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由日本制造业研究大师田村孝文所著,作者指出,以“标准时间”为名的新刊书籍多如牛毛。当出版社询问笔者是否可以写一本入门书时,说实话当时笔者还有点犹豫。虽然笔者也想趁此机会完成一些整理工作,但心里隐隐地有些担心,因为笔者擅长的是制造业中标准时间的专业管理,然而将其整理成书是否会有市场则心存忐忑。
暂且不谈这些杞人忧天的事情,让我们重新思考一下标准时间的必要性,我们会发现Z近标准时间在制造业以外的各行各业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代表性的例子便是餐馆、超市、银行等服务业机构。其中有一部分机构与制造业一样,需要为了制订人员计划和设备计划而设定标准时间,还有一些政府机关也开始使用标准时间来重新审视人员配置标准以及计划标准。此外,医院等机构也逐渐开始采取人员配置计划,笔者J曾经参加过X光技师的标准时间设定项 目。
随着产业界对标准时间需求的日益增长,或许人们对与之相关的入门书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吧。
本书的结构大体分为:
1. 标准时间的结构;
2. 设定、达到标准时间的方法;
3. 缩短所设定的标准时间的方法;
4. 标准时间的实际应用方法。
具体分为:D1章 如何使用标准时间。主要包括:标准时间的相关业务,IE与标准时间的历史,生产率与标准时间,生产率的三大因素:制造方法(Method)、绩效(Performance)、利用率(Utilization)。
第2章 标准时间的构成。分为:标准时间的定义,“正常速度”是怎样的速度,“宽放”的概念,标准时间由哪些因素构成,标准时间的作用,标准时间的必要条件:标准时间本身的必要条件、设定标准时间的必要条件、使用以及维护管理标准时间的必要条件等。
第3章 标准时间的设定方法。具体分为:标准时间设定方法的类型:经验上的估测;观察测定实际作业、利用标准时间的资料,标准时间的设定步骤,时间研究,评价,工作采样,各种PTS法,PTS法的优点与界限:使用PTS法设定标准时间时的优点、PTS法的界限,MTM方法,放手RL (表VI),拆卸D(表VII),移动视线和对准焦点(表VIII),全身动作(表IX),同时动作(表X), MOST,,标准时间数据,使用计算机设定标准时间等。
第4章 缩短标准时间的五个步骤。主要包括:缩短标准时间的步骤,为现在的作业方法建模,新作业方法的基本设计,新作业方法的详细设计:作业要素的分配、瓶颈工序的讨论、详细设计方案的评价及选择,总结新作业方法,新作业方法的实施及跟踪等。
第5章 方法改善的分析方法。主要分为:P-Q分析,工序分析,作业分析、动作分析,人机图,作业时间图,改善构想的形成方法:头脑风暴、改善的四项原则:ECRS、5W1H、追求目标的原则等。
第6章 为了达成标准时间的绩效管理。分为:绩效管理的效果,绩效管理系统,根据绩效管理系统进行科学的管理:公平、准确地评价,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升,责任在于作业人员的绩效损失,降低作业绩效损失的方法与步骤,绩效管理中监督人员的职责,DY线监督人员的理想状态等。
第7章 通过标准时间维持、提高生产率的方法。包括:项目编组,重新评价、改善标准方法,重新评价、修改标准时间,根据标准时间管理、提高绩效,高绩效安定期的活动,高水准安定期的活动,提高预测、计划的JQ度,交货期、产量、质量、成本与绩效的关系等。
第8章 各部门如何有效利用标准时间。主要分为:制造部门,生产管理部门,成本估计、成本计算部门,设计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生产技术部门,质量管理部门等。
本书主要探讨制造业危机突围方法,对时下的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招工难应该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D1章 如何使用标准时间
1-1 标准时间的相关业务
1-2 IE与标准时间的历史
(1)IE的定义
(2)IE的历史
(3)标准时间领域的计算机化
1-3 生产率与标准时间
1-4 生产率的三大因素
(1)制造方法(Method)
(2)绩效(Performance)
(3)利用率(Utilization)
第2章 标准时间的构成
2-1 标准时间的定义
2-2 “正常速度”是怎样的速度
2-3 “宽放”的概念
2-4 标准时间由哪些因素构成
2-5 标准时间的作用
2-6 标准时间的必要条件
(1)标准时间本身的必要条件
(2)设定标准时间的必要条件
(3)使用、维护管理标准时间的必要条件
第3章 标准时间的设定方法
3-1 标准时间设定方法的类型
(1)经验上的估测
(2)观察、测定实际作业
(3)利用标准时间的资料
3-2 标准时间的设定步骤
3-3 时间研究
3-4 评价
3-5 工作采样
3-6 各种PTS法
3-7 PTS法的优点与界限
(1)使用PTS法设定标准时间时的优点
(2)PTS法的界限
3-8 MTM方法
(1)伸手R、搬运M(表I、表II)
(2)旋转 T、加压 AP(表III)
(3)抓取 G (表IV)
(4)对准 P (表V)
(5)放手RL (表VI)
(6)拆卸D(表VII)
(7)移动视线和对准焦点(表VIII)
(8)全身动作(表IX)
(9)同时动作(表X)
3-9 MOST
(1)普通移动顺序
(2)受控移动顺序
(3)使用工具顺序
3-10 标准时间数据
3-11 使用计算机设定标准时间
(1)使用计算机设定标准时间的历史
(2)使用计算机设定标准时间系统的优点
