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商学院:工具篇(市场版) 人人都是自己的CEO 刘润 著 商业管理消费心理学 行为

5分钟商学院:工具篇(市场版) 人人都是自己的CEO 刘润 著 商业管理消费心理学 行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润 著
图书标签:
  • 商业
  • 管理
  • 心理学
  • 行为经济学
  • 个人成长
  • 职场
  • 刘润
  • 5分钟商学院
  • 市场营销
  • CEO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信书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85403
商品编码:28252185249
包装:否
丛书名: 5分钟商学院·工具篇
出版时间:2018-05-16

具体描述

 

用工具思维让你的认知迭代升级;投资自己,是这个世界上稳赚不赔的生意。

“得到”两季23万+用户订阅,影响力波及众人的专栏结集,雷军、吴晓波、罗振宇击掌力荐。

书名:5分钟商学院·工具篇

定价:49.80元

作者:刘润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8-04

页码:320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ISBN:9787508685403


1. 商业顾问刘润的私藏工具箱,教你成为装备精良的实力派,充分利用商业工具,激发更大潜能。

2. 了解商业概念,实践管理方法,提升个人能力,都需要通过工具来实现。工具篇堪称工具思维养成教科书,把看似飘忽不定、不可说的“道”,变成可执行的“术”。

3. 50个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兼备的商业工具,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鲜活案例,举一反三,不仅告诉你是什么,更告诉你如何用。

4. 属于你的一座小型药房,任何一个和商业、管理、个人习惯养成有关的问题,在这个药房里几乎都能找到药柜,都有方子和药材。

5. “”两季23万+用户订阅,个人专属“商学院”,影响力波及众人的专栏内容梳理结集。

6. 用5分钟的时间,把挂钟的结构塞进怀表里,是我们对你宝贵时间的尊重。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在商业社会中生存,仅仅了解、掌握商业逻辑和商学概念是不够的。

找工作,选择钟形行业,还是尖刀形行业?如何避免与自己的懒惰握手言和?如何把经验教训变成组织能力?怎样才能共赢?

这些问题,不论是经营企业,还是个人生活,都经常遇到。面对选择与困惑,我们需要的不是凭感觉、拍脑袋,而是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兼备的工具。搭建一个系统的工具箱,用工具思维装备大脑,使认知升级迭代。书中还凝聚着作者对商业的观察和思考,对未来大势的把握。

