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数控编程手册 数控编程工具书 编程技巧 典型实例 数控加工技术编程教程 CNC铣削加

正版 数控编程手册 数控编程工具书 编程技巧 典型实例 数控加工技术编程教程 CNC铣削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数控编程
  • CNC铣削
  • 数控加工
  • 编程技巧
  • 工具书
  • 典型实例
  • 编程教程
  • 数控技术
  • 机械加工
  • 工业制造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三未先知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16291
商品编码:26219489008
丛书名: 数控编程手册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1-01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数控编程手册
作者:   
译者:   罗学科 等
市场价:   128元
ISBN号:   9787122116291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商品类型:   图书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2-01-01   版次:1   页数:673
  印刷时间:2012-01-01   印次:1   字数:1126.00千字
  温馨提示:出版时间超过3年的图书,因长时间储存可能会产生纸张缺陷,敬请谅解!

  内容推荐
本书是**数控技术专家PeterSmid先生的经典著作——《数控编程手册》(原著第三版)的中文版。原著第二版的中文版自2005年6月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以来,影响很大,广受**数控技术人员的称赞和好评。原著第三版较第二版进行了较大范围的更新。这是一本迄今为止*为详细地介绍数控编程所涉及指令的综合性参考手册。《数控编程手册(原著第3版)》非常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数控编程技术的所有知识和技能,详细阐述了编程过程的各个细节,突出提供了CNC和CAD/CAM在各个层面上应用的大量经验并向制造业及教学机构提供了丰富的计算机数控技术、编程、CAD/CAM、先进制造、加工、安装方面的知识。《数控编程手册(原著第3版)》不论在内容上还是组织体系上都非常有特色,读者从任何地方切入都看得明白,《数控编程手册(原著第3版)》实例丰富,讲解详细,给出了上千幅图示、表格、计算公式、编程技巧和大量典型的实例,对**的编程技术人员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正如一位英国工程师所言“这是一本写的非常好的书,易于理解,每一个位数控编程人员和生产工程师应该人手一册”。
本书适合于从事数控加工的技术人员、编程人员、工程师和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PeterSmid是一位专业顾问、教育家和演说家,在工业和教学领域中具有多年实际经验。在工作中,他搜集了CNC和CAD/CAM在各个层面上应用的大量经验并向制造业及教学机构提供计算机数控技术、编程、CAD/CAM、先进制造、加工、安装以及许多其他相关领域的实际应用方面的咨询。他在CNC编程、加工以及企业员工培训方面有着广阔的工业背景,数百家公司从他渊博的知识中获益。
Smid先生长年与先进制造公司及CNC机械销售人员打交道,并且致力于大量技术院校和机构的工业技术规划以及机械加工厂的技术培训,这更扩展了他在CNC和CAD/CAM培训、计算机应用和需求分析、软件评估、系统配置、编程、硬件选择、用户化软件以及操作管理领域的专业和咨询技能。
多年来,Smid先生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的大中专院校给成千上万的老师和学生讲授过数百个用户化程序,同时也给大量制造公司、个体机构和个人授过课。
他活跃于各种工业贸易展、学术会议、机械加工厂以及各种研讨会,包括提交论文、会议报告以及为许多专业机构做演讲。他还发表了大量CNC和CAD/CAM方面的文章和内部参考资料。作为CNC行业和教学领域的专家,他制作了数万页高质量的培训材料。
  目录

*1章 数字控制1
1.1 数控的定义1
1.2 传统加工和CNC加工2
1.3 数控技术的优势3
1.4 CNC机床类型5
1.5 CNC工作人员6
1.6 CNC安全问题7

第2章 CNC铣削加工8

第3章 CNC车削12
3.1 CNC车床12
3.2 轴的命名13
3.3 功能特征和说明14

第4章 坐标系统17
4.1 实数轴系统17
4.2 直角坐标系17
4.3 机床的几何关系20

第5章 控制系统22
5.1 概述23
5.2 系统功能特征25
5.3 手动中断程序29
5.4 手动数据输入(MDI)30
5.5 程序数据倍率30
5.6 系统选项34

第6章 程序设计36
6.1 程序设计的步骤36
6.2 原始信息36
6.3 CNC机床功能37
6.4 工件复杂性37
6.5 手动编程38
6.6 CAD/CAM和CNC38
6.7 典型的编程步骤39
6.8 零件图40
6.9 工艺单43
6.1 0材料说明43
6.1 1加工次序44
6.1 2刀具选择45
6.1 3工件设置46
6.1 4技术决定46
6.1 5工件草图和计算48
6.1 6CNC编程的质量49

第7章 程序结构50
7.1 基本的编程术语50
7.2 编程格式51
7.3 字地址格式51
7.4 格式标记52
7.5 CNC编程的符号55
7.6 典型程序结构56
7.7 程序头59

第8章 准备功能60
8.1 说明和目的60
8.2 在铣削中的应用61
8.3 在车削中的应用62
8.4 程序段中的G代码63
8.5 指令分组65
8.6 G代码类型66

第9章 辅助功能68
9.1 说明和目的68
9.2 典型应用69
9.3 程序段中的M功能71
9.4 程序功能73
9.5 机床功能75

*10章 顺序程序段79
10.1 程序段结构79
10.2 程序标识80
10.3 顺序号81
10.4 程序段结束字符84
10.5 起始程序段或安全程序段84
10.6 程序注释85
10.7 程序段中的冲突字86
10.8 模态编程值87
10.9 执行优先级88

