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研究表明,学前时期行为习惯、性格发展不良的孩子,在进入学校后相对难以适应校园生活,与同学、老师交往有困难,厌学、逃学、不遵守课堂纪律的概率更高。成年之后,他们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交往障碍以及行为问题,有的人还会出现人格障碍,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为了让孩子从小就拥有健康的人格,拥有的品质和行为习惯,父母一定不能忽视孩子的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可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孩子性格与习惯的养成,需要良好的、适宜的教育环境,而幼儿园恰好能提供这样的环境。在幼儿园里,孩子有同龄小伙伴的陪伴,有老师的教育和引导,可以体验丰富、有趣的游戏。在这些活动中,孩子的性格、习惯无形中就会得到发展。
幼儿园适宜的社会性教育,对于促进孩子的自信心、爱心、责任感、交往能力、自控力等品质和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这些的品质和能力是孩子单纯在家庭教育中不容易获得的。
◎把孩子送入环境好的幼儿园接受教育
尽管大多数幼儿园可以为孩子提供学前教育所需的良好教育环境,但不可否认的是,如今社会上的幼儿园遍地开花,幼儿园硬件条件、教育质量等参差不齐。因此,为了孩子健康快乐地接受学前教育,一定要注意选择环境好、教学水平高的幼儿园
基本信息
书 名:3岁敏感期,让孩子的大脑自由ISBN:9787543096721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
作 者:睿雪
定 价:28.00元
开 本:16开
页 码:231页/198千字
内页用纸:轻型纸/装帧
类 别:家庭教育
阅读:2-3岁孩子家长
内容简介
3岁是孩子智力发育突飞猛进的一年。父母要捕捉每一个儿童敏感期,激发孩子的内在生命力,让孩子拥有无限潜能。《3岁敏感期,让孩子的大脑自由》从3岁孩子的心理、认知、行为特点出发,用简单有趣的方法引导孩子养成细心观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好习惯,让孩子在自由、轻松的家庭环境中获得自我成长的力量,成为身体和心灵的主人,勇敢迎接自我成长的挑战,获得完成的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
图书目录
一、3岁:决定孩子一生的六大关键期
智力开发加速期,激发孩子的全脑潜能 / 2
兴趣爱好萌发期,帮孩子找到学习方法 / 5
自主意识爆发期,教孩子学会独立自理 / 7
行为规律培养期,引导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 10
心理发育叛逆期,给孩子一个好性格 / 13
孩子入园过渡期,让孩子掌握社交技巧 / 16
二、捕捉儿童敏感期,给孩子一个“脑”
敏感力:激发“脑”的推动力 / 20
捕捉敏感期,发现天才儿童的秘密 / 22
3岁孩子的敏感期,你捕捉到了吗 / 24
3岁不可忽视的九大敏感期 / 27
三、敏感期教养对了,每个孩子都是天才
给孩子一个自由和充满创意的家 / 32
孩子的兴趣在哪里,敏感期就在哪里 / 34
放手观察,发现孩子的潜在优势 / 37
真心赞美,用自信激发孩子的潜能 / 39
做个游戏高手,陪孩子玩出“脑” / 42
捕捉孩子敏感期要避开这3个误区 / 44
四、感官敏感期:给孩子强的学习能力
感知能力:孩子学习能力的源头 / 48
3岁孩子感官敏感期的发育特点 / 51
比看上去更美: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 54
留住快乐瞬间:提高孩子的记忆力 / 57
灵敏度训练:让孩子拥有敏锐的感知觉 / 60
提高孩子认知力的6项感统综合训练 / 63
五、语言敏感期:练出小小演说家
语言能力:让思维变得更有智慧 / 66
3岁孩子语言敏感期的发育特点 / 69
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拘泥于传统的“规则至上”或“无条件满足”的极端,而是强调在尊重孩子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建立起清晰而灵活的界限。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正面引导”的定义,它不是软弱,也不是放任,而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引导力。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识别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比如一个看似破坏性的行为,可能仅仅是孩子在测试环境的反应,或者是在寻求关注。书中提供了一套“三步走”的解决方案,步骤清晰,逻辑严密,而且每一步都有大量的真实案例支撑,这让理论不再是纸上谈兵。比如,面对孩子抢夺玩具的场景,书里教我们如何先确认他的情绪,再描述事实,最后提供替代选择,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批评或没收玩具。实践下来,我发现孩子的合作意愿明显增强了,他开始明白规则背后的意义,而不是仅仅因为害怕惩罚而服从。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比任何表面的顺从都更有价值。