过去未去,未来已来。


章 战略工具

1透过结构看世界——MECE法则 004

2小龙虾餐厅面对的五种竞争作用力——波特五力模型 008

3现金牛、、问题和瘦狗—— 波士顿矩阵 013

4不是没有重点,是没有结构 ——SCQA架构 017

5打不赢你,那就怼死你——通用电气矩阵 021

6钟形行业,还是尖刀形行业——正态分布和幂律分布 026

7仰视微观之前,先俯视宏观—— PEST模型 032

8要下蛋的鹅,还是吃肉的鹅——平衡计分卡 037

9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追到女神——SWOT分析 042

10商业模式就是“怎么挣钱”吗—— 商业模式画布 047

章 博弈工具

1明明可以共赢,为什么他们“损人不利己”—— 纳什均衡 054

2向香港电影学习如何破解“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 059

3不懂搭便车,连小猪都不如——智猪博弈 064

4三根救命毫毛,为何只给孙悟空——公地悲剧 069

5诚信是与这个世界重复博弈的心态 ——重复博弈 073

6你有你的“空城计”,我有我的“木马计” ——不完全信息博弈 077

7让时间不值钱的旅客下飞机—— 拍卖博弈 081

8博弈游戏,有时也是吃人的陷阱 ——博弈游戏 085

9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想着田里的——零和博弈 089

10用惩罚回报恶行,用善行回报善行——一报还一报 093

第三章 决策工具

1如何用决策树来选择相对象——决策树 098

2 70年前的高科技:人脑云计算——德尔菲法 104

3把决策的艺术变成一门技术——KT法 108

4如何选择人生中大的那支麦穗——麦穗理论 113

5决策,就是与这个世界的博弈——基于数据的决策 117

第四章 管理工具

1 KPI是秒表,OKR是指南针——OKR 122

2有OKR这把刀,更要有SMART这套刀法 ——SMART原则 125

3交代的事办完了,就不能回个话吗——PDCA循环 130

4把所有经验教训都变成组织能力—— 复盘 134

5 MBTI是算命、娱乐,还是性格测试——MBTI 139

第五章 思考工具

1用数量带动质量,用点子激发点子—— 头脑风暴 146

2用它记笔记,还是把它当作思考工具—— 思维导图 150

3集齐七个问题,让思维更缜密——5W2H法 155

4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5WHY法 160

5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二维四象限 164

第六章 沟通工具

1请把和下属的1∶1会议放入日程表——1∶1会议 170

2用“十二原则六步法”开好一个会 ——罗伯特议事规则 174

3“死磕自己”是种精神,更需要方法——Scrum 179

4让右脑一起来开会——视觉会议 183

5外部越是剧烈变化,内部越要集中办公——作战指挥室 192

第七章 效率工具

1如何随时随地、无边无际地思考——白板 198

2整个世界都是你的办公室——移动办公 201

3你每年读的书有100本吗 ——电子阅读器 205

4利用软件,帮助“收集篮”吃尽知识——知识管理 209

5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通过任何设备访问任何文件——云服务 213

6人生80%的问题,早就被人回答过——搜索工具 217

7把基本功耍得虎虎生风——邮件、日历、联系人 222

8如何避免与懒惰握手言和——协同软件 227

9如何地休息和运动——休息、运动 232

10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我的 236

第三篇

第八章 未来已来

1商业世界,要有一个吗——去化 244

2未来会不会所有商品都——零边际成本社会 248

3未来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吗——人工智能 252

4据说2045年,“奇点”将要临近——奇点临近 256

5如果能活120岁,如何规划人生——基因技术 260

第九章 过去未去

1商业世界的左脚右脚,一步一步从不踏空——商业篇总结 266

2战略大于组织,组织大于人,一错全错 ——管理篇总结 270

3所有问题,终都是个人的问题——个人篇总结 274

4不要做装备派,要做装备精良的实力派——工具篇总结 278

5从基本功到格斗术 ——系列总结 282

第十章 刘润荐书

1商业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路走来 ——商业书籍 288

2 MBA课中,没有一门课叫“管理”——管理书籍 292

3个人升级,重要的是认知升级—— 个人书籍 296

4刻意练习,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CEO——工具书籍 300

5知识带来启发,求知过程带来更大启发 ——刘润五本书 304

刘润

 

润米咨询董事长,互联网转型专家,拥有23万+用户的私人商学院——“”专栏《刘润·5分钟商学院》创始人。

 

 

 

前微软战略合作总监,海尔、百度、恒基、中远等众多大企业的战略顾问。

 

工作、公益之外,爱好旅行,徒步戈壁,环骑青海湖,到达珠峰大本营,登上南极大陆,抵达北极点,探访进化岛,登顶非洲乞力马扎罗。

著有《2012,买张船票去南极》《人生,就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旅行:从微软到北极点》《互联网+》《互联网+战略篇:传统企业,互联网在踢门》《趋势红利》。


我有一个愿望,科技不再是品,每个人都能买得起,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科技的乐趣。于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市场上就有了高的小米手机。现在,我的朋友刘润也有一个同样的梦想,他希望办一个商学院,每个人都能上得起,每天只要花5毛钱,就可以学到实用的商学院知识。于是,他做了高的《5分钟商学院》。刘润本人曾经写过分析小米的书,深刻到位,同样,他对商业的理解也很透彻。让我们一起,从《5分钟商学院》开始,共同成长。

——雷军 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我在中国的很多商学院讲过课,中国的商学教育这些年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有美中不足:占用大家大量的时间,学费还特别贵。所以我在想,能不能有这样一个产品,能用一盒月饼的钱,把商学院的知识浓缩在每天的服务中提供给你,我觉得这是可以造福很多人的一件事情。近,这个想法被我的朋友刘润实现了。刘润之前是百度、海尔这样大企业的战略顾问,他的商学功底和实战经验,做这件事很合适。希望你立刻加入刘润的《5分钟商学院》,让我们一起成长!

