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心教:方法对了,孩子就了 | 作者 | 李崇建 |
| 定价 | 38.00元 | 出版社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 ISBN | 9787569912111 | 出版日期 | 2016-12-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没有哪个父母不为了孩子而竭尽全力,大家希望用坚持正面管教的方法,让孩子在充满善意的环境中成长为一个快乐、自律、有责任感、学习和生活能力强的孩子,但*美好的愿望却不能给孩子带来*好的结果。在这本书里,李崇建老师构筑了“姿态”“语气”“感受”“渴望”“正向好奇”与“停顿”六个环环相扣的脉络,以清楚的步骤,深入浅出地说明专业咨询模式如何运用在孩子身上,唤起孩子的正向好奇、自我觉察、情绪转化,进而达到欣赏自己、爱上学习的效果,释放出孩子内在的生命力。这本书呈现了萨提亚实用心理学在家庭教育中的做法和影响力,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可以帮助你有效地解决孩子的问题,同时也能获得自身的疗愈、成长,提高爱和教养的质量。 href='#'> href='#'> href='#'> href='#'> href='#'> href='#'> href='#'> href='#'> |
| 作者简介 | |
| 李崇建:台湾知名亲子导师、心理咨询师、萨提亚教育的传播者与实践者,现任台湾地区青少年教育协会理事长,多家中小学特约作家。创办萨提亚心灵成长工作坊以及“千树成林”“快雪时晴”创意作文班。经常受邀于世界各地中小学、大学演讲,曾赴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大学、兆基书院等高校开专题讲座。 |
| 目录 | |
| 第1章如何优雅地教出好孩子——尊重是教育的开始 拥抱孩子的坏情绪 让孩子接收到支持信息 避免以爱的名义等价交换 千万不能以满足期待的方式证明爱 再多一点耐心也无妨 第2章想跟孩子好好沟通,却事与愿违——检视自己的姿态和语气 觉察自己的姿态 五种常见的沟通姿态 (一)求生存的应对姿态──指责 (二)求生存的应对姿态──讨好 (三)求生存的应对姿态──超理性 (四)求生存的应对姿态──打岔 (五)一致性的沟通姿态 用角色扮演帮孩子面对问题 与孩子沟通时的自我准备 第3章如何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情感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 从感受切入问题 为何你的鼓励与安慰无效 善待孩子的情绪 大人如何才能做到控制自己的情绪 好动的孩子 当恐惧笼罩一个人 被恐惧攫住的心灵 探索、接纳与释放恐惧 如何面对难以处理的感受 第4章如何提升孩子的指数——联结孩子内心的渴望 心灵体验是改变的关键 创造体验性 情感是成长的关键 从日常联结彼此的渴望 让孩子学会欣赏自己 启动孩子的正向资源 萨提亚模式成长信念 让孩子学会接纳和珍视自己 陪伴是好的教养方式 第5章谁说科学教养是矫情——正面管教的力量 心理暗示的力量不容小觑 如何让孩子相信自己可以改变 孩子的是暗示出来的 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让错误成为孩子学习的机会 启动孩子专注的资源 正向好奇的简单对话 第6章忍不住冲孩子发火,怎么办——停顿,让心静下来 学会按暂停键 训练自己的停顿意识 来自星星的孩子 允许孩子慢慢来 给孩子思考问题的时间 第7章超级父母是怎样炼成的——从学习到运用 要想孩子进步,父母要先成长 用柔和的方法解决孩子间的争执 对孩子的需求要认真回应 给孩子安全感,孩子才愿意说 学会理解、接受和给予 把好的自己给孩子 在对话中解决问题 用讲故事的方式启发孩子 第8章环境影响孩子一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 给孩子创造一个有正向感染力的环境 父母要学会自律 家庭与学校文化 和孩子一起阅读是有效的陪伴方案 清楚且简单合宜的规则 身教是良好的互动模式 后记 每个孩子都值得被善待 |
| 编辑推荐 | |
| 1.答案之书来了!台湾知名心理咨询师、亲子关系导师李崇建老师分量之作!李崇建老师10年教育实践、上百场主题讲座、数万名家长和老师咨询面谈、对孩子进行真实成长跟踪,总结出的家教方法。孩子的浮躁、烦闷、生气、难过、紧张与不安、无法专注,父母真的了解吗?常常听大人对孩子说:“你可以的!相信自己。”“没问题的!加油!”这样应对真的合理吗?2.22位海内外教育家、青少年心理指导师;86位各地中小学和大学老师齐声推荐!孩子的起跑线就是父母自己,孩子的问题,大部分都在父母身上。父母先整理自己的内在,孩子的问题就解决一大半。李崇建对为人父母者的谆谆教诲,处理亲子关系的萨提亚教育模式的全新演绎与实践案例。3.一部用萨提亚模式解决家庭教养难题的教育书李崇建老师认为,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沟通方式,跟孩子之间的互动,对自己和孩子更多的了解,对自己和孩子的肯定和接纳会对孩子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书中教授人们如何建立正向关系,如何与孩子进行情感联结,如何激发孩子内心的渴望,如何让孩子乐于改变。书中融合了心理咨询、家庭治疗、儿童教育和社会学的知识,教育理念先进、方法实用、效果长久。不但是孩子内心成长的书,也是家庭关系指导书。4. 喂养孩子的心,做孩子想要的父母父母是孩子的位心灵导师,亦是孩子的心理营养师。光爱孩子是不够的,还必须使他们感受到爱。萨提亚教育犹如一束光,引导人们勇敢地面对心里*阴暗的角落,唤醒孩子心中沉睡已久的渴望,注重身体、情绪、感觉、心理、认知、精神六位一体,让孩子经历完整的成长。 5.用讲故事的方式快乐教养本书通过分享一个个真实的故事,细致入微地揭示了正面管教的运行机理。