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名: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大学排名与高考志愿指南2018—2019【2册】
ISBN:TZD15135
作者:邱均平 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2月
印刷时间:2018年02月
开本:16开
册数:2册
定价:98.80元
内容简介
《大学排名与高考志愿指南2018—2019》包括四大部分内容。一是近三年高考分数线。《大学排名与高考志愿指南2018—2019》在对**控制分数线、一本线、二本线等各种高考分数线的含义进行解释的基础上,提供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5-2017年各批次录取分数线和全国主要高校2015-2017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录取分数线。二是专业介绍及**学科排名。详细介绍了92个招生专业类的内容,并给出12个学科门类的**高校排名情况。三是高考志愿填报解疑和技巧。以问答的形式,对高考学生及其家长*关注的40余个涉及政策、专业、填报和录取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解析,使《大学排名与高考志愿指南2018—2019》更具指导意义。四是重要的附录资料。收录部分参考价值较高的资料作为附录,特别是由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等单位联合研制的2018年中国大学及学科竞争力排行榜,对考生了解和选择高校、专业大有裨益。
《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8—2019》本书以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CASEE,杭电)为主,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武大)和中国科教评价网参与共同研发,由邱均平、汤建民、赵蓉英、王碧云等编著。全书共分三部分:*部分为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工作概述及评价结果的简要分析,包括了中国大学教育地区竞争力排行榜、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排行榜(100强)、中国一般大学竞争力排行榜(100强)、中国本科院校竞争力总排行榜(300强)、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竞争力排行榜(前50%)、中国独立学院竞争力排行榜(前50%)、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500强)、中国大学科技创新竞争力排行榜(100强)、中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竞争力排行榜(100强)、中国大学分类型竞争力排行榜(前20%)。第二部分为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学科门类竞争力排行榜(前20%)和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类竞争力排行榜(前20%)。第三部分为中国本科院校各类排名结果、专业等级分布、优势专业及联系方式。
目录
前言
阅读说明
**部分 近三年高考分数线
高考分数线解析 3
2017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高考录取分数线 8
2016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高考录取分数线 9
2015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高考录取分数线 10
全国主要高校2015-2017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录取分数线 11
北京市 11
天津市 17
河北省 24
山西省 33
内蒙古自治区 41
辽宁省 49
吉林省 57
黑龙江省 65
上海市 73
江苏省 79
浙江省 87
安徽省 95
福建省 104
江西省 112
山东省 120
河南省 129
湖北省 138
湖南省 147
广东省 155
广西壮族自治区 162
海南省 170
重庆市 177
四川省 185
贵州省 194
云南省 202
西藏自治区 210
陕西省 214
甘肃省 222
青海省 230
宁夏回族自治区 23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42
第二部分 专业介绍及**学科排名
0101 哲学 251
0201 经济学 251
0202 财政学 252
0203 金融学 253
0204 经济与贸易 254
0301 法学 255
0302 政治学 256
0303 社会学 257
0306 公安学 257
0401 教育学 260
0402 体育学 261
0501 中国语言文学 263
0502 外国语言文学 264
0503 新闻传播学 270
0601 历史学 272
0701 数学 273
0702 物理学 274
0703 化学 274
0704 天文学 275
0705 地理科学 275
0706 大气科学 276
0707 海洋科学 277
0708 地球物理学 277
0709 地质学 278
0710 生物科学 279
0711 心理学 280
0712 统计学 280
0802 机械 282
0803 仪器 283
0804 材料 284
0805 能源动力 285
0806 电气类 286
0807 电子信息 287
0808 自动化 288
0809 计算机 289
0810 土木 290
0811 水利 291
0812 测绘 292
0813 化工与制药 292
0814 地质 293
0815 矿业 294
0816 纺织 295
0817 轻工 295
0818 交通运输 296
0819 海洋工程 297
0820 航空航天 298
0821 兵器 299
0822 核工程 300
0823 农业工程 300
0824 林业工程 301
0825 环境科学与工程 302
0826 生物医学工程 303
0827 食品科学与工程 303
........