*11章 尺寸输入89
11.1 英制和公制单位89
11.2 **模式和增量模式91
11.3 直径编程93
11.4 *小运动增量94
11.5 尺寸输入格式95
11.6 运算器类型输入98

*12章 主轴控制99
12.1 主轴功能99
12.2 主轴旋转方向99
12.3 主轴停102
12.4 主轴定向103
12.5 主轴转速(r/min)104
12.6 主轴转速(表面速度)104
12.7 恒表面速度106

*13章 进给率控制112
13.1 进给率控制112
13.2 进给率功能112
13.3 进给率选择113
13.4 加速和减速114
13.5 恒定进给率116
13.6 *大进给率117
13.7 进给保持和倍率117
13.8 螺纹加工中的E地址119

*14章 刀具功能120
14.1 加工中心上的T功能120
14.2 换刀功能M06122
14.3 自动换刀装置(ATC)124
14.4 ATC编程126
14.5 车床的T功能136
14.6 刀具偏置寄存器137

*15章 参考点141
15.1 参考点组141
15.2 机床参考点142
15.3 工件参考点143
15.4 刀具参考点147

*16章 寄存器指令148
16.1 位置寄存器指令148
16.2 在加工中心的应用149
16.3 在车床上的应用151

*17章 位置补偿155

*18章 工件偏置160
18.1 可用工作区域160
18.2 工件偏置的缺省值和启动162
18.3 在卧式机床上的应用164
18.4 外部工件偏置165
18.5 在车床上的应用166
18.6 刀具设置167

*19章 刀具长度偏置169
19.1 概论169
19.2 刀具长度偏置指令170
19.3 刀具长度设置172
19.4 Z轴关系173
19.5 编程格式177
19.6 更改刀具长度偏置180
19.7 在卧式机床中的应用181
19.8 刀具长度偏置取消182

第20章 快速定位184
20.1 快速运动184
20.2 快速运动刀具路径185
20.3 运动类型和时间比较188
20.4 降低快速运动速率189
20.5 快速运动公式189
20.6 趋近工件189

第21章 机床回零192
21.1 机床参考位置192
21.2 返回**机床原点194
21.3 复位检查指令201
21.4 从机床原点返回203
21.5 返回第二机床原点203

第22章 直线插补205
22.1 直线指令205
22.2 编程格式206
22.3 直线进给率207
22.4 编程实例208

第23章 程序段跳过功能210
23.1 典型应用210
23.2 程序段跳过符号210
23.3 控制单元设置211
23.4 程序段跳过和模态指令211
23.5 编程实例213

第24章 暂停指令222
24.1 程序应用222
24.2 暂停指令222
24.3 暂停时间选择224
24.4 设置模式和暂停224
24.5 *短暂停时间225
24.6 转数226
24.7 长暂停时间227
24.8 固定循环与暂停229

第25章 固定循环230
25.1 点到点的加工230
25.2 固定循环的选择232
25.3 编程格式233
25.4 通用规则234
25.5 **和增量输入235
25.6 初始平面选择235
25.7 R平面选择236
25.8 Z向深度的计算237
25.9 固定循环介绍238
25.1 0固定循环的取消245
25.1 1固定循环的重复245
25.1 2刚性攻螺纹247

第26章 孔加工249
26.1 单孔评估249
26.2 钻孔操作253
26.3 啄钻261
26.4 铰孔263
26.5 单点镗孔264
26.6 刀具偏移镗孔266
26.7 扩孔268
26.8 多层钻270
26.9 钻心钻孔272
26.1 0攻螺纹273
26.1 1车床上的孔加工操作278

第27章 孔分布模式284
27.1 典型孔分布模式284
27.2 随机孔分布模式284
27.3 直排孔分布模式285
27.4 斜行孔分布模式286
27.5 拐角分布模式288
27.6 栅格分布模式289
27.7 圆弧分布模式291
27.8 螺栓孔圆周分布模式293
27.9 极坐标系统295

第28章 平面铣削299
28.1 平面铣刀选择299
28.2 切削考虑301
28.3 编程技巧303
28.4 使用位置补偿307

第29章 圆弧插补309
29.1 圆的几何要素309
29.2 象限310
29.3 编程格式311
29.4 半径编程314
29.5 整圆编程315
29.6 圆弧编程321
29.7 圆弧插补的进给率322

第30章 刀具半径偏置325
30.1 手动计算325
30.2 补偿后的刀具路径328
30.3 编程技巧329
30.4 刀具半径偏置的应用333
30.5 刀具半径偏置的工作原理336
30.6 基本规则回顾343
30.7 铣削实例344
30.8 刀尖圆弧半径偏置349

