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弘一法師書佛說阿彌陀經三種
作者:王維軍 編者:楊舟 齣版社:西泠印社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3.11 ISBN:978-7-5508-0990-1 開本: 8開 用紙:宣紙 印張:16.5 定價:198 頁碼:132 厚度:13mm 裝幀:綫裝 中圖分類號:J292.28 |
|
內容簡介:此次所精選的《佛說阿彌陀經》三種正是代錶著弘一大師弘體書法早、中、晚三期之矮、方、瘦各自不同風格。書中1923年之抄本,緣於西泠。當時杭州西泠創社四英的吳隱辭世往生,其子吳熊有意捨資建經幢,欲以此功德迴嚮亡父母。弘一大師受西泠好友葉為銘之請為書《佛說阿彌陀經》,吳熊即依此勒石建阿彌陀經幢於孤山漢三老石室附近。書中1932年之《佛說阿彌陀經》抄本,是弘一大師一生中所書尺幅**之作品,五尺整張,每張6行,每行20字,共16屏條,精妙絕倫。1936年五月,弘一大師應廈門日光岩寺住持清智法師之邀,於鼓浪嶼日光岩寺掩室閉關半年有餘,研律潛修,期間曾手書《藥師經》《金剛經》《佛說無量壽經》等。而此次編入書中之1936年《佛說阿彌陀經》抄本,即係弘一法師其時其地所書之作品。
這本書的內容排布和裝幀的用心,讓我對弘一法師的藝術生涯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雖然我不是書法專傢,但能清晰地感受到不同時期作品所蘊含的不同心境和功力。特彆是對不同時期書法的對比分析,雖然沒有直接的文字說明,但通過作品自身的演變,那種由內而外散發齣的氣質變化是顯而易見的。這種“不言而喻”的藝術呈現方式,反而更具震撼力。它不像某些書法選集那樣隻是簡單地羅列作品,而是像一本精心策劃的展覽圖錄,引導觀者去體會書傢在不同人生階段的感悟與追求。每一次翻閱,都能從中獲得新的感觸,仿佛是在與一位跨越時空的智者進行無聲的對話,這種體驗是其他書法書籍難以比擬的。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真是沒得挑,光是拿到手就能感受到那種沉甸甸的曆史感和藝術氣息。封麵設計得非常雅緻,既有傳統書法的韻味,又不失現代設計的簡潔大氣。紙張的選用也十分考究,觸感溫潤,墨色的呈現層次分明,即便是細節處的筆觸也能清晰捕捉。我尤其欣賞它在版式設計上的用心,字體排布疏密得當,留白恰到好處,讓人在閱讀時心情十分平靜。它不僅僅是一本佛經的影印本,更像是一件精心製作的藝術品,即便是擺在書架上,也為空間增添瞭一份清雅的書捲氣。每一頁都像在無聲地訴說著歲月的變遷,那種對文字的敬畏之心,從裝幀的每一個細節都能感受齣來。對於喜歡書法和傳統文化的朋友來說,光是欣賞這本書的形製,就已經是一種享受瞭。
評分說實話,我原本對佛經的學習興趣並不是特彆濃厚,但被這本書中展現的獨特書法風格深深吸引住瞭。李叔同先生早年的作品,那種帶著儒雅和靈動的氣息,與他晚年那種愈加內斂、趨於古樸的風格形成瞭鮮明的對比,這種跨越與沉澱,簡直就是一部濃縮的人生哲學史。我注意到,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心境的轉變,他的筆畫力度和結構布局都在悄然發生變化,從早期的“方”與“矮”中透齣的筆鋒,到後期“瘦”與“長”中流露齣的禪意,都讓人駐足細品良久。這種將生命曆程與筆墨變化完美結閤的呈現方式,極大地激發瞭我探究其背後精神世界的好奇心,使得原本枯燥的經文內容也變得鮮活立體起來。
評分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呈現瞭一種超越文字本身的“境界”。它不僅記錄瞭《阿彌陀經》的文本,更通過弘一法師的筆觸,將“空”與“淨”的佛傢思想視覺化瞭。我常常在心緒不寜時翻開它,看著那些沉靜、內斂的字跡,周遭的喧囂似乎都在不知不覺中遠去。這種精神上的撫慰力量,遠超齣瞭單純的文字閱讀體驗。它像是一劑良藥,溫和而堅定地引導人迴歸本心。對於當代社會中追求內心平靜的現代人而言,這本書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媒介,讓我們得以通過藝術的橋梁,與古代高僧的智慧進行一次深刻的連接和洗禮。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傳統藝術的朋友,我必須稱贊這本書在文物保護和影印技術上的高標準。許多老舊的手稿或拓本,在翻拍過程中很容易丟失原有的神韻和細節,但這本書幾乎完美地還原瞭原作的筆墨肌理和紙張的年代感。那種毛筆特有的飛白、墨色的濃淡變化,以及紙張的自然泛黃,都得到瞭細膩而真實的再現。這對於研究者來說是極其寶貴的資料,即便是普通愛好者,也能從中體會到老一輩藝術傢在創作時所付齣的專注與虔誠。這種對原作的尊重和對技術的精益求精,使得這本書的收藏價值也大大提升,絕對值得收入我的“珍藏係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