比如,如何解读孩子的情感模式,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处理跟孩子的关系,如何让孩子走出焦虑、恐惧,激发孩子的自信,如何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等等,用温暖有力的文字贴着你的心,帮助被教育之难困惑的大人找到与孩子相处的方式。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没有采用那种传统的章节递进方式,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带着你一步步拆解教育中的复杂迷局。我特别喜欢它对“规矩”和“界限”的重新定义。很多家长,包括我自己在内,都会在“严厉管教”和“过度溺爱”之间摇摆不定,总担心稍微放松一点,孩子就会“失控”。这本书清晰地指出,真正的界限感,不是靠外在的惩罚建立起来的,而是源于内在的稳定和父母坚定的信念。它提供的很多案例,都展示了如何在不牺牲爱的前提下,坚定地执行原则。这对我来说是醍醐灌顶的。它让我意识到,过去我执行规矩时,往往带着情绪和不安全感,孩子自然能捕捉到我的摇摆。现在我学着先稳住自己的心,再温和而坚定地去引导,效果立竿见影。这不仅仅是育儿书,更是一本教你如何建立个人稳定内核的心灵指南。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给所有在教育路上摸爬滚打的父母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我读完之后,感觉自己像是突然拥有了一张清晰的地图,而不是继续在迷雾中瞎闯。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于“心法”和“术法”的区分,以往我总是在纠结于那些五花八门的育儿技巧,比如要不要吼叫、怎么奖励才有效,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技巧只是表象,核心的教育理念和父母自身的心态才是决定性的因素。它不是那种空洞地说教,而是通过非常贴近生活的案例,去剖析我们作为家长,内心深处那些未被处理好的情绪和认知偏差是如何投射到孩子身上的。比如,我以前总觉得孩子不听话就是故意跟我对着干,读了这本书才意识到,很多时候是我自己对“控制”的渴望和对孩子“自主性”的恐惧在作祟。书中对于如何构建健康的亲子关系,那种由内而外的自我反思和调整,真的非常深刻且具有操作性。它不是教你如何“管理”孩子,而是教你如何“成就”自己,从而自然而然地影响孩子,这种视角上的转变,价值无可估量。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那种润物细无声的类型,不像有些书籍那样充满激烈的口号或武断的结论,而是像一位智者,用平和却极富力量的笔触,引导你进行自我觉察。它没有提供“万能公式”,因为作者深知每个家庭的土壤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它提供了“成型”的工具箱。我最欣赏它对“耐心”一词的深度解读。在快节奏的社会里,“耐心”往往被简化为“等待”,但书中阐释了真正的耐心,是一种积极的、有意识的投入,是相信时间的力量和孩子成长的内在节律。这让我不再急于求成,而是学会享受这个漫长而充满变数的教育旅程。读完后,我不再将教育视为一场需要时刻“打赢”的战役,而是一场需要共同“成长”的陪伴。这本书,绝对值得每一位肩负教育使命的成年人,放在床头案边,常翻常新。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知识,不如说是一种心灵的洗涤。我被作者那种对教育事业的深沉敬畏和对每个孩子个体价值的无条件相信深深打动。它对教育本质的探讨,跳出了应试教育的窠臼,直指人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特别是书中关于“学习动机”的那几段论述,让我彻底反思了自己过去对“好成绩”的执念。我过去总是把关注点放在分数和排名上,而忽略了孩子在探索过程中的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框架,让我们学会如何去保护和滋养孩子内在的火花,让学习本身成为一种享受而非任务。这对于培养一个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强大内心的人来说,比任何短期提分技巧都重要得多。每次合上书本,我都感觉自己对“未来”的恐惧少了一分,对“当下”的把握多了一分。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类教育类的书籍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总觉得很多内容都是老生常谈,无非就是多沟通多倾听。但这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会这样”以及“如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作者的文字有一种强大的穿透力,能够轻易地刺破我们日常教育中的那些自以为是的盲点。它强迫你直面自己的教育焦虑,那些源自原生家庭的阴影,以及我们强加给孩子的“完美剧本”。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尊重差异”这一主题的阐述,它不是流于表面的赞美,而是深入到如何欣赏孩子与自己不同的思维模式和成长节奏。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深刻的自我对话,你必须停下来,仔细聆听内心深处对孩子发出的那些不自觉的评判和期待。当我开始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预期管理时,孩子那种松弛下来的状态,是我用任何技巧都换不来的最好证明。这绝对是一本需要反复品读,每次都能提炼出新东西的“内功心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