第31章 平面选择354
31.1 平面的概念354
31.2 在平面中加工354
31.3 平面中的直线运动356
31.4 平面中的圆弧插补357
31.5 实例360
31.6 平面内的固定循环360
第32章 成型铣削362
32.1 立铣刀362
32.2 转速和进给率364
32.3 切削量366
32.4 拐角半径计算367
第33章 窄槽和型腔369
33.1 开放和封闭边界369
33.2 窄槽编程369
33.3 型腔铣削373
33.4 矩形型腔373
33.5 圆柱型腔378
33.6 圆柱型腔加工循环381
第34章 车削和镗削384
34.1 刀具功能——车削384
34.2 车床偏置385
34.3 多重偏置387
34.4 偏置设置390
34.5 齿轮传动速度范围功能391
34.6 自动拐角过渡391
34.7 粗加工和精加工395
34.8 凹槽编程397
34.9 CSS模式下的主轴转速398
34.1 0车床编程格式399
第35章 车削循环401
35.1 车床上的毛坯余量切除401
35.2 车削循环原理401
35.3 直线切削循环G90402
35.4 G94端面切削循环407
35.5 复合型固定循环407
35.6 轮廓加工循环409
35.7 Ⅰ类和Ⅱ类循环410
35.8 G71车削中的毛坯余量切除411
35.9 G72端面切削中的毛坯余量切除413
35.1 0G73模式重复循环415
35.1 1G70轮廓精加工循环417
35.1 2G70~G73循环的基本规则418
35.1 3G74啄钻循环419
35.1 4G75凹槽切削循环420
35.1 5G74和G75循环的基本规则421
第36章 车床凹槽加工422
36.1 凹槽加工422
36.2 凹槽形状422
36.3 凹槽位置423
36.4 凹槽尺寸423
36.5 简单凹槽编程424
36.6 凹槽加工技术425
36.7 多凹槽加工430
36.8 端面凹槽430
36.9 拐角槽/线槽432
36.1 0凹槽加工循环433
36.1 1特殊凹槽434
36.1 2凹槽和子程序434
第37章 工件切断437
第38章 单头螺纹加工442
38.1 CNC车床上的螺纹加工442
38.2 螺纹加工术语443
38.3 螺纹加工过程444
38.4 螺纹加工的进给率和主轴转速451
38.5 刀具参考点455
38.6 逐段加工螺纹456
38.7 基本螺纹加工循环G92458
38.8 复合型固定循环G76459
38.9 螺纹进刀方法462
38.1 0复合进刀计算465
38.1 1螺纹退刀运动467
38.1 2螺纹旋向469
38.1 3轴肩螺纹加工471
38.1 4其他螺纹牙型473
38.1 5锥螺纹474
38.1 6多头螺纹479
38.1 7螺纹再加工482
第39章 子程序484
39.1 主程序和子程序484
39.2 子程序功能485
39.3 子程序编号490
39.4 子程序开发493
39.5 多级嵌套496
39.6 使用子程序加工轮廓498
39.7 换刀子程序499
39.8 100000000栅格孔500
第40章 基准偏移503
40.1 基准偏移指令G92或G50503
40.2 局部坐标系505
40.3 机床坐标系507
40.4 数据设置509
40.5 工件偏置510
40.6 刀具长度偏置511
40.7 刀具半径偏置512
40.8 车床偏置513
40.9 MDI数据设置513
40.1 0可编程参数输入514
第41章 镜像520
41.1 镜像的基本规则520
41.2 设置镜像522
41.3 可编程镜像524
41.4 CNC车床上的镜像528
第42章 坐标旋转529
42.1 旋转指令529
42.2 实际应用531
第43章 比例缩放功能535
43.1 概述535
43.2 编程格式536
43.3 程序实例538
第44章 CNC车床配件541
44.1 卡盘控制器541
44.2 尾架和尾架**套筒543
44.3 双向刀塔索引544
44.4 棒料进给器配件547
44.5 附加选项548
44.6 编程实例550
第45章 螺旋铣削552
45.1 螺旋铣削操作552
45.2 螺纹铣削553
45.3 螺线555
45.4 螺纹铣削实例556
45.5 螺旋铣削仿真法562
45.6 螺旋斜面修整563
第46章 卧式加工565
46.1 分度轴和旋转轴565
46.2 分度工作台(B轴)566
46.3 B轴和偏置568
46.4 返回机床原点571
46.5 分度和子程序571
46.6 完整程序实例574
46.7 自动托盘交换装置(APC)577
46.8 卧式镗床579
第47章 车床动力刀座582
47.1 车铣或铣车582
47.2 机床设计583
47.3 C轴编程583
47.4 固定循环585
47.5 Y轴编程589
47.6 极坐标插补590
47.7 圆柱插补593
第48章 编写CNC程序597
48.1 程序编写597
48.2 程序输出格式599
48.3 长程序603
第49章 程序文档607
49.1 数据文件607
