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师思想精粹 全十册 精装
出版社: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阿德勒谈灵魂与情感 定价:35.00元
2.马斯洛谈自我超越 定价:35.00元
3.洛克谈人权与自由 定价:35.00元、
4.培根谈人生成就 定价:35.00元
5.罗素谈人的理性 定价:35.00元
6.叔本华谈人生得失 定价:35.00元
7.康德谈人性与道德 定价:35.00元
8.尼采谈自由与偏见 定价:35.00元
9.荣格谈人生信仰 定价:35.00元
10.弗洛伊德谈自我意识 定价:35.00元
总定价:350.00元(全十册)
洛克的精神哲学理论通常被视为是现代主义中“ 本体”以及自我理论的奠基者,也影响了后来大卫· 休谟、让·雅各·卢梭、与伊曼努尔·康德等人的著 作。洛克是第1个以连续的“意识”来定义自我概念 的哲学家,他也提出了心灵是一块“白板”的假设。
与笛卡尔或基督教哲学不同的是,洛克认为人生下来 是不带有任何记忆和思想的。
《洛克谈人权与自由》中,澄清人民、政府、统 治者的权利义务关系,和这些关系基于的公理和价值 。
《培根谈人生成就》是培根一生的智慧经典,不仅涵盖了人类*智慧的语言,同时也是人们立身处世的准则;四百年来伴随这些经典智慧而终身受益的人实在不计其数,在人类各种文字中几乎均有译本,为各国人们所推崇。本书是一部经世思想瑰宝,是培根对人类文化的奉献和恩典。
《弗洛伊德谈自我意识》本着通俗易懂、短小精练、哲理性强、寓意深刻的原则,从弗洛伊德早中晚三个时期的主要作品中编译了42个经典名篇而成,并参考了一些英译本,内容涵盖:自我和本我、意识与潜意识、暗示与力比多、梦的解析、依赖关系等方面。全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对读者了解和理解弗洛伊德理论将会有很大帮助。
《康德谈人性与道德》由康德编著,石磊编译。
讲述了: 康德的道德神学肇始于对人性的基本分析。在康 德看来,人的本性之中包含了向善的原初禀赋以及趋 恶的自然倾向。
道德根基的确立表明康德宗教思想的基础问题的 圆满解决,但对于一种成熟、完整、系统化的宗教思 想而言还仅仅是一个开端和奠基。
康德对上帝存在的道德目的论证明不是他的宗教 思想的全部内容,但却是他的宗教哲学得以建立起来 的新的起点和新的基础。这个新起点和新基础的意义 不仅仅是从他对上帝存在的道德论证明解决了上帝在 什么意义上存在这个宗教哲学的元问题的逻辑层面上 讲的,更重要的是这样一个新起点和新基础从根本上 体现出康德把宗教哲学建立在道德论基础之上的本质 。
阿德勒对人类个体心理有出色的研究并取得卓著成就。他所倡导的个性发展与社会精神,对现代心理学产生深刻影响。《阿德勒谈灵魂与情感》集中体现了他关于灵魂与情感方面的见解和学说。相信读者会从阿德勒的思想体系中体会到个体心理学特性的魅力,从而帮助我们省察自己的生活风格,寻求适合自我的超,为您正确面对挫折和解决各种矛盾起到引导、启示作用。
《马斯洛谈自我越》是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论著作品的精选集,其中包括马斯洛关于人的动机、越性动机、缺陷与成长、自卫与成长、需求与恐惧、高峰体验、自我的实现、存在与危机等方面的论述,展现了马斯洛关于”自我实现”与”追求卓越”的思想,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这位心理学大师的思想精粹。
罗素的兴趣是多方面的。罗素在数理逻辑上的贡献,乃是20世纪初学术史上一件重大的事情。可以说,在这些学问上面,罗素的见解亦是我们现代所仅能得到的*可信赖、*可遵从的。这里的“信赖”和“遵从”的字样,自然是用来为初学的人的说法。罗素并不希望读他书的人只会“信赖”和“遵从”!罗素编著的《罗素谈人的理性/世界大师思想精粹》只是罗素众多作品中的一本。
《尼采谈自由与偏见》由尼采编著,石磊编译。
我们为自己创造了一个适于生活的世界,接受了 各种因与果,动与静,形式与内涵。若是没有这些可 信之物,则无人能坚持活下去! 不过,那些东西并未经过验证。
生活不是论据;生存条件也许原本就有错误。哪 里有统治.哪里就有群众;哪里有群众,哪里就需要 奴性;哪里有奴性.哪里就少有独立的个人;而且, 这少有的个人还具备那反对个体的群体直觉和良知呢 。
如果你想走到高处,就要使用自己的两条腿!不 要让别人把你抬到高处;不要坐在别人的背上和头上 。
《荣格谈人生信仰》对荣格生平及思想进行了精 心梳理,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极富个人魅力,并带有强 烈宗教情怀的思想家。他卓越的思想及其丰富的人生 ,向人们展示出他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他为人类 的思想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叔本华谈人生得失》是叔本华具代表性的作品编译而成,安排了生命的永恒、幸福的分类、人格的划分、财富与人生、生存的意念、名誉与荣誉等25个话题,收录了叔本华的思想精粹,展示了这位伟大哲人对围绕人生的种种困惑的解答和分析,对读者了解叔本华的思想、扩大视野、读懂人生具有启发意义。