——吴晓波 财经作家、“吴晓波频道”创始人

刘润的订阅专栏《5分钟商学院》上线3个月,就突破了5万订阅用户。他花了很大的力气,把经典的商业概念和管理方法用大家都听得懂的语言讲出来,而且很多方法都是听完就直接用得上的招式。坚持听下来,每天5分钟,就等于足不出户上了一所商学院。很多人都在称赞他的商业功底,我从他身上学到的倒是——什么方法也比不过建设性的行动力。

——罗振宇 罗辑思维和“”APP创始人

 

“不是没有重点,是没有结构——SCQA架构

使用结构化表达工具——SCQA架构,有意识地训练自己表达观点、突出重点。

某员工要向老板汇报工作,非常紧张,连夜准备了40多页PPT。可是刚讲到第2页,就感觉到老板有点儿不耐烦了。讲到第5页的时候,老板打断说:“不要讲PPT了,直接说重点。”该员工当场就蒙了,杵在那里,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为什么会这样?老板不满意,真的是因为员工的报告没有重点吗?员工很委屈,觉得自己说的都是重点。其实老板不满意,并不一定是因为员工的报告没有重点,而是在员工没有受过结构化表达训练的混乱陈述中,抓不到重点。

什么是结构化表达? 芭芭拉· 明托在《金字塔原理》这本书中, 除了提出M E C E 法则之外, 还提出一个结构化表达工具:SCQA架构。S,即情境(s i t u a t i o n);C,即冲突(c o m p l i c a t i o n);Q,即问题(q u e s t i o n);A,即答案(answer)。

在《5 分钟商学院· 个人篇》中提到的“ 起承转合五步法”——场景导入、打破认知、核心逻辑、举一反三、回顾总结,其实就是基于一个常用的SCQA架构“标准式”(SCA):情境—冲突—答案。

“满怀激情地跟客户聊了很久,介绍了半天产品,他也确实很心动,似乎什么都好,但后还是觉得太贵了。”——“心理账户”的概念背景,也就是S。

“真的是因为客户小气吗?你可能会发现,他的包、他的表都很。小气和大方是相对的。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这些所谓小气的客户变得大方呢?”——常识冲突,也就是C。

“那我们就来讲一讲小气和大方背后的商业逻辑。”——给出答案,也就是A。

芭芭拉·明托的结构化表达工具SCQA架构,还可以变形组合出其他模式,帮助我们在很多沟通场合,比如演讲、汇报、写作时,地表达观点。

,开门见山式(ASC):答案—情境—冲突。

回到初的案例,员工可以试着这么报告:

“我要报告的,是关于把公司的销售激励制度,从提成制改为奖金制的提议。”——这就是开门见山,直接抛出答案。

“公司从创始以来,一直使用提成制来激励销售队伍。这是三大主流激励机制(提成、奖金、分红)中的一种,三种激励机制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景。”——这就是情境,对激励制度做一个完整的介绍。

“但是,提成制在公司业务迅猛发展,覆盖地市越来越多的情况下,造成了很多激励上的不公平:富裕地区和贫穷地区的不公平、成熟市场和新进入市场的不公平,甚至出现员工拿到大笔提成,但公司却亏损的状态。”——用“答案—情境—冲突”开门见山地和老板沟通,句就是重点。

,突出忧虑式(CSA):冲突—情境—答案。

突出忧虑式的关键在于强调冲突,引导听者的忧虑,从而激发其对情境的关注,以及对答案的兴趣。医生常用这一模式。

“哎哟,你病得不轻啊!”——这就是冲突。听到这句话,估计没有人心里不咯噔一下。

“还好,能治。美国刚刚有一项新研究成果,通过了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这就是情境。听到这句话,一颗悬到嗓子眼的心,总算是放下来了。

