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涵盖了本学科要求的方方面面,对英语学科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描述与规范。梅德明、王蔷主编的《改什么如何教怎样考(高中英语新课标解析)》选取了一线英语教师*为关心的几个方面,以问题为导向,用案例进行阐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实践性的指导。这些问题大多与教学实践紧密相关,比如:如何能够在原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整合和提升,构建好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课程设计的依据以及课程的结构如何?课程内容的变化呼唤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基于活动观的教学设计有什么样的特点?但就课堂评价来看,下面这些问题显得尤其重要:课程标准在教学评价方面提出了哪些要求?如何开展课堂形成性评价?课堂终结性评价应该注意什么?什么是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标准的功能是什么?学业质量标准与考试是什么关系?等等。
第一章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总体说明
第二章 新课标进行了哪些修订?
第一节 为什么要修订高中课程标准?
第二节 核心素养概念的由来
第三节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怎样构成的?
第四节 本次修订还包括哪些内容?
第三章 如何落实课程目标与课程设计?
第一节 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
第二节 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
第三节 课程设计的依据与结构
第四章 如何理解课程内容与如何操作?
第一节 课程内容由哪些要素组成?
第二节 语言知识包括哪些内容?
第三节 课程内容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第四节 课程内容的变化呼唤什么样的课堂教学?
第五章 如何在课堂上落实新课标?
第一节 新课标提出了哪些具体的教学建议?
第二节 基于活动观的教学设计有什么特点?
第三节 体现活动观的教学案例展示
第六章 如何进行课堂评价?
第一节 课程标准在评价方面提出了哪些要求?
第二节 课堂教学评价有哪些重要意义?
第三节 如何开展课堂形成性评价?
第四节 课堂终结性评价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第七章 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标准与学业水平考试
第一节 学业质量标准解读
第二节 英语学业水平考试解读
第八章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英语教学?
第一节 互联网时代
第二节 语言学习的网络资源与渠道
第三节 基于互联网技术下的课堂教学技术模式
第四节 案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活动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对“应试”和“素养”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微妙的平衡点。很多强调应试的书籍,读起来就像在机械地训练解题的“肌肉记忆”,完全忽略了语言学习的本质。但这一本却在传授技巧的同时,不忘提升我们对英语这门学科的整体感知。尤其是在写作模块的讲解,我感觉受益匪浅。它没有提供那些千篇一律的“万能模板”,而是深入分析了新课标对高中生写作能力的核心要求——是否能准确、流畅、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书中对于不同体裁的作文,比如议论文中的论点展开、记叙文中细节的刻画,都给出了非常具体且富有创意的指导。它鼓励我们去模仿那些优秀的语篇结构,而不是照搬生硬的句子。记得有一次我要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作文,我运用了书中关于“递进式论证”的结构,搭配了几个课本上学不到但非常地道的连接词,结果老师在评语中写了“逻辑清晰,表达有力”。这让我明白,这本书真正教给我们的是如何有效地使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而不仅仅是如何在考试中得分。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市面上任何号称“解析新课标”的书都抱有十二分的警惕心,因为太多打着旗号的书其实只是把旧的题型换了个包装。然而,这本让我看到了真正的用心。它在阅读理解部分的策略分析简直是神来之笔。传统的阅读指导书往往只教你如何划分段落、如何找主旨句,但这本书更进一步,它详细拆解了不同文本类型(比如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的行文逻辑,并针对性地给出了快速定位信息和排除干扰项的技巧。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对于“推理判断题”的剖析。它没有采用那种晦涩的逻辑学语言,而是用高中生都能理解的“信息链条”概念来解释,清晰地指出了哪些推理是“合理延伸”,哪些是“过度解读”。每次做完一套模拟题,我都会对照这本书的反思,以前总觉得阅读失分是能力问题,现在才明白,很多时候是方法论出了偏差。通过这本书的引导,我开始学会“带着问题去阅读”,而不是漫无目的地扫视全文,这对我后来的模考成绩提升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感觉就像是拿到了一份顶级的“阅读地图”。
评分这套书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在应试教育大潮中摸爬滚打的学生们量身定做的“救星”!我记得我刚拿到手的时候,里面的内容排版就让人眼前一亮,完全不像那些厚重、枯燥的教辅资料那样让人望而却步。首先,它对新课标的解读非常深入且接地气。很多时候,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那些“宏大叙事”的教育理念,一到实际操作层面就变得空泛无力。但这本书不同,它似乎真的走进了考场,站在出题人的角度去剖析那些看似复杂的考点。我尤其欣赏它在词汇和语法部分的处理方式。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单词和规则,而是将它们置于真实的语境中进行讲解。比如,一个固定搭配的讲解,会同时给出高中阶段可能出现的各种题型示例,从选择填空到阅读理解中的长难句分析,一应俱全。这种“即学即用”的设计,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以前背单词总是背了忘,现在结合这些精妙的例句和解析,记忆自然而然就深刻了许多。对于那些总是在基础知识上失分的同学来说,这本书无疑是巩固和提升的利器。它没有过度拔高,而是稳扎稳打地夯实了基础,让学习过程变得清晰可见,而不是一团迷雾。
评分从装帧设计和章节安排来看,出版方显然是下了大功夫的。它不像一本死板的参考书,更像是一本结构严谨的“学习手册”。我特别喜欢它在每个单元结束后设置的“查漏补缺”环节。这个环节的设计非常人性化,它不是简单地重复前面的知识点,而是会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点,设计出一些“陷阱题”或者“易混淆点辨析”。比如,在讲完虚拟语气后,它会专门设置一组题目来区分“与过去事实相反的虚拟语气”和“与现在事实相反的虚拟语气”在特定条件句中的细微差别。这种针对性的“反向测试”,比单纯的练习更能加深印象。我感觉作者非常了解我们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在哪里“绊倒”,并且提前为我们铺设了安全垫。此外,书中的图表和对比总结做得非常到位,很多复杂的语法规则,通过一个清晰的表格就能一目了然,省去了我大量自己动手整理笔记的时间,让我的课后复习效率得到了质的飞跃。
评分我对这套书的整体评价是非常高的,但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心态调整”方面的隐性引导。在解析每一个难点时,作者的语气总是充满鼓励和理解,而非居高临下的说教。尤其是在讲解那些常年困扰学生的“难题”时,它会用一种“我们一起攻克它”的姿态出现。比如,在解析一篇难度较高的阅读理解时,它会先告诉你这篇的难点在哪里,然后一步步引导你拆解,让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起自信心。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远比单纯的知识传授更有价值。很多时候,我们害怕英语,是因为觉得它太庞大、太难以掌握。但这本书通过科学的解构,把这个庞然大物拆分成了若干个可以击破的小目标。它让我不再是盲目地刷题,而是带着目标和清晰的路径去学习。这不仅仅是一本教授“如何考”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高效学习”的方法论载体,对我的学习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