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中,史文森将机构基金经理、养老基金受托人、投资经理以及大学、博物馆、医院、基金会的受托人所构成的投资领域生动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他经自己管理耶鲁基金的感受和经验私地奉献给了读者,大到捐赠基金的目的与投资理念,小到组合管理的战略与战术,还强调了一些基本概念,例如操作风险、投资顾问的选择、单个资产类别投资的机会与缺陷等,并且借助于具体案例来加强读者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在我们这个突飞猛进的时代里,金融市场上的竞争态势越来越激烈,史文森的这本书疑可以帮助机构基金经理构建成功的投资框架。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捐赠基金的目的
第一节 保持独立性
第二节 增强稳定性
第三节 创造优越的教学环境
第四节 结论
本章注释
第3章 投资目标和支出目标
第一节 投资目标
第二节 支出政策
第三节 购买力评估
第四节 支出的可持续性评估
第五节 基金会的投资目标
第六节 异议观点
第七节 结论
本章注释
第4章 投资理念
第一节 资产配置
第二节 择时
第三节 证券选择
第四节 结论
本章注释
第5章 资产配置
第一节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第二节 资本市场假设
第三节 检验资产配置
第四节 结论
本章注释
第6章 资产配置管理
第一节 再平衡
第二节 积极投资管理
第三节 杠杆
第四节 结论
本章注释
第7章 传统资产类别
第一节 美国国内股票
第二节 美国长期国债
第三节 国外发达市场的股票
第四节 新兴市场股票
第五节 结论
本章注释
第8章 另类资产类别
第一节 绝对收益
第二节 实物资产
第三节 私人股权
第四节 结论
本章注释
第9章 资产类别管理
第一节 积极投资管理的游戏
第二节 外部顾问——个人品质特征
第三节 外部顾问——组织机构特征
第四节 投资管理报酬协议
第五节 结论
本章注释
第10章 投资步骤
第一节 积极管理还是被动管理
第二节 运行环境
第三节 组织结构
第四节 使用中介机构
第五节 投资决策过程
第六节 投资决策中的挑战
第七节 业绩评估
第八节 内部控制
第九节 结论
本章注释
附录 固定收益类别中的莠草
第一节 国内公司债券
第二节 高收益债券
第三节 资产支持证券
第四节 外国债券
第五节 固定收益资产2007年的收益更新
第六节 结论
本章注释
致谢
关键术语中英文对照
关键术语注释
《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
2.分散化投资策略
由于股票投资的风险高,机构投资者一般将国内股票的持仓量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同时增加大量的债券和现金投资来减轻投资组合的波动性。截至2005年6月30日,教育捐赠基金平均有53%的资产投资于国内股票、23%投资于国内固定收益证券、5%投资于现金,总共大约有81%的资产投资于国内上市有价证券。
这些教育捐赠基金将整整28%的组合资产集中投资到低收益的债券和现金中,因此承担了巨大的机会成本。在过去80年内,股票可以增值2600多倍,但捐赠基金为了分散投资将这部分资产投资于固定收益证券,而固定收益类证券中,公司债券同期只能增长100倍,长期国债增长71倍,现金仅仅增长18倍。
捐赠基金将超过80%的资产投资于美国证券市场,而且其中整整一半的资产集中在国内股票上,这种做法违背了分散化投资的基本原则。投资者如果将50%以上的组合资产投资于单一资产类别——国内股票上,将面临不必要的过度集中风险。由于国内股票和债券之间高度相关,集中投资于国内股票的后果进一步恶化。由于利率在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率上升(下降)会导致债券、股票价格同时下降(上升),因此,分散化投资的预期效果被降低。许多情况下,一个普通教育机构的投资组合中,有超过五分之四的资产受同一经济因素影响,价格变动方向相同。
要想在实现分散化投资的同时减少固定收益类投资的机会成本,投资者需要寻找那些与国内上市有价证券相关度不高的高收益资产类别。对美国投资者来说,最常用的策略是在投资组合中加入一些外国股票。
……
我对于那些能够深刻剖析投资本质、并能在实践中不断突破的投资大家,始终保持着极大的敬意。《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这本书,汇集了大卫·F·史文森,这位将耶鲁大学捐赠基金打造成全球标杆的传奇人物,以及张磊,中国价值投资的杰出代表。这两位名字的组合,本身就预示着这是一本不容错过的佳作。书名中的“创新之路”,更是激发了我极大的求知欲。我好奇,在机构投资这样一个高度理性、注重风险控制的领域,究竟何为“创新”?这种创新是体现在对新兴资产类别的探索,还是对投资流程的优化,抑或是对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的革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那些顶尖的机构投资者,是如何在长期主义的指导下,不断突破自我,适应市场变化的。史文森先生的经验,无疑是宝贵的,而张磊先生在中国市场的实践,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具现实意义的参照。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关于如何构建强大投资哲学、如何形成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如何在复杂市场中寻找确定的价值增长点的深度解读。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金融投资书籍,更可能是一份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优秀、更具洞察力的投资者的行动指南。