“就是……有点儿贵。”——这就是答案。这时候,估计再贵,病人也无所谓了。

第三,突出信心式(QSCA):问题—情境—冲突—答案。

“全人类面临的大威胁是什么?”——这是一个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科技高速发展,人类拥有的先进武器完全可以摧毁地球几十次。”——这是一个情境。

“但是,我们拥有摧毁地球的能力,却没有逃离地球的方法。”——这是一个冲突。

“所以,我们面临的大威胁,是没有移民外星球的科技。我们公司将致力于私人航天技术,在可预见的未来,实现火星移民计划。”——这是一个答案。

 

........


突破认知边界:新商业时代的决策艺术与个人驱动力重塑 图书名称:《赋能未来:从战略思维到个体影响力构建的实战指南》 作者群: 行业顶尖专家、资深战略顾问及认知心理学学者联合撰写 定位: 献给所有渴望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实现系统性思维升级与个人效能最大化的商业人士、创业者、管理者及高潜力人才。 --- 第一部分:深度洞察:重塑你对商业世界的理解框架 本书摒弃了陈旧的、线性的管理理论,转而聚焦于理解复杂系统和非线性增长的本质。我们身处的商业环境,不再是可预测的钟表机制,而是充满不确定性与突变点的生态系统。要生存并引领,需要的不是操作手册,而是强大的认知模型。 第一章:涌现的力量——从要素到系统的跃迁 超越供应链的思维: 如何识别并利用价值网络中的“关键连接点”(Linchpins),而非仅仅优化线性流程。深入剖析了平台经济、生态系统中的“涌现现象”,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秘密。 因果关系的陷阱: 辨析“相关性”与“因果性”在商业决策中的误区。我们探讨了延迟反馈环路、阻尼效应和杠杆点(Leverage Points)的识别方法,教你找到最小投入实现最大系统变革的那个点。 信息熵增与知识的折旧率: 在信息爆炸时代,知识的半衰期正在急剧缩短。本章提供了一套评估信息质量、过滤噪音并将其快速转化为行动力的“知识过滤器”系统。重点阐述了“第一性原理”在信息筛选中的不可替代性。 第二章:竞争的非对称性——蓝海的再定义与破坏式创新路径 价值创新矩阵的动态演化: 本章超越了传统的“消除-减少-增加-创造”框架,引入了“情景适应性”(Contextual Adaptability)维度。探讨了如何在不同宏观经济周期下,灵活调整价值主张的重心。 市场结构的内爆与重塑: 分析了技术迭代如何导致行业边界溶解,以及“隐形冠军”如何在传统巨头的盲区中建立起难以攻破的壁垒。我们详细拆解了“利基市场的规模化潜力”。 防御壁垒的构建: 重点研究了基于数据飞轮效应、网络效应(双边与多边)以及社群粘性的新型防御结构,这些壁垒比传统的专利或资本壁垒更具韧性。 --- 第二部分:决策的精炼:在不确定性中锚定方向 商业领导力的核心在于决策。本书拒绝提供标准答案,而是致力于打磨你的“决策肌肉”——即处理信息不完整性、情绪干扰和时间压力下的判断能力。 第三章:概率思维与风险的量化表达 贝叶斯更新在商业预测中的应用: 如何将过往经验(先验概率)与新收集到的数据(似然性)有效结合,实现对市场趋势的动态修正,而非僵硬地坚持初始判断。 损失厌恶与禀赋效应的校正机制: 深入探讨认知偏差如何扭曲投资组合和战略取舍。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结构化的“对抗性辩论”流程,用于系统性地挑战团队的集体认知偏差。 情景规划的深度迭代: 不仅是设计“最好”、“最坏”两种情景,而是构建一个由关键不确定性因素构成的“概率空间图”。重点是如何为每一种情景预设“触发条件”(Tripwires)和“预置行动”(Pre-Mortem Actions)。 第四章:敏捷心智模型——快速试错与迭代的科学 最小可行性产品(MVP)的哲学升级: MVP不再只是技术测试,而是“最小可行洞察”(MVI)的获取。如何设计低成本、高信息密度的实验来验证核心假设。 “失败的价值”: 建立一种机制,确保每次失败都能产出可量化的、非重复性的知识资产。本书介绍了“失败复盘的结构化报告模板”,旨在将负面事件转化为组织学习的燃料。 决策速度与准确性的平衡艺术: 在“决策即时性”与“信息完整性”之间找到动态平衡点。介绍了基于“时间窗约束”的决策模型,明确何时必须接受“足够好”的方案。 --- 第三部分:个体驱动力与影响力构建 真正的商业价值,最终要通过“人”来实现。本部分聚焦于如何激活个体的内在驱动力,并将其转化为强大的组织行动力和外部影响力。 