(3)MOST for Windows、MOST Data Manager
(4)MTM-LINK
第4章 缩短标准时间的五个步骤
4-1 缩短标准时间的步骤
4-2 为现在的作业方法建模
4-3 新作业方法的基本设计
4-4 新作业方法的详细设计
(1)作业要素的分配
(2)瓶颈工序的讨论
(3)详细设计方案的评价及选择
4-5 总结新作业方法
4-6 新作业方法的实施及跟踪
第5章 方法改善的分析方法
5-1 P-Q分析
5-2 工序分析
5-3 作业分析、动作分析
5-4 人机图
5-5 作业时间图
5-6 改善构想的形成方法
(1)头脑风暴
(2)改善的四项原则:ECRS
(3)5W1H
(4)追求目标的原则
第6章 为了达成标准时间的绩效管理
6-1 绩效管理的效果
6-2 绩效管理系统
6-3 根据绩效管理系统进行科学的管理
(1)公平、准确地评价
(2)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升
6-4 责任在于作业人员的绩效损失
6-5 降低作业绩效损失的方法与步骤
6-6 绩效管理中监督人员的职责
6-7 DY线监督人员的理想状态
第7章 通过标准时间维持、提高生产率的方法
7-1 项目编组
7-2 重新评价、改善标准方法
7-3 重新评价、修改标准时间
7-4 根据标准时间管理、提高绩效
7-5 高绩效安定期的活动
(1)高水准安定期的活动
(2)提高预测、计划的JQ度
(3)交货期、产量、质量、成本与绩效的关系
第8章 各部门如何有效利用标准时间
8-1 制造部门
8-2 生产管理部门
8-3 成本估计、成本计算部门
8-4 设计部门
8-5 设备管理部门
8-6 生产技术部门
8-7 质量管理部门
补充资料
参考文献
1.日本制造业研究大师、IE实战专家田村孝文。
2.GN介绍鲜少的GJXJ管理理念。
3.标准时间之于管理的重要性不亚于货币之于生活。
1.日本制造业研究大师、IE实战专家田村孝文。
2.GN介绍鲜少的GJXJ管理理念。
3.标准时间之于管理的重要性不亚于货币之于生活。
D1章 如何使用标准时间
1-1 标准时间的相关业务
1-2 IE与标准时间的历史
(1)IE的定义
(2)IE的历史
(3)标准时间领域的计算机化
1-3 生产率与标准时间
1-4 生产率的三大因素
(1)制造方法(Method)
(2)绩效(Performance)
(3)利用率(Utilization)
第2章 标准时间的构成
2-1 标准时间的定义
2-2 “正常速度”是怎样的速度
2-3 “宽放”的概念
2-4 标准时间由哪些因素构成
2-5 标准时间的作用
2-6 标准时间的必要条件
(1)标准时间本身的必要条件
(2)设定标准时间的必要条件
(3)使用、维护管理标准时间的必要条件
第3章 标准时间的设定方法
3-1 标准时间设定方法的类型
(1)经验上的估测
(2)观察、测定实际作业
(3)利用标准时间的资料
3-2 标准时间的设定步骤
3-3 时间研究
3-4 评价
3-5 工作采样
3-6 各种PTS法
3-7 PTS法的优点与界限
(1)使用PTS法设定标准时间时的优点
(2)PTS法的界限
3-8 MTM方法
(1)伸手R、搬运M(表I、表II)
(2)旋转 T、加压 AP(表III)
(3)抓取 G (表IV)
(4)对准 P (表V)
(5)放手RL (表VI)
(6)拆卸D(表VII)
(7)移动视线和对准焦点(表VIII)
(8)全身动作(表IX)
(9)同时动作(表X)
3-9 MOST
(1)普通移动顺序
(2)受控移动顺序
(3)使用工具顺序
3-10 标准时间数据
3-11 使用计算机设定标准时间
(1)使用计算机设定标准时间的历史
(2)使用计算机设定标准时间系统的优点
(3)MOST for Windows、MOST Data Manager
(4)MTM-LINK
第4章 缩短标准时间的五个步骤
4-1 缩短标准时间的步骤
4-2 为现在的作业方法建模
4-3 新作业方法的基本设计
4-4 新作业方法的详细设计
(1)作业要素的分配
(2)瓶颈工序的讨论
(3)详细设计方案的评价及选择
4-5 总结新作业方法
4-6 新作业方法的实施及跟踪
第5章 方法改善的分析方法
5-1 P-Q分析
5-2 工序分析
5-3 作业分析、动作分析
5-4 人机图
5-5 作业时间图
5-6 改善构想的形成方法
(1)头脑风暴
(2)改善的四项原则:ECRS
(3)5W1H
(4)追求目标的原则
第6章 为了达成标准时间的绩效管理
6-1 绩效管理的效果
6-2 绩效管理系统
6-3 根据绩效管理系统进行科学的管理
(1)公平、准确地评价
(2)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升
6-4 责任在于作业人员的绩效损失
6-5 降低作业绩效损失的方法与步骤
6-6 绩效管理中监督人员的职责
6-7 DY线监督人员的理想状态
第7章 通过标准时间维持、提高生产率的方法
7-1 项目编组
7-2 重新评价、改善标准方法
7-3 重新评价、修改标准时间
7-4 根据标准时间管理、提高绩效
7-5 高绩效安定期的活动
(1)高水准安定期的活动
(2)提高预测、计划的JQ度
(3)交货期、产量、质量、成本与绩效的关系
第8章 各部门如何有效利用标准时间
8-1 制造部门
8-2 生产管理部门
8-3 成本估计、成本计算部门
8-4 设计部门
8-5 设备管理部门
8-6 生产技术部门
8-7 质量管理部门
补充资料
参考文献