评分在投资这条漫长的道路上,我们常常面临着知识的迭代和认知的升级。《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这本书,汇聚了两位在我心中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投资人物:大卫·F·史文森,这位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另类投资”价值的传奇;以及张磊,这位将价值投资理念在中国市场发扬光大的实践者。仅凭这个组合,就足以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我尤其对“创新之路”这个主题感到好奇。在机构投资这样一个追求稳健和控制风险的领域,如何实现“创新”?这种创新是体现在对新的资产类别、新的投资工具的探索,还是对传统的投资流程、风险管理方法进行革新?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我猜测,史文森先生的分享,会是关于如何跳出传统思维框架,去拥抱那些被低估的、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投资机会。而张磊先生的视角,则可能为我们揭示如何将这些普适性的投资智慧,落地到中国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但同时也极具挑战性的市场。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金融书籍,更可能是一本关于如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如何建立长期主义投资观的指南。我期待它能够帮助我拨开市场的迷雾,看到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长期价值。
评分作为一名对价值投资情有独钟的读者,我一直非常关注那些能够深刻理解企业内在价值、并能在市场波动中保持独立判断的投资大家。《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这本书,将大卫·F·史文森这位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传奇操盘手,与中国杰出的价值投资者张磊并列,这本身就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期待。我深信,真正的投资智慧,往往是跨越地域和文化的,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史文森先生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如何带领耶鲁基金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取得傲人的成绩,尤其是他对于另类投资的独到眼光和成功实践,一直是我非常渴望深入了解的。书中“创新之路”的表述,更是抓住了我关注的重点。我想知道,他所说的“创新”,究竟是如何体现在资产配置、风险管理、以及投资标的选择上的?他是否突破了传统的股票、债券组合,而拥抱了私募股权、对冲基金、房地产等非传统投资方式?他又是如何评估这些另类投资的风险和收益,并将其有效整合到整体投资组合中的?而张磊先生的加盟,则让我对这本书在中国市场的适用性有了更高的期待。他是否会结合中国独特的市场环境和企业特点,对史文森的理念进行解读和升华?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更加宏观和长远的投资视角,帮助我理解,成功的机构投资,不仅仅是追求短期的高回报,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可持续的、能够适应长期变化的核心投资理念和体系。