第五章:超越激励——重塑内在动机的齿轮 自主性、掌握感与目的性(Self-Determination Theory的应用): 阐述了在知识工作者时代,金钱激励的边际效益递减。核心在于如何设计工作环境,最大化员工的“任务主人翁意识”。 心流体验(Flow State)的工程化: 分析了创造高强度、高专注度工作状态所需的环境、任务结构和自我监控技巧。这是一种提升个人效能的非药物性“性能增强”策略。 目标设定的“北极星”效应: 区分了“活动目标”和“结果目标”。构建清晰、可感知的“终局愿景”(North Star Metric),确保日常行为与组织的宏大叙事保持一致性。 第六章:沟通的杠杆——构建可信赖的叙事结构 逻辑的骨架与情感的血肉: 优秀的说服力源于严密的逻辑结构(Pathos)与深刻的情感共鸣(Logos)的完美融合。本书提供了“三段式论证框架”:建立共同基础、展示独特洞察、呼吁共同行动。 倾听的战略价值: 将倾听视为主动收集“未被表达的信息”的过程。介绍“回溯确认法”和“反事实提问法”,以挖掘对话中潜藏的真实顾虑和未被满足的需求。 影响力的跨文化迁移: 分析了在不同权力距离、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文化中,构建信任和施加影响力的微妙差异。重点是建立“基于能力的尊重”(Respect Based on Competence)的长期关系。 --- 结语:从管理者到驱动者——你的认知就是你的边界 本书提供的是一套思考工具箱,而非固定答案。在未来,最大的竞争优势将不再是资本或技术,而是组织和个体“学习的速度”以及“适应的广度”。掌握这些思维模型,你将不再是被动的市场参与者,而是主动定义下一轮游戏规则的驱动者。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带来的冲击力是巨大的,它让我原本模糊的商业世界变得清晰起来。我一直以为商业管理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只有专业的商业人士才能掌握,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原来这些工具和思维方式,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刘润老师用一种非常睿智而又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复杂的商业概念转化为人人都能理解和应用的“工具”。我特别喜欢他关于“定位”的讲解,之前我总觉得“定位”就是找个标签,贴在产品上。但书中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让我明白,真正的“定位”是关于“你是谁”、“你为谁服务”、“你提供什么独特价值”的核心问题。这不仅适用于产品,更适用于我们每个人。我开始反思,我自己的“定位”是什么?我是否清晰地传达了我的价值? 书中对“消费者心理学”的洞察也让我受益匪浅。很多时候,我们做出的决策,并不完全是理性的,而是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了解这些心理学原理,就像拥有了一副“透视眼”,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行为,也能更有效地与他人沟通。我开始注意观察自己在购物时的心理活动,以及别人在推销产品时所运用的技巧。这种认知上的提升,让我感觉自己在人际交往和消费决策上都更加游刃有余。 更令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局限于商业场景,而是将“人人都是自己的CEO”这个理念,贯穿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教会我如何像一个CEO一样去管理自己的时间、自己的精力、甚至自己的情绪。我开始运用书中介绍的“优先级排序”方法来规划我的日程,用“复盘”的思维来总结我的经验教训。这种将商业思维融入日常生活的实践,极大地提升了我的个人效能感。 这本书的结构也非常清晰,每一章都像是一个独立的模块,可以单独学习,也可以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作者在讲解每个工具的时候,都会强调“为什么”和“怎么用”,让读者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被动接受信息的人,而是拥有了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种非常 empowering 的感觉,让我对未来的挑战充满信心。

