对性地去阅读那些我当前最头疼的问题。比如,关于“睡前仪式”那一章,我找到了一个非常简洁但坚决的步骤,实施起来不超过十五分钟,比我之前那种拖沓、反复催促的模式高效得多。更重要的是,它强调的“一致性”原则,让我这个容易因为疲惫而妥协的家长找到了一个坚守的底线。书中有一个观点让我印象深刻:规矩不是为了控制孩子,而是为了给他们提供一个安全可预测的世界,让他们知道界限在哪里。这种理念上的转变,让我不再觉得“立规矩”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苦差事,而更像是一种爱的体现。对于我们这种需要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家长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快手”解决方案,是它最大的价值所在。
评分我个人对那种过度强调“正面管教”到几乎有点“圣母”的育儿法不太感冒,总觉得那太脱离现实,孩子毕竟还是孩子,有情绪失控的时候。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平衡和成熟。它没有回避“惩罚”或者“后果设定”的必要性,而是清晰地阐述了“后果”和“惩罚”的区别。真正的区别在于,惩罚是针对孩子这个人(“你真不乖”),而后果是针对孩子的行为(“因为你把积木扔了,所以现在积木要休息十分钟”)。这种界限的清晰划分,让我这个“老好人”妈妈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设立一些合理的限制,而不会在执行的时候感到内疚。书中对于父母如何处理自己的“内疚感”和“愤怒感”也有深入的探讨,这对我尤其重要,因为我发现我吼叫的根源很多时候是我自己内心的焦虑。它教会我,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有效地去引导孩子的情绪。这种由内而外的自我成长,让我在育儿的道路上感觉踏实了许多,不再是跟着感觉跑的无头苍蝇。
评分作为一个二胎妈妈,我深知老大和老二的脾气秉性完全不同,同一个方法对一个人管用,对另一个人可能就是灾难。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没有“一刀切”的育儿模板。它花了不少篇幅去探讨不同气质类型孩子的特点,比如“高敏感型”和“精力旺盛型”的孩子在面对“不要跑太快”这样的指令时,需要的安抚和引导方式是截然不同的。我惊喜地发现,书中对于“如何处理挫败感”的讲解,非常深入地触及了孩子内心深处的骄傲和脆弱。我拿来对照我大女儿(她比较好强,一旦做不好就会立刻沮丧地把东西扔掉),书里教我如何用“过程赞美”来替代“结果赞美”,效果非常显著。她现在学会了为自己尝试新事物而感到开心,而不是只盯着结果是否完美。这种对个体差异的尊重和细致入微的指导,让我感觉作者不是在写一本通用的手册,而是在和我一起,为我的孩子量身定制成长方案。这种个性化的指导,是我在其他育儿书中很少找到的深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