49.2 程序文档608
49.3 设置清单和加工卡片610
49.4 文件夹613
第50章 程序校验615
50.1 错误检查615
50.2 图形校验616
50.3 规避错误617
50.4 常见编程错误618
第51章 CNC加工620
51.1 加工新工件620
51.2 加工第*个工件622
51.3 程序变更624
51.4 替换机床的选择625
51.5 机床预热程序626
51.6 CNC加工和安全问题627
51.7 关闭CNC机床628
51.8 设备维护629
第52章 设备接口631
52.1 RS?232C界面631
52.2 穿孔纸带632
52.3 分布式数字控制635
52.4 通信术语635
52.5 数据设置636
52.6 连接电缆636
第53章 CNC编程中的数学知识638
53.1 基本要素638
53.2 几何学639
53.3 多边形641
53.4 锥体642
53.5 三角计算644
53.6 高级计算650
53.7 总结651
第54章 CNC和CAD/CAM652
54.1 手工进行编程?652
54.2 刀具路径几何学的发展653
54.3 刀具路径生成653
54.4 完善的环境654
54.5 后置处理程序658
54.6 重要功能659
54.7 支持和管理660
54.8 结束也就是开始661
附录A662
数值转换662
英制UNC/UNF螺纹667
直管NPS螺纹668
锥管NPT螺纹668
公制粗螺纹669
公制细牙螺纹669
附录B671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数控编程手册(原著第3版) 开本: 4
作者: (美)彼得·斯密德|译者:罗学科//陈勇钢//张从鹏 页数: 673
定价: 128 出版时间: 2012-01-01
ISBN号: 9787122116291 印刷时间: 2012-01-01
出版社: 化学工业 版次: 1
商品类型: 图书 印次: 1
内容提要: 《数控编程手册(原著第3版)》是**数控技术专家Peter Smid先生的经典著作——《数控编程手册》(原著第三版)的中文版。原著第二版的中文版自2005年6月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以来,影响很大,广受**数控技术人员的称赞和好评。原著第三版较第二版进行了较大范围的更新。
     这是一本迄今为止*为详细地介绍数控编程所涉及指令的综合性参考手册。全书非常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数控编程技术的所有知识和技能,详细阐述了编程过程的各个细节,突出提供了CNC和CAD/CAM在各个层面上应用的大量经验并向制造业及教学机构提供了丰富的计算机数控技术、编程、CAD/CAM、先进制造、加工、安装方面的知识。本书不论在内容上还是组织体系上都非常有特色,读者从任何地方切入都看得明白,全书实例丰富,讲解详细,给出了上千幅图示、表格、计算公式、编程技巧和大量典型的实例,对**的编程技术人员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正如一位英国工程师所言“这是一本写的非常好的书,易于理解,每一个位数控编程人员和生产工程师应该人手一册”。
     《数控编程手册(原著第3版)》适合于从事数控加工的技术人员、编程人员、工程师和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Peter Smid是一位专业顾问、教育家和演说家,在工业和教学领域中具有多年实际经验。在工作中,他搜集了CNC和CAD/CAM在各个层面上应用的大量经验并向制造业及教学机构提供计算机数控技术、编程、CAD/CAM、先进制造、加工、安装以及许多其他相关领域的实际应用方面的咨询。他在ONC编程、加工以及企业员工培训方面有着广阔的工业背景,数百家公司从他渊博的知识中获益。 Smid先生长年与先进制造公司及CNC机械销售人员打交道,并且致力于大量技术院校和机构的工业技术规划以及机械加工厂的技术培训,这更扩展了他在CNC和CAD/CAM培训、计算机应用和需求分析、软件评估、系统配置、编程、硬件选择、用户化软件以及操作管理领域的专业和咨询技能。 目录: *1章 数字控制
1.1 数控的定义
1.2 传统加工和CNC加工
1.3 数控技术的优势
1.4 CNC机床类型
1.5 CNC工作人员
1.6 CNC安全问题
第2章 CNC铣削加工
第3章 CNC车削
3.1 CNC车床
3.2 轴的命名
3.3 功能特征和说明
第4章 坐标系统
4.1 实数轴系统
4.2 直角坐标系
4.3 机床的几何关系
第5章 控制系统
5.1 概述
5.2 系统功能特征
5.3 手动中断程序
5.4 手动数据输入(MDI)
5.5 程序数据倍率
5.6 系统选项
第6章 程序设计
6.1 程序设计的步骤
6.2 原始信息
6.3 CNC机床功能
6.4 工件复杂性
6.5 手动编程
6.6 CAD/CAM和CNC
6.7 典型的编程步骤
6.8 零件图