评分作为一名深耕金融投资领域多年的读者,我始终在寻找能够真正引领我突破思维局限、洞察行业本质的读物。《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这本书,尽管我还没来得及细细品读,但其作者阵容——大卫·F·史文森,这位传奇的耶鲁大学捐赠基金投资掌舵人,以及中国杰出的投资者张磊,还有其他几位资深的译者,早已让我对其内容充满了无限的期待。书名中的“创新之路”几个字,本身就蕴含着一种颠覆与变革的力量,这在当下这个快速变化的金融市场中,显得尤为宝贵。我设想,史文森先生分享的不仅仅是具体的投资策略,更是一种思考框架,一种面对未知、拥抱不确定性的哲学。他如何在高风险高回报的另类投资领域(如私募股权、对冲基金、房地产、自然资源等)构建并管理一个庞大的捐赠基金?他在资产配置、风险管理、长期投资理念上又有着怎样的独到见解?而张磊先生作为中国本土价值投资的代表人物,他的参与更是为这本书增添了东西方智慧碰撞的火花,或许他会结合中国市场的特点,对史文森的理念进行解读和延伸,甚至提出更具本土实践意义的创新。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进入一个更广阔的投资视野,让我明白,真正的创新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于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以及敢于挑战传统、不断试错的勇气。这本书的厚度,以及封面所透露出的专业气息,都让我相信,它绝非一本浅尝辄止的入门手册,而是一份沉甸甸的智慧结晶,值得我反复研读,并在实际投资中不断汲取养分,寻求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
评分从我个人投资历程来看,最深刻的体会莫过于“知道”与“做到”之间的巨大鸿沟。我们读了很多书,听了很多课,掌握了各种理论知识,但在真正面临市场波动、情绪考验时,却往往难以将所学付诸实践。而《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这本书,在我尚未开启阅读之际,就已传递出一种“行动指南”的信号。史文森先生的成功并非偶然,他所管理的耶鲁基金,在漫长的岁月里,持续跑赢市场,这背后一定有着一套超越一般投资理论的实践体系。我特别好奇,他是如何在看似保守的机构投资领域,找到并拥抱“创新”的?所谓的“创新”,究竟是指对资产类别的创新,还是对投资策略的创新,抑或是对人才和团队建设的创新?书中提及的“另类投资”,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充满神秘感和挑战的领域。如何去理解和评估这些非传统资产的风险与回报?如何构建一个多元化且能够抵御系统性风险的投资组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清晰的路径,告诉我如何从“知道”走向“做到”,如何将那些抽象的投资原则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步骤。尤其是在中国市场,我们正处于一个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很多新兴行业和商业模式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的投资理念和方法也要随之创新。我相信,史文森先生和张磊先生的智慧结晶,能够为我们这些中国的投资者提供宝贵的启示,帮助我们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投资之道,而不是被动地追随潮流,迷失方向。
评分我一直坚信,投资的最高境界在于对价值的深刻理解和对时间的耐心运用。《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这本书,集结了大卫·F·史文森,这位用近乎完美的业绩定义了机构投资传奇的掌舵人,以及中国投资界备受瞩目的张磊。单是这二位名字的叠加,就足以让任何一位认真的投资者,对这本书产生浓厚的兴趣。书名中的“创新之路”,更是让我对其内涵充满了遐想。我设想,这并非一本简单的投资技巧手册,而是一次关于如何突破固有认知、如何在复杂市场中寻找并实现可持续增长的深入探讨。史文森先生是如何在保守的机构投资界,找到并拥抱“创新”的?他对于风险的理解和管理,是否与众不同?他对资产配置的思考,是否超越了传统的股票债券组合?而张磊先生在中国市场的独特实践,又将为这些“创新”理念注入怎样的本土化解读?我渴望在这本书中看到,那些伟大的投资机构,是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孕育确定性,如何在变革中抓住机遇的。它是否会揭示一些关于长期投资、价值创造的底层逻辑,以及如何构建一个能够抵御市场风暴、基业长青的投资体系?这本书,无疑是我在投资学习道路上,期待已久的“灯塔”。
评分在当前的金融市场环境中,充斥着各种短期诱惑和快速致富的神话,但真正能够让投资者实现长期稳健增长的,往往是那些深刻理解投资本质、并能长期坚守的原则。《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这本书,汇集了两位重量级人物——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传奇管理者大卫·F·史文森,以及中国价值投资的代表人物张磊。书名中的“创新之路”,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好奇与期待。我预设,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教授具体的投资技巧,而是会更侧重于探讨一种投资的哲学和方法论。史文森先生是如何在机构投资这样相对保守的环境中,找到并实践“创新”的?他如何在高风险领域进行探索,又如何管理和控制风险?而张磊先生在中国市场的实践,又会为这种“创新”注入怎样的本土化解读?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理解那些成功的机构投资者是如何构建其投资体系的。