评分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本书的精髓,那一定是“赋能”。它不是给你一本写满“你不能做什么”的禁忌清单,而是提供了一套让你有信心、有能力去面对育儿挑战的工具箱。我喜欢它对“娇纵”的重新定义。很多人误以为“不惩罚”就等于“娇纵”,这本书用大量的篇幅澄清了这一点:真正的娇纵是替孩子承担他们本该自己面对的后果,而不是提供无条件的爱与支持。书中关于如何引导孩子发展内在驱动力的部分,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它让我从一个“控制者”的角色,慢慢转变为一个“合作者”和“支持者”。面对孩子成长中的那些小小的“反抗”,我已经不再感到焦虑和无力,而是多了一份好奇和期待,期待看到他们如何运用我们一起建立起来的规则和理解,去探索这个广阔的世界。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并且每次都能从中汲取新养分的宝典。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理论深度是相当扎实的,它引用了许多前沿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成果,但呈现方式却非常生活化。很多育儿书都喜欢强调“一致性”,但很少有人真正解释“一致性”到底该如何在一个充满变数的家庭环境中实现。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框架,教父母如何建立家庭共同的育儿价值观,并确保主要抚养人之间步调一致,而不是互相掣肘。书中对“后果自然发生”和“逻辑后果”的区分讲解得非常透彻,这让我彻底明白了,惩罚和设立后果之间的本质区别在哪里。惩罚是针对过去的错误,带有情绪发泄的成分,而后果则是面向未来的学习机会。我尝试用书中的方法处理了一次孩子因为不肯收拾玩具而导致第二天没得玩的情况,孩子虽然一度非常沮丧,但最终理解了“选择决定结果”的道理,并且第二天主动收拾了玩具。这种教会孩子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能力,比任何说教都来得有力。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不仅关注孩子,也十分关注父母自身的“修行”。其中有一章专门讨论了父母自身的压力管理和情绪处理,这一点在很多育儿书中是被忽略的重点。作者深刻地指出,父母自身未解决的情绪“未竟之事”,往往会投射到对孩子的管教方式上,比如,我们自己童年时如果体验过羞辱式的管教,就很容易在压力下重复这种模式。书中提供了一些简单易行的“暂停”技巧,帮助父母在情绪上头时,能给自己留出几秒钟来选择如何回应,而不是被本能的怒火所驱使。我发现,当我能够更平静地对待自己的挫败感时,我处理孩子挑战性行为时的耐心和创造力也大大提高了。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先自助,再助人”,它教会我如何成为一个更完整、更自洽的成年人,从而才能更好地引导我的孩子。
评分最近读到一本关于儿童早期教育的书,简直是打开了我育儿观念的一扇新窗户。这本书并非那种空洞的说教,而是充满了具体、可操作的建议。它深入剖析了婴幼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需求,特别是关于情绪管理和建立安全依恋关系的部分,对我触动很大。我之前总觉得孩子哭闹就是不听话的表现,总想赶紧制止,但这本书让我明白,这些“小脾气”背后其实是他们在尝试表达需求和探索世界的方式。书里介绍的“共情式倾听”技巧,简直是育儿神器,学会了之后,我和我家宝宝之间的沟通顺畅了许多,那些原本可能升级成冲突的场面,现在往往能和平解决。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语言平实易懂,不像有些育儿书读起来像教科书一样枯燥,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分享心得,让人读起来完全没有压力,并且能立刻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我特别推荐给新手父母,那些还在为如何应对宝宝的“无理取闹”而感到手足无措的人,这本书会给你带来很多正向的能量和实用的工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