6.9 工艺单
6.10 材料说明
6.11 加工次序
6.12 刀具选择
6.13 工件设置
6.14 技术决定
6.15 工件草图和计算
6.16 CNC编程的质量
第7章 程序结构
7.1 基本的编程术语
7.2 编程格式
7.3 字地址格式
7.4 格式标记
7.5 CNC编程的符号
7.6 典型程序结构
7.7 程序头
第8章 准备功能
8.1 说明和目的
8.2 在铣削中的应用
8.3 在车削中的应用
8.4 程序段中的G代码
8.5 指令分组
8.6 G代码类型
第9章 辅助功能
9.1 说明和目的
9.2 典型应用
9.3 程序段中的M功能
9.4 程序功能
9.5 机床功能
*10章 顺序程序段
10.1 程序段结构
10.2 程序标识
10.3 顺序号
10.4 程序段结束字符
10.5 起始程序段或安全程序段
10.6 程序注释
10.7 程序段中的冲突字
10.8 模态编程值
10.9 执行优先级
*11章 尺寸输入
11.1 英制和公制单位
11.2 **模式和增量模式
11.3 直径编程
11.4 *小运动增量
11.5 尺寸输入格式
11.6 运算器类型输入
*12章 主轴控制
12.1 主轴功能
12.2 主轴旋转方向
12.3 主轴停
12.4 主轴定向
12.5 主轴转速(r/min)
12.6 主轴转速(表面速度)
12.7 恒表面速度
*13章 进给率控制
13.1 进给率控制
13.2 进给率功能
13.3 进给率选择
13.4 加速和减速
13.5 恒定进给率
13.6 *大进给率
13.7 进给保持和倍率
13.8 螺纹加工中的E地址
*14章 刀具功能
14.1 加工中心上的T功能
14.2 换刀功能M06
14.3 自动换刀装置(ATC)
14.4 ATC编程
14.5 车床的T功能
14.6 刀具偏置寄存器
*15章 参考点
15.1 参考点组
15.2 机床参考点
15.3 工件参考点
15.4 刀具参考点
*16章 寄存器指令
16.1 位置寄存器指令
16.2 在加工中心的应用
16.3 在车床上的应用
*17章 位置补偿
*18章 工件偏置
18.1 可用工作区域
18.2 工件偏置的缺省值和启动
18.3 在卧式机床上的应用
18.4 外部工件偏置
18.5 在车床上的应用
18.6 刀具设置
*19章 刀具长度偏置
19.1 概论
19.2 刀具长度偏置指令
19.3 刀具长度设置
19.4 Z轴关系
19.5 编程格式
19.6 更改刀具长度偏置
19.7 在卧式机床中的应用
19.8 刀具长度偏置取消
第20章 快速定位
20.1 快速运动
20.2 快速运动刀具路径
20.3 运动类型和时间比较
20.4 降低快速运动速率
20.5 快速运动公式
20.6 趋近工件
第21章 机床回零
21.1 机床参考位置
21.2 返回*一机床原点
21.3 复位检查指令
21.4 从机床原点返回
21.5 返回第二机床原点
第22章 直线插补
22.1 直线指令
22.2 编程格式
22.3 直线进给率
22.4 编程实例
第23章 程序段跳过功能
23.1 典型应用
23.2 程序段跳过符号
23.3 控制单元设置
23.4 程序段跳过和模态指令
23.5 编程实例
第24章 暂停指令
24.1 程序应用
24.2 暂停指令
24.3 暂停时间选择
24.4 设置模式和暂停
24.5 ****短暂停时间
24.6 转数
24.7 长暂停时间
24.8 固定循环与暂停
第25章 固定循环
25.1 点到点的加工
25.2 固定循环的选择
25.3 编程格式
25.4 通用规则
25.5 **和增量输入
25.6 初始平面选择
25.7 R平面选择
25.8 Z向深度的计算
25.9 固定循环介绍
25.10 固定循环的取消
25.11 固定循环的重复
25.12 刚性攻螺纹
第26章 孔加工
26.1 单孔评估
26.2 钻孔操作
26.3 啄钻
26.4 铰孔
26.5 单点镗孔
26.6 刀具偏移镗孔
26.7 扩孔
26.8 多层钻
26.9 钻心钻孔
26.10 攻螺纹
26.11 车床上的孔加工操作
第27章 孔分布模式
27.1 典型孔分布模式
27.2 随机孔分布模式
27.3 直排孔分布模式
27.4 斜行孔分布模式
27.5 拐角分布模式
27.6 栅格分布模式
27.7 圆弧分布模式
27.8 螺栓孔圆周分布模式
27.9 极坐标系统
第28章 平面铣削
28.1 平面铣刀选择
28.2 切削考虑
28.3 编程技巧
28.4 使用位置补偿
第29章 圆弧插补
29.1 圆的几何要素
29.2 象限
29.3 编程格式
29.4 半径编程
29.5 整圆编程
29.6 圆弧编程
29.7 圆弧插补的进给率
第30章 刀具半径偏置
30.1 手动计算
30.2 补偿后的刀具路径
30.3 编程技巧
30.4 刀具半径偏置的应用
30.5 刀具半径偏置的工作原理
30.6 基本规则回顾
30.7 铣削实例
30.8 刀尖圆弧半径偏置
第31章 平面选择
31.1 平面的概念
31.2 在平面中加工
31.3 平面中的直线运动
31.4 平面中的圆弧插补
31.5 实例
31.6 平面内的固定循环