从纯粹的收藏角度来看,这套精装本的设计也充满了诚意。书脊的统一性、纸张的触感,以及字体排版的适度留白,都体现了出版方对“经典”应有的尊重。我甚至有点舍不得在上面做太多批注,生怕破坏了它原本的完美性,这可能是一种矛盾的收藏心态吧。但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极强的耐读性和复读价值。很多哲学著作,初读时往往只能抓住表象,随着阅历的增长,再回头看时,总会有新的感悟。我相信这套书在未来很多年里,都会是我书架上被反复取阅的对象。当我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感到困惑时,比如社会中的权力运作、个体的焦虑、道德的边界,我总能从这十位智者的思想碎片中,找到某种久远的、却依然犀利的洞察力来帮助我校准方向。它就像是一组高精度的望远镜,让你在迷茫时,重新找到参照系。
评分坦白说,最初入手这套书,我的目标群体是那些对“硬核”哲学不那么熟悉的入门者,因为“精粹”这个词听起来似乎意味着相对易读。然而,实际的阅读体验却远超我的预期,它并没有为了降低门槛而牺牲内容的深度。比如,涉及到叔本华时,那种深入骨髓的对生存意志的刻画,那种近乎文学性的悲悯和冷峻,是需要读者投入相当心力的。我常常需要停下来,放下书,对着墙壁发一会儿呆,试图消化那些关于痛苦与欲望的本质性诘问。这绝不是那种可以边喝咖啡边轻松翻阅的书籍,它要求你保持一种专注且略带批判的姿态。这反而让我更加敬佩。它既保持了大师思想的复杂性,又通过精选的编排,确保了阅读的连贯性。它像是一扇门,虽然门是开着的,但里面的风景需要你一步一步走进去,而且路途并不平坦,但当你走过时,你会发现自己已经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视野之上。
评分我最欣赏的是,这套书似乎提供了一种极为难得的“全景视角”。不像很多单本的哲学导读,往往会为了迎合当代读者的阅读习惯而过度简化或扭曲原意,这套精选的集子,更像是直接把原材料摆在了你面前。以我个人对早期经验主义的兴趣为例,洛克的思想总是在那里,清晰而冷静地构建着知识的来源。阅读他那些关于“白板说”的论述时,我感觉自己仿佛坐在他那个时代,面对着一个充满可能性的心智,等待着感官经验去雕刻出思想的雏形。这种直接面对原著的体验,是其他任何二手资料都无法替代的。这种系列化的编排方式,也便于我在不同思想体系之间进行横向的比较和参照。比如,从洛克的经验世界跳到康德对先验范畴的建构,那种思维的跳跃和张力,实在是令人着迷。这套书的编辑工作必然是下了大工夫的,它没有简单地堆砌名人,而是有意识地将不同领域、不同时代,但又彼此关联的思想家组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可以相互印证和批判的思想网络。
评分这套“世界大师思想精粹系列”的装帧确实没得说,精装本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光是看着就觉得心情舒畅。我最近在整理书架的时候,特意把这套书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那种厚重的历史感和知识的重量感扑面而来,让人忍不住想去翻开它,哪怕只是摩挲一下烫金的书名,都能感受到一种庄严的仪式感。特别是当我想起这十位思想巨匠的名字——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康德的纯粹理性,尼采的权力意志,还有弗洛伊德对潜意识的挖掘——我就觉得这套书不仅仅是书,它简直就是一座思想的宝库,一个跨越时空的对话平台。我对这种汇集了人类智慧巅峰的系列作品有着近乎偏执的喜爱,它们代表着人类文明史中那些最深刻、最尖锐的思考。每次看到这些名字排列在一起,我就能想象到他们当年在各自的时代里,是如何以一己之力对抗愚昧、挑战既有观念的艰辛历程。这套书的价值,首先就体现在它所承载的精神重量上,它提醒着我们,真正的思考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而这些大师们无疑就是最好的榜样。
评分这套书对后世思想的影响力梳理得也相当到位,这从阿德勒和弗洛伊德的并置中就能看出端倪。虽然两位都是心理学领域的巨擘,但他们对人类行为动机的解读路径却截然不同,这种对照阅读极大地拓宽了我对“人”这个复杂实体的理解。我发现自己不再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而是开始主动去探究思想的传承脉络。例如,培根的科学方法论,是如何间接影响了后世实证主义的兴起,进而又如何被更精密的哲学体系所审视和继承。这样的发现过程,让我觉得阅读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主动的考古挖掘。每读完一位大师的部分,我都会立刻去翻阅其他几位的相关论述,试图找到他们之间或共鸣、或冲突的对话点。这种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是这套书带给我最宝贵的财富,它培养了一种“交叉参考”的阅读习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