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汪信民说:“人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朱熹云:“某观因不能咬菜根而至于违其本心者众矣。”
这是一部教诲世人“去妄存真”的宝典。人心渐渐“失真”,便为“荣利所缠缚”,追逐着吞噬纯真心性的物欲,积淀起掩蔽纯真心性的“尘埃”,真心也就变成了“妄心”。这还是一部教诲世人“行止在我”的宝典。“行止在我”,即是让人“进退有方”,“风斜雨急处,要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要着得眼高;路危径险处,要回得头早”。
一部《菜根谭》,不教你做穷凶极恶的“狼”,也不教你做任人宰割的“羊”,而是教你做一个率真自在的“人”。
《菜根谭》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
第X章
高处立,低处行——修身篇
洁身自好 栖守道德………9
与其练达 不若老实………9
心地光明 才华韫藏………10
真味是淡 至人如常………10
洁自污出 明从晦生………11
正气清白 留于乾坤………11
欲路勿染 理路勿退………12
有木石心 具云水趣………12
富贵名誉 来自道德………13
至善无痕 施之不求………13
花铺好色 人行好事………14
舍勿处疑 恩不图报………14
立名者贪 用术者拙………15
天机X神 智巧无益………15
人活一世 晚节更重………16
种德施惠 无关地位………16
君子改节 无异小人………17
人品极处 本心使然……17
德怨两忘 恩仇俱泯………17
权衡利弊 扶公却私………18
甘于苦寂 磨炼本领………18
以德御才 恃才败德………19
德随量进 量由识长………19
不能养德 终归末技………19
功名易逝 气节长存………20
勿昧所有 勿夸所有………20
为人以诚 待人以信………21
善事奉行 恶事莫作………21
君子立德 小人图利………21
慈悲心肠 繁衍生息………22
一念慈祥 寸心洁白………22
心体莹然 本来不失………22
学会感恩 切戒刻薄………23
机心不用 质朴显诚………23
坚守良知 保全清白………24
破除痴迷 性定动正………24
不昧己心 造福他人………25
过俭者吝 过谦者卑………25
心如止水 浊中悟道………25
事起害生 无事为福………26
幻中求真 雅中求俗………26
第二章
自省克己——慎独篇
秉持原则 污泥不染………27
闻逆耳言 怀拂心事………27
静坐观心 真妄毕现………28
自我审视 再现真心………28
降伏内心 控制浮躁………29
谨于细微 不现过错………29
多心为祸 少事为福………29
心体光明 暗室青天………30
恶中有善 引人向善………30
多病未羞 无病是忧………31
潭中月影 身外之身………31
持身勿轻 用意勿重………32
气度高旷 自省慎独………32
自知自戒 胜私制欲 ………32
喜怒不愆 好恶有则………33
戒疏于虑 警伤于察………33
恶隐祸深 善显功小………34
冷眼观物 慎动刚肠………34
外观桎梏 内查机械………35
律己要严 待人宜宽………35
不作意尚奇
不绝俗求清………………35
不听谗言 不掩己过………36
末路晚年 精神百倍………36
喜忧安危 勿介于心………36
冷静处事 逍遥而游………37
长不欺短 富不凌贫………37
责人情平 责己德进………38
闲时吃紧 忙时悠闲………38
常思常想 灵活变通………38
忙不乱性 死不动心………39
不必逃世 无需灰心………39
富贵知贫 少壮念老………40
闹中取静 冷处热心………40
少时思老 荣时思枯………40
一念不生 真境自现………41
放下我执 少些烦恼………41
舍得舍得 有舍有得…… …41
人生福祸 皆因念生………42
根蒂在手 不受提掇………42
观心增障 齐物剖同………43
宁默毋躁 宁拙毋巧………43
了心悟性 方得净土………44
造化人心 混合无间………44
该忙时忙 该休时休………44
乐极生悲 苦尽甘来………45
纷纷扰扰 随常以待………45
人我一视 动静两忘………46
第X章
高处立,低处行--修身篇
洁身自好 栖守道德
【原文】
栖守①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②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③观物外之物④,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⑤取万古之凄凉。
【注释】
①栖守:坚守。栖,原指鸟停在树上,后泛指居住和停留。
②依阿:胸无定见,曲意逢迎。
③达人:指心胸宽广、通达知命的人。
④物外之物:泛指物质以外的东西,即道德修养和精神世界。
⑤毋:同“勿”,不要。
【译文】
一个能够坚守道德准则的人,也许会寂寞一时;一个依附权贵的人,却会有永远的孤独。心胸宽广的人,考虑到死后的名誉,宁可坚守道德准 则,忍受一时的寂寞,也绝不会依附权贵,以免遭受万世的凄凉。
与其练达 不若老实
【原文】
涉世浅,点染①亦浅;历事深,机械②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③,不若朴鲁④;与其曲谨⑤,不若疏狂。
【注释】
①点染:本为国画中的一种笔法,此处引申为玷污。
②机械:原指巧妙的器物,此处比喻人有心机。
③练达:通晓人情世故。
④朴鲁:憨厚,老实。
⑤曲谨:谨小慎微。
【译文】
一个刚刚涉足社会的人,阅历不深,受不良习气的影响也少;而阅历丰富的人,知道的权谋往往也很多。所以,一个坚守道德准则的君子,与 其过于精明圆滑,不妨朴实笃厚;与其谨小慎微,曲意迎合,不如坦荡大度。
心地光明 才华韫藏
【原文】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①,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②,不可使人易知。
【注释】
①天青日白:比喻光明磊落的胸怀。
②玉韫珠藏:把珠宝玉石深藏起来,比喻人的才华藏而不露。
【译文】
有道德、有修养的正人君子,有着光明磊落的胸怀,没有什么需要隐藏的阴暗行为;而他的才情和能力应该像珍贵的珠宝一样藏而不露,不轻 易向人炫耀。
真味是淡 至人如常
【原文】
肥辛甘①非真味②,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③非至人,至人④只是常。
【注释】
①肥辛甘:泛指美味。,美酒。肥,肉肥美。