它是否会揭示一些不为大众所熟知的投资模式,或者是一些在危机时刻能够起到关键作用的风险管理策略?我期待它能够帮助我跳出短期的市场波动,将目光放得更长远,去理解那些真正驱动长期价值增长的因素。这本书,在我看来,不只是一本金融投资书籍,更可能是一本关于如何在不确定时代保持清醒头脑、如何做出明智决策的智慧指南。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全球资产配置和投资策略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提供深刻洞察和实践指导的书籍。《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这本书,以其豪华的作者阵容——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灵魂人物大卫·F·史文森,以及中国价值投资的领军者张磊——瞬间吸引了我的目光。书名中的“创新之路”,更是点燃了我内心深处对突破与变革的渴望。我非常好奇,史文森先生是如何在一个看似传统且稳健的机构投资领域,开辟出一条“创新”的道路的?他对于另类投资的理解和实践,如何帮助耶鲁基金实现长期优异的表现?而张磊先生的参与,又为这本书带来了怎样的东方智慧和中国市场的独特视角?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一些关于资产配置的底层逻辑,以及如何构建一个真正多元化、能够抵御各种市场风险的投资组合。它是否会分享一些不为人知的投资理念,或者是一些在极端市场条件下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颠覆我一些固有的投资观念,让我明白,真正的“创新”,并非仅仅是追逐热点,而是基于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未来趋势的敏锐洞察。这本书的出版,对我而言,无疑是一个学习和提升投资境界的绝佳机会。
评分拿到《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这本书,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作者大卫·F·史文森的名字,这位以其非凡的投资业绩和独特的投资理念闻名于世的基金经理,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他如何将一个规模不大的大学捐赠基金,打造成全球顶尖的投资机构,其中的智慧和经验,绝对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投资者深思和学习的。我对书中“创新之路”这个主题尤其感兴趣,因为在我的经验中,投资的成功往往离不开对传统的挑战和对新事物的拥抱。我迫切地想知道,史文森先生是如何定义“创新”的?这种创新是局限于某些特定的投资工具或资产类别,还是贯穿于整个投资决策的流程和体系之中?他又是如何克服机构投资固有的保守性和风险规避性,去探索那些尚未被广泛接受但具有巨大潜力的领域?书中提及的张磊先生,作为中国本土价值投资的领军人物,他的参与无疑为这本书增添了更强的现实意义。我期待看到史文森的普适性投资理念,如何与张磊在中国市场的实践经验相结合,碰撞出新的火花。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投资策略的书,更可能是一本关于如何构建强大投资体系、如何培养优秀投资人才、以及如何在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保持长期竞争力的哲学读物。我希望它能为我打开新的思路,让我明白,投资的本质在于对价值的发现和创造,而“创新”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评分在我多年的投资经历中,最让我着迷的,莫过于那些能够洞察事物本质、并能在不确定性中发现确定性价值的投资大师。《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这本书,正是汇集了这样两位重量级人物:大卫·F·史文森,这位以其卓越的投资智慧和颠覆性的策略,重塑了机构投资格局的传奇;以及张磊,中国本土价值投资的旗帜性人物。书名中的“创新之路”几个字,恰好点出了我一直以来对投资的追求——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如何找到并坚持一条通往成功的、具有自身特色的道路。我迫切地想知道,史文森先生是如何定义并践行“创新”的?他在另类投资领域的经验,是否能为我们提供一种跳出传统思维的投资框架?而张磊先生在中国市场的独特洞察和实践,又将如何与史文森的普适性理念相结合?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构建一个长期、可持续的投资体系的深刻见解,包括但不限于资产配置的逻辑、风险管理的策略、以及如何识别和评估具有长期价值的企业。我希望它能够帮助我提升投资的格局,让我明白,真正的投资,是对价值的深度挖掘,是对时间的长期承诺,而“创新”则是实现这一切的加速器和驱动力。这本书,在我看来,将是一次关于智慧、勇气与远见的深度对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