第32章 成型铣削
32.1 立铣刀
32.2 转速和进给率
32.3 切削量
32.4 拐角半径计算
第33章 窄槽和型腔
33.1 开放和封闭边界
33.2 窄槽编程
33.3 型腔铣削
33.4 矩形型腔
33.5 圆柱型腔
33.6 圆柱型腔加工循环
第34章 车削和镗削
34.1 刀具功能——车削
34.2 车床偏置
34.3 多重偏置
34.4 偏置设置
34.5 齿轮传动速度范围功能
34.6 自动拐角过渡
34.7 粗加工和精加工
34.8 凹槽编程
34.9 CSS模式下的主轴转速
34.10 车床编程格式
第35章 车削循环
35.1 车床上的毛坯余量切除
35.2 车削循环原理
35.3 直线切削循环G90
35.4 G94端面切削循环
35.5 复合型固定循环
35.6 轮廓加工循环
35.7 I类和Ⅱ类循环
35.8 G71车削中的毛坯余量切除
35.9 G72端面切削中的毛坯余量切除
35.10 G73模式重复循环
35.11 G70轮廓精加工循环
35.12 G70~G73循环的基本规则
35.13 G74啄钻循环
35.14 G75凹槽切削循环
35.15 G74和G75循环的基本规则
第36章 车床凹槽加工
36.1 凹槽加工
36.2 凹槽形状
36.3 凹槽位置
36.4 凹槽尺寸
36.5 简单凹槽编程
36.6 凹槽加工技术
36.7 多凹槽加工
36.8 端面凹槽
36.9 拐角槽/线槽
36.10 凹槽加工循环
36.11 特殊凹槽
36.12 凹槽和子程序
第37章 工件切断
第38章 单头螺纹加工
38.1 CNC车床上的螺纹加工
38.2 螺纹加工术语
38.3 螺纹加工过程
38.4 螺纹加工的进给率和主轴转速
38.5 刀具参考点
38.6 逐段加工螺纹
38.7 基本螺纹加工循环G92
38.8 复合型固定循环G76
38.9 螺纹进刀方法
38.10 复合进刀计算
38.11 螺纹退刀运动
38.12 螺纹旋向
38.13 轴肩螺纹加工
38.14 其他螺纹牙型
38.15 锥螺纹
38.16 多头螺纹
38.17 螺纹再加工
第39章 子程序
39.1 主程序和子程序
39.2 子程序功能
39.3 子程序编号
39.4 子程序开发
39.5 多级嵌套
39.6 使用于程序加工轮廓
39.7 换刀子程序
39.8 100000000栅格孔
第40章 基准偏移
40.1 基准偏移指令G92或G50
40.2 局部坐标系
40.3 机床坐标系
40.4 数据设置
40.5 工件偏置
40.6 刀具长度偏置
40.7 刀具半径偏置
40.8 车床偏置
40.9 MDI数据设置
40.10 可编程参数输入
第41章 镜像
41.1 镜像的基本规则
41.2 设置镜像
41.3 可编程镜像
41.4 CNC车床上的镜像
第42章 坐标旋转
42.1 旋转指令
42.2 实际应用
第43章 比例缩放功能
43.1 概述
43.2 编程格式
43.3 程序实例
第44章 CNC车床配件
44.1 卡盘控制器
44.2 尾架和尾架***1套筒
44.3 双向刀塔索引
44.4 棒料进给器配件
44.5 附加选项
44.6 编程实例
第45章 螺旋铣削
45.1 螺旋铣削操作
45.2 螺纹铣削
45.3 螺线
45.4 螺纹铣削实例
45.5 螺旋铣削仿真法
45.6 螺旋斜面修整
第46章 卧式加工
46.1 分度轴和旋转轴
46.2 分度工作台(B轴)
46.3 月轴和偏置
46.4 返回机床原点
46.5 分度和子程序
46.6 完整程序实例
46.7 自动托盘交换装置(APC)
46.8 卧式镗床
第47章 车床动力刀座
47.1 车铣或铣车
47.2 机床设计
47.3 C轴编程
47.4 固定循环
47.5 Y轴编程
47.6 极坐标插补
47.7 圆柱插补
第48章 编写CNC程序
48.1 程序编写
48.2 程序输出格式
48.3 长程序
第49章 程序文档
49.1 数据文件
49.2 程序文档
49.3 设置清单和加工卡片
49.4 文件夹
第50章 程序校验
50.1 错误检查
50.2 图形校验
50.3 规避错误
50.4 常见编程错误
第51章 CNC加工
51.1 加工新工件
51.2 加工**个工件
51.3 程序变更
51.4 替换机床的选择
51.5 机床预热程序
51.6 CNC加工和安全问题
51.7 关闭CNC机床
51.8 设备维护
第52章 设备接口
52.1 RS-232C界面
52.2 穿孔纸带
52.3 分布式数字控制
52.4 通信术语
52.5 数据设置
52.6 连接电缆
第53章 CNC编程中的数学知识
53.1 基本要素
53.2 几何学
53.3 多边形
53.4 锥体
53.5 三角计算
53.6 高级计算
53.7 总结
第54章 CNC和CAD/CAM
54.1 手工进行编程?
54.2 刀具路径几何学的发展
54.3 刀具路径生成
54.4 完善的环境
54.5 后置处理程序
54.6 重要功能
54.7 支持和管理
54.8 结束也就是开始
附录A
数值转换
英制UNC/UNF螺纹
直管NPS螺纹
锥管NPT螺纹
公制粗螺纹
公制细牙螺纹
附录B

