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空间拟态防御导论(上下册)邬江兴 著 科学出版社 | ||
| 定价 | 230.00 | |
| 出版社 | 北普音像 | |
| 版次 | ||
| 出版时间 | ||
| 开本 | ||
| 作者 | ||
| 装帧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YL13981 | |
YL13981
网络空间拟态防御导论(上下册)邬江兴 著 科学出版社
9787030556677定价:115元
9787030556684定价:115元
上册
1章基于漏洞后门的安全威胁
1.1漏洞后门的危害/1
1.2漏洞后门的不可避免性/12
1.3漏洞后门的防御难题/28
1.4感悟与思考/33
参考文献/36
2章网络攻击形式化描述
2.1传统网络攻击形式化描述方法/41
2.2攻击表面理论/47
2.3移动攻击表面/51
2.4网络攻击形式化描述新方法/55
参考文献/68
3章传统防御技术简析
3.1静态防御技术/70
3.2蜜罐技术/81
3.3联动式防御/88
3.4入侵容忍技术/94
3.5沙箱隔离防御/100
3.6计算机免疫技术/106
3.7传统防御方法评析/110
参考文献/113
4章新型防御技术及思路
4.1网络防御技术新进展/118
4.2可信计算/121
4.3定制可信空间/136
4.4移动目标防御/143
4.5新型防御技术带来的思考/149
参考文献/154
。。。。。
下册
8章拟态防御原意与愿景
8.1拟态伪装与拟态防御
8.2变结构拟态计算
8.3拟态防御愿景
参考文献
9章网络空间拟态防御原理
9.1概述
9.2网络空间拟态防御
9.3基于编码理论的类比分析
9.4结构表征与拟态场景
9.5拟态呈现
参考文献
10章拟态防御工程实现
10.1前提与约束条件
10.2基本实现机制
10.3工程实现上的主要问题
10.4拟态防御评测评估
参考文献
11章拟态防御基础与代价
11.1拟态防御实现基础
。。。。。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隐约透着一种科技的神秘感,很符合“网络空间”这个主题的调性。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内容肯定扎实。我记得拿到书后,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页,里面的字体排版非常清晰,间距适中,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惫。特别是那些复杂的概念和公式,作者似乎非常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用了不少图表和示意图来进行辅助说明,这对于我们这些非科班出身,但又想深入了解网络空间安全这个前沿领域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很多教科书的通病就是图例太少,或者图例跟不上文字的深度,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处理得非常得当,图文并茂,逻辑链条清晰流畅。尤其是一些历史背景的梳理,不是简单地罗列时间点,而是深入剖析了技术演进背后的驱动力,让我对整个安全体系的构建有了更宏观的认识。这种用心做出来的书,拿在手里就有一种信赖感,让人忍不住想一直读下去,探索它所揭示的每一个知识角落。整体的纸张质量也相当不错,很有质感,摆在书架上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陈设品。
评分我一直致力于在我的研究小组内推广更具创新性的安全思维,市面上的相关书籍很多都侧重于工具的使用或者某个特定漏洞的修复,缺乏对宏观架构层面的探讨。这套书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的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平衡点。深度上,它对核心理论的挖掘达到了可以作为博士研究基础的程度;广度上,它又巧妙地将这些前沿理论与实际工程部署中的挑战联系起来,让人感觉这些高深的理论并非空中楼阁。我注意到书中对一些案例的分析非常细致入微,它不是简单地描述“哪里出了问题”,而是深入分析了“为什么会出这个问题”,以及从拟态防御的角度看,本该如何避免。这种因果链条的深度剖析,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团队在进行风险评估时的洞察力。说实话,我已经多次把它推荐给我的同事和学生了,它已经成为我们小组近期讨论的焦点书籍,每周都会有成员就其中的某个章节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实践尝试。
评分这本书的细节处理,体现了作者对读者群体的深刻理解。对于研究生或者资深从业者而言,我们需要的不是肤浅的概览,而是能够经得起推敲的、具有实际应用潜力的理论支撑。这本书在这一点上表现得尤为出色。例如,它在介绍相关技术时,会清晰地区分出哪些是成熟的实践,哪些是尚处于探索阶段的前沿课题,这种诚实的区分,避免了读者在实践中走弯路。此外,全书的术语表和索引做得极其详尽和专业,如果你想快速查阅某个特定的防御策略或模型名称,可以毫不费力地定位到相关内容。这对于需要大量引用和交叉参考的学术研究工作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便利。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它更像是一个经过精心组织的知识体系的蓝图,为我们理解和构建下一代网络空间防御体系提供了一份权威且实用的参考指南。它让我对未来的网络安全攻防格局有了更为坚实和乐观的预期。
评分老实说,初看书名,我还有点犹豫,担心内容会过于晦涩难懂,毕竟涉及“拟态”这种相对冷门的学术概念。但实际阅读体验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好,它不是那种一上来就抛出复杂公式和硬核术语的写作方式。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引导读者的思维,从基础的动机和必要性讲起,逐步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章节之间的过渡非常自然,像是一层层剥开洋葱,每深入一层,都能看到新的视野。我特别喜欢它对“安全”定义的反思部分,它挑战了许多行业内长期以来被奉为圭臬的固有观念。这种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对于在快速变化的数字环境中工作的专业人士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财富。每读完一个章节,我都会合上书本,花上几分钟在脑海中重构刚才学到的知识点,这种主动的知识内化过程,在很多其他教材中是很难被激发出来的。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教会我们如何去思考,而不是仅仅记忆结论。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追更一些关于新兴信息技术领域的深度阅读材料,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它不仅仅停留在传统安全防护的层面,而是着眼于更具前瞻性和颠覆性的思维模式。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展现出的那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引用了大量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使得整本书的论述基础非常稳固,完全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科普读物”。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一对一的深度研讨。书中对一些理论模型的构建和分析,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数理功底,但令人赞叹的是,即便是最抽象的概念,作者也能用生动且贴近现实的案例来加以印证,这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揣摩其中几段关于“弹性”和“自适应”机制的论述,感觉它对未来整个信息基础设施的设计理念都具有指导意义。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一本单纯的技术手册,更像是一部关于未来计算范式的哲学思考录,读后让人对行业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深刻的洞察力和预判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