翻开第二册,我立刻被它那近乎百科全书式的详尽数据所震撼。我记得当时市面上的很多志愿填报参考书,无非是把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简单地摞在一起,然后告诉你“这个分段可以报这些学校”。但这一套书明显高出了好几个档次。它真正令人称道的地方在于,它尝试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评价体系。比如说,它不会简单地告诉你A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全国排名第三,而是会根据不同的评价维度,比如“科研创新能力”、“本科生实践动手能力”、“跨学科交叉培养程度”等,对同一专业在不同高校的表现进行细分打分。这对于我们这种目标明确,但又不想在信息海洋里瞎摸索的学生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特别花时间研究了“冷门但潜力巨大的专业”那一章。很多时候,我们都被热门专业的光环所迷惑,觉得只有清北复交的王牌专业才值得报考。这本书却用扎实的数据和案例告诉我,一些位于非一线城市,但在特定小众工科领域深耕多年的院校,其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在细分行业内反而更受欢迎,因为他们培养的目标更聚焦。这种打破信息茧房的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择校思路,让我从“哪个学校最有名”的思维,转向了“哪个学校最适合我的未来发展”的理性思考。
评分我母亲对这本书的评价很高,她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平时不太关心那些虚无缥缈的排名,她更看重“实用性”。她反复强调的是书中关于“风险规避”和“保底策略”的部分。我们都知道,高考志愿填报就是一场没有回头路的博弈,一旦滑档,后果不堪设想。这套书在讲解如何科学分配“冲、稳、保”的志愿梯度时,不仅给出了分数上的建议,更深入地探讨了不同类型院校在不同省份的录取历史波动性。比如,它会分析某些院校近年来因为招生计划微调或热门专业分流,导致实际录取线出现异常波动的案例,并教我们如何识别这些潜在的“陷阱”。这种细致入微的风险提示,对于第一次经历高考的家庭来说,是极其宝贵的经验财富。它教会的不是盲目听信传言,而是如何基于历史数据建立自己的风险评估模型。这套书的价值,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升学指导,它更像是一堂关于信息分析和风险管理的初级课程,让人受益匪浅。
评分坦白说,我对这本书最深刻的感受,在于它所体现出的那种学术的严谨性。很多志愿指导书为了吸引眼球,会使用非常夸张的语言,或者给出一些模棱两可的建议。但这一套书的行文风格非常沉稳、客观,充满了对教育体系的深刻理解。它引用的数据来源清晰可查,即便是涉及到复杂的统计学概念,作者也会用非常清晰的图表和注释进行解释,确保普通读者能够理解其背后的逻辑。我尤其欣赏它对“专业内涵”的挖掘。比如,当我们都只知道“电子信息工程”很热门时,它会进一步拆解出该专业在不同学校可能细化的方向,比如侧重于集成电路设计、还是侧重于通信协议开发,以及这些方向未来在就业市场上的具体差异。这种由宏观到微观,再回归到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的完整闭环,是其他任何参考资料所不具备的。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高等教育的认知体系完成了一次重塑,真正做到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评分说实话,我当初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冲着它“2018-2019”这个时间标识去的。那个时间点,正值国家大力推行“双一流”建设,高校的资源配置和学科发展方向正处于一个快速调整的窗口期。市面上很多参考资料都是基于前几年的数据,可能已经无法反映最新的变化趋势。这套书的及时性,为我提供了极具时效性的决策依据。我记得对比了几个我心仪已久的专业,发现一些新兴的交叉学科,比如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在一些传统工科强校中已经悄然崛起,并且学校投入的资源力度远超我的想象。如果仅仅依赖往年分数线去推测,我可能会错过这些新兴的优质赛道。更让我觉得靠谱的是,它在讨论学科评估时,似乎也考虑到了未来五年乃至十年可能出现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迭代方向。这种前瞻性的分析,让我觉得手中的不仅仅是一份指导手册,更像是一份面向未来的行业观察报告。对于信息获取成本较高的普通家庭考生来说,拥有这样一份专业、权威且及时的参考资料,无疑能大大提高志愿填报的成功率和满意度。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光是那沉甸甸的分量就让人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记得我当时是高三阶段,正处于人生中信息爆炸又迷茫不已的时期,各种家长群、补习班老师的建议五花八门,听得人头大。手头这套书,封面上赫然写着“大学排名与高考志愿指南”,瞬间感觉像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它不像市面上那些只罗列冷冰冰分数的指南,这套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份深度调研报告。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几乎是啃完了第一册。里面的学科评估部分,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原本对自己的专业方向就模糊不清,只知道自己喜欢理工科,但具体哪个方向更有前景,哪个学校在特定领域的研究更深入,完全没有概念。这本书不仅提供了详尽的院校对比,更重要的是,它试图去剖析“为什么”这所大学在这个学科上表现突出。它会涉及到师资力量、科研成果转化率,甚至是对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的细致分析。那种宏观的视角和微观的数据支撑结合在一起,让我第一次清晰地认识到,选择专业远比选择学校本身更为重要,而且不同地域的同类专业,其培养侧重点和未来的发展环境也大相径庭。对于一个正在为未来搏一把的年轻人来说,这种系统性的指导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