 


《现代工业制造基础:机械加工工艺与原理》 本书全面剖析机械加工的精髓,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为您构建坚实的工业制造知识体系。 在现代工业生产的浪潮中,精准高效的机械加工是支撑起一切实体产品制造的基石。从精密的电子元件外壳,到宏伟的航空航天器部件,再到我们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汽车、家电,无一不凝聚着机械加工的智慧与力量。本书,正是一部旨在为读者深入浅出地解读机械加工奥秘的力作,它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扇通往现代制造世界的大门,引领您理解金属材料的变形规律,掌握各种加工方法的原理,并学会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第一部分:金属材料与切削原理的基石 任何机械加工的起点,都离不开对金属材料特性的深刻理解。本书的开篇,将带您走进金属材料的世界,系统介绍工程中常用的各种金属及其合金,如钢铁(碳钢、合金钢)、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等。我们将详细阐述它们的微观组织结构、物理性能(如强度、硬度、韧性、塑性)和化学性能(如耐腐蚀性),并重点分析这些性能如何影响其可加工性。理解材料的特性,是选择合适加工方法、制定合理工艺参数的前提。 紧随其后,本书将深入探讨切削加工的基本原理。切削,是机械加工中最普遍、最核心的去除材料过程。我们将从切削运动(主运动、进给运动、调整运动)讲起,层层递进地分析切削力、切削热以及切屑的形成过程。您将了解到,切削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刀具的损耗和加工精度,切削热的产生会影响工件的尺寸稳定性和刀具寿命,而切屑的形态和排屑方式则关乎加工过程的顺畅与否。本书将结合丰富的图示和物理模型,帮助您直观地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并深入探讨各种切削参数(如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对切削过程的影响规律,为后续的工艺选择和优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精密加工技术的深度探索 掌握了基础理论,本书将引导您进入各种精密机械加工技术的深度探索。 车削加工: 作为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加工方法之一,车削在本书中占据重要篇幅。我们将详细介绍车削的原理、分类(外圆车削、内圆车削、端面车削、螺纹车削、成形车削等),以及各种车削刀具的结构、几何角度及其选择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车床(如普通车床、数控车床),我们将分析其结构特点和操作要领。此外,本书还将深入讲解影响车削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因素,并提供常见的车削工艺实例分析。 铣削加工: 铣削是用于加工平面、沟槽、成形表面等的重要方法。我们将系统介绍铣削运动、铣削刀具(如端铣刀、面铣刀、三面刃铣刀、键槽铣刀)的种类及其应用。本书将详细阐述立式铣削、卧式铣削、万能铣削等基本铣削方式,以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场景。对于复杂曲面的铣削,本书也将进行初步的介绍,为后续更高级的加工技术铺垫。 钻削与镗削: 钻削用于加工孔,镗削则用于扩大和提高孔的精度。本书将详细介绍钻削的原理、钻头种类、钻削参数的选择,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对于镗削,我们将阐述其原理、镗刀的结构和选择,以及如何通过镗削获得高精度的孔。 磨削加工: 磨削是实现高精度和高表面质量的关键工序。本书将详细介绍磨削的原理、磨具(砂轮)的种类、性能参数及其选用,以及各种磨削方法(如外圆磨、内圆磨、平面磨、无心磨)的应用。我们将着重分析磨削参数对磨削质量的影响,并提供提高磨削精度的技巧。 特种加工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特种加工技术被引入工业生产。本书将对电火花加工(EDM)、电解加工(ECM)、激光加工(LBM)、超声波加工(USM)等主流特种加工技术进行概述,介绍其基本原理、适用范围、优缺点,以及在航空航天、模具制造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第三部分:现代机械制造的工艺与优化 理论指导实践,本书将目光聚焦于如何将加工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并实现工艺的优化。 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合理的加工工艺规程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关键。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根据零件图纸、材料特性、设备条件和精度要求,系统地制定加工工艺规程。我们将详细讲解工艺路线的选择、工序的划分、刀具和量具的选用、加工参数的确定、以及检验方法的规定等内容。 工装夹具的设计与应用: 在机械加工中,工装夹具起着定位、夹紧和支撑工件的作用,是保证加工精度和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辅助工具。本书将介绍工装夹具的基本概念、分类、设计原则,并展示一些典型的工装夹具实例,帮助读者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表面处理与热处理: 为了提升零件的性能和使用寿命,表面处理和热处理是不可或缺的工序。本书将概述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如电镀、阳极氧化、化学氧化、热喷涂等,并介绍它们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同时,我们将深入讲解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如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以及不同热处理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质量检测与控制: 确保产品质量是机械加工的最终目标。本书将系统介绍机械加工中的质量检测方法和手段,包括量具的使用(如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量仪的应用(如三坐标测量机)、以及表面粗糙度、硬度、金相组织等方面的检测。我们将强调质量控制在生产全过程中的重要性。 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制造已成为现代工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优化加工工艺、选择环保材料、减少废弃物排放等方面,实现机械加工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 本书特色: 系统性强: 从基础概念到高级技术,内容循序渐进,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理论与实践结合: 深入浅出的原理阐述与丰富的实际应用相结合,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图文并茂: 大量精美的插图、表格和案例分析,直观易懂,提高学习效率。 面向未来: 涵盖了部分前沿技术,为读者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无论您是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工程师、技术工人,还是对现代工业制造充满好奇的爱好者,本书都将是您学习和进阶的宝贵资源。翻开本书,您将不仅获得一项技能,更将开启一个关于创造、关于精准、关于无限可能的工业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在“数控编程工具书”这个定位上,是存在很大问题的。我理解一本工具书应该包含丰富的参考信息,比如各种G代码、M代码的详细释义,不同品牌数控系统(如FANUC、SIEMENS、HAAS等)的语法差异,以及常用的宏程序指令集等等。我期待它能成为我手边一本随时可以查阅的“字典”或“百科全书”。然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的表现也让我非常失望。虽然它列出了一些G代码和M代码,但其解释过于简略,很多参数的含义和用法也没有得到充分的说明。例如,关于G02/G03圆弧指令,书中只给了最基本的格式,却没说明如何精确控制圆弧的起点、终点和半径,也没有提及如何处理大圆弧的情况。更令人遗憾的是,书中对不同数控系统的描述几乎为零,这对于实际工作中需要面对不同品牌机床的用户来说,是极其不便的。我需要的是能够帮助我理解和掌握不同系统编程特性的内容,而不是一本只适用于单一“通用”数控系统的“半成品”。此外,关于宏程序的部分,书中也只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入讲解如何编写常用的宏程序,也没有提供任何实际的宏程序应用案例。我本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实用的宏程序模板,或者教会我如何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定制宏程序,从而提高编程效率,但现实情况是,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非常匮乏。