我平时关注一些制造业的趋势和管理方法,精益制造一直是我想深入了解的领域。这本书的副标题“标准时间管理”听起来非常聚焦,好像抓住了精益制造的核心之一。我希望它能深入浅出地解释什么是标准时间,以及它在整个精益生产体系中的作用。我比较期待的是,书中是否会提供一套详细的步骤,指导读者如何去计算和制定标准时间。比如,是否会涉及到如何进行现场观察、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以及如何考虑人性化因素和技术水平等。另外,我也想知道,一旦制定了标准时间,如何才能有效地执行和持续改进。这本书会不会包含一些关于绩效评估、激励机制以及如何处理那些无法达到标准时间的情况的讨论?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一套行之有效的,并且能够带来实际效益的方法论。
评分我最近在寻找关于提高生产效率的书籍,在书店里无意间翻到了这本《精益制造006:标准时间管理(zc)》。虽然我不是精益制造的专家,但书名中的“标准时间管理”几个字立刻吸引了我。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生产流程的瓶颈都源于时间分配的不合理,或者对每个工序所需时间的预估不够准确。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简洁,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让我对它产生了不少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实用的工具和方法,帮助我理解如何科学地设定和衡量生产线上的每个环节所需的时间,从而更好地识别和消除浪费。我特别关心的是,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量化的方法,比如如何通过观察、测量和分析来得出“标准时间”,而不是凭经验主义拍脑袋决定。另外,我也很好奇,一旦确定了标准时间,如何才能有效地监督执行,并对偏离标准的情况进行纠正,以确保整体生产效率的提升。我希望这本书能教会我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让我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切实地改进我的工作流程。
评分我一直对如何提高生产效率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管理生产过程中的时间。这本书的名称《精益制造006:标准时间管理(zc)》让我觉得它可能包含一些关于如何精确测量和控制生产时间的技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方法,例如如何通过时间研究、动作研究等方法来确定每个工序的“标准时间”,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标准时间来优化生产计划、人员配置和设备利用率。我比较关注的是,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实际案例,展示标准时间管理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效果,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挑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掌握一套科学的时间管理体系,从而提升整体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纯粹是冲着“精益制造”这个大名去的,感觉这是当下企业管理的一个热门话题。之前也零星接触过一些精益生产的概念,比如“拉动式生产”、“持续改进”什么的,但总感觉有点虚,不够落地。这本书名里的“标准时间管理”听起来就比较实在,好像是精益制造里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环节。我特别想知道,它是不是会详细讲解如何对生产过程进行分解,然后一步步地测量和分析每个动作所花费的时间,最终得出一个“标准值”。我希望这本书能避免那种空泛的理论,多一些图表、案例和实际操作步骤。我期待它能告诉我,怎样才能科学地设定一个“标准时间”,这个标准时间又该如何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比如说,在排产、人员分配、设备利用等方面,如何利用这个标准时间来做出最优决策。我希望读完这本书,我能对如何科学地管理生产时间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能找到一些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法。
评分最近公司在推行一些生产效率提升的措施,我作为车间一线的主管,压力挺大的。听说了“标准时间管理”这个概念,觉得可能对我有帮助,所以就买来这本书看看。我关注的重点在于,这本书会不会教我一些简单易懂的工具或者方法,让我能够快速地识别出生产过程中的时间浪费,比如那些重复的动作、不必要的等待,或者不合理的搬运。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计算方法,让我能够量化每个工序的时间,并与所谓的“标准时间”进行对比,从而找出差距。另外,我也很想知道,一旦发现了问题,应该如何去改进。这本书会不会给出一些改进的建议,比如如何优化工装夹具、如何重新设计操作流程,或者如何进行人员的技能培训,来帮助我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出。我最怕的是那种只讲理论,但不知道怎么落地的书,希望这本能真正解决我的实际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