②真味:可口的味道,比喻人的本性。
③卓异:卓越。
④至人:道德和修养都无缺的人。《庄子·逍遥游》有:“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译文】
真正的美味并不是烈酒、肥肉、辛辣、甘甜,而是清淡的;真正德行的人不是行为举止超群的人,而是行为举止和普通人一样的人。
菜根谭
洁自污出 明从晦生
【原文】
粪虫①至秽②,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③;腐草无光,化为萤④而耀采于夏日。因知洁常自污出,明每从晦生也。
【注释】
①粪虫:粪土中所生的蛆虫,此处指在土中生存的蝉蛹。
②秽:脏臭的东西。
③蝉:又名知了,幼虫在土中吸树根汁,蜕变成蛹后登树,再蜕皮成蝉。饮露于秋风:蝉不吃普通的食物,只以喝露水为生,古代以此为高洁 之象征。
④化为萤:腐草化为萤火虫,这是传统说法,依据是《礼记·月令》:“季夏三月,腐草为萤。”其实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
这本书的便携性对于我这种经常出差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口袋书的设计,让它能够轻松地塞进西装内袋或者背包的夹层,完全不占空间。这意味着,无论是候机时的碎片时间,还是午休的间隙,我都能随时随地地打开阅读几页,进行及时的心灵“充电”。这种随时可得的陪伴感,是那些厚重的大部头无法给予的。有趣的是,虽然体积小巧,但内文的排版布局却毫不局促,字距、行距都处理得恰到好处,保证了阅读的流畅性。这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设计理念,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智慧,并不需要庞大的篇幅来承载,关键在于提炼和呈现的方式。它让经典真正走入了日常生活,成为了我随时可以取用的精神食粮。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甸甸的质感,拿在手里就感觉到了历史的厚重。封面材质的选取非常讲究,触感温润细腻,即便是口袋书的尺寸,也丝毫没有廉价感。油墨的印刷清晰锐利,字体的选择也兼顾了古典韵味与现代易读性,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书页的切边处理得非常光滑整齐,体现了制作者的用心。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工艺品。每次翻开它,都能感受到一种仪式感,仿佛是在与古代的智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样的用心制作,无疑提升了阅读体验的层次,让“处世谋略”的学习过程本身也成为一种享受。
评分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待这本书的价值,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连接古今智慧的桥梁。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人们很容易迷失方向,被表象所迷惑,急于求成。这本书所蕴含的慢哲学和对事物本质的探究,恰好提供了强大的“锚点”。它提醒我们,真正的“谋略”并非市侩的钻营,而是建立在深厚学养之上的洞察力和预判力。通过阅读,我仿佛体验了一次深入的“心性训练”,学会了在面对诱惑和压力时,如何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判断的准确性。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任何短期激励都要来得更为持久和深远。这本书不教你如何“赢”,而是教你如何“做对”,这才是更高层次的人生智慧。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传统文化复兴的读者,我必须指出,这本书在“精粹”二字的把握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它没有贪多求全,而是像一位高明的园丁,只挑选了最健壮、最富有生命力的枝条进行展示。许多市面上流行的“国学速成”读物,往往将重点放在了奇技淫巧或急功近利的权术上,但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始终围绕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儒家中庸之道展开。它所传达的“谋略”,更多的是一种内在的定力和外在的德行,是关于如何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有担当的人。这种由内而外的提升,才是真正的长久之计,而非昙花一现的技巧。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看似平淡却蕴含无穷力量的语句,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自我校准。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内容进行深度剖析后发现,它在对传统智慧的提炼上做得非常到位。编者显然下足了功夫,将那些往往晦涩难懂的古文,用现代人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了精准的阐释和导读。更绝妙的是,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注释,而是结合了诸多古代贤哲的实践案例,将理论与生活中的具体情境紧密地联系起来。每一条箴言后面,都蕴含着对人性幽微之处的洞察,无论是应对职场上的复杂人际关系,还是处理家庭生活中的琐碎矛盾,都能从中找到恰当的立足点。我特别喜欢它那种不偏不倚的平衡感,既不鼓励一味退让,也不提倡咄咄逼人,而是教导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份清醒和从容的智慧。这种实用性,远超我原本对这类经典书籍的预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