评分

我一直对数控加工中的“典型实例”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能够展现数控编程魅力的复杂案例。我设想的是,书中会详细地讲解如何一步步地对一个形状复杂、加工难度大的零件进行建模、仿真、刀路生成和后处理,并针对其中遇到的技术难点进行深入剖析。例如,如何在一个薄壁零件上进行高精度加工,如何处理带有斜度或曲面的复杂型腔,或者是在批量生产中如何实现程序的标准化和高效化。然而,这本书的“典型实例”部分,却充斥着一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例子,比如一个简单的棱柱形零件,或者一个带有几个简单孔的板状零件。对这些例子的讲解,也只是简单地展示了最终生成的G代码,却对编程思路、关键步骤的决策过程、以及潜在的风险点进行了忽略。我看不出编程者在处理这些“典型实例”时,是如何考虑刀具的选择、切削顺序、进给速度的微调、刀具路径的优化等关键环节的。更重要的是,书中没有提供任何关于如何对这些程序进行仿真验证的步骤,也没有讨论在实际加工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比如刀具碰撞、加工尺寸超差、表面粗糙度不达标等,以及如何通过修改程序来解决这些问题。我需要的是能够教会我“举一反三”的案例,而不是那些只需要复制粘贴就能完成的“傻瓜式”教程。这本书的实例,对于提升我的实际编程能力,几乎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评分

这本书的“CNC铣削加工”部分,本来是我最期待的章节之一,我想深入了解各种刀具的选用、切削参数的设定,以及不同铣削策略(如等高线铣削、扇形铣削等)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劣势。然而,书中的这部分内容却让我大跌眼镜。它仅仅是对不同类型铣刀(如端铣刀、球头刀、立铣刀等)做了简单的介绍,并给出了一个非常笼统的“建议切削速度和进给量范围”。这个范围大得离谱,对于实际的加工而言几乎没有指导意义。例如,对于某种牌号的硬质合金铣刀加工铝合金,书中给出的速度范围可能从几百转到几千转,这让我如何去精确选择?而且,书中对于切削参数的讲解,也仅仅停留在“硬材料要慢速、低进给,软材料要快速、高进给”这种小学常识的层面,完全没有涉及到切削力、切削热、刀具磨损等更深层次的因素是如何影响切削参数选择的。更让我失望的是,书中对各种铣削策略的介绍也十分 superficial,仅仅是简单地描述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却没有给出任何关于何时选择哪种策略的判断依据,也没有讨论不同策略在加工复杂曲面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例如,当需要加工一个具有锐利内角和凸台的零件时,如何选择合适的铣削策略才能避免干涉和提高表面质量?这本书对此只字未提。我原以为能从中学到如何通过合理的刀具路径规划和切削参数优化,来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难题,结果发现这只是一个空洞的理论介绍,离实际应用相去甚远。

评分

这本书简直太令人失望了!我本以为它能给我带来一些关于数控编程的深度见解,尤其是在“编程技巧”和“典型实例”方面,希望能学到一些别人不知道的“独家秘籍”,或者看到一些别人没想到的巧妙解决方案。然而,翻遍全书,我看到的只是一些泛泛而谈的原理介绍,对各种G代码和M代码的解释也只是照本宣科,仿佛是从最基础的入门教程里复制过来的。书中列举的“典型实例”也都是些最常见、最基础的加工任务,比如简单的方形、圆形孔加工,甚至是直线的进给和退刀,这些内容对于已经接触数控编程一段时间的我来说,简直是浪费时间。我期待的是能看到一些复杂零件的加工策略,如何优化刀具路径以提高效率、减少刀痕,或者是在面对特殊材料时,如何调整切削参数以保证加工质量。更别提“编程技巧”了,书中完全没有提及任何能够提升编程效率、简化编程步骤的实用技巧,比如如何批量生成相似程序,如何利用宏程序实现智能化编程,或者是在CAM软件之外,如何手动编写更精细的刀补程序。总而言之,这本书更像是为完全没有数控编程基础的初学者准备的,对于有一定基础的读者来说,它提供的价值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说是毫无帮助。我花费了时间和金钱,结果却只得到了一堆“已知信息”,真是得不偿失。

评分

这本书的“数控加工技术编程教程”这个标题,似乎承诺了能够教会我如何将先进的数控加工技术融入到编程实践中。我一直很想了解,如何利用最新的加工理念和技术(例如,高效率加工、仿形加工、五轴加工等)来指导我的数控编程,从而实现更高效、更精确的加工。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这些技术背后的原理,以及如何在编程中具体实现它们。比如,对于高效率加工,我希望能知道如何通过优化刀具路径、减少空行程、采用切削路径优化算法等方式来缩短加工时间。对于仿形加工,我希望能了解如何精确地描述复杂曲面,以及如何编写相应的刀具路径来保证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更不用说五轴加工了,这方面的编程更是复杂且充满挑战,我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入门级的指导,讲解五轴加工的基本概念、坐标系转换、以及常用的五轴加工策略。然而,这本书的内容却非常平淡,它更多的是在讲述一些基础的加工原理,比如切削力的大小、切削热的产生等,但并没有深入地将这些原理与具体的编程方法联系起来。它好像只是在告诉你“应该注意什么”,但却没有告诉你“具体该怎么做”。我想要的是能够指导我将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编程操作的“方法论”,而不是泛泛而谈的“道理”。总的来说,这本书在“技术”和“教程”这两个词的结合上,做得远远不够,它更像是一本理论介绍,而非能够真正指导我提升数控编程技术水平的教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