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2年4月1日)
丛书名: 论语 国学精粹·诵读本
平装: 187页
读者对象: 10-14岁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811188431
条形码: 9787811188431等
商品尺寸: 21 x 16 x 1.2 cm
商品重量: 440g/册
这本《包邮全套6册 论语老子孟子庄子大学中庸 注音美绘本四书五经儿童版带拼音启蒙 四五六年级小学生国》的包装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色彩搭配得非常和谐,特别是封面上的插画,线条流畅,人物表情生动,一下子就抓住了我家那个好动的孩子的注意力。我记得我当时在书店里看到它的时候,光是翻看目录就觉得内容编排得非常用心。它不像那种枯燥的传统古籍注释本,而是用了很多现代的图示和场景来解释那些看似深奥的古代典籍。比如,讲到“仁义礼智信”的时候,图画里的小朋友们正在互相帮助、分享玩具,一下子就把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了。而且,对于四、五、六年级的孩子来说,注音和拼音的辅助简直是太贴心了,他们可以尝试自己独立阅读,遇到不认识的字也能立刻对照,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我们家孩子以前对这些传统文化总是提不起兴趣,觉得无聊,但自从有了这套书,每天晚上都吵着要听我讲,或者自己指着拼音念给我听,那种成就感是看得出来的。这套书的装帧质量也挺好,纸张厚实,不容易撕坏,对于经常翻来覆去阅读的孩子来说,这点非常重要。总而言之,从视觉吸引力到内容改编的适宜度,都做得非常出色,成功架起了孩子与传统经典之间的桥梁,值得推荐给所有希望孩子进行国学启蒙的家长们。
评分我必须得说,这套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经典读本,在文字的“消化”处理上做得极其巧妙。我们都知道,《论语》和《孟子》的原文对于现代孩子来说,就像是阅读外星文字一样困难,即便是大人也常常需要查阅大量的注释才能勉强理解其意境。然而,这套书的编纂者显然深谙儿童的认知规律。他们不是简单地在原文旁加上拼音和注音,而是进行了非常精妙的“白话转译”和“情景代入”。比如,对于老子“道可道,非常道”这样形而上的语句,书里没有直接给出过于学术化的解释,而是配上了“天地万物都有它运行的规律,但这些规律往往是超越我们语言描述的”这种贴近生活的比喻,然后再引导孩子去思考自然现象。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避免了孩子在阅读初期就产生畏难情绪。我特别欣赏它在讲解“大学”中的“明明德”这一部分时,并没有拘泥于古代的科举体系,而是将其转化成了“做个好学生,先要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然后不断改进”的现代行为准则。这种处理,既保留了经典的精髓,又确保了小学阶段的孩子能够理解并运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国学普及。
评分从一个家长的角度来看,这套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提升了亲子共读的质量。以前给孩子读传统故事,常常是我讲一句,他问十句,我得停下来查资料解释半天,场面一度很尴尬。现在有了这套有拼音、有美图、有精炼白话的版本,节奏流畅多了。我只需要大致领会一下重点,就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沉浸进去。我们甚至开始玩“找不同”的游戏:我读一句原文(或者我读我理解的意思),让他去书里找对应的插图,或者反过来,他指着一个图画问我古文里哪里讲到了这个意思。这种互动性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参与感。而且,这套书的文字排版非常清晰,行距适中,即使是晚上在台灯下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它让国学经典从“应该读”的负担,变成了一种“渴望读”的乐趣。对于我们这种生活在快节奏城市里的家庭,能够找到这样一套兼顾趣味性、易读性和知识深度的启蒙读物,实在是一种幸运。
评分作为一名注重逻辑和体系的学习者,我原本对这种“美绘本”形式的经典解读抱有一定的保留态度,担心它会为了追求“好看”而牺牲掉内容的严谨性。然而,实际阅读体验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这套书在结构组织上体现出一种低调的严谨。它并没有试图将“四书五经”的内容一股脑塞给孩子,而是根据四、五、六年级的不同认知发展阶段,做出了合理的知识点切割。比如,四年级可能侧重于《论语》中的基本道德规范和生活小故事,而六年级则会逐步引入《庄子》中更具哲学思辨性的寓言。更重要的是,它似乎还植入了一些跨文本的对照学习机制。虽然没有明确标注,但我在阅读《孟子》中关于“性善论”的部分时,发现后面紧接着的《大学》章节,恰好提供了“修身、齐家、治国”的实践路径,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呼应和串联。这种潜移默化的知识网络构建,对于培养孩子的宏观思维非常有帮助。它不是零散的知识点堆砌,而是在讲述一个连贯的古代智慧发展脉络,这对于国学启蒙来说,是远比单纯识字更重要的收获。
评分我对这套书最惊喜的地方,在于它对于传统文化中一些“不好理解”的元素所采取的“软化”处理。比如,在涉及到一些古代的礼仪和制度时,孩子们可能会感到困惑:“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本书的绘图和文字说明,巧妙地运用了“时空穿越”的叙事手法。它会用一个小的插画框告诉你:“在古代,人们是这样做的,因为……” 这种解释方式,让孩子明白文化习惯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这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代入障碍。此外,关于“中庸”的思想,书中没有进行复杂的哲学辩论,而是通过一个关于“做事要有度”的生活场景进行阐述——比如画了一个孩子画画,过火了颜色太深会弄脏纸张,火候不够则颜色太浅,恰到好处的力度才是最好的。这种生活化的例子,让“中庸之道”不再是书本上的四个抽象名词,而是一种可以即时在生活中运用的处世智慧。对于正在形成世界观的小学生来说,这种早期的“平衡感”教育是非常宝贵的。
评分正版!
评分很好 全面
评分很好 全面
评分正版!
评分正版!
评分正版!
评分正版!
评分正版!
评分正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