评分

这本书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量,更是一种思维的飞跃。在阅读之前,我总觉得自己在商业世界里像一个门外汉,很多东西似懂非懂,却又无从下手。但《5分钟商学院:工具篇》就像是一本为我量身定制的“商业百科全书”,它用最直观、最易懂的方式,为我打开了通往商业世界的大门。 作者刘润老师的叙述风格非常独特,他能够将那些听起来深奥的商业理论,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和贴近生活的例子来解释。我尤其喜欢他对“商业模式”的讲解,他不仅仅是告诉你“是什么”,更是让你明白“为什么会是这样”,以及“如何去设计”。这种对底层逻辑的深入剖析,让我对商业运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开始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审视我所处的行业和公司。 书中关于“消费心理学”的章节,对我来说更是如获至宝。我一直对人性的奥秘充满好奇,而这本书则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我开始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做出某些消费决策,为什么某些营销策略会奏效。这种对人类行为背后驱动力的洞察,不仅让我成为了一个更理性的消费者,也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影响他人。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真正理解了“人人都是自己的CEO”的含义。它教我如何像一个CEO一样去思考问题,如何设定目标,如何制定战略,如何分配资源,如何承担责任。这种思维的转变,让我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也让我开始更加积极主动地去规划和实现我的个人和职业发展。我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工作安排,而是开始主动地去创造价值,去承担更多的责任。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非常合理,每一章都像是一个独立的“工具包”,提供了具体的分析方法和实践指南。而且,作者在讲解每一个工具时,都强调“复盘”和“迭代”的重要性,让我明白,学习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需要持续地实践和优化。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被动的学习者,而是一个主动的创造者,一个能够掌控自己命运的“CEO”。这种赋权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与其说是知识的增长,不如说是思维模式的重塑。在阅读之前,我总是感觉自己在工作的洪流中随波逐流,很多时候不知道该往哪里去,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做得更好。但读完《5分钟商学院:工具篇》,我仿佛拥有了一张指引前进的地图,和一把能够克服困难的利器。 刘润老师的文字非常有感染力,他不是在讲课,而是在和你“交心”。他用一种非常平实却又深刻的方式,将那些听起来高大上的商业概念,比如“战略”、“组织”、“执行”,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可操作的“工具”。我尤其喜欢他对“产品思维”的阐述,他不仅仅局限于实物产品,更是将“产品思维”延伸到了服务、内容,甚至个人能力。我开始思考,我提供的“产品”是什么?它的“用户”是谁?我如何才能不断优化我的“产品”,让它更有价值? 书中关于“市场营销”的讲解,也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以为营销就是花钱打广告,但书中深入剖析了“用户洞察”、“价值传递”、“口碑裂变”等一系列核心的营销逻辑。我开始理解,好的营销不仅仅是“让更多人知道”,更是“让对的人知道,并且让他们愿意传播”。这种对用户心理和行为的深刻理解,让我对市场竞争有了全新的认识。 而且,这本书非常注重“实践性”,作者在介绍每一个工具时,都会提供详细的落地方法和案例。他鼓励读者立刻动手去尝试,去验证,去调整。这种“学以致用”的理念,让我不再只是一个被动的读者,而是成为了一个积极的实践者。我开始尝试在自己的工作中,运用书中介绍的“SWOT分析”来评估项目,用“PDCA循环”来改进工作流程。 最让我感到振奋的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人人都是自己的CEO”的可能性。它打破了我对“CEO”的固有认知,让我明白,无论你处于什么职位,都可以用CEO的思维来管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这种赋权感,让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也让我更加积极主动地去规划和实现我的目标。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迷茫的追随者,而是成为了自己人生的掌舵者。

评分

这本书绝对是一本改变思维的利器!刚拿到的时候,我以为它只是又一本关于“效率提升”的工具书,但深入阅读后才发现,它的格局 far beyond。作者刘润老师用一种近乎“解剖”的方式,将复杂的商业世界分解成一个个清晰可见的“工具”,并且强调这些工具不仅仅是给CEO们准备的,更是每个人都可以掌握、可以用来优化自己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内功心法”。 举个例子,书里关于“用户画像”的讲解,我之前总觉得那是市场部的事情,离我远得很。但读完之后,我才意识到,原来我每天和客户打交道、和同事沟通、甚至和家人相处,都可以用“构建用户画像”的思维来做。我开始反思,我真的了解我“用户”的需求吗?我的沟通方式是否有效?我该如何调整我的产品(在这里,“产品”可以是你提供的服务、你的工作成果、甚至是你自身的能力)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期望?这种将宏大商业概念落地到个人层面的能力,真的是太震撼了。 书里还提到了“MVP”(最小可行产品)的概念,我一直以为这只适用于初创公司快速验证想法。但刘润老师却把它引申到个人成长的方方面面。比如,你想学习一项新技能,不必一开始就追求完美,而是先做一个“MVP”版本,快速上手,获取反馈,然后迭代优化。这种“先完成,再完美”的思维,极大地减轻了我对未知事物的恐惧,也让我开始勇于尝试那些曾经觉得遥不可及的目标。 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特别接地气,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即使是对商业零基础的人来说,也能轻松理解。每一个章节都像是在给你提供一把趁手的兵器,让你在面对各种挑战时,不再感到手足无措。我尤其喜欢它将“消费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的洞察巧妙地融入到商业工具的讲解中,让你不仅知道“怎么做”,更能理解“为什么这么做”,这才是真正的高阶思维。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的设计者。我开始用一种更系统、更科学的方式来审视我的工作、我的生活,甚至我的人生选择。它让我意识到,所谓“CEO”不只是一个职位,而是一种思维模式,一种掌控自己命运的能力。我甚至开始思考,我能不能像经营一家公司一样,去“经营”我的人生?这种启发,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更强的信心和更清晰的方向。

评分

这本《5分钟商学院:工具篇》给我带来的体验,简直就像是在荒漠中找到了一眼甘泉,又像是在迷宫里得到了一张藏宝图。在阅读之前,我总是感觉自己在工作中摸索前进,很多时候效率低下,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但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一下子打开了我认识商业和自我发展的新维度。 作者刘润老师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他不是枯燥地罗列概念,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场景,把抽象的商业工具变得鲜活起来。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价值曲线”的讲解,我之前一直以为“差异化”就是“做得不一样”,但书中通过分析不同行业的案例,让我明白了真正的“价值曲线”是指在关键的价值要素上,找到一个独特的、能够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的点,并且清晰地传达出去。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的工作内容,思考我能为客户带来哪些“不一样”且“更有价值”的东西。 另一个让我茅塞顿开的概念是“飞轮效应”。我以前总觉得很多事情都需要巨大的爆发力才能成功,但书中强调的是持续的、微小的改进,如同一个飞轮,一开始需要很大的力量推动,但一旦转动起来,惯性会越来越大,后期的推动力会越来越小,最终形成强大的势能。这让我对那些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比如学习、健身、积累经验,有了更坚定的信念。我明白,与其追求一蹴而就,不如专注于每天的微小进步,日积月累,终将看到惊人的改变。 书中的“商业管理”部分,更是将“人人都是自己的CEO”这个理念贯彻得淋漓尽致。它教会我如何像一个CEO一样思考问题:如何设定目标?如何分配资源?如何评估效果?甚至如何进行风险管理?这些原本感觉高高在上的概念,在作者的解读下,变得触手可及。我开始尝试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运用这些工具来提升效率,优化决策。 而且,这本书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术”的层面,它更注重“道”的引领。在讲解工具的同时,它也在不断地引导我去思考“为什么”,去理解背后的逻辑和原则。这种深入骨髓的理解,让我能够将这些工具灵活地运用到各种不同的情境中,而不是生搬硬套。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学习,而是主动创造,这是一种非常 empowering 的体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